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我還事奉嗎?
作者:王薏綾
有聲播讀:枝子
我們每個人在服事當中都難免有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預備已久的事奉,卻在最後一秒發生突髮狀況導致結果不如想像中的好,甚至招到別人的批評;又或許我們付出愛心和關心,卻沒有得到回應。這種種的失望都會讓我們失去事奉的動力,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和身份。以下三點分享給大家,這些曾幫助我克服在事奉中所遇到的失望。
1.在意上帝對我的看法,而不是人對我的看法
在事奉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別人的批評。這難免都會讓我們灰心,導致我們失去信心。在這樣的時候,我會趕緊回到天父面前, 問自己,我是為了上帝而事奉還是為了人而事奉呢?在教會做帶領工作的時候, 我都會有些害怕緊張,害怕別人說我帶領的方式和風格不好。我會非常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 這導致我在服事的道路上感到疲憊。因為無論我自認為做得有多好,我都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要,我也無法讓每個人都喜歡我。然而,當我是為了上帝而事奉時, 我就不會那麼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了。 我在意的是上帝對我的看法。身為天父的孩子,我知道自己是天父的寶貝,是祂愛的創造,更知道上帝看重的是我對待事奉的心態和態度。
2.不尋求人的獎賞,而是天上的獎賞
當我們明白自己服侍的是上帝,而不是人時, 我們就不會那麼容易在事奉的道路上放棄。因為我們知道事奉是上帝要我們做的事情,當我們無法從人身上得到肯定和獎賞時,上帝最終會認可我們。由於我在宣教和社會關懷的服事上比較有負擔, 所以我參加了好些短宣和社工。這一路走來, 真的不容易。因為我的服事崗位是要接觸到人的, 所以很常時候,當我所關懷的對象不給我回應時,甚至是拒絕我時,我會感到很沮喪。雖然如此,我知道我所受的苦不是徒勞的,我所做的不是為了得到世人的獎賞而是為了得到天上永恆的獎賞, 那榮耀的冠冕,正如彼得所勸勉的:「我這做長老、做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做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得前書 5章1-4節) 。
3. 謙卑學習
當我們在事奉的道路上遇到批評時, 我們也需要謙卑來聆聽別人的意見好讓我們可以更加進步。當我們面對批評導致我們厭惡對方時,這時候我們更加要省視我們的內心,是什麼讓我們不願意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呢?是否我們內心的罪、驕傲、成長過程的傷害阻擋了我們?這也許是很好的機會讓我們來認識自己,也認識別人。當我們發現問題是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時, 我們也要在主面前真實悔改, 生命越來越完整。我還記得當我第一次參加敬拜讚美團當助唱時,牧者和主唱在我排練的過程中指出來我需要進步的地方。當我聽到他們對我的評論時,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傷心生氣,甚至我以後都不想在教會唱歌了。然而,當我冷靜下來時, 我來到天父的面前禱告,求主來幫助我, 幫助我曉得如何把歌唱好也可以有自信一點。禱告好後, 我就放下我自己,謙卑來聽從牧者、主唱的評論並且好好分析它。這事以後, 我成長了好多,也在敬拜讚美的服事上有很大的突破。
總結來說服事最美和唯一的動機就是上帝救贖了我們,我們以愛來回應祂,所以我們為主服事。盼望我們都能一生事奉主直到主再來的那天,如遇困難,我們就定睛仰望祂、依靠祂,在祂裡面成長。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受傷離開教會後,回去為什麼這麼難?
