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禱,真的有用嗎?(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Zel, 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會為你禱告!”,相信我們都對這句話很熟悉。這是我們常向他人訴說煩惱或心事後,弟兄姐妹們常會給予的回應。可曾經的我不時就會對代禱的力量產生質疑。如果代禱真的有幫助,為什麼我為未信主的親戚禱告那麼久,他們還是不想進一步認識上帝?如果代禱真的有效,為什麼我們常為病痛者禱告,他們仍然沒有康復?如果代禱真的有力量,我們在為世界各地被逼迫的基督徒禱告時,為什麼上帝仍看似不伸出援手呢?而且,上帝不是什麼都知道的神嗎?就算我們不為他人代求,祂應該也曉得他們的需要才對呀,不是嗎?

因此不久前,為了堅固我對代禱的信心,我特意翻開了聖經,渴望從中找到代禱的重要性,而以下五點是我透過聖經和自己的親身經歷找到的答案。這五點大大地激勵了我,也讓我重新反省了自己對代禱的小信。所以我將我的所得分享出來,但願這能幫助到同樣有所疑惑的你繼續做個代禱勇士!

1.代禱是上帝所喜悅的

那時,耶和華看見沒有公平,甚不喜悅。祂見無人拯救,無人代求,甚為詫異,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義扶持自己(以賽亞書59章16節)。這節經文讓我看見了那時候的以色列讓上帝十分地難過與失望,因為祂找不到一個願意幫助別人或為別人代求的人。這裡就教導了我,如想討上帝的喜悅,把冷漠變成愛,其中一件我們可以做的事就是互相代求,表示關心。譬如我們可以以基督的心為心,去參加每周的禱告會,為著教會所列的事項禱告等等。

其實,我對自己的國家政治、治安等感到很失望,對某些政策也感到很不滿。我不想再為自己的國家禱告。可是上帝藉著以上的經文提醒了我,“不要放棄。你不是要討我(上帝)喜悅嗎?那就繼續禱告!”

2.代禱是耶穌基督所立的榜樣之一

在這點上最顯著的一個例子就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時仍不忘為百姓禱告,祈求天父赦免他們(路加福音23章34節)。早在被釘十字架以前,耶穌基督就已經教導會眾“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馬太福音5章44節)。祂不只說,還行出來,只為了我們能效法祂。

耶穌基督本可以以神的姿態戰勝所經歷的痛苦,但祂卻願意選擇成為人來到世間,被“人”的有限所限制住,向我們展示出如果我們能夠向上帝交託,人是可以做出超乎常能的事的,如為仇敵禱告,饒恕他們。

除此之外,耶穌在祂短短三年的佈道中,應允了許多人的代求,比如百夫長為他生病的僕人禱告(馬太福音8章5-13節)、管會堂的為他的病重的女兒禱告(馬太福音9章18-26節)、父親為患癲癇的孩子禱告(馬可福音9章14-29節)等。由此可見,耶穌很在乎每一個會為身邊的人所做的祈求。所以,身為耶穌門徒的我們,可以為誰禱告呢?我自己就列了一個清單,把我能想到的名字寫上去,然後常常為他們禱告。這些名字包括了我未信主的家人、信心冷淡的朋友和我透過世界宣明會所領養的小孩等等。當我這麼做之後,讓我感到備受鼓舞的是,我一位原本很抑鬱到不願和任何人打交道的朋友終於願意再次接觸人群,並且展露了久違的笑容。我相信,我的禱告被應允了!

