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特輯| 你沒事吧?怎麼還單着身呢? (有聲中文)

作者:Deborah Fox, 澳大利亞

翻譯:漱翎,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編者的話:剛過完2月14,轉眼就又到了5.20。似乎一年到頭各種情人節過也過不完。眼看着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都步入了婚姻,好像就剩下你一個人還在原地踏步。你或許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你也一直很希望可以有幸福的婚姻或者進入一段美好而穩定的戀愛關係。可是過了一年又一年,你仍然是孑然一身。於是你開始焦慮,甚至開始質疑上帝。小編非常理解你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助和鼓勵到你。

上周,我意識到我可能已經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 ——成為35歲以下參加婚禮次數最多的單身人士。我究竟參加過多少次婚禮呢?我數了一下,一共207次!難以置信吧?

僅僅上個月,我就有3個朋友把他們臉書的婚戀狀態改為了“已婚”。我為他們高興,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些隱隱心痛。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我呢?是我自己太“挑”了嗎?我內心中對婚姻的渴望隨着時間日益增長,而另一方面我的自我價值感卻日漸衰弱。

因此每年的情人節就像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樣,讓我想起自己孑然一身和以前那些失敗的戀情。真希望那些已婚的朋友不要再對我說:“你沒事吧?怎麼還單着身呢?”

你一定覺得我言辭太誇張了。但實情真是這樣。真的有不少人當著我的面對我說這樣的話。他們大多數都是真正關心我的基督徒朋友或者家人。他們擔憂我的未來,希望我能跟他們一樣享受婚姻里的幸福和安全感。然而,這樣的表達其實根本沒什麼用。況且,單身本來也沒什麼不好的。

如果今年的情人節你仍然單着身,那麼以下幾點也許可以幫助你了解和度過“單身”這個人生階段。

 

1.上帝從未應許婚姻

上帝在祂的話語中給了我們很多應許,但是婚姻並不是其中之一。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把婚姻當做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呢?為什麼他們總把單身看做是種病,覺得得“治”呢?夫妻之間的愛的確是造物主賜給我們的禮物,但是上帝並沒有應許所有人都會得到這份禮物。

在創世記2章18節中,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雖然渴望親密關係是正常的,但是上帝也讓我們經歷在群體中的關係。我聽過好多單身的女性朋友跟我說,她們在等待上帝把那個“真命天子”帶到她們身邊,或者她們打算自己搞定婚姻大事,找個“還不錯的人”湊合結婚。她們因為太想找個男人結婚,而錯過了身邊美好而深入的友誼。

對於單身的我們來說,也許終有一天我們會結婚。但是,我們不應該也沒必要讓自己去刻意等待婚姻。

 

2.單身並不是什麼特例

在基督徒中間尤其應該注意這一點。我們不應該讓人們覺得好像單身的人就不如“妻子”“丈夫”“母親”或者“父親”這樣的角色來得重要。事實上,在西方國家的教會中有大量的成年人單着身。

我所在的讀經小組裡全部都是30歲以上的單身女性。我自己是單身。我的姐妹們和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也都單身。然而,單身這件事好像變成了一個教會裡人人都知道卻不能談論的禁忌話題。我的意思並非是要教會不再鼓勵和幫助大家建立健康的婚姻和親子關係了。我只是覺得我們不應該忽略單身人士的需要和感受。單身人士也是教會的一部分,是基督肢體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備用部分”。

 

3.參與事工和服侍

你有沒有想過你可以單獨為上帝做些什麼呢?使徒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敦促信徒們去思考單身是如何使侍奉更有果效的,因為“得以殷勤服侍主,沒有分心的事”(哥林多前書7章35節)。單身的人不被夫妻之間相互的責任所捆綁,他們可以去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去服侍上帝。

誠然,我也認識不少服侍很有果效的基督徒家庭,但是大部分我認識的在跨文化傳福音領域中活躍的都是單身人士。這些人對服侍上帝有着極大的熱情。我的妹妹現在在亞洲負責一個翻譯項目,我的3個好朋友跟着不同的機構在世界各個地方宣教,還有另外一個朋友在她自己居住的社區負責傳福音的事工。

 

4.我們的身份在基督里,而不在於我們的臉書婚戀狀態

最終,不管我們是結了婚、在戀愛,還是單身、離了婚、在分居,或是處於任何狀態,上帝都愛我們。上帝按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我們不需要做什麼事,或變成什麼人,來賺取祂的愛和接納。只要我們仰望耶穌基督,我們就可以安然確信,我們與基督在天國里同為後嗣的身份是永不改變的。在天國里將不再有婚姻(馬太福音 22章30節;啟示錄7章17節),但作為上帝的子民,我們會共赴上帝羔羊的終極婚宴。

