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向你坦言自己的罪時,你該如何回應?

作者Joanna Hor,新加坡

翻譯: Eric,中國

有聲播讀:曉晨,中國

 

凌晨一點零五分,一位朋友給我發來一條長長的簡訊,讓我為她代禱,她正經歷掙扎,因為她喜歡上了一位同事,但她自己已經有男朋友了。

幾周前,另外一位朋友含淚跟我分享她內心的愧疚,她跟男朋友逾越了身體上的界限。這之前還有一次,一位朋友向我坦言自己缺乏自制力,不想參加周末敬拜和查經班。

可能你收到過或自己發過類似的信息。我們每天都在與試探和罪做鬥爭(羅馬書3章23節),而且知道該怎麼做——認罪(約翰一書1章9節),治死這些罪(歌羅西書3章5節),親近上帝(雅各書4章8節)。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經常與罪抗爭很長時間,有時甚至低估罪的影響力或者為犯罪找借口。因此向他人傾訴自己的罪會是我們心裡最不情願做的事。

當我們聽到自己的朋友犯罪了,通常會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回應。也許我們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去幫助對方,尤其是當我們也在同樣的事上掙扎時(馬太福音7章3-5節)。或者為了不被貼上自義、先入為主的標籤,又或根本不願意過度涉足對方混亂的生活,我們有時會傾向於對朋友的罪視而不見。

希伯來書3章12-13節很清楚地說,我們互為肢體,有責任「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同時,雅各書5章19-20節鼓勵我們所有人發揮積極作用,「使罪人迴轉」,因為「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既然知道我們自己也是罪人,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活出這些經文中的教導呢?

1、不要自義和論斷他人

當我們聽到有人犯了罪——尤其是涉及姦淫、謀殺或挪用公款等罪時——也許我們最自然的反應就是退縮並在內心論斷他們。我們沒有為罪憂傷,並向對方伸出援手,而是遠離他並與我們的朋友一起議論,對一個外表看起來如此「正常」的人竟然會做這種錯事而感到不可思議。

我知道自己不止一次這樣做過,心裡很愧疚。

分辨我們是否在論斷和自義的一個好方法是,每當我們聽到有人犯罪時,看看我們的第一反應。我們是否立即心生輕蔑,甚至發信息給其他朋友表達我們的「擔憂」?還是我們轉向上帝並祈求祂的憐憫和恩典——不僅僅是為這個人,而是為全人類,包括我們自己?

在我們扔第一塊石頭之前,讓我們記起所有人都犯了罪(約翰福音8章7節),​去尋求他人生命的益處,而不是論斷和定罪(路加福音6章37-38節)。

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是向我們的朋友提問,這將有助於幫助我們也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當初為什麼要這樣做。例如:「你現在的感受如何?」、「你是否已經掙扎了一段時間?」、「是否有什麼事情導致你這樣做?」

2. 為罪生氣、憂傷

當朋友分享他們與罪的掙扎時,我的另一個傾向反應是同情他們——尤其是當我自己也在同樣的事情上掙扎時(比如說驕傲和覬覦)。這些時候,我可能心裡會這麼想或直接用言語表達出來: 「好吧,至少每個人都在這方面掙扎,而且它並不像『其他一些罪』那麼糟糕呀」,由此淡化了這些罪的嚴重性。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在不知不覺地根據自己錯誤的是非標準來定義罪,而不是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待罪。

但罪就是罪——它沒有「等級之分」——都會令上帝憤怒。如果我們曾經粉飾或者輕描淡寫某些罪,那就讓我們禱告求聖靈光照我們的心,讓我們記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付出多麼大的代價(以賽亞書 53章5-6節)。讓我們回到聖經,讀讀它對罪怪誕的本質是如何描述的(羅馬書6章23節;加拉太書5章19-21節;哥林多前書6章9-10節)。

