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媽吵吵鬧鬧這麼多年,我終於覺悟了!

作者:悅媽咪     有聲播讀:木木

 

1月初,我一個人帶著倆娃坐火車回老家了。

這是自從我月子第七天我媽走之後,我再次跟她相處。

她當時走之後的一個月,我沒聯繫她,她也不聯繫我,最後還是我低了頭,主動聯繫她。但我們誰都沒有再提月子里那件事,直到有一天,大概是幾個月之後,我們視頻聊天的時候,她提到了一句。她說我比別的孩子受委屈,月子里也沒人照顧,自己坐月子,我說誰讓她走了啊!我們沒有繼續再聊這件事。但她說的那句話,讓我意識到,她可能以為當時她走了,我婆婆會過來。後來我經歷了跟倆娃輪流感冒,還得了次急性乳腺炎,我深刻體會到和老公獨自帶倆娃的艱難。

所以有一天跟我爸視頻的時候,我問他我媽願不願意到我家給我們幫忙,我爸說我媽很願意。我說我問問我媽。我媽把手機接過去,她並沒有像我爸說的那樣表現出那麼願意。她說:「我能給你幫上忙嗎?我又不會開車,你生病了我也不能帶你去醫院。」我說:「不用你開車啊,我會開,這次生病不就是我自己開車帶著老公和孩子去的嘛,他在後面抱孩子,我開車。」 我繼續說:「媽,你來了之後就是配合我,別總讓我聽你的,你就輔助我就行了。」說著說著就聊到了上次月子里相處的那次經歷,當時那件事都過去五個多月了,我們才第一次深入溝通,聊了一個小時。

聊著聊著,我就哭了,我說:「你也不知道心疼我。」我媽說:「我怎麼心疼你啊?讓你早上起來吃飯,你也不吃,人家坐月子一天吃五六頓飯,你這一天三頓都保證不了……」 我說:「那天早上我真的太困了,那是剛生完孩子出院,孩子半夜一個多小時就吃一次奶,餵奶也得喂一個小時,根本睡不了覺,我又不是不吃了,就趁孩子早上睡著那會兒,我跟著睡會兒,睡醒了再吃不行嗎?」我媽說:「那你睡醒了飯就涼了啊。」我說:「飯涼了我自己再熱啊。」她說:「那多麻煩啊。」我說:「媽,我用微波爐熱,兩分鐘就能熱好。」我媽說:「那你要是養成習慣了呢?」

聊到這兒,我突然能體會到她的那種擔心。因為我自己作為媽媽,在養女兒的過程中,也有過一樣的擔心。女兒吃少了、睡少了,都擔心她養成習慣之後對身體不好。我跟我媽說:「媽,你不用擔心,孩子剛出生不是沒規律嘛,也就剛開始可能早上需要補覺,那孩子再大點兒,睡得好,規律了,我也不用那樣了,是不是?」我媽說:「那你可以頭一天晚上告訴我,讓我不要那麼早做飯啊。」 我說:「那時候剛出院,我也不知道孩子晚上的情況,沒法提前跟你說啊,而且早上XX(我老公)走之前不是告訴你了嘛?」我媽不再接話。我接著說:「人家XX坐月子的時候,媽媽過來幫忙,人家月子坐的很開心,因為她媽媽都聽她的啊。」我媽說:「我總惹你生氣,還不如不在你們那兒了呢,讓你婆婆過去照顧你啊。」 我說:「婆婆跟媽能一樣嗎?」 我媽說:「怎麼不一樣啊?都一樣。」 我說:「媽,你自己又不是沒經歷過,我奶奶跟我姥姥那能一樣嗎?」 她說:「有點不一樣。」

我跟我媽的交流就是這種模式,我說一句,她就用反問的語氣回一句,實在沒理可說了,就不說話了。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也沒聊出來個所以然。

