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戀愛這麼談,擺脫猜忌、不確定和「萬一」

作者:Sarah Tso,新加坡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在單身的時候就考慮過這些問題,之後便毫無預料地遇到了我的男朋友。必須承認,約會一開始對我來說相當可怕。

不過慢慢我發現約會並不一定這麼痛苦。它不應該充滿著那些猜忌、不確定和「萬一」,讓你在晚上睡不著覺。相反,我們在約會時應該保持頭腦清晰,弄清楚我們和約會伴侶是否準備好一起邁向婚姻。

因此,基於書籍、講道、牧者的智慧以及以往約會的經驗,我們總結出了七個方面幫助大家充分利用約會時間,並衡量雙方是否預備好進入婚姻:

1.溝通
在新冠疫情封城時前,我和男友見過數面。他當時就有說自己不習慣發簡訊,於是我們決定在晚上視頻通話,這確實對彼此都很適用(我日記中記錄了我們連續64個晚上都有視頻電話)。封鎖解除後,我們堅持每周見一次面,並進行兩次視頻通話。

這些約定好的通話和見面使我們習慣(也享受)經常見面並和對方在一起。

為了更好地了解對方,我們的談話重點往往圍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學到的東西或討論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也從很早之前就習慣於分享彼此的人生目標,以及各自對這段關係的期待和希望。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兩個人要如何安排見面和交流?什麼方式能讓雙方都享受其中並更好地了解彼此?

[日常生活/生活經歷]你今天過得怎麼樣?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嗎(為什麼)?從這些事情中你學到了什麼?

[衝突]對話/互動中是否遇到了困難?你是怎麼處理的?

[閑暇時間]休息的時候你喜歡做什麼?你通常是如何放鬆並給自己充電的?

[人生目標]你認為上帝給你的使命是什麼?你的職業和其他活動如何幫助你實現這一目標?

[約會史]你願意和我分享之前的約會和戀愛經歷嗎?是怎麼結束的?這些人你還在聯繫嗎(如果是,到什麼程度)?


2.衝突
我早已預料到在關係中會有緊張時刻,所以當這些時刻來臨時,我已經有了(有一點)心理準備。我沒有以一種會引發防禦或挑起冷戰(即冷處理)的方式與他對抗,而是盡我所能通過以下方式來理清問題:

(1)詢問他行為背後的意圖是什麼(即他的想法是什麼);
(2)與他分享我對他這種行為的反應;
(3)思考如果未來再出現類似情況,我們如何更好地處理。

當我發現男友和朋友談起自己的前女友讓我感到不舒服時,以上方法就尤為重要了。我不要深陷在情緒中無法自拔,也不要責備自己「不接納對方」以及「難以被取悅」,而是決定坦誠地表達我的感受。在此之前我也會先給他機會解釋為什麼會在那一刻提起自己的前女友。在分享了彼此的觀點之後,我們同意當著我和其他人的面他不會再談起前女友。

在解決衝突時,我們雙方通常都有「充足的」理由要對方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我們決定採納我父親的建議作為第一準則——「重要的不是我的想法或者你的想法,而是我們共同的願景是什麼。」這樣我們就能一致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

我們還發現,要想以健康的方式解決衝突,就需要:
(1)如果另一半的某些事情真的困擾我們,不要忽視它們,因為它們很可能會再次出現;
(2)儘快在最恰當的時間用最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面對面交流對我們最有效),
(3)學會提出明確而非指責的問題(例如,「我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你說這些話的意圖呢?」而不是「你為什麼這麼說?」)並儘早道歉。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我們是否能夠談論在對方身上觀察到的、讓自己感到困擾的問題,儘管會有些尷尬或不舒服?(例如,守時、消費習慣、如何利用閑暇時間、工作態度、與家庭的關係、屬靈生命等)

談論這些話題時是否越來越自在?我們如何才能在這方面有所改進?

我能謙虛地傾聽和接受反饋嗎?我能很好地道歉並改正嗎?
在處理衝突時,我們從上帝的話語中能學到什麼?