只有當我們認識到罪的本質是悖逆上帝(羅馬書 5章19節),我們才能正確地為罪憂傷,並正確地勸告我們的朋友,以免他們的心變得剛硬或對罪麻木。

3.相互鼓勵去悔改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把上帝想像成一個嚴格的極權領袖,每當我做了蠢事祂都會明察秋毫。所以每天晚上睡前我都要認我的罪(以防我在睡夢中突然去世卻因著我還有一些未承認的罪而無法進入天堂)。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深入研究上帝的話,對基督釘死在十字架的救恩的完備性和上帝的愛有了更深的理解,由此我的這種扭曲的律法主義神學得到了訂正。

回想起來,我也意識到我當時的「認罪禱告」並沒有讓我下定決心真正離棄罪。整本聖經(約翰一書1章9節,雅各書 5章19節)都在鼓勵我們承認我們的罪,也都在讓我們悔改,因為悔改會讓我們的心和行為都發生改變(使徒行傳26章20節)。

詩篇32篇1-2 節說到罪得赦免和被遮蓋的人是如何「有福」。英國牧師兼作家Tim Chester認為, 「有福」的人是悔改的人,而不是無罪的人,因為無罪的人並不存在。這很重要,正如他在《享受與上帝的時光(Enjoying God)》一書中所寫, 「你不必等到自己達到更高的敬虔水平才能享受上帝的祝福,此刻你就可以」。

讓我們互相鼓勵,不僅承認我們的罪,還要遠離罪,因為那是討上帝喜悅的道路。

正如美國基督教神學教授Stephen Wellum 在一篇文章中生動地總結:「當我們犯罪時,我們會失去饒恕的心和與上帝和好的意識。因此,當因著聖靈的工作我們承認了自己的罪時,我們會重新意識到基督為我們做了何等大的事,上帝就恢復了我們在祂裡面的平安和對救恩的確信。」

4. 為我們的朋友禱告並和ta一起禱告

聖經督促我們「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各書 5章16節)。我們經常認為這裡的得醫治是指身體上的,但它實際上也適用於靈里的治癒(從罪中)。

當我們的朋友分享ta被罪試探(或犯罪行為)的時候,我們要學習耶穌如何為祂的門徒禱告——祈求上帝保守我們脫離那惡者(約翰福音17章15節)。在朋友面前或自己靈修時都應該這樣禱告。我們甚至可以將禱告詞編輯成文本發送給他們。我仍記當我決心遠離某一樣罪卻又不斷陷入其中時,知道家人和朋友都在為我代禱,是多麼的讓人振奮和鼓舞人心。

與罪的爭戰是一場靈里的爭戰,讓我們時常轉向主,交託我們所面臨的爭戰,並祈求祂賜下力量來幫助我們抵擋試探和罪。

5. 幫助彼此轉向基督

每當我們犯罪時,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讓自己回到耶穌的心意里。美國牧師兼作家Dane Ortlund在他的《柔和謙卑(Gentle and Lowly)》一書中提醒我們,耶穌是罪人的朋友。這意味著「在耶穌基督那裡,我們有一位朋友,祂永遠樂意與我們同在,而不會拒絕我們。」

對傾向於將上帝視為一位嚴格的極權主義領袖,誤認為祂總是對我們生氣或對我們失望的(像年輕時的我)人來說,我們最大的安慰在於無論我們犯了多少次罪、經歷過多少次失敗,如果我們準備好轉向耶穌,祂總是準備好接納並重塑我們。

只要我們還生活在世上,就會每天與罪和試探爭戰。我們不要假設或以為自己永遠戰勝了罪。相反,我們要繼續在生活中彼此代禱,互相擔當,為罪悔改,記得耶穌對我們的心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交朋友,就要Pick這三種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老友記》、《老爸老媽浪漫史》、《生活大爆炸》是我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的幾部劇。我記得當時我想,如果我也能像這些劇中的人物一樣和我的好朋友們一起租房該多好呀。我可以和他們一起看電影、玩遊戲或是在晚上聊愛情聊人生聊各種話題(最好能在陽台)。這真是一個美好的夢!