3.代禱能讓我們更貼近上帝的心意

創世記18章是首次出現代禱場景的章節。當時亞伯拉罕替所多瑪向上帝求情,希望上帝不要毀滅這罪惡之城。從“如果有五十個義人就不滅城”到最後“十個人”,上帝並沒有因為亞伯拉罕討價還價式地求情感到不悅,反而是很有耐心地回應他。

上帝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有祂的旨意在。當時的所多瑪罪惡深重,連剛出生的嬰孩都可以殺來獻祭,所以上帝不得不滅城以除後患之憂。然而亞伯拉罕的請求顯示出他對生命之關愛,而這是上帝所喜悅的。我相信亞伯拉罕後來肯定是明白了上帝比他還愛人,只要那個城市有義人在,祂是不會做出這決策的,所以他的請求就停在“十個義人”了。最後,上帝在滅城以前差派使者去救羅得一家也顯示出上帝的慈愛。因此,當我們持續地為一件事禱告時,我們會逐漸明白上帝的心意是什麼。

4.代禱能連接代禱者和被代禱者之間的心

當我們真心地想幫助別人度過難關,卻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感到無奈時,不要忘記我們身為基督徒擁有一個很有力量的權柄,那就是代禱。我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他們所經歷的,可透過代禱,我們能夠更多地感同身受,以致能更迫切地為他們禱告。當我在為著宣教士禱告時,我似乎能想象到他們離鄉背井的難處;當我在為受逼迫的弟兄姐妹禱告時,我似乎能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哀傷。不止如此,我曾經在某個網頁上閱讀到有些基督徒真的因為知道有人在為他們禱告感到無比欣慰與喜樂。這真的就如雅各書5章16節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5.透過代禱,我們能分擔彼此的重擔

我相信,當我們為著他人禱告時,即或問題不會立即消失,但因着聖靈,他們會得着力量與安慰。我曾經因為所參與的碩士課程太過緊湊,以及繁瑣的功課而感到無比壓力。我不想和家人說,怕他們會為此擔心當時身在國外的我。人生地不熟,我也沒有好朋友可以傾訴。心裡頭一直想就此放棄,回國算了。直到我走進教會的禱告會,請求姐妹們為我代禱。我猶然記得她們為我禱告的那瞬間,心頭莫名地熱了起來,我不禁淚流滿面,感到扛在肩上的重擔彷彿被拿走了一樣。雖然那時候的我功課還是一樣多,可“我真的不行了,我想回家,不要讀了!”的念頭卻就此打住。如今的我還繼續在攻讀博士呢!

我們的禱告不是一般的祈福、求榮華富貴等,更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只單顧自己的事。相反的,我們是基於愛上帝、愛人的心而禱告。我們是否已經將“我會為你代禱”當成習慣性的回答,以致有時候甚至是在敷衍他人呢?是時候該認真地去看待代禱這件事了。因此,當我們要為某人代禱時,比起說“我會為你代禱”,不如說“我現在就為你禱告”,並且當下就為對方禱告吧!

或許你為某件事禱告已久卻仍未看見改變,但請不要灰心,代禱真的有用。而當我們願意花時間禱告時,這也絕不是徒然的。最後,願我們的禱告都像耶穌基督在路加福音22章42節的禱告一樣,只願天父的旨意成就,而非自己的意願。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從聖經中的5對夫婦看上帝的感情觀(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10172741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曾經以為只要感覺對了,就可以開始一段戀情,卻不知要好好靜下心向主來禱告;我曾經以為當感情變淡了就要放手,卻不知感情是需要好好經營的;我曾經以為自己會很理智地看待愛情,但當對方決定離開時,卻不知要去祝福對方,而不是懷恨在心。

從初中的早戀到大學的交往以及畢業后的單身,一路走來,當中的甜蜜、苦澀、迷茫、無奈等五味雜陳的情緒,讓我一度覺得上帝並不愛我。為什麼別人只要開始一段感情就能開花結果,而我卻要在感情中跌跌撞撞?我也是「以結婚為前提」去交往啊,為什麼最終不僅自己受了傷,也傷害了別人的心。“真愛需要等待”的功課,我要怎樣才能做好?後來我注意到我總是用「我以為」來看待感情,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當我感覺良好時,在沒有好好去禱告的情況下,我便以為這是「聖靈”的引導,輕易地就開始一段感情。同樣的,當我被糟糕的情況弄至身心靈疲憊時,在沒有好好分辨這是不是出於上帝的旨意,便以為這是一個“分手”的訊號,輕易地便選擇了放手。

