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為自己籌劃和等候祂,你選哪個?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我從小到大都討厭做選擇,因為常常會糾結。有時候是不知道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有時是知道了,但又得決定是否要選擇那個「更好的選擇。」

前者比較容易解決,查考聖經的原則、尋求智慧的長輩的建議、聆聽周圍的人的意見,就可以更清楚哪個才是更正確的選擇。而後者牽涉意志:我是否願意去做出更好的選擇?

只要牽涉到意志,我就會開始摳字眼了。怎麼定義「好」?難道那些智慧的長輩所說的「好」,在我的處境下就真的好嗎?這時候「感覺」就會跳出來反對,並且比平時更強烈,偶爾還會包裝成「內心的聲音……」「我真正的渴望……」。

「我不想要,所以即使他們跟我說,這麼做是更有智慧並且更站在愛人的原則,我還是不想這麼做。」

所以我能理解Q的決定。不久前Q姊妹向我坦誠自己喜歡團契里的一位弟兄,這倒也不意外。兩人在同一間教會,一起參與大學團契服事,還是核心委員,家鄉還住得近。Q溫柔可愛、雖然年輕,但熱心參與團契里的服事,是特別吸引人的姊妹;那位Y弟兄也很優秀,有一顆他那年紀少有的,對服事的熱心和對人的關懷。Q和Y在朋友群當中早就被看成是一對。在兩人逐漸發現彼此心意的過程中,Q總掙扎他們之間的相處方式,因為他們的互動常常「越過該有的界限」。因為年輕,感情總是濃烈而不受控制,總在互相注視之間就逐漸接近危險的邊緣。

終於Q還是來到了選擇的路口:是要聽從身邊弟兄姊妹和長輩的建議,再了解等待一陣子;還是順從自己「心」的聲音,和Y開始戀愛關係。在聊了兩個多小時後,Q說自己決定和Y退回朋友關係,並且也肯定了這是良心認同「對」的選擇。

然而一周之後,Q和Y就私下確定了戀愛關係,大家都感到很錯愕。

其實並非毫無預感。還記得快要結束話題的時候Q最後又再問我: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不開始更好?我想起曾經有人說過:進入戀愛關係就像開始一次長途越野,有極美的風景也有刺激精彩的體驗;但同時,更有高山低谷、猛獸和危險,還有路途的厭倦、乏力和疲憊。如果一個小男孩懷著滿腔的熱情想要出發去越野,身邊的人一定會勸他再等等。

等什麼呢?等預備好。等內心成熟、物資充足,清楚自己的目的地,怎麼去,怎麼保護自己和對方不偏離正道。如果這男孩經過幾年的歷練,仍然想要去越野,他內心的熱情在召喚他,此時的他已經沉澱,經過深思,仍然想要出發。那這時候去和那時候去相比,必定能夠少些沮喪、少些受傷,也能走得更遠,更久。

等候上帝是一項艱難的功課,我們總想要為自己籌謀。生怕如果不為自己打算,就會錯失眼前的機會。但主豈會不知道我們需要什麼呢?祂連自己的命都給了我們,又怎麼會不知道我們的需要?

所有人都知道,耶和華厭棄掃羅,膏立大衛成為以色列國的君王。掃羅知道,大衛自己更是清楚。但大衛兩次拒絕親手殺死掃羅,他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或被耶和華擊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戰陣亡,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撒母耳記上26章10-11節)。

大衛沒有先見之明,當時的處境和我們都一樣。我們永遠都有選擇。選擇等候上帝,或是選擇自己採取行動。而大衛兩次拒絕出手,並不是膽小懦弱,乃是因為他敬畏上帝。他選擇順服祂,並且等候。

上帝給我們自由意志,因為祂愛我們。雖然祂在永恆之中已經預定了所有事,但祂仍給我們選擇的權利。選擇聽從這個,或者順從那個;選擇順服,或者悖逆;選擇愛祂,或者不愛祂。

