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妻子寫給丈夫的一封信 | 親愛的,總有一天你會離我遠去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小七

 

 

親愛的,今天是我們結婚的日子,我會說這或許是我人生的高光時刻,可能就是最美好的時刻了,但我想你會反駁我說the best is yet to come, the best is coming,the best is already but not yet.你總是樂於去看待未來,相信以後會有更美的福分,謝謝你那麼有信心,我想這是我也要去相信的。進入戀愛和婚姻,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充滿信心的旅程。這一路上都有上帝步步帶領。

回望我們交往的這段過程,上帝其實一步步轉變我的心。就如你知道的,我是那麼強調自主性、獨立性的人,我不喜歡“心不自由”的感覺。就像保羅說的,結了婚以後妻子和丈夫就免不了要花時間精力想著如何取悅對方,而我內心對這樣的狀態是抵觸的。我還一直有“仗劍走天涯”的那種幻想,在年輕還不懂事的時候也就想著將來如果能成為一位宣教士去服侍多好。所以對於身邊突然多了一個人(以後還可能會有很多人)這件事對我而言,就好像是多了一個羈絆,我就不再自由了。

但是上帝的心意顯然不是要我仗劍走天涯(上帝的意思常常都是逆著人的心意來的)。所以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後,我不得不學習去信任你,去依賴你,去相信你會接納我,不嫌棄我,相信你愛我;學習接受以後我的情緒、思想、行為都會牽制另一個人,也會被另一個人牽制。這一切都是從單身到進入親密關係的轉變,也是我直到今天都不斷要去學習的。後來進入戀愛關係後,我也還是在學習信任這個功課,除了學習如何坦然無懼地接受你愛我和你接納我這件事;我還要學習把事情、難題、生活瑣碎的事交給你去處理;學習相信你能處理好我們的關係; 相信兩個人確實比一個人好,相信我和你在一起是更好的決定。

這個過程對我而言其實非常艱難,因為我對夫妻關係尤其悲觀,我也一次次想要放棄,一次次想要從你身邊逃開。因為我害怕所謂的愛情在日復一日平淡無奇柴米油鹽偶爾爭吵中被消磨殆盡。親愛的,我想我最害怕的,是失去愛你的能力,和失去你的愛。我還怕有一天我們不再愛對方,而是充滿怨恨、厭倦、冷漠甚至背叛。我甚至可以預想婚後你一定就會對我慢慢淡了,然後我們不再那麼相愛,只剩下責任。所以我只能告訴自己,我無法掌控你的心,我只能努力讓自己在基督裡去愛你,同時保護好自己的心不被你傷害,至於你會變得如何,我只能交給上帝。

然而既然戀愛了,就不會是原來的那個我了。所以我發現我越來越依賴你,信任你,直到我發現當我想到你有一天會離開我的時候,我感覺到不知所措。發現這個轉變令我惶恐,我害怕自己從此就離不開你,我害怕自己越來越愛你,直到超越我自己,然後我就消失了。於是我才終於明白,原來這正是上帝要我進入婚姻的意義,就是學習如何去愛人,超過愛自己。因為愛就要有舍己和犧牲,愛就意味著我必須繳械投降,我必須卸下所有防備和武裝,把那個脆弱的、破碎的的自我交出去。基督接納這樣破碎的我,然而你願意嗎?你在認識到我的本相之後還會愛我嗎?整個戀愛交往的過程,我都在學習相信你給我的回答,

直到今日,我們在上帝面前立下誓約。因為聖經上說“愛裡沒有懼怕”,能夠說出這句話,是因為我們的王耶穌基督親自成全了愛,彰顯何為愛,更新我們愛的眼光,賜予我們愛的能力。我愛上帝,然後愛你,愛其他人,因為基督的愛充充滿滿在我(們)裡面,所以我才能去愛你。我的愛殘缺、不完全、帶著許多瑕疵,正如我本人,也是一個殘破的、可憐的、有生理缺陷的人,但基督接納我,我體會了他愛的長闊高深,這給了我信心和勇氣去接納你對我的接納和愛。從始至終我都無法相信會有人愛這樣的我,唯一的解釋只能是上帝的心意。婚姻是一個讓我更加明白愛和活出愛的平臺,也是一個我更深理解基督愛教會的平臺。因為在你身上,我能看見基督如何接納屢次退縮屢次想要逃跑的教會。我也曾經如此,骯髒、污穢,不敢奢望有誰真正愛我,也一次次想要回到不被愛約束的自然裡面。是上帝感動你一次次呼喚我,也是上帝一步步安頓我的心,帶領我終於接受你。

