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特輯| 這段時間,我決定單身(有聲中文)

作者:Shelley Pearl,紐西蘭

翻譯:Abby,中國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還單身,我的標準答案是「還沒遇到對的人。」

這確實沒錯,因為此時我也不知道那位對的人到底在哪裡。事實上,我是對自己許下了一個諾言——不跟任何可能導致我與上帝疏遠的人產生關係。所以,目前的單身狀態,是我自己選擇的。

幾年前,和前男友分手時,我就決定接下來幾年最好保持單身,好在進入下一段關係前,有時間修復自己的心和情緒。

前男友不是基督徒,雖然他尊重我的信仰,同意我參加聚會、在教會裡服侍,但是當我問他是否可以和我一起去參加聚會時,他總是表現出抗拒。

和他在一起時,某種程度上我過著雙重生活。一方面我敬拜上帝,閱讀聖經,另一方面,跟男朋友一起交往的時候我卻遠離上帝。

當時,為了讓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合情合理,我總是跟朋友和熟人說我不是宗教狂熱分子,並且,我見識過很多基督徒,行為比非基督徒還糟糕。那時,我熱情高漲,覺得跟非基督徒約會沒有什麼不好的。

和前男友不可避免地分手後,我很生氣,但也意識到這可能是上帝在告訴我,祂受夠了我的雙重生活。

我必須承認,保持單身不容易。有時候我會跟上帝抱怨,為什麼祂讓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合適」人選最後要麼不是基督徒,要麼只是名義上的基督徒。

我跟上帝說:「你真的有點苛刻耶」。但我還是繼續戰鬥,因為我不想再回到當初的雙重生活。

有一段時間,我的內心很動搖。我在各種約會網站註冊,覺得只要滑鼠一點,就能遇到那個對的人。

因為內心深處,我確實希望有一天能結婚,想要有個人一起共度餘生。50歲還單身,跟一群貓一起生活的畫面對我來說太可怕了。

終於,我在網上遇到一個人。一開始情況非常順利。我覺得他聰明風趣。甚至有那麼一刻,我會跟自己說:「對,就是他!我找到那個人了!」他不是基督徒,他也不覺得教會有任何權利干涉我們的私人生活。

當我軟弱、以肉體為中心的時候,我就跟自己說:「沒人是完美的呀。」好在我父親看出這個人不像表面上那樣單純,並建議我們不要繼續交往下去。所以,很難過地,我結束了這段關係。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天哪,她為什麼要這麼執著於不偏離上帝呀?如果她真的走太遠,上帝可以把她找回來呀。」

但對於我來說,事情不是「我一迷失,上帝就把我找回來」那樣簡單。我跟上帝的關係是神聖的。我想跟上帝有親密的關係,但是跟一個沒有共同信仰的人在一起時,很難做到這一點。

對我來說,一個說「尊重」我信仰的人,只是一個旁觀者。他們樂意讓我去參加教會活動,但當我們談到關於婚前性行為或婚前同居的話題時,他們的觀點就變了。

如果我的行為跟上帝的心意違背,那我還說什麼愛上帝並尋求祂的話語呢?我不想因為一個對我的愛既膚淺又短暫的男人而離開以永遠的慈愛愛我(以賽亞書54章8節),使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力比書4章19節)的上帝。

是的,即使我們遠離祂,上帝依舊愛我們,但是我覺得因此而帶來的損失和自我修復的道路實在是太漫長且痛苦。

我寧願一開始就避免這樣的痛苦,我也相信上帝凡事都為我們的好處著想。如果祂的旨意是要我結婚,我相信祂會在適當的時間給我合適的人。

我想,上帝為我預備的那個伴侶應該是一個真心愛祂的人,帶有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良善、饒恕(加拉太書5章22-23節)。

他也應該會了解,愛不只是開始一段新戀情時所經歷的那些溫暖與讓人雀躍的感覺;而且他會在愛里凡事忍耐,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計算人的惡(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他會像基督愛教會那樣愛我(以弗所書5章25節)。

話雖如此,我也學會了接受,如果上帝對我生命更好的計劃是保持單身,像保羅那樣為祂做工,在世界各地傳福音,我也很樂意成為那個器皿,即使那意味必須犧牲與我所愛的人牽手共度餘生的夢想。

如果你像我一樣單身,社會和家人可能正在給你施壓,讓你想立刻結婚,並隨即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訂婚消息,曬出結婚照和第一個孩子的超聲波檢查照……但我想鼓勵你,在單身的時候,更努力地親近上帝吧,而不是隨便找一個人來填補空虛。我想告訴你,上帝對你的計劃是安排最好的給你,而不是找一個隨意的替代品。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寫給所有的單身弟兄…(有聲中文)