這次我帶著倆娃回老家,準備過完年多待一段時間再回家。當然我知道最大的挑戰是跟我媽相處,但是我也做好了心理準備,該面對的關係還是要面對,逃避不是辦法。果不其然,跟我媽和平相處三四天之後,我就開始反抗我媽的事事干涉,一反抗就會激發自己的情緒,情緒一積累就會爆發,然後就會吵架。一般,這個過程不會超過一個星期。這次也是,在老家待了一個星期後,我又跟我媽吵了一架,確切地說是我單方面情緒非常激動,大聲嚷嚷,邊哭邊說。我媽這次倒是沒有那麼激動。我情緒一上來就不管不顧了,什麼都說。我跟我媽說:「你如果不想讓我們回老家,那以後我們就不回來了!在我最難的時候你也不幫我,以後你老了也別指望我!你現在怎麼對我,我以後就怎麼對你!」我又提到了月子里她走的事情,我說:「我月子里你都不照顧我!」我媽說:「是你給我買票讓我走的。」我一聽就更生氣了,我說:「是你說要走讓我給你買票的!」我媽就堅持說是我讓她走的,還說我不聽她的話,讓我起來吃飯我也不吃。我就意識到我之前跟她解釋過的話她都沒聽進去,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情緒非常激動的時候,把我女兒都嚇哭了,她還從來沒見過我情緒這麼失控過。等我情緒平復下來之後,想到如果以後有一天我女兒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的話,我肯定很難受,我就意識到我跟我媽之間無論誰對誰錯,我都不應該用那種大喊大叫說狠話的方式對待她。

於是我做了一件以前從沒有做過的事情,我走到我媽跟前,我緊緊地抱住她,邊哭邊跟她說:「媽,對不起,我不該沖你發脾氣。」以前我要跟我媽擁抱的時候,我媽會推開我,不讓我抱。這一次,我媽沒有推開我,她也不生我氣了。她笑著說:「沒事兒,知道錯了就行。」我說:「我昨天晚上太累了,沒休息好。」(晚上我陪兩個孩子一起睡覺,我女兒睡前吃多了,她半夜起來拉臭臭,她一起來弟弟也不睡了,倆娃從1點多折騰到3點多,哭聲此起彼伏的,我早上起來心情就不太好了,就藉機跟我媽發泄出來。)我媽說:「那我看著兩個孩子,你去睡一會兒吧。」我說:「你自己看不了他倆,我不睡了。」

就這樣我跟我媽和好了,我倆和好之後,我女兒也不害怕了。她爬到我的腿上,我抱著她,她笑著問我:「媽媽,你剛才為什麼哭啊?」我說:「媽媽跟姥姥吵架了,媽媽很生氣就哭了。」女兒接著問:「那你為什麼去抱姥姥啊?」我說:「媽媽跟姥姥道歉呢。」女兒說:「你怎麼說的呀?」我說:「我跟姥姥說『媽,對不起,我不該沖你發脾氣』,媽媽對姥姥發脾氣的時候,姥姥會很難過,所以媽媽要跟姥姥道歉。」女兒笑著說:「你沖我發脾氣的時候,我也很難過。」我說:「是嘛,那我也跟你道歉,對不起,寶貝,媽媽也不應該對你發脾氣,你能原諒媽媽嗎?」女兒笑著說:「能。」

我在跟女兒的關係中得到了很多治癒,我也開始反思,我跟我媽的關係中,我需要成長的地方。我回想我們這麼多年的相處模式,基本上都是她說的話讓我覺得自己的能力被質疑,自己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然後我就會辯解,她也繼續堅持她的說法,我就會很生氣,然後就爆發出來,我們就開啟互懟模式,互相戳對方的痛處。

我們都期待對方能好好說話,但我們都不會好好說話,都是容易著急,帶著情緒去溝通,誰都聽不進去對方說的話。每次跟她相處,我都想改變她,但看不到改變,我就會覺得失望和受傷。我想了想,我為什麼每次都想改變她呢?因為我覺得只有她改變了,我們的關係才會改變,我才不會那麼痛苦,我把我們關係不好的原因都歸到她身上。但事實是,關係是兩個人的,關係出現問題,不會是一個人的責任,我媽有她需要負責的部分,但是我需要負責的是什麼?