但是正如我們婚姻的誓約提到死亡,我也想對你說一說死亡。因為從今天開始,我想我需要學習的是終有一天你會離開我這件事。是的,我當然要信任你,然而現實是我們總會面臨離別的那天。從今天開始,我要預備自己面對離開你的那天來到。從前我努力設想你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會是什麼樣子的,二人成為一體會給我的生命帶來什麼影響;而如今我會設想當你不在我生命中時,我應該如何生活。我想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仍會感謝上帝,並且堅定相信我們上帝是慈愛的。因為祂願意藉著我們短暫的、不完美的、在這地上的婚姻來彰顯永恆的、完全的、在天上的基督與教會的婚姻。當然,這都是建立在對永恆的盼望之上我這麼說的。我知道將來在天上我們還會再見,就像將來在天上我們也還會見到大家,有一個更大的宴席在等著我們。經上說天上沒有嫁娶,沒有婚姻關係,我們的牧師說到時候所有的愛都會昇華聖化。我猜想,到時候我看到榮耀的你,應該會非常驚喜的說:原來這就是榮耀的你!而使你榮耀的過程我也有份參與,那應該會非常開心吧!

所以,因為基督愛我,所以即使有一天你不再愛我,或者面對死亡和離別,我想我仍然能稱頌上帝。因為祂的慈愛和信實存到萬代,我也確信自己在基督裡已經被赦免,與上帝和好,並且有奪不去的兒女身份。我無法掌控你愛不愛我,但我願意進入婚約,意味著我願意在愛和約中約束自己,並且努力愛你和讓你愛我。我有許多的不好,但為了基督也為了你,會嘗試改變。每一個時刻都是活在基督面前的時刻,今日這番話是在你,在大家,也是在上帝面前這麼說。願祂旨意成就。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寫給媽媽們:請給自己恩典

 

作者:奇奇

有聲播讀:美君

 

 

雖然我單身的時候就深知自己不是一個特別溫柔和好脾氣的人,但還是在生了娃自己帶娃之後才深深地認清我的脾氣究竟差到什麼程度…..

作為一個自己帶娃還要兼顧工作的媽媽,遇到了terrible two(編者按:指孩童在兩歲時開始淘氣和表達反抗的時期)的孩子,一天簡直要吼娃一百遍。雖然我深知對孩子發脾氣會給她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導致她沒有安全感、自卑,給她的人生帶來巨大創傷。自己也深受有一個不穩定情緒的父母在家中的成長環境的毒害,也在結婚前曾立志不做情緒不穩定的父母。然而這一切並沒有能夠幫助我克制我的情緒。每次沖著娃吼完,冷靜下來之後就無比羞愧和後悔。告訴自己下一次一定要控制住情緒,不能夠再繼續傷害她,然而當下一次娃故意大喊大叫或做出很沒有禮貌的舉動,或者故意違抗我的指示時,我的情緒又蹭一下上頭完全冷靜不下來…..

我也看育兒相關的文章,那些文章告訴我我的情緒會如何傷害我的孩子,這也讓我更加難過,覺得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媽媽;覺得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深受我情緒的傷害。甚至有時候會有覺得自己不配做媽媽的想法,覺得如果不生孩子可能會是更好的決定。而看到那些溫柔克制可以細聲細語引導不聽話的娃的媽媽,也會加重我的自我否定和育兒焦慮。我會覺得自己簡直是一塌糊塗,讓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責和絕望中,進入又一次惡性循環。

上周母親節,我聽了一篇關於給母親的好消息的講道,也反思了自己面對的這個難題。發現自己的認知中存在著一些謊言。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新的認識:

