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耶穌的故事
讀經:
大多數的人不曾聽過凱特.翰奇(Kate Hankey),但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是教師、傳道人、學校創辦人、宣教士和詩人,在十九世紀的英格蘭忠心地服事耶穌。凱特在1867年罹患嚴重的疾病。在康復的過程中,她寫了一首很長的詩,可分成兩部分:《我想聽的故事》與《我想要告訴人的故事》。她在這首長詩裡,以親身的感受表達了她和耶穌的關係,以及耶穌一生的事蹟。
整部聖經都指向耶穌並講述祂的故事。使徒約翰在書信開頭提醒讀者,他們曾親身經歷過耶穌:「論到……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翰一書1章1節)。正如使徒寫到,他們親身經歷了耶穌,所以能講述耶穌的故事:「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2節)。後來約翰作了美好的陳述:「上帝的道常存在你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手
讀經:
在1939年二戰爆發初期,英王喬治六世在聖誕節的廣播中,鼓勵英國和英聯邦的子民信靠上帝。他引用了他母親很欣賞的一首詩中的詩句:「走進黑暗吧,把你的手交在上帝的手裡。對你來說,這比光明更好,比已知的路更安全。」英王喬治六世不知道新的一年會是什麼情況,但他相信,上帝會在未來充滿憂患的日子裡引導和支持他們。
聖經中有多處經文都提及「上帝的手」,其中包括以賽亞書。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呼籲祂的子民相信祂是那位創造主,「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以賽亞書48章12節),而且祂一直與他們同在,看顧保守他們。上帝說:「我的手奠定了大地的根基,我的右手展開了諸天」(13節,新譯本)。上帝的子民應全心信靠上帝,而非指望其他缺乏能力的人事物。畢竟,上帝才是他們的「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17節) [....]
靈命日糧 : 為何是我?
讀經:
吉城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症)已超過一年。他肌肉中的神經元出現病變,肌肉逐漸萎縮。他無法做一些精細動作,例如沒辦法扣上扣子、綁鞋帶,更沒辦法用筷子,而且漸漸無法運用四肢。吉城在這樣的困境中苦苦掙扎,禁不住問上帝:為什麼祢允許這樣的事發生?為何是我?
吉城和許多信靠上帝的人一樣,把困惑帶到上帝面前。在詩篇13篇,大衛呼求:「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祢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我心裡籌算不安,內心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1-2節,新譯本)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將困惑和疑問帶到上帝面前。當我們心中吶喊:「要到幾時呢?」和「為什麼?」上帝都明瞭。祂透過耶穌以及耶穌勝過罪惡與死亡,向我們顯明那終極的答案。
當我們想到十字架和空墳墓時,我們就能 [....]
靈命日糧 : 存到永久
讀經:
小時候我住在俄亥俄州,那時我家附近有好幾個建築工地。每天看著人們蓋房子,我和朋友們就突發奇想,開始收集剩餘的廢料來建造一座堡壘。我們向父母借了工具,拖運木材,花了幾天時間試圖用這些材料來實現我們的構想。過程非常有趣,但我們努力的成果根本無法與周圍結構堅固的建築物相比,因為我們所做的並不能持久。
創世記第11章敘述一個大型的建築工程。那時,人們說﹕「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4節)。但最大的問題是,人們這樣做是為了要揚名天下(4節)。
這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問題,我們常為自己和自身的成就建造紀念碑。我們從聖經中看到,所羅門建造聖殿的動機,與人們建造這座城的動機截然不同。所羅門說﹕「我定意要為耶和華我上帝的名建殿。」(列王紀上5章5節)
所羅門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