我當然也會忍不住拿自己跟那些已婚的朋友比較。但我知道,我作為上帝女兒的身份才是真正重要的。周圍有那麼多愛我的親朋好友,我是非常蒙福的。

或許情人節會讓我們想起曾經失敗的戀情和讓我們陷入對孤獨的恐懼。但是它其實也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們來讚美真愛的真正源頭——上帝吧。有意思的是,聖瓦倫丁本人並不像人們所描述的那樣是個唯愛至上的丘比特式的人物。(註:情人節的英文名是聖瓦倫丁節)。他極有可能是早期教會的一位主教,並因為拒絕參與異教崇拜而為主殉道。

聖瓦倫丁知道他的忠心單單屬於耶穌。耶穌因愛我們而為我們捨命。這個情人節,我會跟我的基督徒朋友們一起度過。我們會一起感謝上帝,感謝祂的美善以及祂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上帝就是愛。單單這點就值得我們所有的人歡慶! 編者的話:剛過完2月14,轉眼就又到了5.20。似乎一年到頭各種情人節過也過不完。眼看着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都步入了婚姻,好像就剩下你一個人還在原地踏步。你或許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你也一直很希望可以有幸福的婚姻或者進入一段美好而穩定的戀愛關係。可是過了一年又一年,你仍然是孑然一身。於是你開始焦慮,甚至開始質疑上帝。小編非常理解你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助和鼓勵到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裡成長

我失去了童貞,上帝卻沒有放棄我(有聲中文)

作者:Grace Lim,新加坡

翻譯:夏天,中國台灣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我屬於早戀的那類人。從15歲起,我就開始經歷長時間的戀情了。

我的第一個男朋友是基督徒。我們兩個都相信上帝,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兩個人的交往是健康的。我們跨越了身體的界線,嘗試親密行為。我們的確避開了嚴格定義上的性行為,但實際上,除了最後一道防線外,所有能做的,我們都做了。當時我安慰自己說不要緊的,因為“我們很愛對方啊”,何況“我們兩個還都是基督徒”。但是經過了兩年天天吵吵鬧鬧的日子,我們最後還是分手了。

因為想要逃離上一段關係帶給我的痛苦,我在沒有經過太多思考,也沒有反省悔改自己時就又投入到了另一段新的感情中。而這一次,是跟一個非基督徒。再一次地,我們又做出了越界的事。但這一次,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我的計劃──在曖昧熾熱的氣氛下,我的童貞就這樣給了我的第二個男朋友。那個晚上,我哭個不停,整夜睡不着,因為我知道,所失去的純真已經永遠找不回來了。

因為有着“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他之後,就不能離開他”的想法,我覺得我有責任維持這段不健康、信仰不同的關係。於是這段關係又持續了大約三年的時間。

在那幾年痛苦的歲月里,我的靈魂每天都在痛苦地掙扎。我一邊繼續着私底下的性生活,一邊每個星期參加教會崇拜,這兩種生活狀態水火不容,讓我覺得噁心、骯髒和充滿罪惡感。我也陷入了對自己深深的恨惡中。我知道自己一直在犯罪,但卻完全無力逃離。這就像是種癮症——我總是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了,但卻總還是會有下一次。

我也漸漸地遠離上帝。我的身體在教會裡,但心卻遠離了。我還是會教導別人說要把上帝擺在第一位,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卻讓肉體的情慾主宰了我的生活。我也會去參加禱告會,但禱告的時候卻任由心思到處遊盪。我過着雙面人的生活,在我的內心深處,藏着我最黑暗的秘密。

最糟糕的是,我確信自己已經到了上帝的恩典也沒有辦法拯救的地步了。我確定上帝肯定很厭惡我。但是其實上帝從來沒有放棄過我,祂一直都在挽回我。那時候,身邊總是會有關心我的人主動聯繫我,問我過得好不好,需不需要陪我聊一聊;扎心的聖經經文也常常不經意地出現在我眼前;牧師充滿愛心的講道也在敲我的心門。但是我的心卻如法老的心一樣剛硬。

幾年之後,因着上帝的奇妙恩典,我終於醒悟,並下定決心結束了這段不健康的關係。儘管害怕得不行,但有股莫名的力量讓我覺得我需要找一個信任的朋友談一談。

我也真的這麼做了。我聯繫上了我的屬靈前輩——一個從我青少年時期就一直在教會帶領我的女士。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她當時問我,我是想讓她給我打電話,還是更樂意用文字與她交流。因為擔心語音中的尷尬和被指責。我選擇了短信交流。

