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的公開信:抱歉,教會不是為你開的(有聲中文)

作者:Tyler Edwards,美國

翻譯:Abby,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Tyler Edwards 是一位牧師、作家,也是一名丈夫。他2006年開始全職服侍,目前就職於南卡羅來納州默特爾比奇的森林社區教堂,在那裡做門徒訓練牧師。他熱衷於給人們宣講福音並幫助人們在福音里成長。他也是《殭屍教會——讓基督的身體重獲新生》(Zombie Church- Breathing Life Back Into the Body of Christ)一書的作者。

 

親愛的教會同胞,

 

我寫信想要告訴你們,對我來說,事工中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我想要取悅你們。

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是個討好者。我想要每個人都喜歡我,為了討人喜歡,我能竭盡全力。當然不是每個牧師天生都是討好者,但這份工作的首要條件就是愛別人。自始至終,耶穌都在透過福音告訴我們,要愛我們的鄰舍、敵人以及彼此相愛。如果不愛人,你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福音事工者。然而當你愛人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很奇怪的內在慾望——你想要取悅你所愛的人,使他們開心。

對於大多數牧師來說,我們會情不自禁根據你們的反應來評估我們的工作情況。為什麼呢?因為人們付出了愛就會渴望得到愛作為回報。當然這也不是什麼壞事。但為什麼說這是事工中最大的挑戰呢?

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中。我們的文化教導我們,生活應該由我們自己說了算。顧客總是對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滿足自我慾望的世界裡。這樣的結果是我們認為自己的觀點和偏好非常重要。

讓我來說得清楚一點:我們的生活有兩個國度。一個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所聽的音樂,所看的電影,所支持的思想——都是在我們自己的國度里。在這個的國度里,我們自己的意見很重要。

但教會不是你自己的國度。很多時候我們來到教會,表現得好像教會的存在是為了取悅我們一樣。我們似乎變成了專家,知道教會該做什麼,該如何運轉。我們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觀點,也都有自己的國度。這些偏好和觀點在我們各自的生活里確實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在上帝的國度里也同樣重要。你的意見很重要,但它們不應是上帝國度如何運轉的基礎——上帝的話語才是唯一的權威。

當你跑過來告訴我們,你上一個教會做了哪些酷斃了的事時,實際上對我們並沒有任何幫助。這個教會和你上個教會是不同的。當你和我們分享這些想法的時候,作為牧師,那種感覺就好像約會時被拿來和對方的前女友或前男友做比較。這讓我不太能接受。

你能想像在一段關係里你不斷地被拿來和別人做比較是什麼感覺嗎?那令人抓狂。我們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每間教會都有獨一的文化,呼召和設計。試圖把現在的教會變得像你之前的教會,會阻礙上帝對這間教會的呼召。

當你告訴我們音樂聲音太大,或不是你的風格,或別的什麼不符合你的偏好時,我們會進入一種緊張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愛大家會成為我們事工里最大的挑戰。

作為牧師,我們小心行事。我們愛大家——自然也渴望被愛,渴望大家滿意和感恩我們所做的。經常聽小抱怨,我們情緒上也會受影響。

設想一下,有人跑到你家裡,說:「你家的牆壁刷的是灰色耶。我不喜歡灰色。」或你邀請人去家裡吃飯,吃完後他們開始抱怨你做的菜,和你的烹飪方式,或開始告訴你下次你要如何做得更好。你也許會覺得有點被冒犯了,因為這人竟然跑到你家裡來對你的選擇評頭論足。雖然教會不是我們的家,但所有的服事都是我們精心設計的,為要把上帝的話語和真理與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連接起來。

當你來抱怨的時候,我們所聽到的就是:「我覺得你沒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說句不好聽的實話:你不是我們的老闆。你也不是我們的目標聽眾。上帝才是。我們首要和最重要的目標是忠於上帝呼召我們做的事。

當我們相信我們在走忠於上帝的路線時,你卻開始因著個人偏好而抱怨,你其實是在拿我們對你的愛挑戰我們對上帝的愛。說得再清楚一點,你在誘惑我們對上帝不忠,去滿足你的需要而不是追求上帝給我們的異象和方向。

有些問題相對而言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影響。比如說敬拜讚美的風格。上帝最關心的不是我們的敬拜風格。祂更關注我們是否用心去敬拜。你對敬拜讚美有意見,教會裡的其他人也有意見。一間有500人的教會,可能會有489種關於敬拜讚美的不同意見。你能想像去聽取所有不同的意見並且做平衡多麼困難嗎?