然而有一天我在默想時,有個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何不從聖經中所描述的婚姻去理清何謂屬上帝的愛情觀呢?」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所接觸到的電影、偶像劇、線上戀愛遊戲等,都灌輸了我們這般的概念——「感覺至上」。這個概念告訴我們應該去追求爛漫、歡愉、轟轟烈烈的愛情。當感覺沒了,戀愛和婚姻是可以分開的。這是正確的嗎?聖經中所提倡的愛情觀又是怎樣的呢?

那麼,以下就來分享5對聖經中的夫婦所教會我的屬上帝的、真正的愛情觀吧!

1.以撒和利百加——為婚姻禱告;愛不僅僅是感覺,更是一個需要委身的重要決定。

利百加是亞伯拉罕的本族人,是他所信任的老僕人在求告上帝的心意后所選擇的人選。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在感情當中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擇偶時一定要從上帝的子民中選擇。這選擇不是出於偶然,也不是憑感覺,乃是恆久禱告的結果。而我們不與未信者有委身關係是預防我們因價值觀不同而產生分歧,進而受傷害,亦或者從了他們的宗教習俗,而背棄了上帝的教導。

除此之外,以撒和利百加不曾見過對方,可是決定結婚後卻也能相愛到老。從他們的故事中,讓我明白了愛是一個決定。在那個時代,男人娶多個妻子並不罕見。但是,以撒只全心全意地愛着利百加,一生只有她一個妻子。雖然日後他們對孩子的偏心,而造成家庭分裂。可他們也讓我看見,當你決定愛一個人時,縱使婚姻中會有不如意的事,既然共同立了這份神聖的約,就要靠着上帝走下去,相愛到底。

2.波阿斯與路得——聽從屬靈長輩的意見;無論你的過去如何,相信上帝都會接納你。

路得是個外邦女子,更是一名寡婦。但是她真心愛着她的婆婆拿俄米。後來她聽從婆婆的建議而採取一些行動「暗示」波阿斯,以致波阿斯、路得與拿俄米最終都得到幸福。這讓我看到,無論你的背景如何,上帝總不輕看任何人,祂看重的是你的心。路得選擇相信上帝——她婆婆所信仰的上帝,同時,她也常順服這位她所愛的長輩,所以最後她能蒙福,得以在耶穌的家譜上留名。

從前,我錯以為只有那些談一次戀愛就走入婚姻的感情才是上帝所祝福的愛情。其實不然,無論我們的過去如何,只要最後當我們踏入婚姻時是合祂心意的,上帝仍然會祝福我們。有趣的是,從路得和波阿斯的婚姻中也讓我看見,在感情上,女子不一定非得是被動的一方。有的時候,女子也可以適時並適當地「暗示」比較「不醒目」的男子。當然,前提是在符合上帝的心意之下採取行動。而男子則要避免過於魯莽,總要詢問過長輩的意見並且思考後才去採取行動。

3.約瑟與馬利亞——愛是需要行動的;一同敬畏與順服耶和華能為祂成就更大的事。

馬利亞因聖靈感孕,懷上耶穌時,約瑟不想明明地休了她,只為了能保護她的名譽與性命。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中,這樣的情況,作未婚夫的是有權利可以公開休了未婚妻,而該女子則會被石頭打死,因為這是犯了姦淫罪。可約瑟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愛她。馬利亞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女子,所以她甘心承擔懷孕的風險,而約瑟也是一名敬畏耶和華的男子,他聽從上帝的話,不拋棄馬利亞。愛一個人,就要以行動來證明,所以約瑟還是娶了馬利亞為妻,尊重並且愛護着她。後來為了逃避追殺耶穌的人,他們也不畏艱辛地遷居,一路上彼此扶持。這也讓我看到了:敬畏耶和華的夫婦是可以為了上帝的緣故在生活上中同甘共苦。能得着一位擁有同一個信仰,願意委身於基督和彼此的伴侶,是何等美好的事。