 

作者:Jeffery Siauw,印度尼西亞

翻譯:LOMO,中國

有聲播讀:呂傑,中國

 

單身並沒有錯。是的,你沒看錯:你沒結婚也沒有處於一段戀愛關係中,甚至你從來都沒有談過戀愛,都是沒關係的。

是的,上帝在創造我們之時就將對愛和伴侶的渴望放在我們裡面。因此渴望結婚和戀愛是完全正常的。只是,你作為一個人本身就是有價值的,這並非取決於你的婚戀狀態。

誠然,單身人士需要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孤獨。 (在我還單身時,我也同樣在孤獨中掙扎過)。有些人會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找事情讓自己忙起來,並經常和朋友們待在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有些人會去買最新潮的玩意兒,或者參與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也有一些人會用扭曲的方式來尋找親密感,像是看色情影片或是招妓。

對於戀愛和婚姻,我們當中許多人都有「如果」或者「應該」的思維模式。如果我有女朋友,如果我結婚了,我就不會孤單了!人人都應該結婚(至少我應該結婚)。有女朋友、結婚、生子……這些是我的基本權利。如果我沒有,那就太不公平了。

但這種思維模式很可能會造成苦毒。當我們只關注我們沒有什麼時就會看不見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和祂在我們生命中的做為。我們只會看到我們的缺乏,而看不到上帝慷慨的饋贈。我們也會忘記,我們的單身身份恰恰可以讓我們參與到許多事工中。使徒保羅自己就是一個單身弟兄,他的例子讓我們看到單身信徒可以專心愛主並全身心地投入到祂的事工中(哥林多前書 7章32-35節)。若我們認定只有當有了女朋友後我們才會開心的話,我們就會失去單身時才有的喜樂。更糟糕的是,我們甚至有可能會讓性方面的罪侵蝕我們。這不僅會破壞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會破壞我們跟未來配偶的關係。

我想要鼓勵所有的單身弟兄:請換一種眼光看待單身。不要讓孤單主導你的人生,不要讓苦毒在你心中紮根。要記住:感到孤獨並非是因為你沒有女朋友或妻子才產生的。孤獨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不論結婚與否。

當耶穌的門徒在祂最掙扎的時候卻睡著了時,就連祂也經歷了孤獨感。不要忘記:孤獨是試煉,並非是罪。只有當我們讓孤獨控制我們的生活時,它才變成了罪。

因此,當孤獨感再次來襲時,讓我們把它當做一種提醒。是時候和家人與朋友們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了。除此之外,用你的單身時光去追求聖潔吧。聖潔不僅僅是不犯罪,而是過一個上帝喜悅的人生。學習在你沒有伴侶的情況下,都信靠上帝的恩典。求上帝把你塑造成為一個愛主又愛人的人。

如果你真的在未來的某一天遇到了你的人生伴侶,你會發現學習愛他人會幫助你更好的愛你的伴侶。這是我從自己的經歷中發現的:當我用上帝教導我的方式去愛別人的時候,我發現我就可以更好地且無條件地愛我的妻子,就像基督愛教會一般。

即便你沒有結婚,也請記住,你的人生依舊可以成為上帝之愛的完美見證,也依然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單身教會了我什麼?(有聲中文)

what-singleness-taught-me-about-love

作者:J Koon,馬來西亞

譯者:陳琳,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一天,我和一個女性朋友吃飯的時候,談到了作為單身女孩最喜歡的話題:戀愛。

一個職業單身女性,尤其如果她是一個基督徒的話,她的真實生活跟許多浪漫電視劇或電影中所描繪的大相徑庭,遠不是充滿浪漫或擁有各種社交活動的樣子。相反的,是一想到戀愛就時常被「上帝怎樣為她預備」這樣的擔心和疑惑給困擾——當然單身女孩也有其他普遍的顧慮,比如職業發展和個人財務穩定等問題。

我在單身朋友當中經常聽到類似的哀嘆:

「單身的男性基督徒一個都不剩了。」

「我一直在祈禱另一半的出現,但是上帝似乎沒有聽見我的禱告。」

「這麼多年我一直堅持等待一個基督徒作男朋友。 也許是時候考慮其他人了,不管他的信仰是什麼。」

我在一年前經歷了分手,所以能夠理解這些想法。單身的我們很容易陷入沮喪的情緒,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會邂逅心上人。 當我們看着身邊的人戀愛、結婚、最終組建家庭時,就感到更加失落。