給自己恩典——重新認識福音

福音是什麼呢?是耶穌在我還作罪人的時候就為我死,在我還拒絕祂的時候就接納我和愛我。“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了醫治;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了平安”(以賽亞書53章5節)。福音就是祂給我們莫大的恩典,是與這個世界的規則完全相反的,是我們按著理性所無法理解的。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做工得工價”的世界,但祂就是要給那些不配得的,好讓我們在祂的愛和接納中得安息,從而被這個莫大的“好消息”翻轉生命,使我們在真理中得自由,並使我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

我發現我常常在“做不吼娃的媽媽”這件事上想要“做工得工價”。我想要通過我的好行為來換得祂的喜悅,同時也希望對我自己“不那麼為難”。然而事實是我越試圖靠自己的行為努力,越會跌倒失望。因為我是走在一條與福音相反的道路,就是“律法讓人死”的路,難怪我會覺得那麼痛苦和絕望了。

媽媽們,讓我們重新回到祂的福音裡面,接受祂的恩典,並在祂裡面得安息吧。請給自己恩典吧,因為祂給我們恩典。未來的生活中,我可能還是會在吼娃這件事上跌倒,但是沒有關係,我知道祂仍然接納我和愛我,我只需要立刻回到祂裡面來支取恩典和力量,認罪並且饒恕自己。當然我也需要跟我的孩子道歉,我想,這也會是一個很好的教孩子認識福音的機會——讓她看到每個人都會犯錯,但這沒有關係。我們認罪,上帝就一定赦免我們,並幫助我們。

沒有完美的媽媽

雖然我在知識上知道人都是罪人,都不完美。但在生活中卻相信著另一個謊言(當然也有世界大環境的誘導,畢竟這個世界都服在那個“謊言之父”之下),認為我必須要追求完美的人生。這也影響了我的育兒觀,雖然現實中的我是個糟糕的母親,但我的心目中,我應該是一個完美的母親——照顧好孩子的方方面面,並且是一個溫柔耐心的媽媽,可以在任何時候都接納我的孩子,不對她發怒而是溫柔地引導她。這樣的認知使得我發現我在“吼娃”這件事上跌倒,就一蹶不振,陷入深深地自責。很多時候我還會錯把這種自我苛責誤以為是屬靈的責備和悔改。但其實卻是它的反面。這種自我責備會把我們推向絕望,而悔改則會讓我們快速回到祂的希望中看到光,得到力量。祂希望我們在犯罪之後,立刻回到祂的光中,不要讓自責和失望在心中更多發酵。

我需要重新認識我自己的本相,我只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罪人,我不完美,也永遠不可能完美。而且靠我自己我不可能勝過吼娃的罪。我需要祂來説明和更新我,常常與祂聯結,求祂幫助我勝過這個罪。

孩子的一生都在祂手中

至於那些育兒文章中說的吼娃會對孩子造成多麼大和不可逆的影響。我想說,請不要過度焦慮。我們的一生都在上帝手中。祂才是那位掌管一切保守一切的。所以,把孩子交托在祂的手中吧。求祂保守和醫治我們的孩子。因為之後他們還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考驗和其他的傷害(不是來自我們的),我們的這種焦慮會變得不可收拾。只有當我們回到祂的真理裡面,才能夠得到安息。祂是那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也是創造我們的孩子並且知道他們未來一切道路的。

當我們給自己恩典,不再苛求自己並常常回到祂裡面得安息,支取愛和力量時,我想作為媽媽們的我們就會有不一樣的生命。我們就可以靠祂成為一個不再吼娃的媽媽。但重點不是會不會吼娃這個結果,而是活出一個有福音和經歷祂的真實生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是否過分屬靈化我們的愛情生活了?