4.亞居拉與百基拉——夫婦一同在基督里委身,共同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為上帝的國度盡心儘力。

雖然這對夫婦不如其他幾對夫婦來得 「著名」,可他們在新約中對主委身的表現讓我很是欣賞。他們雖然工作忙碌,可依然殷勤地接待主的僕人——保羅和亞波羅(使徒行傳18章)、開放自己的家成為聚會所(哥林多前書16章)等,絲毫不怠慢能擴張上帝國度的機會。

上帝的心意不單隻是以「家」為得救的單位,更要信徒以「家”為事奉的單位。開放自己的家不只需要額外的花費,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想必也不少。然而他們能不在意地把家打開,背負這沉重擔子,讓我看見了帶職事奉的榜樣:「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馬太福音22章37節)以及「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侍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章15節)。

另外,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能分享生活上的酸甜苦辣的同時,還能為彼此代禱、一起事奉上帝和服事人,這畫面對我來說,真的好美。想到身邊有些家庭因為夫婦其中一人很熱心事奉而導致另一半有不滿等情況出現,便讓我更加確定為未來伴侶的禱告與選擇的重要性。因為唯有信仰程度相似,且共同願意對主的委身,才能建立「以基督為首」的家。

5.撒迦利亞與伊麗莎白——恆常禱告且要耐心等候上帝;對上帝的心意要謙卑順服。

根據路加福音第1章的記載,撒迦利亞和伊麗莎白雖都已經年紀老邁,可是他們仍然敬虔地事奉耶和華。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就在撒迦利亞供祭司的職分時,上帝讓祂的使者顯現告訴撒迦利亞,他的禱告已被應允,上帝會賜他一子。這提醒了我,上帝一直都在聆聽我們的禱告,至於禱告會否被應允則上帝自有祂的旨意。

雖然撒迦利亞夫婦倆在這件事上顯出了他們的軟弱——撒迦利亞因着不信短暫地成了啞巴,而伊麗莎白不敢將懷孕的事立即告訴人,可是,這並不阻礙上帝要使用他們來完成自己的計劃。當孩子出生后,他們也按着上帝的指示為孩子取名叫約翰。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何謂「完全順服」,就如同約瑟與馬利亞一樣。他們經過那麼多年的禱告與等候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卻仍能甘心獻上為主使用,且也願意聽從上帝為孩子取名字,這般的完全交託是我應該學習的。

縱觀這五對夫婦,他們雖有各自的弱點,卻同時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婚姻中的伴侶都是十分敬畏與順服上帝之人。尤其亞居拉與撒迦利亞的例子更是提醒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事奉上帝,雖然會比世人多一份責任與辛苦,但是這是一條祝福人的道路。

其實,聖經中還有許多的例子可以作為我們感情生活上的榜樣。以上所提及的5對夫婦雖然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例子,但卻觸及我內心深處的渴望,幫助我能夠面對因過去的感情所造成的自卑感,建立正確的、屬上帝的戀愛價值觀,以及重新將目光定睛在上帝身上。但願我所學到的感情觀也能幫助在感情路上迷失的你得着一些亮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新失戀陣線聯盟:失戀不等於失敗(有聲中文)

pexels-photo-31105

作者:Paul Mok,香港
語音播讀:傑西,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在香港,中學階段就開始談戀愛的情形變得愈來愈普遍。我當時作為一名香港中學生,也非常渴望能找到一個女朋友。無奈的是每次人家都不接受我,失敗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一直都沒有找到女朋友。

後來到了大學,談戀愛這件事變得更加普遍。無論男女都渴望找到另一半。而我,終於在大學二年級跟一個我很喜歡的女生交往。經過多次的失敗,你可以想像到我第一次抓住那女生的手時,心裡是多麼地激動!我心想,上帝終於聽我的禱告了!

pexels-photo-218925

那個女生是我參加學校藝術團時認識到的。她有一頭長長的頭髮,所有看過她照片的人都會稱讚她的樣貌。她也是來自香港,更巧的是,她就住我隔壁的屋村!所以我們很多共同話題。然而最重要的是,她也是一位基督徒。當時,我真的認為這是上帝為我預備的!