我的美夢在我在墨爾本上大學的第一年得以實現。我當時住在大學宿舍里。然而,夢並不盡然美好。在我住在那兒的那段時間,我經歷了各樣的心碎、背叛和失望。

我相信大家都經歷過破碎的人際關係。或許這些負面的經歷會讓我們覺得沒必要去經營真誠和深入的友誼。然而,聖經卻不是這麼說的。

在經文中,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友誼——不是每一個都是溫馨甜美的。然而,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被造就是要與他人連接,而非如疫情封鎖隔離期那樣與世隔絕地生活(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

從我個人在聖經中的領受,我想說下面這三種朋友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也是我們需要特別珍惜的:

1.和我們一起共渡難關的朋友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 17章17節

 

成長在一個亞洲家庭,我經常能聽到父母說:要智慧地選擇我們的朋友。但我們都知道現實卻並非如此。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是這樣說的「友誼是個很奇怪的事情。你選了一個你認識的人,然後你覺得『 嗯,我喜歡這個人』,接著你就開始和Ta一起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的很多方面估計很難讓我父母喜歡(比如,他比較懶散,看起來常常不能專心且沒啥遠大志向,至少我父母是這麼看的)。然而,他卻是那個在我經歷痛苦的時候我可以倚靠,並且每次都樂意聽我訴說的人。就算他最後回應我的只有一句:「真不容易,老兄。咱們下周去打網球吧」,我也會得到安慰。

在使徒保羅寫的無數書信中,他也做見證說在最艱難的時刻有許多的兄弟姐妹支持他。無論是經歷逼迫還是共度貧窮,從福音大復興到被監禁,保羅總是有很多美好的友誼。

正是這些美好的關係推動他繼續前進,並幫助他能堅持從事福音事工。這些弟兄姊妹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給他提出一些智慧的建議,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財務上支持他,但保羅的事工還是因著他們禱告中的支持和有愛心的行為得以壯大。

有時候,這正是我們在困難時期所需要的那種朋友。願意和我們站在一起,與我們一起度過人生各個階段的人。

2.說「這樣說是為了你的益處」的朋友

「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言27章6節

 

在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中,可以很明顯看出他對他屬靈兒子的愛和關心。但是,因著常常包含嚴酷的現實和真理,保羅的鼓勵並不總是好聽的。例如,我們在提摩太後書4章5節中看到保羅勸誡提摩太「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做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

保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提摩太的事工充滿挑戰,到處會遇到反對意見,而且人們會因他的年輕和缺乏經驗而對他不屑一顧。保羅希望在提摩太備受各樣權威威脅和擠兌的時候給他提供有力的指導和支持。

同樣的,我們不應該輕視那些可能會以我們不想聽到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想法和建議的朋友。我記得我曾經因為想拒絕出國留學的機會而被一位密友責備。最初,我真的很生氣,因為我覺得對於想留在新加坡我有充分的理由。

但是事後看來,我真的很感謝我這位朋友的不屈不撓,儘管這意味著我要離開我生活的舒適圈,並對我自己的計劃做出一些改變。因為我正是在離開家的時候,才真正地重新找到了對上帝的信仰,並使自己重新回到祂給我的計劃中。

我發現一條特別有用的建議:當聽到來自朋友不好聽但充滿愛心的話語時,專註於他們所說的內容,而不是說出來的方式。當我們這麼做時,可能會意識到我們的朋友能夠發現我們的盲點或需要成長的方面。

3.那種「讓我們以大局為重」 的朋友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做伴的必受虧損。」——箴言13章20節

 

這種朋友可能並不總會出現在你面前。他們不一定會出去吃晚飯,也不一定會召集人們參加即興的小組聚會。但是,你可以確定,當你最需要他們時,他們隨時都準備為你提供可靠的建議——他們的建議不僅可以幫助你應對當前的困境,還有助於解決之後的問題。