然而問題是:當我們越是想去滿足個人偏好(即使是在那些無足輕重的領域),我們就會越少考慮到上帝。最終我們將不再考慮如何榮耀上帝,而是想著如何取悅你。如此,我們的焦點就從上帝的國度轉移到你的國度上了。

這麼說是否意味著你不應該有自己的觀點或者不應該分享建設性、有幫助的意見呢?並不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加思索地拋出意見是有區別的。以下是三點決定你的反饋是有幫助的還是無益的主要因素:

 

1. 你是否是在一個合適的時間講出你的意見的?被問及的時候分享你的觀點與在人多事雜的周日早上隨意評說是大有區別的。

2. 你參與到教會的事工中了嗎?大部分告訴我意見的人根本沒有。他們只不過是旁觀者。我的妻子不喜歡屋裡牆壁的顏色,肯定比一個毫不相干的快遞員不喜歡,要嚴重得多。在你分享觀點之前,思考一下,你在教會是否有足夠的參與,以至你的意見可以影響到教會管理的決定。我想要聽到的是那些熱心參與教會服事的人的意見。

3.你願意做什麼?當人們提出一個想法的時候,我就直接把它拋回去:「你說的不錯,那你準備怎麼去實現這個想法呢?」大多數時候人們會退縮:「我沒有想要自己去實現它,只是給你提供一個意見告訴你該怎麼做。」如果你不願意自己去完成這個想法,那說明這個想法可能沒有那麼好,或許你也不用講出來了。

我們愛你。但是我們更愛上帝。在兩個愛人之間撕扯永遠不會快樂。如果我們不跟從上帝的引導,做我們該做的事和成為上帝讓我們成為的人,我們就是犧牲了對上帝的忠誠來取悅人,也就是在犯罪。但如果我們保持原狀前行,看起來就像是我們並不關心我們應該愛和服侍的家人。或許,教會的各位家人,大家應該思考一下這一點:

上帝的國度不是以你為中心的。你不是焦點,也不在C位。事實上耶穌每一次呼召我們要信實,去做門徒,以及與祂建立關係,都是在呼召我們向著自己死,也就是向著我們的觀點、偏好、價值觀和想法死。請幫助我們忠實地去帶領教會,而不是成為我們的絆腳石。我們所需要的是那些愛耶穌基督的人(不論男女老少),他們關注的焦點是,作為教會,我們如何能夠在教會管理和自我生活中對耶穌更忠心。

事工是艱難的。你會經歷很多打擊,也會得到很多批評。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勵,而不是更多的「我就說一下……」

巴里是我最喜歡的人之一。幾年前,我帶領一個服侍團隊,巴里和他的妻子也在其中。他大概年近七旬。而我們所在的教會是一個當代教會,音樂非常吵,樂手搭配得很好,全程高能。有次樂隊開始演奏的時候,巴里看著我說:「這簡直太棒了!」我很吃驚。我跟他講,「希望不會冒犯到你,但我覺得像您這樣的年齡應該不會喜歡這種音樂了吧。」他回答說:「是的,我受不了這樣的音樂。」接著他指著人群:「但是我所愛的是看到這群年輕人敬拜讚美耶穌,狂熱地愛著祂。比起我喜歡的音樂,這個更重要。」

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那些理解事工才是更重要之事的人,那些面對即使不是自己偏愛的形式,依然能鼓勵、支持、擁護某樣事工並幫助它運轉的人。我們需要那些關心上帝的國度勝過關心自己的人。

 

謹上,

牧師團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她適合當我的妻子嗎?5個辨別方法!