交往兩個月後,就在我完成了期末考試,且滿心期待着接下來的假期,兩人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二人世界時,她突然就消失了。她不接我的電話,不回我的微信,也不告訴我發生什麼事。一開始,我不斷跟自己說:“她是有合理的理由的,要相信自己的“另一半”、“可能是手機出問題才會聯絡不上她。”然而我終於承受不了沉默的等待,打開了社交軟體Whatsapp的上線通知,才發現她的手機根本沒有問題。我那時心亂如麻,馬上問她為什麼這麼做。而她只是冷冷地回我說她家中有點事,沒時間找我。再聊了一會兒,她才說,她不要再愛我了……

pexels-photo-24289

情況突然急轉直下,我整個人真的快要爆炸了!“這不是上帝為我預備的嗎?”、“這是上帝在跟我開玩笑嗎?”,一個個疑問不斷地從心中湧現。

很快地,一年過去了,她也已經找到了另外一個男朋友。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不知道。但當回想自己與她相處的情形,以及自己對戀愛的態度時,上帝回答了我的疑問。

靈命成熟

我和她相處期間,常常會將話題帶到信仰上。一開始,她仍樂意聽我分享,跟我上教會。但是在很多事情的決定上,她以自己的家人為先,而我卻想以耶穌基督為先。慢慢地,她也開始對基督教有抗拒的感覺。所以我明白了,作為基督徒,我們都知道我們應該找主內的弟兄姊妹作為生命中的伴侶。這點是不容置疑。但,並不表示只要是基督徒就會合適我們。我們要尋求的,應該是一位在靈命的成熟度上相近的伴侶。因為一位能夠與你一起分享信仰中的喜悅的人,才能明白以及分擔你心中最深的背負。
有時我們可能會懷疑,是不是教會生活令我們與世界脫節了?認為女生喜歡的是嘻嘻哈哈的生活,會開開玩笑、有趣的男生,而不是認真來到主面前,分享彼此的生活,並從中彼此鼓勵的關係。其實不然。我的傳道人跟我說:“你是個怎樣的人,就會吸引怎麼樣的人。”所以,讓我們先把信心放在主里,先求祂的國祂的義,而不是追隨大眾的文化。相信上帝也會把那個對的人帶到彼此的身邊。

以主為先,浪漫隨後

我一開始談戀愛時並沒什麼經驗。那些戀愛技巧都是從電視、朋友當中學來的。然而這些技巧有很多都跟聖經的教導完全相反,例如:親吻,愛撫等等。分手后,我在一個基督徒研聖會中,藉着講員的分享,才意會到自己之前的行為是大錯特錯。原來我在戀愛時沒有好好思考,而是任由情慾去做想做的事。

couple-1210023_960_720

主看性是美好的,但前提是要在婚約之內。我們可能會問:“到底要到什麼程度才算合宜?”可這問題本身的目的是不恰當的。耶穌在馬太福音5章28節明確告訴我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因此,只要是會使我們的慾望不斷膨漲的行為,我們都應該停止。若要使婚姻變得聖潔,就須降服在主的面前。

勇敢走出陰影

在多次的戀愛失敗后,以為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誰知卻是在高處重重地跌到地上。分手后的那個假期,我在生活上變得毫無計劃。每天只是留在家中上網,看電影。直到有一次,我在觀看《流浪漢世界盃》這部電影。電影中一位患有智力障礙的年輕人每逢站在地上的圓圈中,就不敢再移動。因為小時候,他的父母就叫他站在一個畫在地上的圓圈等他們回來,可最後他們卻把他拋棄了。最感動我的地方是那年輕人站在圈中哭着大喊:“我出不來啊!我被包圍了!再也出不來!”但照顧他的大哥卻大聲地說:“你可以出來的!因為門一直都在你面前,只要你踏前一步,就一步,就可以出來了!”這彷彿就像上帝對我說祂的門一直都會打開,只要我向前踏進一步,就可以將自己從害怕、無助、弱軟的圈中釋放出來!