祂給我們愛與不愛祂的選擇權利,是祂彰顯愛的方式之一,然而更重要的,是祂希望我們在選擇中能夠因著選擇順服祂而體會愛、並且得到真正的喜樂。順服上帝能帶來真正的喜樂。但因為人被罪玷污,使得我們把順服神當成是一件艱難的事。

於是有了三種人。第一種人:順服上帝很艱難,我的心不願意而且也沒能力,那我還是順著自己的心吧。上帝會慢慢改變我的。

第二種人,順服上帝很艱難,我也不想順服,但因為這是基督徒的責任,我也是上帝的兒女,那我還是選擇順服吧。免得良心總在折磨我。

第三種人,順服上帝很艱難,但從聖經中我看見順服祂帶來的祝福,我自己也經歷過順服的喜樂和悖逆的愁苦。因著相信祂的信實和慈愛,雖然我不願意,但我仍順服。我也相信日後聖靈也會印證順服主的決定是正確的,並且帶來平安和喜樂。

三種人,也是三個階段。

有時候我們會跟著順序從一走到三,有時候我們會突然從二掉到一。但在第三的人,他已經明白並且經歷過上帝的信實和慈愛。也明白順服祂這件事本身就是喜樂的。

在選擇中順服上帝很難,不為自己謀劃而是專心等候上帝也很難。但每一次在選擇中順服的人,會在下一次的選擇中更容易選擇順服,並且越來越喜樂。

心之所向,也會越來越是榮美的主。越順服越愛,越愛越像祂。終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全然反映出基督的榮光,到時候一定是最喜樂、最尊貴的時候。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做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2章21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的老公沒有李承炫(帥)寵妻,怎麼辦?

作者:可悅,中國

最近一不小心,看了一部比韓劇還甜,還上頭的現實愛情(撒糖)劇。戚薇與李承鉉的愛情,實在太「人間理想」了。

作為前韓劇迷,對李承鉉這樣美籍韓裔的身份本身就沒有抵抗力,知道他的寵妻行為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從前我覺得我的婚姻很幸福,現在卻覺得老公不夠愛我了;從前我覺得自己的老公很帥,玄彬歐巴都沒有撬動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現在這個位置好像有點鬆動了;從前我覺得自己很會帶孩子,現在發現李承鉉竟然比我還會帶孩子?!我一定要找出這對夫妻的破綻,人類的愛情怎麼可能這麼完美呢?

所以,我每天只要有時間就刷戚薇和李承鉉的採訪,小視頻,微博,八卦,綜藝剪輯,連我的瀏覽器和視頻網站都知道我多麼喜歡看他們了。為了多了解一下這位李承鉉哥哥,不得已把《披荊斬棘的哥哥》也刷了……時長那麼長的綜藝,我真的很儘力,很努力了。可是到目前為止,我竟然還沒找到任何破綻!

當然,我也不希望找到破綻,希望他們可以一直這樣互相扶持,互相理解,彼此相愛下去。但同時,我開始陷入一種恐慌與絕望。因為我自己的婚姻可能永遠都不會這麼完美。就算我的老公比李承鉉還帥,業務能力比他還強,可是他不會像李承鉉那樣花式哄我呀。更具硬傷的是,我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辦法像戚薇那樣美貌加有才華有成就。兩個人都那麼優秀、強大,「人生開掛」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吧。

如果我不知道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男才女貌、彼此相愛的關係我可能就滿足於自己的愛情了。現在碰上這樣的「完美」,我生活中那些不「完美」的部分就凸顯了出來,我要怎樣去面對這些不完美呢?於是,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我真正渴望和羨慕的是這對完美夫妻身上的哪些特質?如果沒有這些,我該如何應對?