我終於鼓起勇氣,跟她分享了我心裏面最不堪的秘密:我已經不是處女了。我的心跳個不停,想着她會說一些指責的話或者乾脆把我趕出教會。

然而,她並沒有這麼說,而是告訴我,她已經關注我一陣子了,並且發現我在漸漸遠離上帝──因為我總是心不在焉,常常分心。她甚至感謝我願意跟她分享這件難以啟齒的秘密,並且向我保證,我的人生並非無可救藥,上帝並沒有因為我的罪而厭棄我。

她提醒我,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犯罪,全人類都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但這並不代表因着我所做的我就比其他人更糟糕。我所犯的罪僅僅代表我是一個墮落的罪人,就像羅馬書5章8節所說的“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上帝赦免了我的這個罪——我曾以為這個罪大到讓我和祂永遠隔離了。然而事實是,無論我在黑暗裡沉淪了多久、偏離了多遠,耶穌都能拯救我。其實,從我接受耶穌進入我內心的那一刻起,祂就已經釋放了我。上帝超越一切的救贖恩典完全讓我震驚,我的心裡充滿感激,因為上帝聽見了我的呼求“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詩篇51篇9節)。

我意識到上帝允許我的過犯破碎我的生命,直到我無法倚靠其他任何事物,只能夠定睛仰望上帝的拯救。但也正是在我靈魂最深的黑夜裡,上帝祂自己填補了我。若不是曾經經歷過這樣的破碎又在祂大能的手中被修復和更新,我也不會感受和認識到,這世上沒有任何其他的名字像耶穌一樣能夠施行拯救。

我想要對那些在羞恥的深坑中掙扎的人說幾句話,希望這些曾經幫助過我寶貴真理也能夠鼓勵到你們。

不要低估了耶穌的寶血與救贖的大能。古代的以色列人一再遠離上帝,而上帝卻對他們說:“唯有我為自己的緣故,塗抹你的過犯,我也不記念你的罪惡”(以賽亞書43章25節)上帝也會如此顧念我們。因為耶穌的緣故,我們的過去不再影響我們的未來。

記住,我們這些罪人的生命都是支離破碎的,然而上帝連最低微的人事物都不輕看。因此我們應當迴轉向祂,就如詩篇51章17節所說的:“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你的童貞會是你給未來另一半的美好禮物,但你所能夠擁有的最好的事物卻是對上帝堅定不移的愛。人們不免會看外表,但上帝看重的是我們內心的光景(撒母耳記上16章7節)。一個真正敬虔和愛上帝的另一半首先且必定會看重內在的純真與對基督的尊崇,而非外在的貞潔。

在我和現在的男友步入交往階段的一個星期後,我感到需要告訴他我的過去。雖然冒着失去他的風險,我還是把話說出了口。當我終於講完后,他的回答近乎完美地展現了上帝的愛。他說:“我不生你的氣。我們過去都犯過錯,但是過去的失敗並不能決定你是誰。我的意思是,這不正說明了我們都需要上帝嗎?是的,我們誰都犯過錯,但是因着上帝的赦免,我們已經與罪完全隔離了。這些罪不再是我們的一部分了。我仍然愛你。”

漸漸地,我明白了我過去的掙扎從來就不只屬於我自己,上帝能夠使用我們軟弱和破碎的經歷來彰顯祂的榮耀。那段經歷曾經是我無法承受的重擔,現在卻變成了我的見證,讓我藉著分享去關愛那些處在類似掙扎中的人,變成了一個盛裝上帝之愛的器皿。

我為每一位正在受苦掙扎中的人禱告,願上帝將你的痛苦轉變為力量與見證,使你能夠藉著它服侍別人和榮耀上帝。你要堅持向上帝禱告,祈求祂來恢復和重建你,每天都將你的重擔交託給上帝。找一個你特別信得過的朋友或屬靈前輩,讓Ta陪着你一起走這段醫治的旅程。就像路加福音15章11-31節故事裡的父親迎接浪子一樣,上帝的雙臂永遠敞開和等待着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裡成長

聖餐:絕對不僅是一項儀式(有聲中文)

作者:Stacy Joy,美國

翻譯:曉晴,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在我12歲時,父母從抽屜里拿出一摞明黃色的紙擺在我面前,我懵懵懂懂地看着紙上滿滿的經文,父母一邊耐心地教導我什麼是聖餐,一邊帶領我做着紙上的經文填空。

多年來,我一直看着身邊的大人和小孩領受聖餐,也一直央求父母讓我也加入。直到今日,我還是喜歡參與身邊一切的事情!