忘記背後,努力面對

情感上受傷以後,我主動找傳道人尋求幫助。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的信心還好嗎?”這個信心不是指對主的信心,而是對自己的信心。那時的我的確有想過,經過這麼多的“苦難”,難道上帝要我獨身一人?但傳道人卻回答說:“這並不真實。”在力克.胡哲(Nick Vujicic)的《愛不設限》(Love without limits)一書中曾提到:“只要你有一顆渴望擁有另一半的心,這顆種子一定會在將來發芽。”當你覺得自己沒有可能,沒有未來,沒有盼望時,弟兄姊妹們,不要聽這魔鬼的謊言,而是將眼目定晴於上帝。我明白這感受,也體驗過這種傷痛。但請相信我,不要放棄!因為前面一定有全能的主與我們一起走過!

pexels-photo-341372

如今,我仍然單身。但是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的事確據。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要在關係失敗后,馬上又開始另一段關係。反而,我們可以在這段傷心的時間中,好好沉澱一下,好好地默想這是怎樣的一課,上帝要讓我們從中學習到什麼。因為上帝是不會錯的,只是可能我們當下還沒能明白祂的心意。所以,我們可以在單身時,選擇更親近這位阿爸天父,也可以用我們失敗的經歷來鼓勵他人,同時耐心跟從主的計劃。即便此刻還沒看到成果,但是對主的信心能帶領我們走過艱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踪)

1948,與媽媽一起的信心之旅——母親節特輯

WeChat Image_20170512011853

作者:瑞蓮,馬來西亞

1948年,當時的我8歲,與家人都住在馬來西亞芙蓉。一天,先父收到祖父的來信,信上說祖父希望四個兒子當中的一家能回中國與他老人家同慶70大壽。經過商量之後,最後決定由先父帶領媽媽及兒女共8人乘船回中國福建。

來到中國的第二年先父自己先回馬來西亞。不久后卻病倒了,需要有人照顧。媽媽很擔心,希望能回馬照顧爸爸,便向祖父提出帶孩子回去的想法。但祖父卻聲稱沒錢,說:「若你有旅費就去吧!」

媽媽只好寫信給馬來西亞教會的姐妹及親朋好友向他們要求借一筆錢回馬的旅費。不久,這愛心的錢真的寄來了。祖父見了嚇了一跳,沒想到真的來了這一大筆錢。然而祖父卻開始反悔,他認為在這荒亂不定的世局,一個女人要帶着6個孩子從中國到南洋是件不可能的事,堅決不讓我們離去。祖父還建議不如用這筆錢買地,將來的日子就不愁吃穿。媽媽聽了當然不同意,這些愛心借用的錢,怎可移用別途呢!

媽媽雖然感到很傷心,卻沒有因為祖父的不守信用而向他發脾氣,只能仰望依靠全能的上帝。一天晚上,媽媽讓孩子們都圍繞在床前,向上帝禱告,懇求天父指示,為我們開路。禱告之後媽媽打開聖經,讀到這麼一段經文,以賽亞書49章8-10節說:「耶和華如此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濟助了你。我要保護你,使你做眾民的中保,復興遍地,使人承受荒涼之地為業。對那被捆綁的人說:』出來吧!』對那在黑暗的人說:『顯露吧!』他們在路上必得飲食,在一切凈光的高處必有食物。不飢不渴,炎熱和烈日必不傷害他們,因為憐恤他們的必引導他們,領他們到水泉旁邊。』」

