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友誼的思考——為什麼我們會容忍糟糕的友誼?
作者:Jess McDonald Ragg
翻譯:Eric
你們有並沒有想過和朋友的關係能像電影《牛仔褲的夏天》裡的四姐妹一樣?周圍的朋友都是幫助你的,他們都為你著想、支持你,並知道你什麼時候需要鼓勵,什麼時候需要勸戒。
其實,友誼往往是有點難界定的。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甚至有時候友誼關係會不太健康。我想起了我小學時的“閨蜜”,她會說我“你變胖了”,並在背後說我八卦,還經常提醒我她家比我家富有。高中時我有個好朋友,他會故意鼓勵我穿不適合我的衣服,並說服我們整個小群體的朋友們甩開我,在畢業舞會上合影留念。
然而,我仍然會邀請她們參加我的生日派對,和她們一起吃午飯,總而言之,我仍然稱她們為我的“朋友”。
也許你也陷入無益和不健康的友誼中?我不是在談論正常的緊張關係或面對關係衝突的例子。我指的是對你有負面影響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會讓你在這段關係中感覺自己很卑微:用不易察覺地玩笑的方式貶低你。一些朋友似乎總在暗示他們在生活中比你更成功,以此來貶低你。
或者你的朋友讓你琢磨不透,你不知道她們今天會以哪種狀態和面目出現在你面前。
或者這些朋友似乎總是需要你的幫助和支持,但當你需要支持時,他們似乎從不出現。
那我們又為什麼會容忍這樣的朋友呢?我來分享一些建議,我想我們可能會好奇我們居然可能需要在關係方面重新學習一些東西。
首先,我們寧願有差勁的朋友,也不願沒有朋友。我們容忍別人隨心所欲地對待我們,因為我們認為這總比獨處要好。我們擔心如果我們反擊,我們會被他們拋棄。
我們不願意孤單,這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的是,人類真的是為關係而生的(創世記2章18節)。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是處在關係中的存在。
問題是,我們可能會因過度害怕孤獨到不健康的程度。我懷疑這種對孤獨的厭惡是雙重的:
- 當忙碌和被他人包圍的噪音消散時,我們會感到恐懼,因為這時我們會需要面對自己的一些我們不敢面對的想法。
然而,我們在聖經中看到,孤單(耶穌自己也經常退下來獨自一人)和孤獨的時候是正常的(詩篇16篇安慰了我的心,我們讀到大衛是孤獨和被離棄的,但上帝與他同在,祂是信實的)。
- 我懷疑我們把獨處等同於不重要或一文不值。我們認為如果別人不想和我們在一起,我們一定不值得朋友花時間在我們身上。
這就是我們保持不健康友誼的更深層原因:我們認為我們不太可能找到更好的朋友,因為我們本就認為自己沒有那麼好。
最近,我讓丈夫看了翻拍的《賤女孩》,格雷琴在瑞金娜女王衣櫥裡的場景讓我印象深刻。“我有什麼問題?”她唱道:“我說話的方式,穿著的方式有什麼問題?”
也許,像格雷琴一樣,我們也習慣於問,“我有什麼問題?
我想說這可能是最根本的問題。由於這種消極的自我認識,我們容忍自己被虐待。讓別人對我們為所欲為似乎更容易,因為在某些方面,這會讓我們感到自己被需要和有價值。
對自我的消極看法——一種深層的自我蔑視感——是不符合聖經的。這與上帝希望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是不一致的(詩篇139篇13-14節,哥林多後書5篇17節,21節)。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章10節)。我們有一個榮耀的呼召和崇高的目標,這與將自己視為一個“錯誤”和毫無價值是完全不相容的。
我們能容忍糟糕的友誼,還有什麼原因呢?我們希望自己友善、友好、“包容”他人。
我們認為這意味著為了“維護和平關係”而忍受對方的不良行為,或不敢“論斷”他人特定的行為。對於我們這些天生不敢面對衝突的人來說,說出我們的真實感受太難了。這可以從我們的談話中觀察到,我們經常沒有勇氣對他人說,“你這樣做有點卑鄙”或“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
也許我們不明白如何才能在不顯得苛刻的情況下指出對方的問題。“仁慈”和“寬恕”難道不是基督徒應該做的事嗎?