但就在那個特殊的時刻,小小的我知道了等待的巨大價值。在我們研讀了路加福音22章、馬太福音26章以及哥林多前書11章后,我終於明白這件我一直想要參與的事是多麼的重要。也正是因為我花時間了解了聖餐的重要性,我才得以懷着一顆尊敬、順服的心去領受它。

聖餐絕對不只是一項宗教儀式——不是那種「大人做的事」。領受聖餐不只是吃點餅乾、喝一杯果汁或抿一小口酒那麼簡單。它有極其重大和非凡的意義。任何領聖餐的信徒都應該知道其中緣由,因為基督告訴我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這些話是很有分量的。

聖餐也不是給小孩子吃的零食——它需要信徒分別出時間,聚集在基督面前記念並表明祂的死和祂的犧牲,並且各人要省察自己的心。

宣告基督的死

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保羅說我們領受聖餐,是表明主的死(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耶穌用自己的慘死,救我們脫離與上帝永遠分離的境況。這餅象徵著主的身體,為我們「掰開」,以致使我們能有永恆的生命,而這杯代表了主為我們灑下的寶血。

在這個莊嚴榮耀的敬拜儀式中,我們宣告耶穌就如聖經中所描述的一樣,確實是死了。我們也宣稱自己已經降服於祂並準備好過一個基督徒的生命,以此與祂的死有份。在領聖餐時,我們就是在對自己、周圍的弟兄姊妹以及那些還未信主的人宣告上面的一切。換句話說,我們是在宣告主的福音。

 

記念基督的犧牲

耶穌說:「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在領受聖餐時,我們必須停下來記念救主為我們在十架上所做的——祂為了償還我們的罪自己慘死在十字架上。每一次領聖餐時,我都會反思基督是為了我犯的哪些罪而被釘在十架上,然後我會尋求上帝的寬恕並悔改。每當我想起基督的死,我都會想到電影《耶穌受難記》裡面的場景。儘管電影並無法完全還原耶穌當時真實經歷的殘忍酷刑,但卻能幫助我們大體了解那餅、那杯、基督為我們被掰開的身體以及祂灑下的血液意味着什麼。正因為上帝為了我能與祂建立關係而付上了昂貴的代價,我便會更加感恩和敬畏祂。

 

省察自己

關於聖餐,聖經中還提到了另外一項重要原則,就是要求信徒按理喝主的血,不吃喝自己的罪(哥林多前書11章29節)。雖然這聽上去很嚴厲,但卻是在告訴我們,作為基督徒,我們要帶着悔改和謙卑的心領受聖餐。我自己就經常用詩篇19章12節大衛的禱告文來禱告:「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聖經說,如果我們無法承認自己已知的罪,如果我們在教會中與人爭吵卻未求和解,如果我們對某位弟兄或姊妹心懷怨恨,那我們就應該先不領聖餐(哥林多前書11章28節,馬太福音5章23-24節)。聖餐象徵著基督為我們而死。如果我們都無法為自己犯的罪痛悔,又如何能夠懷着敬畏的心宣告基督的死呢?所以不如等一下,先去與他人、與主和好,之後再參加下一次的領聖餐。

有好幾次,在我還在某個罪中掙扎或者我很清楚我還沒有原諒某個人時,我都沒有領受當天的聖餐。當然,當其他人很驚訝我為什麼不領聖餐時,我自己也覺得有點尷尬。但若與得罪「主的身、主的血」(哥林多前書11章27節)相比,這一點的尷尬就不算什麼了。

我想鼓勵大家既莊嚴又喜樂地來到聖餐桌前,回想基督在十架上的死以及祂復活的應許。這種悲傷和喜樂並存的心情還能在哪裡經歷得到呢?

最後,願我們在領受聖餐時,與全世界一同慶祝——我們共同服事的這一位救主,祂為我們能夠有永生而降卑自己。讚美主榮耀的名。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裡成長

如何陪伴身在痛苦中的朋友?(有聲中文)

作者:Chong Shou En,新加坡
翻譯:陳琳,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知己,一個可以哭泣的肩膀,親密夥伴。我們都需要這樣的朋友,也在生活的不同時期扮演着這些角色。

然而,這絕不是一個可以掉以輕心的角色。在人們最脆弱的時候,我們的所言所行往往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善意卻不正確或沒有愛心的言行都有可能會傷害那些來向我們尋求安慰和支持的朋友,並令他們反感。

你有沒有聽過「約伯的安慰者」這個詞?谷歌搜索,這個詞的意思是「在給予安慰的幌子下加重他人的痛苦」。如果你熟悉聖經中約伯的故事,你可能已經猜到,這個詞是在講約伯的三個朋友——他們不但沒有在約伯處在痛苦時給予他所需要的支持和安慰,反而指責和批評他,帶給他更大的痛苦。

