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

作者:Sheryl Tay

First-Love

依然記得我第一次對異性怦然心動時的情景——心跳加速、脈搏加快、一看見對方的身影就心神不寧。之後,我再迷戀上其他異性時,感覺也是如此,並無異同。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但願也更成熟了),我開始更嚴肅地看待『男女關係』這個問題。畢竟,『男女關係』不應該只是內心強烈的悸動那麼簡單。

二十出頭的我從未談過戀愛。看見周圍的朋友出雙入對,我也更加渴望遇見自己的真愛,能像童話故事那樣,與他『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當然,現實不是童話,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什麼『完美關係』。當兩個不完美的人生活在一起時,事情就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談到『關係』,我想起我的『初戀』。那開始於跟耶穌建立個人的關係。這段關係既不會讓我心跳加速,也不會讓我脈搏加快。每天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我也不會心神不寧。然而,這真的是一個生命改變的過程。與耶穌的『戀愛』有別於一般的愛情故事。當我意識到耶穌親自為我所犯下的每一個錯誤——每一次對試探的屈服、每一個謊言、給他人帶來的每一次傷害——付上了代價時,我的心都碎了。然而,耶穌不僅為我的罪付上了代價,還醫治了我破碎的心,恢復了我與上帝的關係(彼得前書3章18節)。兩千多年前,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並從死裡復活時,這一切就都成就了。

所以,耶穌就是那個完美的『白馬王子』嗎?是的,就是祂!實際上,祂比『白馬王子』更棒!因為祂活著,祂永遠不會讓我失望!祂是我的山寨,我困境中的避難所,伴我同行的知己,是引導我面對人生困惑的謀士……

這不是說我就不再渴望生活中的伴侶。我依然渴望,並且看重這種感情。儘管這當中會有不完美的地方,也會有掙扎,但是當兩個來自完全不同背景的人決定一起生活、互相激勵來更靠近耶穌時,是一件很美的事。不過,我們同時要警惕,不可讓兩個人的關係吞噬了我們的全部,甚至取代耶穌在我們心中的地位。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就得來到上帝恩典的寶座前,尋求幫助(希伯來書4章16節)。

我們永恆的初戀——耶穌——就是那『唯一』。只有我們和耶穌的關係才會真的幸福快樂到永遠……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4個維繫友誼的秘訣

作者:Michelle Chun,馬來西亞

4-Facts-About-Making-A-Friendship-Work

自從10歲起,我就和安娜(化名)成為好朋友。要是你認識我倆,你大概會奇怪這兩個人為什麼會走到一起呢。其實有時候我也挺納悶的。沒錯,我們在一起度過了非常快樂的童年,可要知道,現在的我們已不再是當年的小女孩了。我們沒有共同的愛好,也沒有相同的朋友圈。確切來說我們並不『投緣』,有時連找些什麼來聊都感到費力,更多時候,我倆只是安靜地呆在一塊兒。

可是,她卻是我生命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人。

現在的友誼來得快,去得也快。多媒體數字時代的到來,讓交友異常便捷。我們扎進許多不同的社交圈子(工作、學校、教會、運動等等),隨時有事可做、有地方可去。一路上,我們不斷結交新朋友,也失去朋友。

一過二十歲,我們會漸漸發覺,雖然通訊錄裡有那麼多個人名,但當我們失眠或者需要代禱、建議或及時的讚賞時,能撥出的號碼卻屈指可數。我們也知道,當這幾個最鐵的朋友也需要無聲的陪伴,或只是想听個冷笑話時,他們也同樣會打給我們。

安娜就是這樣的朋友。其實淡忘這段友情簡直易如反掌,因為在過去的六年裡,她的家都遠在世界的另一端。然而我決定維繫這段友誼,這也是我這輩子最棒的決定之一。在與安娜的友誼中,我學習了許多。

1. 友誼需要努力經營。不論社交軟件吹得多天花亂墜,千萬別被忽悠了。友誼可不只是『接受好友邀請』和『關注好友』那麼簡單,它要求我們承擔責任,有耐心,甘願犧牲。這意味著,我們可能得放棄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忍受堵車的煎熬,只為了趕到某個地方與朋友匆匆相見半小時。當朋友不聽我們的勸告而做了某個決定又感到後悔時,我們可能要強忍內心的衝動,嚥下那句「我早就告訴你了!」。為了與地球另一端的朋友找到共同的時間視頻通話,我們可能得起早貪黑。是的,友誼需要努力經營。