作者:鄭鎰瀚, 新加坡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你怎麼知道-她就是你未來的結婚對象?」

這大概是別人知道我正在談戀愛時最常問起的其中一個問題。老實說,我的第一反應是『我不知道』,因為如果我說自己比上帝還更清楚誰對我而言是那個『對的人』,那未免太自以為是了。但是為了避免讓人覺得我盲目地進入一段戀愛關係當中,依據我自身經驗總結了5個辨別方法,這些方法幫助我確定她就是那個『對的人』。

1. 她不會試圖按照自己的心意來改變我,而是讓我成為上帝喜悅的樣式。
我永遠都不可能變得像她最愛的韓國明星李敏鎬,也不會像她的朋友那樣有錢或聰明。她並沒有拿我與他們作比較,反而時常溫柔地提醒我要成為一個討上帝喜悅的男人。作為一個全職服侍的同工,我有一瞬間想要放棄現在的侍奉,或者乾脆『轉行』當一名白領工作者。然而她卻經常提醒我,雖然按照世界的標準,我既不是最聰明,也不是最能言善辯的人,但是我能在青年事工中全職服侍,絕非巧合,而是上帝賦予莫大的榮幸。我需要十分謙卑才能把這些話聽進去,她更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對我說出這些話,鼓勵我成為一個真正追求上帝的男人。

2.她聽上帝的話。
當上帝向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聆聽。每當我們兩個人都生氣時,不管我們說什麼,對方都很難聽進入心裡去,因為我們都只關注自己的權利和偏好。但是,當我們以上帝為考量標準時,我們知道祂的話語高於我們自己的利益,並且能夠説明我們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彼此溝通。每當我沒有辦法讓她明白我的時候,上帝總會藉著自己的話語説明她以正確的方式回應,哪怕當時我們正吵得不可開交。

3.她坦誠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約會之初,我們最先約定的原則之一就是坦誠溝通。不管是最近參與的課程,還是曾經受到的傷害,我們無所不談,那種自在的程度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你能想像那種不得不向即將廝守一生的人隱藏你內心想法和心底秘密的感覺嗎?彼此坦誠,不必擔心被對方定罪或嘲笑,是相當重要的。

4.在戀愛關係中,她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追隨者或者單純的接受者。
戀愛關係要健康地發展,也需要雙方積極地經營。你的伴侶不能只是一味地附和你,說『好的,先生!好的,先生!三袋滿了!』[註:英國童謠《黑綿羊咩咩叫》(Baa, Baa, Black Sheep)的歌詞],而應當是積極地與你互動。感謝主,在我們的關係中,她不允許我奉行大男子主義,她自己也不會像個公主一樣不允許我說『不』。我很高興她會向我提出疑題,弄明白我為何會有某些決定,幫助我考慮得更加周全,好讓我下次能夠做出更好的決定。

5.她喜愛(或者說學著去喜愛)我的愛好。
進入一段談戀愛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你也不一定非得找到一個跟你喜好完全一樣的人。雖然我天生喜歡運動(籃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之一),而她因為小時候一次不愉快的經歷而害怕球類運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要放棄打籃球,因為她一直很支持我繼續打籃球,並且偶爾也會和我一起打,學著去享受我所喜愛的運動。

我的結論是:總而言之,聖經已經告訴我們『離開』(leaving)與『連合(cleaving)的原則(創世紀2章24節)。如果你發現自己不能為她離棄一些舊習慣或偏好,放棄你的『個人空間』,學著去愛她所愛的,能夠很自在地向她敞開心懷,那也許你要找的只是個玩伴,而不是靈魂伴侶。

這聽起來不太可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振作起來吧!這段『離開』與『連合』的旅程將會比你想像中的更加有趣。

 

(本篇文章來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天堂再見,我的「蝴蝶」小孩(有聲播讀)

作者:葉玲君,台灣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約翰福音 16章 33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親人或是朋友死亡的經歷。我也有好幾次經歷親人離去回天家的事,但最近我剛剛經歷的這一件心痛事,沒有事先意料,讓我想到依然還會暗自流淚。我在兩個禮拜前意外失去了我和老公的第一個孩子。對於這個寶寶,我們計劃已久,他卻只在我的肚子里孕育了7周。