戚薇與李承鉉的愛情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1、他們讓我們看見,嚮往永恆的婚姻是可以比只要活在當下就好的戀愛更美好的

除了兩個人都相貌出眾,事業有成,又懂得去表達愛,我發現「七里香」組合身上最吸引我的,是他們彼此的信任、包容、支持,以及對婚姻的享受與珍視。李承鉉在一檔採訪中提及,如果有結婚的對象,他一定找「不會離」的那一位。

在如今離婚的速度趕上快餐速度的年代裡,還有帥氣有才華的男人珍視婚姻的永恆,實在讓人吃驚又欣喜。戚薇也在訪談中說覺得「結婚」比戀愛更好。

這樣的話從兩位娛樂明星口中聽到,實在難能可貴。看看我們的流行文化,哪家不是在鼓勵大家不喜歡就離婚,甚至不結婚?婚姻也被形容成愛情的墳墓,沒進去想進去,進去了又想出來的圍城。戚薇和李承鉉對婚姻的詮釋和形容,好像又給人以盼望。畢竟,驚喜滿分的求婚,大膽地在跳水節目中承認愛,追求愛,加上每天用心製造驚喜,哪怕用掉多少支口紅,都讓人覺得很可愛呀。

2、他們讓我們看見,夫妻是可以彼此體諒,彼此保護的

吃了很多瓜後 ,發現美好的愛情最終劇中的原因,無非是很多時候雙方都要爭一口氣,或忽略對方,而少了彼此的體諒。李承鉉目前最為人知的除了《天上飛》,就是「全職奶爸」這個頭銜了吧。

看了他的一個採訪後,更是被他背後的理由所打動:女性(明星)的事業黃金期很短,他就算再等等,還會有機會。太太已經把最黃金的時間用來生寶寶,希望她不用再錯過……

而戚薇被問到丈夫在家照顧孩子這件事情時,也智慧地說出:「如果不是家裡有人支撐,在外面的頂樑柱是頂不住的。」

與平時大家總要爭個分工明晰不同,戚薇與李承鉉選擇去考量對方的難處,珍視對方的犧牲,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對家庭最好的方式。做到犧牲不是特別難,去體諒對方就變得不容易,更難能可貴的是保護彼此的軟弱,珍視對方的選擇與付出。他們這樣去愛對方的樣子,好漂亮!

3、他們讓我看見,互相鼓勵、溝通的婚姻超美好

戚薇和李承鉉的婚姻,很明顯的一個特質是兩人之間有很好的溝通,也不吝嗇對彼此的讚美。在綜藝節目中,總是會看到李承鉉很在乎戚薇的感受,說話的時候很小心。這看起來示弱的舉動,卻是他品格里最帥的地方。

節目中其他嘉賓說李承鉉怕太太,戚薇立馬回答:「不是怕」,「是愛」。因為愛,所以會關注對方的反應;因為愛,所以願意去誇讚對方,肯定對方,哪怕把很淡的湯誇成「秀外慧中」。這樣的溫柔和關愛實在太動人。而戚薇對李承鉉的欣賞與誇讚也是直接了當哦,如圖:

我不是戚薇,我該怎麼辦?

所以,李承鉉與戚薇的這份愛情,就是這麼地貨真價實,真誠美好。我找不任何弱點,讓人越看越喜歡。可是,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像他們這樣的組合呢?這樣的概率完全是像他們歌里寫的那樣千萬分之一嘛。剛好王子遇到公主,兩個人還那麼懂得愛對方。我不是戚薇,我該怎麼辦????!!!!

1、學會去愛

雖然我不具備「七里香」組合的外在條件,但我想我可以去學習他們如何體諒對方,愛對方,為對方說話。老公情話不多,沒關係,我會說啊。遇不上李承鉉,為什麼不讓自己成為一個像李承鉉那樣懂得愛對方,尊重對方的人呢?戚薇也說過,真愛不是遇到的,而是養成的。