3. 期待
約會中最無法清晰回答的可能就是這兩個問題:「我們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接下來要如何發展?」

沒有公式能夠計算出應該何時提出這些問題(儘管通常不會在你們、第一次約會時提出)。但是,當雙方都認為是時候「確定關係」了,就應解決這兩個問題,以確保雙方想法一致。

如果其中一方(或雙方)對這段關係還不是那麼確定,並想「暫緩一下」,那麼一定要放慢腳步,不要在還沒有重新討論這兩個問題的情況下有進一步發展。

同樣,如果雙方都確定要邁向婚姻,並且已經準備好了(精神、經濟、情感上的準備等等),就可以開始為下一個里程碑設定時間,即訂婚,到最終結婚。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這段時期的約會是否讓你對婚姻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你希望達到哪些關係里程碑,例如,見對方的父母/大家庭/朋友;委身在一個教會裡,參加婚前輔導,訂婚,住房申請,結婚?

你對每個裡程碑都有時間安排嗎?

你想什麼時候談談下一步的計劃?這些我們應該多久談論一次?

4.界限
針對界限,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

「我會覺得有必要向我男朋友未來的配偶、他的父母和上帝道歉嗎?」

「我的約會經歷能否鼓勵到我未來的孩子或比我年紀小的基督徒?」

除非真的說了「我願意」,否則我們都不能確定自己會和對方結婚。所以,以上兩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正確看待彼此的關係。記住,一時的快樂可能會導致一生的遺憾。

即使我們一般鼓勵由弟兄帶領戀愛的節奏和期望,但姊妹也可以有自己的話語權。在我自己的戀愛關係中,就是我主動與男友探討的這個問題,這也讓我為彼此設立了身體上的界限。

這並不容易,但借著上帝的恩典,我們可以敞開心扉認罪悔改,主動在祂面前交託私慾,同時提醒自己上帝要我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保持純潔。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關係里程碑,每個階段需要設立怎樣的身體界限才合適?

誰能監督我們,例如,某位信得過的牧師或長輩?我們多長時間向他們報告一次?

我們如何相互支持和鼓勵彼此保持思想和行為的純潔?


5.關心
在剛確定關係時,我和男朋友分享過彼此的愛的語言。其中有一點相同——精心時刻——因此,我們會計劃好何時見面,只要有時間,就一起散步,享受在一起的時光。

我們還設計了一些能幫助彼此成長的活動。例如,我們分享了想要在禱告和愛家人方面有所成長,便決定為自己的家人禱告。這對我們尤其重要,因為我們都與家人關係密切,並希望在上帝的幫助下更加愛他們。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你是否與伴侶溝通過自己喜歡以何種方式接收、表達關心,並表現愛呢?
是否可以讓對彼此的關心滿溢到其他人的生活中,讓他們也感受到你們的關心呢?


6.以基督為中心
在開始約會之前,我們雙方都確定一定要和一位認真愛耶穌和跟隨耶穌的基督徒約會。就我而言,我會確保他是否出席主日,是否有委身的小組,以及他日常的信仰狀態如何。我希望他與耶穌有個人關係,而不是為了我才信主。

除了個人靈修時間,我還發起了兩人一起定期禱告的習慣。漸漸地,我的男友也開始主動邀請我一起禱告,我們還經常用上帝的話互相鼓勵。

我們雙方都希望未來的婚姻生活能充滿禱告、敬拜以及關於信仰的討論,現在就開始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在婚後也能繼續。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我們是否有意留出時間一起敬拜,讀上帝的話並一起禱告?

我們是否能夠帶著愛辨別出彼此之間任何罪惡的思想、習慣或模式?
我們是否互相激勵為建立上帝的國而行善呢?

7.團契
無論是單身還是已婚,團契都是基督徒重要的生命泉源。隨著關係進一步發展,我們所在的團契也不斷挑戰我們去檢視自己的敬虔程度。團契可以指出我們關係中的危險信號(例如,不好的習慣或上癮行為)以及不健康的(或缺乏)約會界限。

生命成熟的已婚夫婦提供的建議也很有幫助。他們從自己的經驗出發,鼓勵、引導我們,並且用愛心勸告我們。

團契還能幫助我們發揮自己的屬靈恩賜。我和男友都對歌曲創作感興趣,因此我們開始與他人合作為我們所在的團契創作音樂敬拜上帝,並將他人引向上帝。

適合問對方的問題:
如果我們來自不同的教會,那我們希望未來所在的教會是怎樣的呢——是可以在上帝的話語中成長的?可以服事的?會有人監督我們的?我們準備好去了解對方的教會,甚至是接觸一間新教會以找到這樣的團契嗎?

如果雙方的服事不同,我們如何才能支持彼此的教會服事呢?
我們的關係怎樣成為他人的祝福呢?