2. 友誼在於共同成長。有名的箴言17章17節很好地詮釋了友誼的價值:「朋友乃時常親愛, 弟兄為患難而生。」聖經真是充滿智慧呀!對聖經我一直心懷敬畏,因為上帝的話語超越時間的限制,在不同年代或文化中都能適用。友誼在於共同成長,在於選擇去愛(以及被愛)到底;我們不能像搞項目那樣對待朋友。友誼在於向彼此傳達上帝的愛,相互激勵,在基督的恩典與智慧中不斷成長。鐵磨鐵,磨出刃!

3. 友誼不在於成為所有人的朋友。成為別人的好友不代表要取悅對方。這些年我遇見了許多人,他們為了裝『酷』或融入朋友圈,只好不斷妥協、放棄自己的立場,但一朝醒來,他們突然發覺自己已徹底地迷失了。實際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和我們做朋友,我們也不想跟所有人成為朋友。這完全沒問題。耶穌向我們完美地示範了何為真正的朋友,讓我們跟隨祂的腳踪,讓祂光照我們!祂會賜我們力量,幫助我們成為身邊人最棒的朋友!

4. 友誼是無價的。金錢買不到真正的朋友。在我們身處的文化中,友誼的定義很寬泛,責任和忠誠也常常不被珍視,想要找到一個真心愛我們,一心為我們好,願意與我們一路相伴成長的朋友,真的太難了。不過,這樣的朋友還是有的!一旦找到了,我們便要將他們放在心上。對我來說,安娜就是這樣的無價之寶。

當然,我們也要記得,想要擁有好朋友,我們自己便首先要成為別人願意交往的人。耶穌就是我們的好榜樣!祂按我們的本相愛我們,指引、帶領我們走人生路,好讓我們活在天父對我們的美好旨意中。

只要心懷耶穌基督,我們便能成為他人超棒的朋友!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朋友——上帝賜給我的禮物

作者:Melisa Manapiring,印度尼西亞

The-Gift-of-Friendship

我以前是個書呆子,整天除了寫功課、上學就是去教會禮拜,再無其他。我滿腦子想的也都是怎樣取得好的成績。外加我又很安靜,因此同學們都覺得我有點奇怪。當時我覺得與人交往會影響我的學習成績。直到初中二年級遇到一位學長時,我的這個看法才發生改變。這位學長就是我的表哥。

我的表哥經常花時間去幫助別人補習功課。他總是優先考慮其他人,然後才考慮自己。儘管如此,他還是能在許多全國和國際數學、物理競賽中勝出。放鬆的時候,他也會讀漫畫,玩遊戲,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從他身上,我看到原來努力用功的人也可以玩得盡性。

受到表哥的影響後,我決定多參與教會生活。我答應教會的青少年小組出任兩年的出納員。我也學會了向友誼打開心門。但我的初中生活還是平淡無奇。因為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精英私立學校,大多數學生都來自富裕的家庭,他們只願意與財富、地位相等的人交朋友。

但是,高中就不同了。所有的學生都來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社會階層,屬於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我很幸運地交到了三位新朋友。雖然我們彼此大不相同,但我們至今仍然是親密的朋友。他們在友誼與人生的真諦這些方面教會了我非常寶貴的功課,例如:

  1. 要看重人過於物質;
  2. 要關愛別人,不可自負;
  3. 要願意花時間來建立良好的關係。

我感謝上帝安排這些朋友和我的表哥進入我的生命。他們是上帝用來塑造我的器皿,讓我成為了現在的我。

「鐵磨鐵,磨得鋒利;朋友互相磋,才智(「才智」原文作「面」)也變得敏銳。」——箴言27章17節(新譯本)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養兒方知父母心

作者:林堅忠, 新加坡

How-I-Came-to-Understand-my-Parents(v2)

 「這不公平!」

為什麼總是拿我跟別人相比?我和他不一樣!」

這是我常常對父母說的兩句話,因為從小到大,我都不喜歡被拿來和別人比較。那時候,我老覺得自己被擺放在一個不公平的位置,總是覺得自己需要符合父母為我設定的標準。

年幼時(也許直到現在仍是如此),我比哥哥粗野、吵鬧。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的玩具總是比較容易壞,為什麼我總是看起來比較髒亂,為什麼我總是成為老媽嘮叨和責罵的對象?我覺得父母是在間接地讓我知道,我應該更像哥哥一些。