他們5周年紀念的合唱里也寫著:「永遠不是時間,是決定」。那就挑戰自己來養成自己的真愛吧。去了解老公的想法,也把自己的感受好好告訴他。用決定來愛。

2、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恐慌與絕望中,我問上帝,要是我一輩子都沒有這麼幸福的婚姻,我該怎麼辦呢?上帝直截了當地回答我說:「除了婚姻,人生還有很多可以忙的呢。」對呀,人生的目的不是為了有個好婚姻呀!婚姻有婚姻的美好,因為那反映了上帝盟約的美好,反映了耶穌愛教會的完全(以弗所書5章32節),也能反映出耶穌舍己甘願服事人的愛(約翰福音13章1-17節),但那卻不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在婚姻之外,還有很多。就算我的丈夫不愛我,也擋不住上帝寶貝我;就算我沒有美貌,才華,或開掛的人生,我在上帝的眼裡,仍然寶貝,因為我是祂創造的(創世記1章27節),並且祂願意讓祂的獨生子犧牲生命來贖回我(約翰福音3章16節)。就算我沒有完美的婚姻,我仍然可以用我的生命去服事,去做上帝讓我做的事情,而我們的婚姻家庭,不應該只是自己幸福,而是要可以去祝福他人,讓耶穌的愛流湧出去。

那麼,有婚姻,就學會去愛,去感恩。沒有,就抬頭看看天空,問問上帝祂對你生命的計劃是什麼吧。願你我,都被上帝滿滿的愛填滿,好讓我們有能力去愛人,也接納自己,更能做光做鹽(馬太福音5章13-16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除了鮮花、大牌和大餐,請接這10份婚姻保鮮劑

作者:Marissa Luk,墨西哥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當我們想到表達愛意時,首先想到的是華麗的晚餐約會、鮮花、昂貴的禮物,以及浪漫的假期旅行。雖然這些方式很棒也很有意義,但並非我們每天都能做到。除了這些隆重的方式,每天表達愛意對於服侍你的另一半同樣重要(或許更重要)。

在整個福音書中,我們看到耶穌不只是在宣講上帝對世界的愛,而是通過祂的服侍表明這一點(馬太福音14章14-20節、20章34節、路加福音18章16節、約翰福音 13章14-15節)。

同樣,有意識地一起過你們的日常生活並彼此服侍可以對你的婚姻產生巨大的影響。

隨著在日常生活中一起經歷起起落落,你也對你的另一半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你也看到了你的另一半是如何理解和接受愛的——可能與你接受愛的方式不同。

在我開始和我丈夫戀愛那會兒,我給他寫了長長短短各樣的小紙條——並尋找我認為他會喜歡的禮物(寶可夢或吉卜力收藏品)。我想讓他知道他對我很重要。我認為這樣做有助於表達我對他的愛,因為這就是我感受到別人愛我的方式。

我很快意識到,儘管我丈夫很為我的努力而感恩,但他並不喜歡閱讀也不喜歡收集小手辦。相反,每當我花時間和他呆在一起時,他更會感受到我愛他。在我們結婚並開始一起居住後,我注意到每當我打掃和整理了房間,讓家裡乾淨整潔時,他也會感到被愛。從那以後,我們就更加努力地以真正滿足對方需求的方式來表達愛意。

如果你正在尋找方法來讓你們的關係更親密,以下是每天表達你的愛的一些實用方法:

1. 互相問候時擁抱親吻
2. 經常說「我愛你」。不要假設對方本來就知道,所以沒有必要再說。說「我愛你」強調了你們對彼此的承諾並可以促進你們的親密關係。
3. 為對方寫一些小紙條(例如,鼓舞人心的詩句,你愛他們的理由)。告訴Ta你有多欣賞Ta的某個才能或技能, Ta把你照顧得如何好,以及你多麼感恩有Ta。
4.主動做家務。
5. 了解對方對個人空間的需求(例如,讓Ta不受干擾地看書或使用手機/電腦)。
6. 觀察對Ta來說重要的事情,並儘可能多地參與其中。例如,我注意到我丈夫喜歡玩桌游,所以我決定努力和他一起玩一些遊戲,這樣做對他來說意義重大。
7. 做回彼此的朋友——花時間與對方談論你的日常生活。
8. 當對方與你交談或坦誠談論某事時,請安靜且專心地傾聽。
9. 為對方禱告,並與對方一起禱告——即使在忙碌的一天中只有五分鐘時間禱告。
10.支持對方的夢想——當對方和你分享Ta的計劃/想法/目標時鼓勵Ta,詢問你能提供什麼幫助,在Ta努力的過程中詢問情況,並在對方取得成功和到達了里程碑的時候與Ta一起慶祝。