 

作者: Jess McDonald Ragg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枝子

 

 

在聖經學院(也被稱為“新娘學院”),我被一個男生邀請出去約會,而我顯然已經把他列入了只是朋友的範圍。但我的朋友們鼓勵我們倆在一起,因為我們“太適合彼此了”。無論我走到哪裡,他似乎都會出現——這肯定是上帝的“信號”了。

所以,幾周後,我告訴他“好”,我願意和他約會。

我的朋友們很高興,告訴我們,我們會永遠在一起,會一起創作令人驚歎的屬靈音樂。

在他甩了我之前,我們約會了整整三個月。分手讓我徹底崩潰。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從我這段第一次正式卻短暫的戀愛中恢復過來。

“但是上帝告訴我是可以的?”我向傾聽的人哭訴。“如果不是這個人,祂為什麼要告訴我可以和他交往呢?祂曾給了我信號,甚至還給了我經文。”

為什麼我們會過度屬靈化我們的愛情生活

這不是我第一次向上帝祈禱,請求上帝告訴我這個人是否是我的“真命天子”,或者求祂給我一個“信號”,看看這個人是不是我應該與之約會的人。

過去還有另外兩個男生,我也曾迫切地向上帝禱告,並看到了“信號”,證明他們就是我的“真命天子”——但他們最後都和別人在一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了幾個會令年輕基督徒傾向於過度屬靈化他們的愛情生活並陷入絕望或麻木情緒的原因。

一方面,與“太多”人約會確實會讓人感到羞恥。我記得人們對我認識的一個女孩的冷嘲熱諷和竊竊私語,就因為她在一年內和兩個男生約會過。人們想知道她對待約會是否足夠認真,並把她對對方是否合適的好奇心和犯罪等同起來。

許多人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某些宣導特殊約會文化的流行基督教書籍。這並不是說這些書是完全錯誤的,但它們確實促成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你約會過的人的數量與你的“聖潔”或“純潔”程度有關。

所以,在一些教會次文化中,青年事工創造出了這種約會到結婚的版本——如果你沒有和你約會的第一個男孩或女孩結婚,你一定沒有聽上帝的話,或者你在某處犯了錯誤。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你決定尋求網上約會,也會被視為是失敗案例。在某些圈子裡(至少在我所知道的圈子裡),當你們正式成為男女朋友的時候,有人拋出“結婚”這個詞是很正常的——即使你們才剛剛正式進入關係幾周而已。

不想搞砸的單身基督徒們

由於所有這些關於約會的期望和“不言而喻”的規則,年輕的單身基督徒們孤注一擲地想要避免“搞砸”和不要去和那些不是他們“未來配偶”的人約會,所以當一段關係不太順利時,他們要麼最終完全陷入優柔寡斷,要麼在感情上大受打擊。

我記得曾經聽說過有一對戀人,多年來他們輪流迷戀對方,最後才終於出去約會了一次。之後,他們再此碰面聊了對約會的看法(是否達到了他們的預期?他們的關係到底有未來嗎?),但他們被約會所帶來的未知和不確定性嚇壞了,最後退回各自的“洞穴”裡,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約會過(也沒有和其他人約會)。

還有一次,我從我當地教會的青年牧師那裡聽到一個令人生畏的資料。在18歲至30歲的年輕基督徒中,約有80%是單身。我並不是說單身不好(因為單身真的很棒!),但據報導,這些年輕人單身得很不開心,不敢約任何人出去,只是在默默地渴望一個伴侶。

單身人士似乎都不顧一切地追隨《雅歌》第8章第4節所說的:“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囑咐你們,不要激動愛情,等他自發。”他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讓自己對任何一個不是你未來丈夫的男人產生感情。”是的,箴言4章23節也說我們要保守我們的心。但這些經文並不是說我們要尋找那個把我們指向 “對的人”的大指示牌。

我們想要一個“合乎聖經”的婚禮

我們中的一些人陷入了想要一個“合乎聖經”婚禮的陷阱。

但問題是,《聖經》中的婚姻關係有點“奇怪”,雖然結婚的意圖和最終的婚姻結合是很清楚明瞭的——婚姻是一種聖禮,是基督和教會結合的美麗預表,但我們要如何到達那裡卻不是我們可以直接從《聖經》中剪切粘貼出來的。