我和老公是小時候的朋友,認識20幾年才決定結婚。在預備結婚中間,我們遇到了很多難題。因為婆家沒有過基督徒家屬,對我這個看起來比較虔誠的基督徒有著種種不解和疑惑。為著能結婚,我和老公禱告又禁食好幾個禮拜,最后才順利在美國登記結婚。沒有想到結婚登記才不到幾小時,我的婆婆就著急打電話來問我們什麼時候要生孩子。當時還在芝加哥念碩士的我,忙到要爆炸,怎麼可能說想要懷孕就懷孕。加上我唸書,得坐幾個小時飛機才能到達我老公上班的地方,所以我們雖然已經登記結婚,卻還得兩地分居,過著一年多每幾個月飛來飛去的夫妻生活。直到我畢業,把所有的家當搬回老公上班的地方,我們這才開始真的每天都能見面。因為我年紀超過35歲了,我挺擔心自己不能好好懷孕。我的婆家又是傳統的台灣南部人,很渴望能夠早日抱孫子。於是畢業之後,我們就決定我先在家專心當家庭婦女,一邊規劃懷孕寶寶的事情。

很快,在我剛搬到老公所在的州沒過多久,我就發現自己脾氣變得很大,腦子不太能清楚地思考,然後開始想吃一些美國買不到的東西。加上月經遲來,於是我買了驗孕試紙測試,心裡覺得真的有這麼好的「孕氣」?當過了幾分鐘我發現驗孕試紙上面顯示的是兩條線的時候,就內心覺得太美好也太不真實地馬上和婆婆報備「我有了」。接下來我每天的任務就是專心養胎——覺得什麼營養就買什麼回家煮來吃;注意營養和顏色搭配;天天補充孕婦維生素;出去散步走路,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希望自己肚子里的寶寶順利發育。夜貓子的我每天晚上盡量晚上九點就睡。和老公一起做睡前禱告的時候,我們都是這樣禱告的:希望孩子能按照上帝的心意來長大,不管他將來要選擇什麼職業,有什麼興趣,我們都靠著上帝的愛來支持他。

就在第九周歡天喜地去第一次產前檢查的時候,醫生皺著眉頭把超音波的熒幕轉過來給我看,並且一臉嚴肅地和我說沒有看到心跳。我按照之前在醫學院上學的經驗也自己看個仔細,雖然看見孩子,但他的確沒有心臟跳動。就在醫生希望能做準確的診斷而又去外面抓一個醫生再幫我看一次時,在旁邊的老公緊張地握著我的手,和我低聲說我們來禱告。來的第二位醫生也證實是同樣的診斷,孩子真的是沒有心跳,而且應該要九周大的孩子,他的身長就停在7周4天。我的眼裡全是滿腦疑惑和沒有意料到的淚水。兩位醫生同時退出去,說給我們一點時間消化一下,然後會和我們談接下來怎麼幫助「組織」排出的細節……

我想到孩子沒有了就大哭好幾天,後來孩子真的就如醫生所說的,猶如非常痛的月經來臨一樣排出來。我和老公把不到2公分大小的小小胎兒埋在花園的樹下,樹幹上釘了一個十字架來紀念我們的第一個孩子。這兩個禮拜我不停地在想,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好,吃得不對,還是生氣了才導致孩子沒有保住?他悄悄地在我的肚子里死掉,而且死掉的時候我卻一點也沒有察覺。