然而,在我們如何陪伴痛苦中的朋友這件事上,我們有很多可以向約伯的案列借鑒的。

 

1.主動關心

約伯是一個完全、正直的人,上帝賜福給他讓他擁有一個大家庭和很多財富。有一天,上帝允許撒旦苦待約伯,以看看他會如何反應。在很短的時間內,約伯失去了所有的兒女和財產,而且還被疾病折磨着。然後,約伯的三個朋友來看望他。

當約伯的三個朋友聽說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時,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議去安慰約伯(約伯記2章11節)。這些朋友甚至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同約伯一起悲傷,靜靜地呆了七天(約伯記2章12-13節)。

這種真誠和關心是值得欽佩的,當然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也應該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去陪伴有需要的朋友。

 

2.不要論斷

儘管約伯的朋友們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但他們最終還是被公認為糟糕的朋友。

雖然他們在前七天保持沉默,但問題還是在他們開口時出現了。這些朋友不是安慰和鼓勵約伯,而是開始論斷他。

他們的論斷也真夠狠的!儘管聖經上說約伯是「完全、正直的」(約伯記1章1節),但他的這三個朋友卻告訴約伯,他是因為犯罪才受苦,他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他們稱約伯傲慢、邪惡、不把上帝放在眼裡。他們甚至說約伯喜愛作惡(約伯記20章12節),他的兒子們活該遭災禍(約伯記18章19節)。這些絕對不是約伯此時需要聽的。

有一次我跟一個朋友分享了一些痛苦的經歷,希望他能因此理解我性格中讓他覺得費解的一些變化。但他聽了之後卻大加批評,我真的很傷心。雖然他的批評有些道理,我為此道歉,但那次經歷最終使我們漸行漸遠,我也沒法像之前那樣看待他了。

我們必須要小心,不要用自己的見解去論斷別人為什麼遭受苦難。

 

3.保持沉默並學會傾聽

在這三個人吵吵嚷嚷地說著自己的見解時,約伯的第四個朋友以利戶卻一直保持沉默,他等其他三人說完之後才開始發聲。

我們應該學習以利戶,不那麼快給出我們的看法,因為正如我們看到的,很多時候對方並不需要我們的意見。

我的一個當陸軍的朋友最近告訴我他和他的女朋友經常吵架,因為每當他向她吐露他在軍隊中遇到的問題時,她都會不斷地告訴他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其實大多數的時候,他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只是想要找個人聽他訴苦。聽了他的話,我暗自慶幸這個過程中我只是在靜靜地聆聽,並沒有對他的困境作出任何評價或給出解決意見。

 

4.鼓勵

以利戶終於開了口,但他沒有為約伯莫須有的罪名論斷他,而是把焦點放在約伯現在的態度上。我們看到「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為他自以為義,不以上帝為義」。(約伯記32章2節)。

然而,以利戶也是四個朋友中唯一一個給約伯帶來希望的。他認同了約伯此時的困境,然後傳達了一個令人振奮的「一切都將被修復」的承諾:「他禱告上帝,上帝就喜悅他,使他歡呼朝見上帝的面,上帝又看他為義」(約伯記33章26節)。

以利戶告訴約伯上帝有祂的旨意,為著我們的益處祂有時候允許我們經歷苦難。他給約伯帶來了他所需要的盼望。

在我服役期間,我經歷了一段靈命低潮,我無法處理自己罪的問題,結果導致我失去了對救贖的確信。之後的每個星期五晚上只要有休息,我就去參加表弟的青年團契。

那裡的年輕人都挺友善的,但最終是那個30多歲的女引導員主動來跟我聊天,並詢問我的屬靈生命怎樣。她看起來真誠且成熟,所以我向她傾訴了我所遇到的麻煩。

我們進行了一次真誠而有意義的談話。雖然我本以為我知道所有適用於我情況的標準答案,但是真正讓我從低迷中站起來的是她的鼓勵和禱告。

最終,我在部隊的任務使我無法再參加那個青年團契了。但是感謝上帝,那個時候,我已經從沮喪和抑鬱中走了出來,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着那個引導員的鼓勵和陪伴。

一言以蔽之,讓我們快快地傾聽,快快地擁抱,慢慢地說話,更是不要去論斷。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害怕就不去主動關心朋友。雖然我們不完美,可能會經常說錯話或做錯事,但我們可以祈求上帝並相信祂會帶領我們,讓我們知道如何陪伴處在苦難中的朋友們。願我們在身邊的人需要的時候成為他們的祝福。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