更糟糕的是,我老是得接收我哥哥的舊東西。哥哥總有全新的衣服可穿,而我卻不得不穿他的舊衣。當然,說句公道話,我父母還是會給我買需用的東西啦!但不知怎麼的,我總是忘了他們曾買了什麼給我,卻記得他們沒有買給我的東西。

可笑的是,雖然我總是叫爸媽不要拿我跟別人相比,但在潛意識裡,我卻總是拿自己跟哥哥相比,也會拿我的父母跟朋友的父母相比較。

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呢?

當兒子也成了父親

如今,我也是兩個男孩子的父親,你可以想像我是如何自嘗苦果了。 「爸!這不公平!」每當我兒子這樣說時,我便覺得這真是『報應』。這麼多年來,上帝總是用很多幽默的方式使我明白,祂是公義、公平的上帝。

不過還好,我完全明白孩子們的感受,因為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也有相同的感受。所以,我常常提醒孩子們,我跟我太太對他們的付出(甚至是在他們抱怨不公平之前)。感謝主,看來他們明白我所說的,儘管我沒辦法說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也能有同樣的見解。

許多人建議採用「角色互換」的方式幫助當事人從對方的角度看待事情,從而讓我們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也能對他人的付出心存感激。這種建議有一定的道理,但我發現「角色互換」實行起來通常會有困難,並且也相當主觀。

成功方程式

感謝上帝,祂已提供家庭生活的黃金定律,告訴我們如何維繫親子關係。

以弗所書61-2節如此教導子女:「要在主裡聽從父母,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新譯本)

緊接著,以弗所書63-4節也教導父母(特別是父親):「不要激怒兒女,卻要照著主的教訓和勸戒,養育他們。」在另一處經文歌羅西書321節中,保羅進一步提醒家長:「不要激怒兒女,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新譯本)

身為基督徒父親,我盡力討上帝的喜悅。我也發現,兒女可以幫助我們成為善於鼓勵和培育孩子的父親,當然,這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一樣的實現方式。

在我的家庭裡,我確實感激孩子們給我提出的好意見,特別是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是出於對我這位父親兼主內弟兄的愛、體諒、尊重和關心。這樣說或許有點奇怪,但這正是聖經所描述的親子關係。同樣地,在如何順服和孝敬父親方面,如果我的孩子們想要聽聽我的意見,那麼我也會非常樂意告訴他們(當然,我會斟字酌句)。

但就像所有家庭一樣,我們家人之間的互動是很複雜的。儘管我們本來應該認真地傾聽對方,並且謹慎而有禮貌地說話,但我們卻不見得都會做到。有時就算我們努力了,但可能還是會因為講錯話而激怒對方。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我們都極其需要上帝的幫助。

此外,我發覺無論孩子們聽不聽話,我都必須向上帝祈求智慧,好讓我能成為一位善於培育及鼓勵孩子的父親。同時,雖然我的兒子們會看到我的許多錯誤和失敗,但我仍然祈求上帝幫助他們懂得順從和孝敬父母。

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學習做一名敬虔的父親,又讓我仍然有機會學習做一個敬虔的兒子去孝順我年邁的父母。我發現,我跟我的兒子們一樣都需要不斷成長。

三位一體的心腸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裡。」(約翰福音159-10節)

顯然,耶穌來到世間是出於對父上帝的順服,同時父上帝也愛耶穌。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扮演好我父親的兒子以及我兒子們的父親這個雙重角色,就有更深刻的意義了。我不再只是努力讓家庭正常運作而已,而是有了更大的動力去做好自己的本分。

當我努力做一個合上帝心意的父親和兒子時,我就是在實踐三一真神內在的原則,並且略略領略到耶穌與父上帝之間的美好關係。

關於作者:林堅忠弟兄在新加坡一所初級學院任教6年後, 於1998年加入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擔任全職同工。在2005年,他成為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的總幹事。如今他在教會參與講道和查經班的服事,同時也在其他教會與青少年團體中講道、培訓和教導。他與妻子結婚13年,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分別是9歲的漢正及6歲的漢信。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