當我開始這樣想的時候,我發現,我需要負責的是:

一是我自己的情緒管理,我不能把我媽當成可以任意發泄情緒的對象,我可以有其他方式來釋放我的情緒,然後跟我媽心平氣和地溝通。

二是我自己的價值感,我不能因為我媽對我的質疑和否定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就努力向她證明我的價值。如果我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就不會受她說的話影響。

當我把焦點轉向我自己需要負責的部分時,我就不再那麼關注我媽有沒有改變了,而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學慣用平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需要,關注自己想做的事情。現在跟我媽相處兩周了,第一周是重複以前的模式,第二周開始,我自己有了一些變化。我媽說的話已經沒有那麼影響我了,不管她說什麼,我自己想做什麼事情,我就堅持去做,也不用先跟她爭辯一番。如果她說的話影響到我的心情,我就先離開,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儘可能平靜地跟她溝通。我用更柔和的方式表明我的界限,表達我的需要,我也會考慮她的需要和感受,說一些以前沒有說過的「軟話」。就像昨天我跟我爸和妹妹一起收拾家裡,我媽嫌我們扔東西,就一直在旁邊念叨:「這件衣服這麼好就扔嗎?我能穿!」其實很多衣服在衣櫃里放了七八年沒穿過,但我媽都不想讓扔,一見我們要扔,她就說她要穿。我攔著我媽,讓她不要干涉。我爸跟我妹妹收拾,收拾了兩個小時,扔了4大包衣服和鞋,我媽就開始生氣地說我們「敗家子」、「不會過日子」,罵我爸「熊老頭子」之類的話。我讓我媽不要怪我爸,怪我就行,我帶頭讓收拾的。後來晚飯的時候,我就開始跟我媽說「軟話」了。我說:「媽,這麼多年你為這個家付出這麼多,把我跟妹妹養這麼大,你辛苦了,你不需要再穿我們要淘汰的舊衣服了,你值得穿更好的衣服,我在網上給你買的衣服,你穿著不合適,我可以帶你到店裡去買。」我媽說:「我有衣服,不用你買了。」我說:「我跟我妹妹給你買衣服,你每次都說不要,買了之後你也經常讓退了,買東西也是我們表達孝心的方式,你不讓我們買,我們通過什麼方式表達呢?我們又不能經常回家,也就買點東西能表達一下。」我媽嘴上說不用表達,但是能看出來她也不生氣了,心裡應該也是高興的。

這麼多年,我終於找到了跟我媽和平相處的「門道」——放棄要改變她的執念,負起自己的責任。母女關係的改變,從我開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我不焦慮了,因為我不需要培養出谷愛凌

作者:可悅
有聲播讀:許靖

 

這位外貌好,家世好,性格好,心理健康的姑娘,怎麼能360度無死角完美呢?玩著玩著就能玩出個世界冠軍,還能不耽誤學習考進常青藤大學。她好像集齊了每一個人對「人生贏家」的理解。目前在關注著這個現象,感慨討論著的人,自己應該都已經無法再努力成為谷愛凌,只好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了吧。但看到谷愛凌的媽媽是怎樣一位媽媽的時候,我已經確實地感覺到自己的孩子也來不及了,只能期待孩子能成為谷愛凌的姥姥了。那麼,我要怎麼去消化谷愛凌給我這個普通人,普通媽媽的生活帶來的衝擊呢?


1.不是努力就會成功

毫無疑問,谷愛凌本身是非常努力的。這是非常美好的品格,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可以成為努力的人,是很積極也很健康的。但同時,我要認識到,不是努力了就可以成為谷愛凌。付出同樣的努力,因為天賦的不同,成長環境的不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我需要做的,不是鼓勵自己的孩子成為谷愛凌,取得全世界的認可,而是鼓勵自己的孩子,像谷愛凌那樣不斷地挑戰自己,為自己喜愛的事情去付諸努力,去享受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不斷成長所帶來的喜悅與自由。回想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大多數時候,我都錯誤地把焦點放在了達到某個文化或社會定義的成功之上,而不是去享受我努力的成果。這導致我常常因為太害怕失敗而不能自由地付出100%的努力。仔細想想,自己還是孩童的日子裡,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不是我輕而易舉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更不是那些內心想成功,實際卻不付諸努力的時候,而是那些沒太想過成功與否,但是享受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情,接受一個挑戰的時候。願我的孩子們,可以沒有任何顧慮地,自由地努力,並享受他們因努力取得的成就。