如果你仍然不確定怎麼開始,你可以詢問你的另一半。溝通是一切的基礎,但我們往往就忽略了它。直接詢問對方怎樣才感覺被愛和被關心可以為你省去很多猜測的時間並讓你不用經歷那麼多挫敗。

保持暢通的溝通將大大有助於你在與對方的關係中找到平衡。

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你或你的另一半可能會感到重擔滿滿、疲憊不堪。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將這些想法付諸行動。我們都需要時不時地喘口氣,所以在你疲倦時,請記得在上帝那裡你可以找到安息並被更新,也別忘記祂那裡有極大的愛。

通過言語和有愛的小行動提醒你的另一半Ta對你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你的婚姻長久保鮮。很多時候,它甚至會讓你的配偶更懂得愛你!靠著上帝的恩典,你將會擁有一個更甜蜜、更牢固的婚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愛,有時也說「不」——界限表達真愛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我清楚地記得那個夏天,我即將進入高中,青春期被荷爾蒙主導的大腦剛剛明白耶穌的屈己服侍和祂的舍己。我記得在食堂和營會輔導員討論我們自己要如何活出同樣的生命。

她看起來對我的熱情有些吃驚(我相信我的丈夫也有過同感):「但耶穌不想讓我們逆來順受呀」,她反駁道。

當時,我無法理解這一點。耶穌保留什麼了嗎?「立界限」的概念——對我給別人多少,或者他們能從我這裡拿走多少設立界限——似乎是後現代對徹底和完全舍己生活方式的本能反對。我在福音書中沒有看到太多關於界限的事情。

但現在我在經文中到處都能看到界限。耶穌在祂父的殿中設立界限,把那些濫用本應受到保護空間的人趕出去(約翰福音2章13-16節)。耶穌雖然富有同情心,但祂並沒有醫治所有人。當祂確實施行醫治時,也並不總是立馬給人人所想要的——比如使瘸子走路——而更多的是給他們真正需要的(首先、最重要的是屬靈醫治;參見路加福音 5章17-39節)。 耶穌也沒有給別人用石頭打死祂的機會; 而是在上帝預定的時間自己放棄了生命(約翰福音 10章18節)。

對祂來說,愛並不是有求必應,即使祂有能力做到。有時,愛也說「不」。我仍然偶爾會想要「逆來順受」,部分原因是因為我的懦弱所趨。當你滿足對方時,至少比較容易「覺得」自己在愛對方。

一般來說,人們會因此更喜歡你,並且,當別人辛苦努力才能做到舍己時,你完全不會有這個困擾。

有時,我會錯誤地認為,如果我可以滿足對方的要求,或者如果對我來說,答應對方是更容易做到的事情或者如果拒絕會給我帶來痛苦或傷害,或者我有機會幫助別人時,我就應該答應對方。但是有機會幫助他人並不代表上帝在呼召我去幫助。

那麼,我為什麼要設定界限呢?這是我提醒自己的幾點。

1、設立界限幫助我可以為真正重要的事情留空間

在實際生活中,這可能是當我答應我媽時,就意味我要拒絕老公多一點。也有可能是,我的朋友總是請我在她忙的時候幫她看孩子。但看了太多次後,我開始對自己的孩子沒好氣。

生活就像一張餅狀圖。目前,我的餅圖100%全滿。我沒有「吃零食看肥皂劇」的時間。我常常認為我可以減少「睡眠」或「休閑」時間。但那樣之後,有時「快樂的妻子」和「有趣的媽媽」就會變成「疲憊的妻子」和「易怒的媽媽」。

要保護你的婚姻、孩子和家庭;對你已經承諾的事情和那些已經在指望你的人負責到底。記住,眼前的需要並不總是比未來的需要更重要。

2.界限幫助我更關心什麼才是對他人最好的 

這就是「給人一條魚,他吃一天;教人釣魚,他可以吃一輩子」的道理。助人脫貧這件事把這個道理解釋得非常清楚:直接給窮人錢很少能幫助他們走出貧困,反而會把他們困在貧窮中。