如果你現在處於一段戀愛關係中,我希望以上這七個方面能幫助你和你的另一半對這段關係有更清晰的認識並且活出基督般的生命。但是除了在這七個方面有所成長之外,也不要忘記我們這麼做是為了誰——真正的成長來自上帝:

主耶穌,感謝你給我榜樣,你對你在地上的門徒以及我們清楚地講述了你的計劃與目的。我為所有正在約會的情侶禱告:願我們都跟隨你的帶領,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以上七個方面做起,好叫我們可以好好地彼此相愛。讓每對正在約會的情侶貼近你的心,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清晰明了,好叫他們各自知道如何更好地榮耀你。

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一場爭吵,改變了我處理婚姻矛盾的方式

作者:Deborah Lee,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我們的爭吵始於一次去拜訪姨母一起吃飯的時候。因為我們和姨母許久沒見了,她便問我和丈夫相處得怎麼樣,我們說挺好的。然而,當她問起家裡的一件事時(我就不談細節了),整個氣氛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不久,我便開始提高嗓門,指責我丈夫。

一個簡單的問候,竟觸發成我們夫妻之間地唇槍舌戰,這確實暴露了我們之間的溝通問題。當我的丈夫一一數落我的不是時,我開始越來越惱火,他的辯解讓我憤怒,他的話深深地刺傷了我,最終我在餐桌前哭了起來,大家便不再說話。

姨母邊給我遞紙巾,邊勸我轉向上帝,好好禱告。儘管我明白她話語間的智慧,但我無法平息自己的情緒,繼續向丈夫說氣話。在漫長而尷尬的沉默之後,我們吃完了飯,姑媽為我們禱告,求上帝重新點燃我對祂的愛。那晚離開姨母家後,我難過又傷心,滿腦子想的都是我的婚姻狀況和自己的信仰狀態。

承認我的驕傲

那天晚上的情景在我的腦海中不斷上演,我看到自己回應時有多驕傲,竟一股氣地向丈夫說了那麼多的「你」——「你從不問我的意見」,「你從不考慮我的感受 」,「你只考慮你自己和你想要的」。儘管丈夫錯怪了我,但我的回應也非常以自我中心。

正如雅各書4章1節所說,爭戰和鬥毆都是從我們的私慾來的。我想做一個順從的妻子,尊榮上帝和我的丈夫,但當我覺得情況不受自己控制時,還是大動肝火了。在這件事發生的前幾天,我還向一位朋友講述上帝的愛,以及我多麼想跟從祂。然而,那晚我的反應卻跟我說的大相徑庭。我沒有表現出一個基督徒應有的愛和忍耐(以弗所書4章2節)。我想起馬太福音16章24節所說的,那些愛上帝的人必須舍己,背起十字架跟從祂。

我開始思考背起十字架跟隨耶穌對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及那天如果耶穌和我們一起吃晚餐,祂會作何回應。我想祂一定會以溫柔慈愛相待;即使被冤枉,也會容忍。但當時感到受傷的我卻一心為自己辯護,不惜言語尖刻,傷害對方。

儘管覺得自己一塌糊塗,但我知道上帝仍然掌權,祂看到了我們的衝突,也了解我的軟弱。然而,那天晚上之後,上帝似乎離我很遠,我覺得自己太辜負祂了,根本不配做祂的門徒。

當我的心情平復下來以後,我回想起《聖經》里的人物,即便是聖徒和偉人也有失敗的時候,如大衛(撒母耳記下11-12章)、彼得(馬太福音26章 )、保羅(腓立比書3章)等等。然而上帝原諒並更新了他們。在希伯來書12章1節中,作者談到我們要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路,併當卸下一切的重擔。我意識到,我口無遮攔說的那些失信的話,不應成為我前行的絆腳石。只要我口中還有氣息,就當悔改,拋開一切纏累我的罪,迴轉仰望基督。

和我丈夫講和

理清了思緒後,我給姨母發了一條信息,感謝她提醒我要仰望上帝。雖然她鼓勵我迴轉向主,也為我禱告,但要再次經歷上帝的愛和恢復,我必須主動來到上帝面前悔改。信心之路就是跌倒後在基督里勇敢地站起來。我的下一步,就是要向丈夫道歉,求他原諒我說的那些傷人的話,也著手去解決導致衝突的問題。為了能平靜地去和他談,我甚至提前演練了一下第二天要說的話。