2.不是只有第一名才有價值

奧運的競技場上,我相信每一個參賽選手都付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努力,突破了一般人從未感知過的壓力,也一次又一次享受了自己的努力。但賽場上,我們習慣性地只關注第一名,為第一名喝彩,讓人覺得好像如果沒有拿到金牌,好像什麼都不是了。這種感覺,其實讓人窒息,令人舉步維艱。如今想來,很奇怪,雖然我的父母沒有給過我明確的壓力,自己竟然從小就認為如果不拿第一就沒有價值。所以,當我無法一直拿第一的時候,我感到很沮喪,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沒有競爭力的。後來很久,我才明白,第二也很好,第三也不錯,第四,第五都不糟糕,就算最後一名,也可以在其他的賽道努力。一個人的價值,不能由某一個評分系統來決定。因為,我們是立體的人,生活在立體的人生里,不是只有某些功能,某些維度的物品。同樣水平的運動員里,只有一名可以拿到冠軍,這是由比賽性質決定的,但每一個去到賽場上,拼盡全力去挑戰自己的極限,挑戰人類極限的運動員都是值得被慶祝的,因為他們都同樣勇敢,同樣努力,同樣優秀!每一個生命,都有價值,每一個努力綻放的生命,更是值得被慶祝。所以,我要提醒自己,為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喝彩,不用等到拿金牌的時候。


3.沒有谷愛凌媽媽完美的我,也還有機會

自從有了孩子,我看了很多的育兒文章,但看著看著,好像有點不對勁了:「孩子的人生,取決於是否有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她把三個孩子送進常青藤,因為做對了這幾件事情」,「和孩子做朋友,才能」 ……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開始列表優秀媽媽的特質,彷彿沒有這些特質,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就註定失敗。但仔細對照這些文章,我發現,很多好媽媽的條件,要麼是我先天不具備的,要麼是我錯過了努力黃金期而沒有的,要麼是我不管怎麼努力,短時間都無法達到的,這樣我就會是一個失敗的媽媽嗎?我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嗎?我會毀掉孩子嗎?這些只要想想就好可怕,讓我每一天都生活在自責和焦慮當中。反思加觀察我家孩子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一個父母也都是獨特的,每一份親子關係當中的互動又是多元的。比如說,雖然我很多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很著急,但我的孩子,大多數時候情緒穩定,他們也會常常說愛我。我常常害怕自己對女兒太嚴格而讓她心理受傷,但看到她很享受我嚴格要求下帶來的突破時,我又稍稍獲得安慰。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起碼,我不完美。我的這種不完美,不是我想改就能改變的。我也在努力,但是這些努力可能要很久以後才能發生質的改變,但這不妨礙我當個愛孩子的媽媽。育兒的美就在於,這也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完美無缺。


4.父母的職責,不是讓孩子成功

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倒是,我們為什麼非得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另一個成功的孩子呢?難道只有孩子成為郎朗,成為谷愛凌,或剛剛考上常青藤大學的某個鄰家學霸,我們才能給自己當父母的這個事情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嗎?遇到人生難題,或者讓我覺得無法理解的問題時,我會去聖經里查找答案。上帝對父母的要求是什麼呢?我翻遍了整本聖經,好像也沒有看到哪裡寫上帝要求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孩子,相反,我看到的只有:「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 22章6節)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 6章4節)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儘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系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命記 6章4-9)。如果我們仔細去查考上下文,我們會發現,這些來自上帝對於育兒的教導,跟成功一點關係都沒有,反而重點是行走在耶和華的道路中,做愛上帝,愛人,正直的人。其實仔細想想,上帝作為最大的家長,就沒有一丁點要求人類成功,一點都沒有。祂對我們的要求,是像祂,成功,是祂賜的祝福。所以,父母們,大可以放鬆,我們不需要將孩子培養成多厲害的人,而是要最關注他們與上帝的關係,與人的關係。如果我的孩子愛上帝,愛人,即便他們沒有所謂的成功,我想我也是忠心完成了我作為母親的任務。相反,即便我的孩子很成功,但他們沒有行走在上帝的心意里,我要受到上帝的問責。

所以還有什麼好說的,從今天開始,自己先愛上帝,愛人,再把同樣的道理,教給孩子吧。我不焦慮了,因為我不需要培養出谷愛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經過流淚谷,始見愛和成長的奧秘

作者:歡欣

有聲播讀:佳音

 

「上帝啊,我到年老發白的時候,求禰不要離棄我,等我將禰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篇71篇18節)