朋友們在社交媒體對結婚或家庭生活定期的更新,也不會讓單身族感到輕鬆一點。那些狀態的更新時常提醒我們,自己正日益老去,甚至會讓我們產生輕微的恐慌。因為沒有伴侶,我們有時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大概就是因為單身族都有這種心態吧,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前書7章7—8節才會寫出「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上帝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我對着沒有嫁娶的和寡婦說,若他們常像我就好。」

保羅用「恩賜」和「好」來形容那些獨身者,不是很有趣嗎? 保羅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因為他自己也單身! 但是我們為什麼沒有類似的感受呢? 為什麼單身族戀愛時也會倍感壓力呢?

也許我們接受了社會對我們的期待;也許我們把自己的身份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並用「是否有一個愛人」定義自己的價值。 那麼,如果我們沒有這些怎麼辦? 這是不是意味着我們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和價值?我們的價值究竟在哪裡,由誰決定呢?

當別人問及我的戀愛生活,我常常忍不住想回答,「什麼戀愛生活?」但說實話,我確實有一段愛情故事,我也有戀愛生活。 我提醒自己,最偉大的愛情故事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不是馬克·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甚至不是沙迦汗與瑪穆泰姬。 最偉大的愛情故事是上帝差遣耶穌基督來到我們的世上,與我們同住,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 最偉大的愛情故事是上帝赦免我們的罪,又賜給我們新生命,讓我們成為他的孩子。

「上帝的寶貝孩子」這一身份讓我從新的視角看待生活的問題和煩惱。當我沮喪或是感到孤獨的時候,「上帝的女兒」會讓我想起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聖靈也會給我力量,讓我堅信自己的價值,相信上帝在我生命中有美好的計劃。

我仍然希望自己有一天會結婚。 但是我也知道,即便那沒有實現,天父的慈愛卻亘古長存。祂會一直眷顧着我,我就不必擔心未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面對被同性吸引的朋友,基督徒應如何回應?(有聲中文)

作者:Ng Chee Boon,新加坡

翻譯:漱翎,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Ng Chee Boon出生在所謂的「千禧世代」。他迫切希望教會能把福音帶給那些被同性吸引的人們。在他所在的教會中,Ng Chee Boon積極地在社區,宣教,聖經教導和青年團契等領域中服侍。

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同性戀個人是在我上大學之前。那時候我的一個男同學跟我告白。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回應他。除了打消他進一步接近我的想法(不給他不切實際的希望)之外,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現在回頭來看,我才意識到對於我的那個同學來說,主動向我「出櫃」表白需要多麼大的勇氣。相比之下,我給他的回應是多麼的蒼白無力。

多年之後的今天,我開始深入研究基督徒們對於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群體的態度。對於當今時代來說,這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如果看一下社會主流媒體的報道和社交媒體上的報告,我們很容易會認為基督徒對LGBTQ群體的自然反應就是把他們當做潛在的威脅。也就是說,基督徒們主要把這個問題當做是對傳統婚姻和家庭的威脅(當然,這也的確是個很重要的問題),而忘記了LGBTQ群體里也是一個個有感情和血肉的普通人。

聖經告訴我們絕對不能縱容同性戀行為。但是如果我們關注的焦點是把耶穌基督救恩的好消息傳出去,那麼我們難道不應該把「他們」(LGBTQ群體)當做是我們的禾場嗎?他們難道不是同你我一樣,也需要耶穌嗎?另外,我們有沒有想過與我們同為基督肢體的家人中也有人正在因為受同性吸引而掙扎?或許在我們待的教會裡就有。

我感到自己很幸運,因為有機會聽到一些被同性吸引的基督徒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其中有一個是牧師的孩子。另外一個弟兄講到他曾經躲避上帝很多年,後來上帝親自介入他的生命,感動他去讀聖經,並斷絕了一段長久的同性戀情,甚至帶領他參加了人生的第一次小組團契。