有人說,誰先道歉,誰就是弱者,但我知道聖經的教導不是這樣的。馬太福音5章9節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因為我們的工作時間略有不同,通常在不同的時間起床上班,所以我決定發簡訊向丈夫道歉。發信息前,我做了一個簡短的禱告,祈求上帝賜給我溫柔的靈(箴言15章1節)和節制的舌頭(箴言12章18節),只說有建設性的話語,存心謙卑,願意解決我們的分歧。

感謝上帝,祂也在我的丈夫身上做工,因為他的回復言辭溫柔、寬容。我們在晚餐時談了那天的事,並決定今後在面對問題時,雙方要溫和相待。

學會明智地處理怒氣

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讓怒氣影響我的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飽嘗苦果後,我才真正認識到,「……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
怒。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上帝的義」 (雅各書1章19-20節),也不能榮耀祂。所以,我必須學習控制怒氣,提醒自己上帝與我同在,祂必會賜給我智慧來面對一切狀況。

如果有必要,我會先迴避衝突,以免情況惡化,在我能冷靜、明智地應對時再去處理。雖然面對衝突時,控制情緒並不容易,但我必須提醒自己,上帝一直在我裡面動工,祂的恩典夠我用的,因為祂的能力是在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www.ya-mi.org—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

 

愛一個你不喜歡、令你失望的人,太難了……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曉晨,中國

 

那天我親愛的老爸說了一些惹惱我的話,我感覺自己的怒氣瞬間在胸間集成一團火,要是不讓它冷卻下來,恐怕馬上就要爆發。於是我速速進了房間關上門,試圖分散注意力讓自己冷靜。老爸大約也意識到自己言語有失,誤傷了我,著急地跟我道歉。

我需要時間冷靜,同時也害怕自己當下如果立刻回話,會說出不好的話來,所以沉默不應。哪知他受不了這種沉默,開始瘋狂拍門,之後更是開始撞門,扭轉門把。我慌了,原本已經冷靜得差不多,可這舉動頓時令我害怕,害怕老爸真的強行把門撞開,或者找鑰匙打開門,使我不得不直面他。

我對這種「侵犯隱私」的行為非常反感。但此時面對我的老爸,我的害怕大於反感。我愛的人正在用他認為好的方式在向我表達愛,可我厭惡這種行為。我不敢想像自己要面對粗暴地撞開門後的他,也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件事而討厭他,不願意原諒他。同時也害怕他要我當下、立即,接受他的道歉並立刻對他表示和善。為了不讓他繼續「狂踩我的憤怒線」,我只好發信息給姐姐。姐姐馬上制止老爸,並告訴他該如何尊重我,老爸這才消停……

作為女兒,我不去評斷老爸的行為。然而從這件事,我卻發現自己害怕背後的原因。我喜歡我的老爸,喜歡和他說話,喜歡有他在。然而若讓我說出老爸的兩個缺點,或者說出他曾經令我失望的地方,我會感到不舒服和不自在。我不想面對我愛的人「有缺點」這個現實,也不想承認他其實也令我失望。原來我骨子裡希望我愛的人永遠都那麼「可愛」,我一直都那麼喜歡他們,他們永遠都那麼容易去愛。因為要愛一個你不喜歡、令你失望的人,太難了。

原來我的愛那麼膚淺。為了讓我自己更容易去愛對方,我拒絕面對和接受對方的不完美、缺點,或者乾脆否認那些他們令我失望的行為。如此,我就可以不費太多心力就能去愛,同時在內心雕刻他們「完美的形象」。也許漸漸地,我愛的就不再是會犯錯、有缺點的真實的老爸,而只是心目中那個完美的他。

仔細一想,我們的上帝豈不是「終年累月」地面對這種情況嗎?祂愛祂所創造的人,然而人卻「狂踩祂的底線」,盡做些祂厭惡的事。然而我們的上帝向我們彰顯了祂自己:「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埃及記34章6節)其中「不輕易發怒」在希伯來原文中的意思是「長鼻子」。因為在希伯來文中,會用發紅的鼻子去形容一個人發怒,而上帝的「長鼻子」,說明祂是不輕易發怒的。上帝長久地忍耐罪人頂撞和悖逆,一次又一次地給人機會悔改。

另外,上帝向我們彰顯了真正的愛,不是刻意無視或者忽略對方的不好,而是即使對方不好,仍然去愛。上帝在我們還不斷犯罪惹怒祂的時候就愛了我們,並且犧牲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祂對我們的愛,是一種仁慈的愛(benevolent love),是希望祂所愛的人可以全然純潔美好,因此不遺餘力地要把我們「變好」,好讓我們享受與祂的關係。