詩人懇求上帝,在年老發白的時候,可以將上帝的能力指示下代。在生命的晚年述說上帝的榮耀,講述經歷上帝的故事,是何等美好的畫面。雖然我沒有年老發白,垂垂老矣,但也渴望將上帝的能力講述與人。

驀然回首,才明白了「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看似痛苦艱難的經歷,其間亦有上帝的美意。

今天重新翻看周五下午和小朋友們別離時候的照片,感慨萬千。

小茗小朋友平時是一個男子漢,碰破皮,受傷了都蠻不在乎的,如今卻哭得痛徹心扉,放學了還扒著窗檯久久不願離開;

小熙小朋友平時很調皮,批評很多次也不管用,真的令我很頭疼,但是周五也哭得稀里嘩啦,甚至還要求媽媽給我打電話,晚上九、十點鐘了還要自己跑到學校來和我道別,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孩子;

思思小朋友是一個很文靜,內向的孩子,自從得知我要離開了,就一直在傷心地哭泣;

還有宣宣小朋友,平時和老師並不是很親近的,只是最近她生病了,每天下午都要去醫院看病,我每天中午把她送到校門口,或許讓她覺得溫暖安心吧,亦或許每次她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我都會給她機會展現,表揚她,給了她更多的自信,不管怎麼樣,這個孩子哭得兩眼通紅甚至眼睛都腫了,真是讓人心疼;

驁驁小朋友平時特別調皮,上課總是不認真聽講,真是讓人頭疼,但是周五也哭得眼淚汪汪;

甚至他的同桌混世小魔王小田同學一改平日里打打鬧鬧,你推我搡,開始給驁驁擦起了眼淚;

最令我頭疼的桐桐,每天把我折磨得痛不欲生,幾近暈厥,這次第一個跑到辦公室要把他畫的坦克送給我。

周五,每個孩子都給我寫了賀卡,他們用稚嫩的筆跡寫下了最真誠的話語,他們把自己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獎勵貼紙,從心愛的成長手冊上撕下來,送給要離開的老師。我看到後只有感動,那是他們最珍貴的東西,其意義或許可以比擬寡婦的兩個小錢吧。

看到這一幕幕感動的畫面,看到孩子們的一片赤誠,我如今才真的明白了上帝的美意。原來上帝把這麼一群可愛的孩子交給我,讓我有機會陪伴他們成長,是讓我有機會被祝福去經歷孩子們一顆顆真心。儘管這個過程有八九分是痛苦,是消磨,另外一兩分,竟也是甜蜜,是回饋。看得出來,他們真的很捨不得我這個老師。過去受的委屈,吃的苦,受的累,在這一刻到來時,我覺得都是值得的。我也真切地明白,原來上帝是要我做這麼困難,同時又這麼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用生命去喚醒生命,用生命去點燃生命。

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在過去的這幾個月里,我真的是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這些孩子身上,甚至是傾注自己的生命——消耗時間、體力、耐心、愛心,把自己掏空了放在這群孩子身上。這個過程,真的很磨人,很痛苦。如今我明白了,成長其實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我的工作就是促進一個個生命的成長。為此,不僅他們會有破繭而出的痛苦,我也會經歷這種痛苦,甚至是他們的幾倍,幾十倍。然而,這一切又都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們真的會慢慢長大。

此時,我想起了我們的天父,祂是如此偉大和超越,然而祂卻願意俯就我們。在我們屬靈生命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悖逆、剛硬、不順服,比這些孩子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上帝卻沒有拋棄我們,放任我們,而是管教我們,愛我們,引導我們。這就是愛,而這段經歷也讓我體會了為人父母的不易,由此也體會了上帝愛我們這千瘡百孔的罪人是多麼的偉大和不易。

原來愛和成長的奧秘,就是用生命喚醒生命,用生命點燃生命。而一個罪人想要獲得新生,就必須要主耶穌自己傾倒生命,我們才能有真正的改變和成長,才能擁有新生命。很感恩,過去的幾個月,我吃了很多很多苦,流了很多很多淚,但是這一切都是上帝格外的恩典,讓我可以有這樣的經歷,看到耶穌是如何在我的生命中傾倒祂的生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因為恩典有記號,所以全職媽媽也有未來

作者:上帝的小鳥

有聲播讀:佳音

 