“聖經不是教導我們如果有人打我們右臉,連左臉也要轉過來由他打嗎?”是的,經文是這樣說的(馬太福音5章39節)。但是這節經文說的是不要報復或對別人的錯誤行為以牙還牙。這並不是說我們必須允許他人繼續傷害我們。
聖經中提倡的好的友誼是在愛中說誠實話的友誼(以弗所書4章25節)。箴言27章告訴我們,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6節),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17節)。
我聽說過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所有痛苦的事都會給我們帶來傷害,也不是每件傷害我們的事都會使我們痛苦。我們需要思考我們和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
最近,我女兒踩到了花園裡一個特別尖銳的刺上。為了拔出尖刺,我不得不用力擠壓她腳周圍的皮膚,這很疼!但如果我不願意造成這種暫時的刺痛,情況會更糟。
當我們與他人劃清界限,比如指出他們正在做的傷害我們的事情,我們是在愛他們,幫助他們發現問題所在,並為他們提供一個改變的機會。
如果你有一個自誇的朋友,或者是一個精通用微妙手段貶低他人的朋友,你可以先溫和地告訴他們,別人聽到他們的話是如何解讀的。這至少讓他們有機會聽到不同的觀點並意識到他們的問題。
我們容忍有害友誼的第三個原因是什麼?我們總願意相信朋友有好的一面,我們認為如果我們愛和支持他們,他們最終會改變。
我非常努力地向我高中時最好的朋友作見證(就是那個故意把我排除在朋友合影之外的人),我會邀請她參加青年小組和教會的營會。由於我是她認識的唯一一個基督徒,我感到有義務繼續我們的友誼,即使這顯然對我不利。
雖然我們可以就我們的界限與他人溝通,但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無論是糟糕的男朋友還是有毒的朋友,我們都無法將他們塑造成與他們自己決定要成為的樣子截然不同的人。
上帝並沒有叫我們為了傳福音的緣故而捲入不健康的關係中。即使是仁慈和愛之本體的耶穌,也沒有簡單地為了讓人們相信福音,而允許人們對祂為所欲為。我想起耶穌在馬太福音10章(12-14節)中對門徒的教導。
祂告訴門徒讓百姓接他們到家裡,但如果百姓不歡迎或不聽他們的話,門徒就要離開。
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以下原因之而陷入了不健康友誼的糾結中,我祈禱你能:
1)讓上帝醫治你消極的自我認識和對孤獨的恐懼;
2)學習到愛不僅僅是“友善”和“包容”;
3)明白上帝不希望我們為了給祂作見證而保持不健康的關係。
在我們學會遠離不健康友誼的過程中,以下是三個建議,將會幫助我們尋求更多有利生命成長的友誼:
首先,為這件事禱告。在生活中,我曾有過幾次專門為友誼禱告的例子,而上帝每次都會回應我。祂可能不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迅速解決問題,也不會提供泰勒·斯威夫特式的“陣容”,但要為能擁有好的友誼關係持續禱告。
其次,做一個複盤。你培養的關係,是那種造就你的關係嗎(即使有時你們彼此意見相左,或者你們經歷過衝突)?你的朋友們是否幫助你更親近基督,或鼓勵你在基督裡成長?你能做些什麼來在這種友誼上投入更多?
第三,積極主動。這需要勇氣和努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需要更有意識地追求能夠結出屬靈果實的友誼。
最近,有一位女士,我很喜歡在接孩子時和她聊天。我在學校裡認識的媽媽不多,所以我鼓起勇氣,走近她,當我們聊天時,我提議可以單獨約一次咖啡。後來我發現她是我見過的生命最豐盛的人之一。
主動可能會很可怕,但如果你需要有益和敬虔的關係,而你認識的人中有些可能是這樣的人,那就去請他們出去玩吧。很可能你離真正的友誼只差一個“深刻而有意義的”對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