作者:Sara Koh,新加坡
翻譯:秋雨,加拿大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小時候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那些離開教會的人很難再回來。我知道這些人通常是因為受到傷害或因為失望而離開。但年幼的我以為既然教會的使命是向人展示恩慈和包容,那麼這些「浪子 」應該很容易回家才對。
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要來親自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我在受到一次深深的傷害後也離開了教會。
我第一次嘗試回到教會時感覺很尷尬。面對我之前離開的那間教會,我發現從踏入大門,進入禮堂,高舉雙手敬拜,到不讓腦海中的質疑淹沒台上講員的聲音,這一切都非常艱難。好像有一塊石頭壓在我心頭,沉重得讓我很難像以前那樣經歷耶穌的同在。
見到之前的老朋友,我臉上擠出一絲苦楚的笑容,也恭敬地與長輩們打招呼……但感覺就是跟以前不一樣。
崇拜剛一結束我就迫不及待地開溜了。這時我才明白為什麼很難再回到教會:因為當痛苦還沒有得到處理,看到那些相關的人還全然不知他們給別人所造成的傷害時,再次走進教堂就像踩在燃燒的火炭上。
我感到曾經擁有的快樂被剝奪了。所以我告訴自己我不會再回去了。
時間快進到三年後——在教會外經歷了許多的困難、逃避和成長之後,我終於嘗試第二次回到教會,但這一次是去到另外一間教會。
這一次,我覺得自己已飽經風霜,靠著上帝的恩典我也成熟多了。我將期望值降低,而且朋友的支持給了我信心和勇氣 。
我仍然感到有些尷尬,但這一次舉手唱詩敬拜和禱告我都不再覺得艱難。主持人講話以及講員證道的時候我也可以專心地聆聽。
回望過去這四個月,我深切地感受到上帝的救贖和自己的渺小,也為此深深地感恩。儘管醫治的工作才剛剛開始——聽到有些人的名字仍然會勾起我的痛苦回憶,我也仍然為那件事憤憤不平——但我選擇將整個過程放在上帝的手中。
在我離開教會的這三年(我稱之為我的曠野漂流期)里,我學到了一些功課,讓我第二次回教會的路可以走得輕鬆一些。
第一點:傷害不僅發生在教會之外也可能發生在教會之內。
以為在教會裡我們就不會受到傷害或冒犯是不現實的。無論是在教會內還是在教會外我們都需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躲避這個世界的負面影響和痛苦。因此,為了用更明智合理的方式處理這些傷害,我們非常有必要擴張自己的境界,加深與上帝的關係。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非常幸運:在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時我們有可遵循的準則;我們也知道,當受到傷害時可以投靠上帝(詩篇18篇2節),並且苦難於我們是有益的,即使身處其中時的感受完全相反(羅馬書5章3-5節)。聖經中有許多表達哀痛的方式(僅詩篇中就有很多!),也教導我們該如何與人和解(馬太福音18章15-17節),以免讓痛苦發酵以致污穢我們的心靈。
然而,正如我的親身體驗所告訴我的,在生活中行出這些真理要比想像的困難得多。
第二點:我們有責任憐憫和寬恕傷害我們的人。
很多基督徒在離開教會後會說:「我的非基督徒朋友對我比教會裡的人對我更好」。雖然這也許是事實,但我們也不可否認,耶穌從未應許過我們會因為是信徒而得到不一樣的恩待。
耶穌明確告訴我們的是,如果我們不饒恕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我們自己也不會被饒恕(馬太福音6章15節)。這些話讓我心生敬畏,並且促使我開始考慮原諒那些傷害我的人。
選擇饒恕意味著我可以停止糾結和放大那些被我暫且隱藏的不堪回首的痛苦,也意味著每當傷痛湧現時只要我不斷奔向耶穌的懷抱就能夠得到完全的自由。
第三點:我們有一位完美的上帝,但不能期望教會中的弟兄姐妹是完美的。
我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不成熟也是造成我受傷害的因素之一。我渴望與人團契超過了與耶穌的相交,我把與朋友關係當成了偶像。
我盼望教會領袖以我期望的方式行事,因此當我看到他們與我的期望背道而馳或令我失望時,我不知道該如何承受我看到的幻滅和虛偽。
當我認識到每個人都在面對自己成長過程中累積的問題,不斷掙扎找尋自己的真正身份,而且我們的療傷之路有時會同時對別人造成傷害時,我對自己受到的傷害也有了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傷痛的癒合很少一帆風順。有時覺得自己終於戰勝了可惡的怨恨情緒,可以平靜地談起往事,但有時卻感覺又回到了原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會再次勾起那些討厭的感覺。
療傷的旅程更像似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而不是一條有明確起點和終點的直線。我們盼望在航行的過程中,耶穌會供應我們每天所需——就像上帝在曠野中每天為以色列人供應足夠的嗎哪,而不是把40年的食物一次全部都給他們一樣。
我的療傷之旅
我的療傷之旅就是給自己時間——讓自己不再糾結於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對方做錯了什麼,以及我當時應該怎麼做。有些時候,這樣做看起來像是逃避現實和分散注意力(我不太推薦這樣!),但也有一些時候,我開始思考並重新審視自己對教會內外人的看法。我開始更加理解教會外的人選擇過自己的生活而且為何會對基督信仰有他們的看法。我還意識到,許多在教會中長大的人往往像住在象牙塔里,完全不能了解上帝呼召我們去影響的那些人經歷的真實痛苦。
療傷也包括給我自己一些空間——遠離曾經受到傷害的地方,遠離讓我憤怒和失望的人和物。
除了時間和空間之外,我的療傷之旅還包括許多與上帝不定時的對話。我心裡暗暗地想,為什麼上帝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只不過是想找一個團契而已。對一項「神聖」東西的渴望怎麼會變成如此的傷害?