以撒之所以能遇見他的妻子,是因為他的父親派了一個僕人去他們的故土為他找一個妻子,這個女孩必須給僕人的駱駝倒水喝(創世記24章)。

大衛遇到了他的一個妻子亞比該,因為她在前夫被殺之前,幫助大衛緩和了和她前夫之間的關係(撒母耳記上25章)。

雅各遇見了他的妻子,一見鍾情,然後被她的父親欺騙,娶了她稍微不那麼漂亮的姐姐,然後又等待和工作了七年,才娶了他最心儀的女孩(創世記29章1-30節)。

這些故事與我們中一些人所崇尚的“一年之內訂婚,三個月內結婚”的模式相去甚遠。

儘管我們對聖經中這些婚姻可能教給我們的東西很感興趣,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婚姻故事僅僅是聖經中記載下來作為敘述的,而不是有道德或指導意義的寓言故事。

最終,婚姻是兩個人盡他們最大的努力去愛對方,以上帝為這種動態關係所設計的方式——最終是為了表明祂對我們的愛。

我們想要完美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對走錯路的厭惡是不是因為我們緊緊地抱著一種期望,即一切都需要完美無缺。也許我們已經發展出並頑固地持有一種聖經中不存在的世界觀。

我想說的是,我們許多基督徒(包括我自己)已經對漫長的道路產生了厭惡。我們不喜歡低谷,只喜歡高山。我們希望上帝呼召我們走的道路沒有掉頭或彎路,即使那會是一條風景優美的路。

最好是能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這種心態會轉化為我們對待約會的方式:如果我們做得對,我們就不需要約會多次就能找到“那個人”。如果我們找到了完美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他們就會成為完美的配偶,我們就會有一個美好的婚姻,幸福地生活下去。

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隨便約會,或者隨意對待約會中的界限和我們純潔。

但也許,我們需要坦然接受我們只是人,我們並不完美,就像我們潛在的愛人也是人,並不完美一樣。

我們“虛構”了我們的愛情生活

在這一點上,我想說的是,我們也有可能在試圖虛構我們的愛情生活——我們希望它們是直截了當的。所以當事情變得複雜時,我們把它等同於罪或因為我們做錯了事情上帝給我們的審判。

有時候,我覺得在我們的愛情生活中,我們也面對同樣的考驗。我們需要的不是尋找指示,而是尋求智慧和有分辨力。我們需要學會理智判斷。

我們大多數人都奮不顧身地想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像電影或書一樣。我們已經接受了我們的理解,即生活(以及其中的一切)都不是完美的,但我們的一部分仍然抱有希望——認為生活可以而且應該模仿藝術。

最近,我就在試圖虛構化我的生活。我丈夫看著我,告訴我不要過多地考慮那些讓我感到很大壓力的決定。

“你犯罪了嗎?”他問我。“沒有?所以邁出這一步吧。停止過度憂慮。”

你在犯罪嗎?沒有?所以邁出這一步,不要想太多。所以,去約你喜歡的人出去喝杯咖啡吧,你不需要知道你們將來是否會結婚。

朋友們,生活可能不是一條直線,有時事情並不像我們期望的那樣發展,但它們仍然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美好結果。

也許,我們不需要害怕漫長的道路,或把它們看作是上帝缺乏供應和仍在掌權的標誌,相反,要把它看作是我們的自由意志和上帝在其中參與的相互作用。

我喜歡箴言第16章第9節,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我們可以信靠祂,而不必害怕自己把事情搞砸,陷入僵局。

上帝為我們的生命安排了美好的事情,到最後,這些都將成為祂故事的一部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新婚煩惱:我只是我丈夫的附屬品嗎?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小七

 

 

我又開始感到浮躁和厭煩了。教會安排的一項活動,竟然把我給漏了;反而是另一項我不太想去的活動,沒有問過我就直接給我安排了,只因我的丈夫在其中服事。我內心感到厭煩,思緒亂竄亂跳:難道在大家眼裡我只是我丈夫的附屬嗎?難道沒有我丈夫,我也沒有價值了嗎?