感謝上帝,藉著這篇經文給了媽媽信心。媽媽很肯定地對我們說,上帝會帶領我們「走」回到馬來西亞的。於是媽媽懷抱着堅定的信心帶着6個孩子——最大的15歲,最小的3歲,以上帝為元帥,浩浩蕩蕩地展開了她的信心之旅。

話說當時出國必須由當地的領袖蓋章批准方可出國。祖父知道了媽媽要出國之後便多方阻擾,甚至搭通天地線使媽媽得不到批准出國。雖然親友們極力幫忙,都不得要領。這道門被關上了,但上帝早已知道,祂自有祂的計劃,早就為我們預備好了另一道門。媽媽後來打聽到原來只要有護照就可出國。感謝主,我們回中國前,爸爸就已經為我們申請了護照,在12年之內隨時可回馬。

出發前,教會的女傳道和一名要去馬來西亞的會友為我們安排打點,讓媽媽預先把衣物必需品寄放在這名會友的家由他先帶走,而一些路上需用到的重要物件則放在傳道的家。到了出發當天早上,媽媽向祖父說要帶孩子們到涵江拔牙。出門后,我們就到了隔鄰的教堂取了預先放在女傳道那兒物件——三本聖經,一隻手電筒,兩封介紹信和一些重要文件。

我們步行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地點,叫了三輛黃包車來到涵江一府經別人介紹的人家裡。把介紹信交給主人後,他們也很樂意接待我們,讓我們暫躲在他家裡。因外面傳來消息,祖父出動所有家人到處找我們。

為怕被祖父發現,我們只好先乘貨車到福州等待之前那位會友來跟我們會合。當我們到達福州車站時,已經是夜晚11點了,黃包車開價很高,正不知該怎麼辦時,有群大學生自告奮勇帶我們去找我們要住的住處。感謝主,祂差遣天使一路帶領,讓我們順利找到住處。到達后,經媽媽道出介紹人和介紹信,該住家的主人即刻邀請我們進屋。知道我們還沒吃晚飯,也立即下廚準備讓我們享用。我們一住就住了兩個星期,直到那位會友和團隊來到與我們會合。

即便過程艱辛,但在離開福州前,媽媽仍寄了一封平安信給祖父母,讓他門安心。

我們之後乘船到南平過一夜,接着乘火車,在火車上度過了三天三夜。後來到了廣州再轉火車到九龍,坐渡輪去香港。到了香港住在旅店時,旅店的老闆及員工也對我們很友善,很照顧我們。

正當一切都很順利時,香港移民廳的官員見媽媽單槍匹馬帶着6個孩子要從中國到馬來西亞,便對媽媽起了懷疑之心。因為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致他們認為媽媽是要拐帶孩子到南洋去賣。

雖然我們都有出生紙證明並非如此,但官員就是不讓媽媽與我們這群兒女同行。無奈之下媽媽唯有禱告將一切都交託在上帝手中由祂引領。之後媽媽決定只留下小妹一人,由大姐帶着4個弟妹隨團隊一起乘船到新加坡再北上到芙蓉,媽媽則與小妹搭下一艘船去。感謝上帝,我們最終都平安抵達目的地,順利與媽媽會合。

上帝是這麼奇妙,祂帶領我們從中國飄洋過海回到芙蓉,一路上差派天軍天使保護我們,最後得以與爸爸相見,一家團聚。

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在我們人生短暫的旅途上,當我們遇到艱難困苦的時候,感覺孤單無助,痛心失望,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不要只向地看,而是要向天望。馬太福音19章26節告訴我們,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所以只要信,不要疑惑,因為疑惑會使人喪膽。我們只管專心仰望耶穌基督,來到祂面前親近祂,向祂傾訴,祂是愛我們的主,是我們的力量、幫助和避難所,必領我們經過十字架的道路,進入那迦南甜美之地。媽媽因為信上帝的話,在那個不容易的時代里,憑着信心往前走,祂的應許便真實地臨到我們。

願一切榮耀,讚美都歸給我們的阿爸天父。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