做父母,也同樣是一場持久賽。我們更應該關注如何幫助他們在長大後成為健康向上的人,而不是孩子在商店一哭鬧就滿足他們。

那麼友誼呢?當然,也許你的朋友確實在面試前一天晚上需要你幫忙修改簡歷。但也許這也是你從高中起就知道他(一直存在)的拖延症。

要愛得足夠深,直到自己有勇氣不懈地,辛勤地找出什麼是對他人長遠有益的事情,並去做——而不只是維持表面和平(見箴言29章25節,約翰福音12章43節,羅馬書12章2節,加拉太書1章10節,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4節)。

3.界限尊重我和我所愛的人身上上帝的形象

他們說,嘿,我們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所以這意味著追求公義不僅是為了你的益處,也要為我的益處。

當我們沒有為我們所愛的人身上上帝的形象挺身而出時——當我們允許別人受到不尊重和卑劣的對待,而不盡自己的責任和力量去保護他們時,我們就會看到邊界的缺失(和不公正)。這可能是當一位孤立無援、被羞辱的妻子不斷地被斥責或取笑時,丈夫卻沒有為她說話。也可能是同事在工作中受到欺負,或者是某個人因為種族、性別或缺乏自信而受到嘲笑。

上帝很清楚地將「愛祂」與我們如何愛、對待(馬太福音22章37-39節;以賽亞書58章2-14節)以祂形象所造的人,並如何與之交談(雅各書3章9-10節)清楚地連繫在一起。

界限意味著發聲、表明自己的立場,而不是讓別人任意踐踏我們。

4.界限幫助我認識到我是如何利用他人來填補自身的空洞的

《羅馬書》描述了一種錯置的愛——看重受造物過於造物主(羅馬書 1章22-23節)。這種錯置的愛很隱秘。我裡面的各個空洞把它們自己偽裝成我對時間、精力、金錢和愛的善用。不幸的是,任何錯置的東西都是搶劫。

設定界限意味著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內心錯置的愛——例如,如果我總是答應別人,僅僅是因為我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或者因為我更傾向迴避衝突,因為答應別人比拒絕別人更容易(界限也迫使我認識到他人錯置的愛。)。

如果不控制我們內心的渴望,就容易出問題。通常,在我們最暴露自己本相的時候,當我們感到壓力、悲傷或不知所措時,我們裡面那個不滿足的自己讓我們十分想要一切 「沒問題」。我們一直在尋找破碎的、漏洞百出的方法來填補我們裡面只有上帝能填補的空洞。

上帝這樣說:「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利米書2章13節)。

界限的缺乏可以顯示出我們真的是在祂之外尋求某種東西或某個人來滿足自己。

5.設立界限能讓我擺脫失控的感覺——這樣我就能愛得更深

與其覺得是我別無選擇、這是我的職責、我只是需要犧牲和順服——我可以主動選擇答應還是拒絕。 我不是被別人不斷的需要或要求所強迫或控制的,這會滋生怨恨和痛苦的無助感。

我可以仔細思考並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去給出最好的愛,並且愛得更深刻、更主動。

愛變成了一個有價值的選擇,而不僅僅是一種義務。

以下是一些問題,可以幫助你辨別如何以及何時該設立界限:

如果完全坦誠地回答,我為什麼要答應對方? 如果我認為自己完全無私——那我實際上獲得了什麼(例如,某人對我更好的看法;保持[表面的]和平;保持距離,這樣我就不必處理自己或他人的情緒了……)?

如果我只是出於內疚或恐懼答應別人,正確的回應方式應該是什麼?

考慮到從長遠來說如何更好地服事和愛這個人的話,我真的是在幫助他走向公義和聖潔嗎? 還是我選擇了一個「容易」的答覆,一個容易的解決辦法? 我是不是擋了對方治死老我的好路?

上帝教導我們:「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羅馬書 12章9節)。 設立界限幫助我們從人際關係中剔除邪惡和自私的部分,去榮耀上帝而不是看重我們的安全感和虛假的和平,或他人的滿足。

讓我們通過說「不」來變得更有愛心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