他們的話很少,有時甚至有些晦澀難懂,但這是因為他們始終牢記大局,明白真實情況與我們對事情的判斷會有偏差。

這讓我想到了耶穌在福音中經常用比喻的方式來講話。他周圍的人們都在尋找解決他們眼下問題的實際方法:疾病,貧窮,不公正以及一個可以將他們從被擄的狀態中釋放出來的統治者。但是,耶穌從未忘記他在地上的真正使命——宣講天國和罪得赦免。

作為信徒,以福音為重、並在我們掙扎時總是可以將我們帶回到上帝的話語中的朋友保持密切的關係十分重要。

因為儘管世界在教我們各樣的知識(例如:如何投資,要買怎樣的房子,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但以福音為重的朋友會讓我們立足並紮根於永恆。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我們人生中需要的三種朋友。他們的身高和體型可能各有不同,有時也可能會使我們失望,或者有時他們說的話很難聽。但是他們是上帝放在我們的生命中幫助我們成長的人。

我很清楚,我十分感恩有那些幫助我更加成熟,更有同理心,並且更懂得應對生命中各樣艱難的朋友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5個方法建立以基督為中心的友誼

 

作者:YMI X Barbs Jenjaroentham (@barbsiegraphy)

我們生來就需要友誼。真正的朋友會在我們遇到困難時陪伴我們,在我們疲憊不堪甚至無法禱告時為我們代禱,在我們走偏時溫柔地給我們指出正確方向。有意識地培養一段友誼,尤其是在基督里的友誼,需要我們們投入和犧牲時間,且有時看起來似乎有些不便。然而儘管需要付出代價,一段恆久的友誼確是值得這一切的。你的友誼有多深?請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建立以基督為中心的友誼吧。

讓我們嘗試與朋友進行更深入的對話吧。我們可以不只是問「你好嗎?」,而是詢問朋友的屬靈生活或與上帝的獨處時光的景況如何。當我們在屬靈生活中相互鼓勵時,諸如此類的真誠問題會使我們有更深層次的聯結。聖經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4節),這樣的對話就可以使我們彼此相顧。

成為一個願意提供實際幫助的朋友。往往給一個生病的朋友發簡訊「早點康復,好好休息。」很容易,但是如果在周中我們打包一份食物去看望朋友豈不是更好么?在繁忙的工作日程中抽出一兩個小時去看望一個生病的朋友,或者犧牲我們周末的時間幫助朋友搬家並不是容易的事。但是,行動總是比話語更有力,沒有什麼比在困難中實際地幫助朋友更能說明我們在乎他們了。聖經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若是一個人跌倒,另一個人可以扶起他來(傳道書4章9-10節)。

這個世界總是在鼓勵我們做選擇時要「跟隨我們的心」。但是,如果我們跟隨內心而選擇的方嚮導致我們或我們的朋友走上一條毀滅的道路,該怎麼辦?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溫柔地引導我們的朋友回到與福音一致的正確道路上?同樣地,我們是否願意接受朋友出於對我們關心而給的建議?即使自己可能會感到不太自在。「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言27章6節)。接受和給出建議往往會讓人感到不太舒適,但是真正的朋友總是最關心彼此的最大益處。

友誼需要誠實,但是我們經常會找方法隱藏困擾我們的事情。我們更容易在事情並不順利時假裝一切都很完美。也許是出於害怕被朋友看不起,我們才不願在朋友面前下說出全部真相,或者也許我們害怕自己的秘密會被說出去。然而,真誠、誠實和敞開心扉的友誼讓我們可以無需擔心地分享我們的軟弱。讓我們積極努力培養這樣的友誼,在這樣的友誼中我們不怕暴露缺點,彼此認罪,互相代禱(雅各書5章16節)。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朋友的處境。也許我們沒有經歷過他們所經歷的事,或者我們怕自己會說錯話會進一步傷害他們。言語可能無用,但我們可以和朋友們一起禱告,他們可能已經精疲力竭而無法獨自禱告。最終,我們知道我們中的任何一方都無法解決對方的問題,而禱告就是在承認我們有一位上帝,祂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章20節)。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與朋友一起遇見上帝的日子 (有聲中文)