喜歡的人很容易愛,但是真正深刻的愛是一種意志行動,是我知道了你所有的缺點,你的不好,你令我失望生氣的地方,我仍然願意去愛你。我願意忍耐,用溫柔的言語與你溝通對話,好讓我們彼此知道該如何用對方喜悅的方式去愛彼此。

正如上帝愛人,我們的骯髒、污穢、破敗祂都看得一清二楚,在祂眼裡,我們的罪極其噁心,然而祂卻耐心地用基督的血把我們一一擦拭乾凈,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祂所愛的純潔的兒女。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結婚不可能讓我一夜之間脫胎換骨:婚後我才認識到的五件事

作者:Jane Lim, 菲律賓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很久以來,我一直期待著結婚,讀了很多相關的書,並且為之做了我能想到的一切準備。

感謝上帝安排了多位年長睿智的夫妻在我和我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丈夫 )身邊,陪伴我們,分享他們關於婚姻生活的故事和見解。

然而,婚後僅短短9個月,我就發現,有些事情、情況、和情緒跟我單身時想的不一樣。我其他新婚的好朋友也有同感。

因為自己走過這段從單身到婚姻的心路歷程,所以希望接下來我的分享能讓正走在這段旅程上的朋友們受益。首先,我想鼓勵那些正在約會和等待進入婚姻的朋友們在情緒方面做好準備。第二,我想鼓勵那些單身的朋友們重新思考一下他們對婚姻的設想。

下面這幾點就是我在婚後才完全意識到的:

 

1. 我們還是結婚前的那個我們,沒什麼兩樣,但這沒關係。

早在婚禮前的幾個月( 甚至更早些時候 ),我就已經開始想像婚後的自己是什麼樣。我以為自己會成熟一些——欣然地做家務,煮飯,處理賬單。內心深處,我期待結婚就像按下重新啟動鍵,直接給我一個嶄新的生活, 而我也會自動進入角色。

所以,婚後我給自己列了一長串清單,並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但幾個月下來,我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有的時候,我就是不想再思考該做什麼菜吃了。

遇到這種情況的不只我一個人。我的一個好朋友在婚前幾周就承認,她對將要扮演的「妻子角色」感到不安,不確定是否能肩負起煮飯和其它家務活的重擔,這畢竟和她以往的生活大不相同。另一個比我們早結婚的朋友更有趣,有一次她竟然為了堅持自己做飯不讓丈夫幫忙,而與丈夫吵了一架。

我和朋友們所學到的是,想成功扮演好賢內助沒有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成為自己想像中的那個「傳統」 賢妻 。

《箴言》書31章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敬虔女人(妻子和母親)的完美形象,但這一章的重點並不是要我們達到那裡面的每一項標準,而是要我們成為「敬畏耶和華的婦女」( 30節)。另一段經文是加拉太書第5章,它談到我們在基督里的自由,以及這種自由如何幫助我們追求敬虔和結出聖靈的果子。這段經文特別鼓勵我:

「唯獨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 ( 6節);「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做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侍」 ( 5章13節) 。

只要我們盡心儘力地照顧好自己的配偶,以此在婚姻中敬重上帝,就足夠了。對我來說,這意味著要把先前我對「好妻子」的設定放下,不再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感到內疚,並在有需要的時候向丈夫尋求幫助。

結婚不可能也不是為了讓我一夜之間脫胎換骨。

唯有耶穌讓我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並且祂一直在我裡面動工(腓立比書1章6節)。

 

2. 不必要總和另一半待在一起,但應該儘力滿足彼此的需求

一個朋友告訴我,她有時要刻意熬夜,來更多地陪伴丈夫。不過她也意識到,兩個人也可以繼續自己以往的作息習慣,這樣她的丈夫能有「獨處的時間」來充充電。

我和丈夫當年談異地戀的時候,我就非常注重獨處的時間。不過只要他來找我,我們都會盡量多地待在一起。婚後,我發現夫妻的確需要各自「獨處的時間 」,對我丈夫來說,獨處就是可以玩他的遊戲,而我則喜歡閱讀。

我曾經認為共同的興趣應該是自發的,而不是勉強的。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這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可以嘗試新事物。對我來說,因為丈夫喜歡打遊戲,所以我會去嘗試多玩一些遊戲,而他則願意陪我看,也學著欣賞一些我喜歡的電視節目。