後來有好幾位之前也發生自然流產的教會姐妹鼓勵我。她們其中一位和我說,「上帝來了不是要來摧毀我們,而是要建造和培養我們在主里健壯過生活。」我就想到這句我之前不太能切身體會的經文約翰福音 16章33節:「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的確不管死亡能把我們隔著多遠,我相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已經勝過這世間各樣的苦難。那些在主里暫時和我們隔絕的人,也是等到我們回到天堂的時候能再相見。就在我得知孩子胎死腹中的第二天,我一個人在花園發呆,突然看見一隻漂亮的蝴蝶在採蜜。我突然想,我的孩子就像一只從蛹里出來而只有短短幾個禮拜壽命的漂亮蝴蝶,雖然他沒有在我的肚子里活著生下來,沒能體會我能想到我能提供的幫助和他經歷的人生,但是他在我的心裡一樣活得美好。我雖然失去一個沒來得及從這世上走一遭的孩子,但是透過姐妹和教會大家的鼓勵,我開始能期待有天會在天堂見到這個我很愛很愛的孩子。於是我和老公這幾天開始禱告上帝,希望上帝能和我的孩子說,雖然爸爸媽媽沒能見到他,但是我們很愛很愛他,然後有天會在天堂相見的。就如經文所說的,世界上雖有苦難,但耶穌已勝過世界,祂的犧牲超過了死亡陰霾。現在,我的寶貝就和耶穌同在天堂,快樂地像蝴蝶採蜜一樣翩翩起舞,耐心地等著和爸媽永遠的團聚。

你曾經失去過很愛很愛的親人或是朋友嗎?你靠著什麼來度過痛失心愛之人的傷痛呢?能不能依靠耶穌把永恆的盼望放在內心且滿心期待將來的相聚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我把社交媒體關掉後,整個人都清爽了!(有聲中文)

作者:Michele Ong, 紐西蘭

翻譯:Anna,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我要向臉書告別了!它佔用了我太長時間。我會在Instagram (偶爾會看) 或者Messenger上,你們可以給我發簡訊或者WhatsApp! 再見了!」 這是我兩個月前在臉書上發布的最後一個狀態。

這條消息一發布,我立馬刪除了臉書應用,並把我的Instagram移至手機最下面一排。

過度沉浸社交媒體使我精疲力竭,我要在它毀了我之前逃離。我厭倦了頁面中不斷出現的食物圖片和那些關於訂婚、孩子出生和工作晉陞的動態。

請不要誤會我!婚禮、新家庭成員的加入和事業有成都是值得讚許的事。但是太多這樣的信息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當然了,有很多賬號是很值得關注的。比如我最喜歡的新聞頻道,以及我很喜歡的記者和攝影記者的號,還有,誰會不喜歡可愛狗狗的視頻呢?但是我離結婚還很遠,工作也才剛剛起步。所以看到社交媒體上別人的生活,總覺得自己的太差強人意。更重要的是,我意識到我花了生活中大量的時間機械地劃手機。這個醒悟出現在一個周六的早上。那天我八點醒來後,竟然不知不覺花了40分鐘刷手機。最後玩得頭暈目眩,開始頭疼。

為了挽回失去的時間,我下決心戒掉社交媒體。我很快就發現這是迄今為止我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之一。下面是我放棄社交媒體後生活發生的三大改變。

 

1.我重新發現了上帝對我的愛

告別社交媒體之後,我終於可以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了——其中一個就是拿起久違的聖經。重讀聖經就好像被一位老朋友擁抱著,心中無比欣慰、安穩。我為過去寧願花時間在社交媒體上也不去讀聖經而感到羞愧難當。此時,在一本靈修書籍的引導下,我開始大量地讀經。重讀聖經讓我很快重新發現了上帝對我無盡的愛。

在我過去使用社交媒體時,我迫切渴望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可。我的情緒好壞取決於我發的狀態獲得多少點贊。如果獲得的點贊很多,我就感到自己很受歡迎。如果贊很少,我就覺得自己沒有朋友。

我絞盡腦汁地研究發什麼樣的狀態能夠得到更多點贊。有一次我甚至上傳了一張在海里剛游完泳上岸的照片。照片中的我穿著一個無袖的裙子,露出了肩膀上因受傷而貼的理療膏藥。這張照片讓我無比自豪——它讓我看起來是一個超級運動愛好者,受了傷還要繼續運動。

照片發出之後,我基本上在盯著手機看它的動態。誰給我點了贊?除了通常的那幾位,有其他人給我點贊嗎?然後,照片發出去八個小時後,我只得到了六個點贊,我的挫敗感可想而知。

然而,在重新明白上帝那長闊高深的無條件之愛以後,我就不再去尋求來自人的認可了。約翰福音3章16節、約翰一書4章16節和哥林多前書13章4-7節都告訴我上帝並不是因著喜歡我發的狀態或者因著我得到點贊很多才愛我。