辭去工作當全職媽媽時,我並沒有太大的掙扎。因為結婚之前我就已經很明確,以後要全時間陪伴孩子的童年。當全職媽媽,好像是個必然的事情,也是讓我內心滿足平安的決定。很感恩,我的先生也同意了我的這個想法。於是,在第一個寶寶出生後,順其自然,我成為了全職媽媽。

在當全職媽媽的過程中,我並沒有覺得犧牲或無聊,反倒是充盈。因為對我而言,看著寶寶們成長本身就是很愉快的事情。但最近,當孩子們漸漸長大,我開始思考,等他們都上小學了,我要做什麼呢?那時他們不再需要我全天候的陪伴,那個時候我要怎樣使用我的時間呢?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去攀登職場的階梯,如果此刻加入,應該是為時已晚了。我還會有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嗎?想到這裡,突然一股憂傷、迷茫油然而生;也突然很羨慕那些可以有一個不斷晉陞的職業發展道路的媽媽們。

站在原地想像未來,當然想不出什麼畫面感。一片混沌,除了擔憂就是恐慌。在這樣的時刻,我可以做點什麼呢?我望著遠方,想了想,既然前面看不見,那就只剩下兩個方向:過去和現在,明天的憂慮丟給明天去擔當。

於是我開始回想一路走來,難道我都是有清晰的計劃,或者提前為未來做過什麼準備嗎?答案是,完全沒有。現在回想起來我都忍不住想笑。從小學開始,我就開始擔心自己考不上初中,初中我又擔心自己考不上高中,高中擔心自己考不上大學,大學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我是擔憂未來專業戶。在這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我很少有對未來信心十足的時候,直到我信主後,我還是哭著喊著求著上帝帶領我每一步。但當我回頭望過去時,發現那些看不見未來的,黑暗的日子裡,一路都有一份慈愛在引領,引領我去認識祂,經歷祂的愛與祝福。

那些在人生的每一程里出現在我身邊,給我帶來生命影響的好朋友們,不是我能提前看得見,或安排得到的。無論去到哪個地方,都能被溫暖包圍,也不是我努力就可以得到的。那些上帝帶我看過的風景,經歷過的人和事,我一樣都沒有安排過。我經歷人生的險境時,我走過生活的迷霧時,那些出路,都不是我曾想像過的。我就是這樣一路跌跌撞撞,看不見前方,但每一個當時都有一雙有力的手拉住。那麼,我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不管未來如何,順遂或者顛簸,那雙過去托住過我的手,難道未來會不管我嗎?就算不管我,我也沒什麼好抱怨或遺憾的,因為如果沒有這雙手,我原本也走不到現在,每一步都是賺到的。如此一想,除了感恩,好像也沒有更正確的方式來打開未來了。

預測不到未來的時候,另一個更實際,讓人沒有負擔的方法就是思考現在。所以,當我為未來可能沒有很好的職業發展道路惆悵兩天之後,我開始思考眼前我可以做什麼,可以改進什麼。

我想到我一定要鍛煉身體,但我沒有想到,很快,上帝讓我有機會和好朋友一起開始學習兩項新運動。半年過去,我很開心,也很驕傲,竟然學會了網球和游泳。學習新技能的感覺真是太好啦!我也想到,我必須恢復有規律,有深度地學習聖經,我也需要回歸到團契,讓我的屬靈生命有所成長。也許一開始我會覺得很累,很難,看不到效果,但我必須去做。所以半年過去了,我和朋友們成立了新的讀經小組(答應建立的前一秒我還在考慮是不是沒時間,應該推遲),我也開始固定地每周回教會參加媽媽小組。抱團的感覺,真的不止溫暖,還有眼界的開闊。漸漸地,我開始考慮的不是我有沒有未來,而是我現在可以做點什麼,未來可以做點什麼去祝福那些有需要的人。

反正我不擔心未來了,因為我現在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我也好像又看得清未來,看得見那些曾經為之興奮,後來卻忘記的異象了。上帝從起初就為我們預備了各樣的美事,我們怎麼可能沒有未來呢?(以弗所書2章10節)我們中途失去的是對祂的專心吧。專心仰賴耶和華,祂必指教我們當行的路呀(箴言3章5-6節)。

感謝主,祂的恩典有記號,讓我找回起初跟祂約定的人生方向,讓我這個全職媽媽可以看見自己有明亮的未來。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6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