靈命日糧 : 無根據的恐懼
讀經:
「我愛妳,我絕不會離開妳!」茱莉保存了她丈夫寫給她的訊息,讓她在懼怕時可以重看這則訊息。童年的創傷使茱莉擔心自己會被親人拋棄。她經常向丈夫要求保證,也總是焦慮不安地等著丈夫下班回家。
禱告與輔導幫助茱莉以積極正面的態度看待她的懼怕。她說:「我會根據丈夫充滿愛意的承諾來正視自己的恐懼。我會想,他的承諾是真的!然後我就不會再胡思亂想。」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也有這種毫無根據的恐懼。由於所羅門王晚年背叛上帝,上帝便應許耶羅波安:「我必從他兒子的手裡將國奪回,以十個支派賜給你」(列王紀上11章35節)。上帝向他保證會將以色列民賜給他,只要他順服上帝(38節)。
但耶羅波安卻害怕百姓去了耶路撒冷,「在耶和華的殿裡獻祭,他們的心必歸向」猶大王羅波安(12章27節)。 [....]
靈命日糧 : 與人為友
讀經:
亞里斯多德說過,沒有人能和神成為朋友。為什麼呢?因友誼需要平等的地位,什麼樣的神會步下神聖的位階,與卑微的人類成為同等呢?
我很好奇,若亞里斯多德在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馬太福音26章26-35節)的現場,不知他會做些什麼?因為耶穌這位萬有的創造主撇下天上尊榮的地位,成為卑微的人(腓立比書2章6-8節;歌羅西書1章16節),祂還告訴門徒,祂不再稱他們為僕人,乃稱他們為朋友(約翰福音15章15節)。
若亞里斯多德知道與耶穌同坐席的有哪些人,也會感到驚訝。其中有為羅馬人辦事的稅吏馬太;有反抗羅馬政權的奮銳黨西門(馬太福音10章3-4節);還有被稱為「雷子」的雅各和約翰(馬可福音3章17節)與安靜的腓力同坐。當耶穌把餅和酒比喻成祂的「身體」和祂的「血」,要為多人破 [....]
靈命日糧 : 關心弱者
讀經:
約瑟芬.巴特勒(Josephine Butler)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權運動先驅,為當時被指控(往往是不實指控)為「娼妓」的婦女發聲,為社會大眾視為「最討厭的人」爭取權利。約瑟芬因為堅定相信上帝,促使她多年致力於廢除1860年代英國的《傳染性疾病法案》,因為這項法案對社會中下層女性極不公平,強制女性接受殘忍的醫療檢查和治療。
到了1883年,在英國國會辯論廢除這項法案期間,她在威斯敏斯特與一群婦女一起禱告。當她看見那些來自貧民窟最邋遢和悲慘的婦女,與那些高尚尊貴的婦女一同哭泣,一同懇求上帝保護脆弱的人,令她深受感動。最後她們都滿心歡喜,因為國會廢除了這項不公平的法案。
約瑟芬要眾人秉公行義的呼籲,正呼應上帝透過先知耶利米對那些作惡的君王所說的話:「你們要施行公平和 [....]
靈命日糧 : 行在光中
讀經:
家豪住宿的旅館房間,到了晚上似乎特別昏暗。他不禁擔心,假如半夜起來因看不見而滑倒,該怎麼辦?當晚家豪半夜起來時,很意外地看見床底發出一道光,照亮了房間地板。原來是動態感應裝置把燈點亮了,而這道光只有在他起身開始走動時,才會亮起。
聖經教導我們要專心行在上帝的光中。如同保羅告訴以弗所的新信徒:「你們該效法上帝,⋯⋯也要憑愛心行事」(以弗所書5章1-2節)。但行在上帝的光中會有什麼行為表現呢?
當我們踏入基督慈愛的光中,就會遠離自己的罪孽。這些罪包括淫亂、污穢、貪婪和拜偶像。保羅說:「不要參與暗昧無益的事,倒要把它揭露出來」(11節,新譯本)。當時以弗所盛行異教崇拜,但保羅的教導帶領新信徒回到正軌。他說:「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