作者:葉玲君,台灣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言 27章17節)

大約幾年前我的靈命陷入低潮,雖然很認真在教會搭配事工服事,卻沒有什麼太大的果效。於是我對上帝有些怨言,覺得祂明明是宇宙超級無敵強大的上帝,為什麼不及時回應教會、朋友甚至我自己的需要。雖然我非常確信上帝永遠不會放棄我們,但是,在上帝沒有說話的日子,我的確是曾經產生很大的疑惑。我不知道上帝為什麼不做工?或是做工的時間點放在大家已經放棄希望之後?我看著許多信仰多年,原本堅信不疑的基督徒遭遇患難,自己的腦子不免浮現『上帝是否離棄我們?』這樣的困惑。我必須承認,很多時候,因為在雲里霧裡看不到前面方向,靠著自己常理判斷就開始小信起來。那段時間,我低落了很久。我開始明白我的信心與我想像中的相比是多麼的不夠。但是也是同樣的這幾年,我有幾位姐妹與我親密相處,每周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姐妹與我一起禱告,我也在與她們的陪伴中更加認識上帝的奇妙。

這幾年帶小組,我又發現,在和我相處的、來自不同國家的姐妹中,頭號普世問題除了有好的工作能夠養活自己、存點錢之外,大致上就剩下找主內男友這個問題。對於在北美地區30幾歲的虔誠基督徒女生來說,能夠找到靈命相符合的主內男朋友,還能步入婚姻的殿堂,經營幸福而美滿的婚姻是一件令人渴求的事。但是說真的,每個人(我也不例外)也抱持了一些不可缺少的附加條件,例如工作穩定、溫柔體貼和不大男子主義等等。想要找到心目中未來的另外一半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四、五年前,我曾不經意問過一位和我年紀差不多的基督徒女子,我問她是否內心有個年齡設限,過了之後自己就會決定不再找結婚對象。我記得那個時候她大概三十一歲、三十二歲吧。她嚴肅且不假思索回答我:『我現在已經放棄了』。那個時候我真的被她嚇得不輕,因為我以為我會得到一個等到四十歲、還是五十歲的答案,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才剛過了三十歲的她早已放棄找男友的希望。

就在和女性友人討論過什麼年紀會放棄找男友之後,我開始和小組的朋友熱切地為未來的另外一半禱告,一直持續了好幾年。這一兩年,我也開始看到小組每個人自己的進步。有幾位姐妹就猶如每周禱告上述說的那樣找到心目中的那一位;也有姐妹在過去失敗的戀情裡面發現自己從小帶著的內心傷痛,進而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和軟弱,開始真的願意禱告尋求上帝的幫助醫治;還有姐妹也開始願意和同樣也是基督徒的前男友繼續禱告,願意尋求上帝的心意,看看是否兩人能重修舊好,而許下一生永不分離的承諾。

就如箴言二十七章17節所說:『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姐妹們和我有很多發自內心的激烈言論和碰撞。很多當事人沒有認清的點,當然有時也激發出負面的火花,發生過好幾次言語不合。但謝謝耶穌讓我們能靠著主重新和好。能夠有同心合意一起面對困難、不怕說話得罪對方,並且一起禱告相扶持的主內朋友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雖然很多的禱告尚未實現,但是靠著耶穌與主內的親密好友一起扶持,有苦有淚共同邁進,我相信每個人都能透過與朋友一起同行而遇見上帝,彼此扶持靠著主的心意來活出屬於祂的一生。阿們!

 

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