另外的一個男生一個女生分別分享了他們各自對於自己性別認知的掙扎,以及他們如何克服恐懼,即使覺得跟教會的大部分人分享自己的經歷不太安全,卻仍然堅持跟隨上帝而不放棄。還有一個年輕的弟兄講到了自己不停換教會的經歷,因為他想找到一個能夠幫助自己的地方。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聽到這些弟兄姐妹面對這麼多挑戰卻依然堅信上帝的故事,我的內心受到莫大的鼓勵。但與此同時,我也感到很有負擔,因為我認為教會在這方面做的很不夠。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基督里的幫助,醫治和希望。我聽說過同性戀個體抱怨教會排斥他們。很多人不敢告訴別人自己被同性吸引,因為害怕他們的家人朋友會因此遠離他們。我也見過一些父母因為他們的孩子突然向他們出櫃(坦白自己被同性吸引)而十分痛苦。

那麼,作為教會我們應該如何幫助那些受同性吸引困擾的人們呢?根據我與他們的接觸和調研,在這裡我做了一些總結。

在開始之前,我先來解釋一下我的用詞。 首先, 我在這裡把「同性戀」和「被同性吸引」這兩個概念等同起來了,雖然「被同性吸引」的人並不一定會因此產生「同性戀」的行為,而且行為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其次,被同性吸引只是LGBTQ群體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本文中我只聚焦在“同性吸引”這個方面,但我知道對於跨性別這個問題,我們也需要更多的討論。

 

1.認識到被同性吸引的人群是教會的一部分

即使我們在自己的教會裡沒有遇見任何一個被同性吸引困擾的人,但這不代表就沒有。在我的教會裡,我知道有兩位弟兄有這樣的掙扎。但是據我的牧師說,實際人數還要更多。

有些教會中可能有很多弟兄姐妹都有這樣的掙扎。我聽說過在某個教會裡,每個有這種掙扎的人都會告訴他們的小組長。他們教會也有處在相同掙扎中的全職同工。因此,對於我們其他人來說,我們需要注意自己在平常交談時的言語。要小心不要因為莽撞的言辭冒犯了我們的弟兄姐妹——不管是在言辭中嘲笑被同性吸引的人,還是邊緣化這個群體。以防教會對於這些弟兄姊妹變成了一個“不安全”的存在。

 

2.搞清楚自己最終的出發點

這是個事關動機的問題。對於我們被同性吸引的朋友(其他朋友也一樣),我究竟想要帶給他們什麼?我想,我希望他們都能夠認識耶穌,成為上帝的兒女,並在這短暫的人生中竭儘可能活出豐盛的生命。

被同性吸引的人也是人。他們也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因此他們也有尊嚴,也值得被尊重。關於如何與他們接觸和交往,我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與此同時我們要為曾經沒有用基督的愛和恩典對待他們而悔改。最難的部分在於我們要在愛他們,接納他們的同時堅持聖經中關於兩性性別的教導以及知道我們都是罪人,並無差異,唯有靠着上帝的恩典我們才能得救。

我們需要認識和了解他們,並把耶穌介紹給他們。不僅僅是因為LGBTQ群體會影響社會立法和公眾良知,更是因為他們也是一個個獨立的生命,他們也需要耶穌。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都需要從自己的偶像和破碎中被解救出來。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整個世界都在看着我們。教會對於被同性吸引人群的態度、言辭會直接影響到民眾們對於福音的看法,尤其是對“千禧世代”的年輕人來說。

 

3.認識到被同性吸引是一件很個人的事

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被同性吸引」僅僅當做一個社會議題或神學問題來對待。而事實上,它是個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因為性別認知直接構成我們每個人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我們也要明白,當被同性吸引的人決定跟隨耶穌時,也必然要付出很多隨之而來的代價。這要求跟他們接觸的人需要真正有一顆牧者的心(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也都一樣)。這也意味着我們不能指望有一個千篇一律的方法來「」“解決”所有被同性吸引的人的困擾,而是要了解他們背後的經歷,看到他們每個人不同的需要,然後去愛、接納和幫助他們。

 

4.為被同性吸引的人們營造安全的教會環境

除非他們在教會裡覺得安全,否則我們無法近距離地接觸和影響他們的生命。我們不要把同性戀看做是最罪大惡極的罪。如果你認為同性戀的罪很糟糕,那麼也請同樣看待犯姦淫、離婚、搞婚外情。還有驕傲、屬靈驕傲和拜偶像,難道不是更糟糕嗎?

我們有沒有為建立一個不是大家表面上裝作多麼好、多麼成功,而是讓人們可以真實地面對和公開自己的破碎和軟弱(而不被論斷)的良性的教會文化出了一份力呢?在新加坡與一位牧師談到這個話題后,我被觸動了。他告訴我,當他和他的夫人決定在“語言上完全赤裸地公開”他們自己在罪中的掙扎時,教會裡有好些人也也選擇了向教會出櫃。

當然,我們需要上帝的奇妙恩典才能建立這樣的教會。我們都需要打破這個世界的常規,學習真誠地坦承自己的罪和破碎。如果我們都不願意坦然面對自己的掙扎,又怎麼能指望別人跟我們敞開呢?