我想不明白。
雖然我並沒有總是留出時間來為之禱告,但我相信恩典的上帝會與我不期而遇。與上帝及我信任的人之間的對話給了我充分的空間處理心中的不解和懷疑,也正因為如此,我有了處理和治癒傷害的可能。
傷痛癒合的另外一種呈現形式是我心中萌生走出傷痛的渴望。雖然有時我已習慣緊緊抓住傷害和不饒恕,但上帝持續叩擊我的心門,通過我心中不斷湧現的思緒向我說話——「我真的應該回到教會」、「我的確應該趁早好好處理這些傷害,別等到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
我內心深處渴望自由和喜樂能夠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中。我不希望我的心因痛苦變得醜陋,因怨恨變得黑暗。
就在我寫下這些字眼的當下我的心仍被溫柔和慈愛所充盈。我感謝上帝,祂允許我生命中經歷這個身份動搖的時刻,祂給我能力去探究,給我自由去懷疑和悲傷,並且在這樣的時候,仍然滿有恩典地在我周圍安排給予我友誼和愛的弟兄姐妹們。
如果你正因為受到傷害而不能回到教會,請允許我對你說:我理解你——但更重要的是耶穌更能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沒有人期望你會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快快樂樂地馬上回去。
但是耶穌在呼喚你向祂邁出第一步,並且接受在祂所定的時間裡醫治你的傷痛。也許此時此刻聽到這些對你沒有什麼意義,但如果你繼續轉向耶穌,總有一天你會看得非常清楚:只有耶穌和我們與祂的關係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所以回家吧,我的朋友。耶穌在等著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破音也沒關係!服事,不是我一個人在做工!
作者:Jessica Chang,美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我從 2010 年開始在教會的音樂敬拜團服事。多年來,透過歌詞和琴聲帶領上帝的子民敬拜上帝,心裡經常是仰望、喜樂、感恩的。不過,跟許多音樂人一樣,我對自己能力的批評總是多過讚賞。我心裡常常有個想法,就是:我一旦唱走音、我的琴一旦發出雜音,就會影響會眾,使大家分心,害大家沒法好好地敬拜上帝;這是多麼不敬的事啊。
2020 年,疫情來襲,我居住的城市封城了。我的教會立即發起在線聚會,音樂同工也開始錄製詩歌視頻,每個主日播放。在不能見面的情況下,還能「一起」唱歌,我實在很欣慰。
殊不知,先前未釋懷的心結,現在變本加厲。錄過音的人都知道,如果不用專業的器材和場地,就很容易有雜音、破音,而且是沒辦法在後期製作過程中修複音質的。我常常為了剃除雜音而重新錄音,再重新錄音;常常著急,怎麼還錄不好?這樣怎麼對得起大家?
2021 年三月中旬,生活忙亂的一個月,我一口氣接下了錄製三首歌的任務,偏偏這些歌的音域偏高,耳機怎麼錄就怎麼破音。忙著,急著,錄著錄著,我終於累垮了,情緒崩潰大哭。
我傳了簡訊給詩班的指揮,她立刻打電話給我。她說,她理解。器材的限制造成的挫折,她也經歷過。只是,她說:不要害怕,因為最重要的是聖靈的工作。
假如我把一首歌錄得百分之百清晰完美,聖靈卻沒有開啟聽者的心,那麼,她說,聽者仍然不會聽懂、不會被感動。反過來說,當我的歌聲不完美,器材也錄得不完全,卻有聖靈在作工,這首歌就能成為聽者生命中的幫助。上帝是全能的上帝。人和器材的缺陷,並不能攔阻祂定意要做的工作。在服事中,當我覺得自己微不足道、而且做得不是很好,我就要提醒自己:就算我只有五餅二魚或者兩個小錢,上帝也能大大使用。
感謝天父。祂看見我無謂的汲汲營營,於是教導我放手,單單倚靠祂,在祂懷裡得享安息。祂提醒我,不要以為自己一肩扛起了音樂敬拜的工作,因為這其實是上帝的工作;我栽種了,唯有上帝能使它成長。我做不到的部分,我可以安心放手,因為上帝的厚恩遠遠勝過我的破碎,祂的大能在我的軟弱中顯出完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