上帝並不看重我們發了什麼更新狀態、照片多麼炫酷或者我們在哪個精緻的咖啡館吃午飯。上帝對我們的愛遠遠超越這些生活的表象。

祂看得到我們所有的優缺點,然而祂仍對我們說:「我愛你,我接納你,我以你為榮!」知道上帝愛我使我不再瘋狂渴望人的認可和愛。因著上帝,我做回了真實的自己。

 

2.我與朋友們重新聯繫

不用社交媒體以後,我周末的社交活動變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多。

過去我對朋友們發的消息瘋狂點贊。我在過去的十年里都幾乎沒跟這些人說過一句話的事實似乎不那麼重要。我不是給他們的狀態點贊了么?所以我仍舊算是跟他們生活有點關係。

在我不再用社交媒體後一切都改變了。我不得不給那些我非常想聯繫的朋友們發簡訊。

一個我首先聯繫的朋友是和我一起讀新聞學校的同學。我們從學校畢業已經九年了,離我們上次見面也有三年的時間了。在社交媒體上機械的點贊哪能與面對面一起喝咖啡交談帶來的喜悅相提並論呢?

從那之後,我也能安排出時間給海外的朋友們寫郵件了。一封用心寫成的長郵件要比簡單地在帖子上互動有意義得多。

本想著不用社交媒體我的生活會崩潰。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對我而言,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們玩得正歡的照片反而讓我覺得很孤獨(尤其是當我沒被邀請時)。

誰會想到用打電話(或像我一樣發簡訊)這種傳統方式聯繫朋友會更有趣並帶來更多滿足感呢?我離開社交媒體後的生活滿是有趣的飯局和與朋友看電影的約會。結果我發現這樣建立起來的關係更深刻和有意義。

 

3.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焦點

社交媒體戳中我的軟肋,時常讓我感到自己是個毫無建樹的人。

看到前同事成功地成為了一名新聞主播,我心裡無比羨慕,想像著如果自己也有好看的外表和膚色,大概也能成功。

而且這不僅限於對別人事業的覬覦,對別人在運動上取得的成功我依舊會嫉妒——他們怎麼能完成了鐵人三項或是游泳中取得遠超過我的成績呢?我畢竟都練習了兩年了,這也太不公平了。

遠離社交媒體使我能夠屏蔽周圍所有的噪音和重新聚焦。

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看到的是生活中消極負面的一面——為什麼我游泳游不了更快?為什麼我的事業不能像誰誰那樣穩步高升?

沒有了外界的聲音,我就跟自己比。當然,離一口氣游三公里我還差得遠。但是與上周、上個月或去年比,我正在進步。這才是我要關注的焦點,而不是努力去複製他人的成功。

至於和同儕們攀比事業,就更可笑了。我的大部分朋友和熟人都在不同的領域工作,所以沒有可比性,我不能說其他人就比我做的好。雖然現在我能看得很清楚,但當沉浸在社交網路中我就容易糊塗。我想,我大概是很想要融入社交網路的圈子裡,但當沒有可以吹噓的成就時就覺得不如別人。

如今,我不用臉書已經兩個月了,而且只有偶爾才上Instagram。但是我並不計劃像過去那樣回到任何一個社交平台。我可能會因此錯過爆炸性新聞或某本新出的好書,但是我依然可以通過廣播或訂閱的郵件來得到這些消息。

有了多餘的時間(說實話,也只是睡前的半小時),我計劃慢慢地啃我那一摞想讀卻已經落了灰塵的書,繼續給我海外的朋友寫長長的郵件,以及在Netflix上看紀錄片。

停用社交媒體只是我個人的決定。並非適用於每一個人。但是如果你也正在被社交網路上的東西搞得暈頭轉向,我鼓勵你試一下。不需要你把手機燒了,或者註銷你所有社交媒體的賬號。每天把使用時間限制在10-15分鐘,或者周末停用社交媒體也會有相同的效果。反正我的決定給我帶來了從未有過的的釋放和慰藉。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