假如有一個朋友向我們公開了自己在同性吸引方面的掙扎,然後呢?我們要怎麼做?我們願意做他的信仰同伴、與他同行、幫助他繼續走屬靈的道路嗎?這條路很可能會很漫長也很艱難。但也許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能真正懂得什麼是活像耶穌。

 

5.傳講全備的福音

對於同性戀我的看法並不是基於聖經中提到的「隻言片語」。當然,這些經節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上帝的旨意和救恩——也是基督信仰的根基。

自身被同性吸引所困擾的VaughanRoberts牧師曾經說過:「千萬不要把‘性’跟‘婚姻’、‘上帝的創造’、‘救贖’以及‘新生’割裂開來討論。」。上帝全備的福音指向的是耶穌基督。在基督里,一切都得到恢復和變成完全。所以在我們談論這些問題的時候,請記得最終的目的是向對方講明耶穌。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我們真的很容易把自己的自我認知和價值建立在基督以外的其它事物上。性和性別認知固然重要,但它們不是生命的核心,上帝才是。當主耶穌在井邊遇到撒瑪利亞婦人的時候,祂並沒有上來就指出她犯的罪,而是將「生命的源泉」——也就是耶穌祂自己給了她。

我聽說過一個曾經是倡導同性戀平權的社會活動家後來成為了福音派傳道人。如今他致力於在教會服侍那些在情感上和性問題上破碎的人。在一個領袖培訓會上,他分享說,性別認知曾經佔據他自我認知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在耶穌進入他的生命之後,那逐漸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耶穌自己一點一點地更多填補了他的身份。

 

6.建立良性的文化和氛圍,讓人們能享受基督里的豐盛生命

有很多被同性吸引的基督徒因為堅信上帝話語而選擇了獨身。他們中是不是所有人有一天都會與異性結婚呢?我不這麼認為。

既然如此,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到當我們總是把婚姻鼓吹成是最終極的、最重要的關係時,他們的感受如何呢?當我們強調婚姻和家庭的重要性時,我們要想到是否我們已經不經意地把他們排除在外了。我們也應該要積極地思考和尋找其它的一些方式,讓這群弟兄姊妹也能經歷和體會到有深度的親密關係。這對於教會中單身的人群,和其他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或者無法建立婚姻的人們也同樣有意義

基督徒之間是否可以建立與性無關的美好友情呢?這是我們的時代面臨的問題。自從所謂的“性解放”運動之後,我們傾向於把任何事情都跟性扯上關係。但事實並非都是如此,也不應該總是如此。美國聖經學者WesleyHill也是一名被同性吸引的人士,他在回憶錄《潔凈等待——基督的信實和同性戀關係的反思》一書中就提到,其實被同性吸引的人們能夠給教會帶來積極的改變,幫助建立更好的教會,尤其是在建立深度友誼這個方面。對於像Wesley這樣選擇了獨身的基督徒來說,屬靈的友誼非常重要,讓他能夠享受到在基督里親密美好的關係。我們的教會是否能夠提供這樣深度的屬靈友誼,讓所有人,不論結婚的還是單身的都能享受生命的豐盛?

 

7.最後,我們需要極大的憐憫行動與我們的言語相配

我們給予愛和同理,不應該建立在對方是否聖潔,或者是否跟你意見一致上。這讓我想起曾擔任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高級官員的C.Everett Coop。作為一名基督徒,他對於自己關於同性戀的看法毫不含糊,但LGBT群體卻為他歡呼,因為他為艾滋病宣傳教育和艾滋病患者們付出了非常多。

我還想到一個在加拿大埃德蒙頓的Bissell中心服侍的朋友。這個機構專門服侍無家可歸的人們。我的朋友告訴我,在她服侍的社區里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年輕人都是被趕出家門的同性戀者,而她的事工給予了他們無差別的對待。在新加坡的基督徒中,我們能聽到這樣的故事嗎?

我們(包括我自己)都有許多需要悔改的地方,也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讓我們現在開始談論這些問題,靠着上帝的奇妙恩典,去竭力創造真正的福音教會和福音社區。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看Wesley的另一本書《屬靈的友誼:一個被同性吸引的獨身基督徒如何在教會中找到接納和愛》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