帶著心裡的這些怨氣,我和關係很親近的姐妹和信任的教會長輩分享我的心情。他們都告訴我這是新婚後需要適應的身份轉變之一——我和我的丈夫在別人眼裡就如同一人。上過婚前輔導的我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過去的我似乎也沒有那麼強烈地感到這有多麼難以適應。但一直堅守內心“自由”和“獨立自我”的我,卻隱隱感覺到我裡面存在張力:一股力量要把我從我丈夫的身邊抽離,極力想要擺脫“附屬感”;另一股力量則把我往我丈夫的方向推,似乎要把我擠壓變形。

我向一位信任的長輩傾訴,告訴她我害怕“自己”就這樣消失了,大家以後只記住我是他的妻子,而不是我這個人。但我內心渴望讓人記住我自己,而不是某人的附屬。我的害怕暴露出更深層渴求,我很害怕我的價值感被磨滅,因此我總在討好別人,試圖讓人透過我的討好和行為記住我,肯定我的價值。因此一旦我感覺有人在忽略我、無視我,我就會難過和不滿,即使對方其實完全不是那個意思。

在和那位信任的長輩交流後,我看到了自己的問題,這讓我釋然了。同時這也給了我一些啟發和感悟。在逐漸適應妻子這個身份的過程中,這是難免會發生的情況。我們能做的是給這件事一個合乎聖經的回應,而不是一個出於自己血氣和私欲的反應。我發現以下幾點有助於我在這件事上釋然並且再次找回喜樂:

確立在基督裡的價值

當我和那位長輩說我害怕我就這樣“消失”,那位長輩告訴我:“消失也沒關係啊,上帝喜悅就行。”是啊,我是上帝的兒女,基督已經拯救了我,即使全世界都忘記我,即使我消失了,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在人群中閃耀,好讓人記住我,我能“名垂青史”,而是為了讓上帝得到榮耀,為了使上帝喜悅。我在基督裡的價值永遠不會消失,因為我是用基督的寶血贖買的。這給了我極大的安慰!這個身份先于我作為妻子的身份,先於我所有的身份。我是個習慣把事情往最壞的方向想的人,而即使有一天我失去了我所有的身份(包括妻子的身份),我也仍然能確定永遠有在基督裡的價值。

與伴侶坦白和溝通

在和長輩溝通之前,我的丈夫就已經知道了我對上述兩件事的態度。因為我是在他面前直接表露被遺忘和被略過的不滿的。但是作為男人,他只知道我因為那兩件事不高興,他不知道我內心深處的渴求和問題。因此我也向他坦白,告訴他我的感受,並且也告訴他我渴望和別人建立個人關係,也覺得有必要去建立這樣的關係,好消除我身上的“附屬感”。

我的丈夫也和我分享他自己的經歷,我才知道原來當別人看見他時,也總會問他關於我的事,而這其實令他感到欣喜。從他身上,我看見他如何珍惜我,也因為有我在他身邊而快樂,這也給我安慰。因為除了基督的愛,我還有從他來的專屬於我的愛。那種不舒服的“附屬感”其實是我強加給自己的標籤,他其實一直都非常尊重我,也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我的獨立的人格(真是辛苦他了)。原來他從來都沒有把我當作是他的“附屬品”,而是把我看為是能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同時也是需要好好疼惜的肋骨。

與他人建立個人關係

令我感到厭倦反感的那天正好是教會的禱告會。在禱告會中我被提醒要去為別人禱告。上帝調整我的眼光,把我的眼光從“自己”轉向“他人”。原來我的不滿終究來源於我過於在乎“自我”。別人因為不認識我、不瞭解我而記不住我,這是正常的,因為我平時也沒有去主動關心他們啊!我應該主動去和別人建立關係,有時候甚至是要建立個人的關係,就是我(而不是某人的妻子)與那個人的關係。只有這樣,我才能真正瞭解對方,對方也能認識我。而在這過程中,我也活出了基督給我的首要使命——愛上帝和愛人如己。當我活出了我的第一使命,我也就活出了我作為妻子的身份——成為我丈夫榮耀的幫助者。

我感謝上帝藉著那兩件小事暴露出我的問題,也讓我看見婚姻就是兩個罪人不斷成聖的呼召和平臺。而我在這條路上並不孤單,我的丈夫尊重我,教會裡也有長輩和姐妹們的支持勸勉,最重要的是聖靈在其中掌權,叫我們常在基督裡面,享受與天父美好的相交!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