我想起腓立比書2章中的這些經文:「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3-4節) 。有趣的是,約翰派博說,「『事』」是翻譯時後添上去的,原文是 『自己的』 和 『他人的』,並沒有指定是什麼, 所以涵蓋了各種可能。不管是重大問題,還是細枝末節的小事,都囊括其中。

總的來說,經文教導我們,要刻意地考慮和滿足對方的需求。如同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一樣,婚姻中的我們,正如魯益師所說,不是輕看自己,而是少為自己考慮,多為對方著想。

 

3.知道我們和另一半有差別是一回事,真正生活起來卻不大容易

我老早就知道丈夫對音樂的熱愛。這些年來,他為我製作了許多音樂播放列表,帶我到處去看演出。雖然我也喜歡音樂,但直到我們結婚後,才意識到他連放鬆都是通過聽音樂完成。而「放鬆」對我來說是安安靜靜(當然有時不太可能)。所以,我們倆要學會兼顧對方:有播放音樂的時候,也有享受徹底安靜的時候。

我的丈夫對烹飪也情有獨鍾,並有自己的一套。我們一起煮飯的時候, 他會很堅持某些步驟——食材的切法、調味、攪拌的方法等。起初,我覺得他畢竟在烹飪上更有經驗,所以儘可能聽從指揮,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的方法也不差。

從這些小細節中,我認識到,這是一種平衡,也學會去為對方調整,樂意聽取對方的意見,但同時也真誠地表明我的需求和感受,當然表達時用尊重他的溫柔語氣(並不總是容易做到 !)

聖經也如此教導我們,我們共同構成基督的身體:是不同的肢體,有著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恩賜和個性, 「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哥林多前書12:25)。因此,我們可以用哥林多前書13章教導的愛的原則來處理婚姻中夫妻間的差異。

 

4. 性(和親密)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

我得承認,我對性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青少年時期讀的那些愛情小說,直到成年後還在受其影響。其苦果之一就是接觸色情和手淫會歪曲你對性的看法,這種影響會持續到婚後。

我婚前以為(也是一個誤解)夫妻之間的性是「自然而然的」——容易產生渴望,也容易執行( 通過練習)。另外我也以為進入婚姻就能擺脫慾望和色情的誘惑。

但結了婚的我發現事情不像我想像的那麼簡單。

事實是,性需要雙方的努力——慾望並不是常有的,過程也不總是你想像的那般愉悅 (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中所說的,性是婚姻的責任,丈夫和妻子在這方面應該彼此順服,甚至需要為此禱告)。 然而,當夫妻情投意合時 (感受彼此的情緒、主動幫對方有更好的感受), 加上溫柔、真誠的溝通以及願意付出和服侍對方的心態,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和領受時,夫妻間的性生活是可以美好的。

最好忘記你從電影中學到的關於性的事,那些都太不現實,且毫無益處(如果你為此掙扎,是時候禱告和尋求醫治了)。我很感激我的朋友中至少有幾位 (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能夠在我婚前與我分享實用的建議,比如要與配偶建立一個安全的空間, 來更好地在這方面溝通。

 

5. 我仍然會感到孤獨

這一點讓我很驚訝(可能也讓單身人士們感到驚訝)。即使丈夫坐在我旁邊,我仍然會有些許孤獨感。當然我們還是有很多時候心意相通的,但不是每時每刻都如此。

我認為婚後我認識到的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即使結了婚,我也不能指望丈夫來滿足我所有的需求;這不是他能夠或應該承擔的。

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只有上帝能填補我的空虛感。這種我一直感受到的不滿足讓我更渴望尋求祂,親近祂;請祂更深地進入我的心靈和生命;並且更多地依賴祂,而不是我的丈夫;因為只有祂才能給我滿足和喜樂。

最後,婚姻關係好比基督與教會的關係(以弗所書5章21-33節), 婚姻是上帝厚賜給我們的禮物,但並不是讓我們從婚姻中尋找只有上帝才能給的幸福和滿足,而是要我們通過婚姻更「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以弗所書3章18-19節)

婚姻中最美好的時刻,讓我們預先嘗到些許天堂的滋味,體會與上帝聯結是怎麼一回事。而在我們最軟弱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確信,無論我們多麼不完全,因著基督那一次的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了(希伯來書10章1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