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靈修5 | 為什麽會遭遇苦難?

 

作者:Kiki

有聲播讀:佳音

 

 

請閱讀經文約伯記22章1節-27章23節

為什麽會遭遇苦難?

苦難是每一個人都會在人生中遭遇到的,或大或小。2月6日土耳其一天之內遭遇了兩次7.8級地震,現場視頻中整棟的高樓直接成為平地,無數人在睡夢中就被砸在了廢墟地底。上個月底,我和先生很熟悉並且曾經一起同工過的一位非常年輕的傳道弟兄,在為著事工奔走在路上的時候被一輛面包車撞倒,當天晚上搶救無效離開了,留下了他的妻子和3個年幼的孩子。我一直無法想明白為什麽?為什麽上帝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又為何要以這樣的形式?

很多人不願意相信上帝,也是因為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麽一位全知全善的上帝會允許世界上有那麽多苦難的發生。

我想,對於苦難的話題,應該很少有比約伯更有發言權的人了。這個上帝眼中正直的義人在一天之內失去了他所有的兒女(可是7兒3女啊)和財產,並很快自己也得了怪病(滿身長瘡),無比痛苦。隨後三個朋友來「安慰」,反倒變成了對約伯論斷和中傷。

三個朋友一致認為約伯遭遇這樣的事情是因為他犯了罪。因為他們認識中的上帝是公義的,是賞善懲惡的。但約伯知道並非如此簡單(24章),我想我們也會同意,因世上看到的太多都是「好人不長命,惡人活千年」。 然而並非是因為上帝不再公義,而是祂公義的審判還沒有施行。還給惡人留有時間,還有祂普遍的恩典給到眾人。但我們可以放心的是,到最後必然有一場完全公義的審判。(按著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9章27節)

在苦難中如何回應

約伯最大的痛苦可能不是遭遇了苦難和被朋友論斷,而是他求問上帝為什麽他要遭遇這些時卻一直都沒有得到答案。

「惟願我能知道在哪裏可以尋見上帝,能到祂的臺前。」(23章3節)「只是我往前走,祂不在那裏;往後退,也不能見祂。」(23章8節)約伯多麽想要得到上帝親自的回答。但上帝一直沈默。沒有得到答案的約伯顯然有些抑郁傾向。(詛咒自己的生命)。然而在一輪又一輪和朋友的對話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辯白中,約伯仍然選擇仰望上帝。雖然上帝沒有給他答案。他依然知道只有上帝是他唯一的盼望。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後,我必如精金。」(23章10節)

我們在遇到苦難時,是如何回應的呢?在上帝並沒有讓我們知道苦難原因時,我們是否仍然願意仰望祂,相信祂最終的旨意一定是美善的呢?

在苦難之中信靠和仰望祂並非易事,但是我相信所有苦難都有它的意義。上帝藉著災難讓世人警醒,當人們面對死亡的時候才能夠開始思考生命,也才有認識真理的機會。

讓我們來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加給我們力量,讓我們能夠在遭遇苦難的時候依然相信禰的公義和良善。讓我們在苦難中依然能夠信靠禰。

問題反思:

  1. 你有哪些看到或者經歷過哪些你無法理解的苦難?後來上帝如何帶領你明白祂的旨意?
  2. 在你面對苦難的時候,你是如何回應上帝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約伯記》靈修4:如何安慰在痛苦中的朋友?

 

請閱讀約伯與朋友對話第二回合(約伯記15章1節-21章34節)

如何安慰在痛苦中的朋友?

作者:KiKi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我一直都覺得《約伯記》是一卷十分特別的書。探討的主題——苦難,雖然沈重但卻那麽真實(畢竟苦難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而來自遠方朋友的探望不但沒有減輕約伯的痛苦,反而更像是來在約伯的傷口上撒鹽的。我覺得用這個比喻並不過分(雖然這三個哥們初心是好的)。約伯的三個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在聽到約伯在痛苦中咒詛自己的出生後便再也沒有耐心安靜陪伴約伯,紛紛說出了自己心中對約伯遭難的看法和判斷體會,並列舉真理來定罪和勸說約伯。一來一回還「勸說」了好幾個回合。此時身體百般痛苦的約伯還要進一步承受被朋友論斷和拋棄的折磨。其中的心寒可想而知。

 

約伯說:這樣的話我聽了許多。你們安慰人,反叫人愁煩。虛空的言語有窮盡嗎?(16章2-3節) 我想,大概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自己在痛苦中時,朋友或親人因為無法理解自己,而用不合識的方式說教或者論斷,導致我們被二次傷害。又或者,我們自己也曾是那個需要去安慰朋友的人,卻說了不該說的話……那到底要如何安慰在痛苦中的朋友呢?

 

真正的共情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媽媽看到她5歲的兒子最近幾天經常去一位剛剛失去了老伴的鄰居家裏,就問兒子去做什麽。小男孩兒回答說:我看到老爺爺那麽傷心就去安慰他。媽媽接著問:你是怎麽做到的呢?我覺得這個時候實在是很難做什麽。小男孩回答:我看他很傷心地哭,就跑去趴在他膝蓋上跟他一起哭。

 

這大概就是共情的最好詮釋了。也就是羅馬書12章15節說的:「要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

 

共情並不是要求我們完全地理解對方,跟他完全感同身受(這並不現實),而是去試著跟他一起感受他的感受,去陪伴對方面對的困難時刻。這當然是需要我們謙卑和舍己,不然就會很容易變成論斷和傷害對方。

 

多聽,少說

 

從約伯和小男孩的例子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在面對身處痛苦的朋友時我們需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默默陪伴就是最好的安慰了。請記得痛苦中的ta並不一定需要我們的建議,所以請不要隨便給建議。弟兄姐妹們更請抑製住自己想要搬出真理來說事兒的沖動。心靈雞湯式的假大空鼓勵也請慎重使用。當對方處於極度痛苦中,最需要的是我們的愛和陪伴,而不是分析和建議。我想,如果約伯的朋友們只是靜靜陪伴他什麽話也不說,約伯也會受到很大的安慰。畢竟約伯自己也說:「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這就算惟你們的智慧」(13章5節)。

 

不輕易下判斷

 

說到底,還是回到一個字——愛。怎麽更好的愛別人?要以你想要被愛的方式去愛。如果是我們身處痛苦之中,我們希望聽到怎樣的話語呢?是判斷的話語?還是安慰的話語?約伯和約伯的朋友知道,這場苦難考驗的是約伯和上帝的關系,他們並沒有認為這場苦難只是意外。但是他的朋友們一味地認為一定是約伯犯了罪,所以上帝如此嚴厲地責罰他。聖經裏確實教導我們,當我們不順服和悖逆,上帝會以災禍管教我們(利未記20章14-16節),但這是上帝對我們的警告,並不說明所有災禍都出於這個原因。況且,約伯的朋友和我們,都是有限的人,我們都不該隨意判斷事情的起因,尤其是對方是我們的親愛的摯友親人。

 

約伯的朋友論到上帝時,仿佛上帝只是他們口中那個「賞善罰惡」的上帝;然而約伯因自己無辜,就認識到上帝不只是賞善罰惡,更是有主權的,祂按著自己的心意行事(約伯記23章13節)。我們或許無法知曉上帝隱藏的心意,但身為朋友能做的,就是以上帝的屬性和應許來安慰和鼓勵身處傷痛之人。

 

愛能遮蓋許多的罪(彼前4章8節)。願我們都能夠好好學習這個功課,當我們面對身處痛苦的人時,學習不去論斷別人,做一個好的陪伴者,互相扶持、互相鼓勵,不做彼此的絆腳石。讓我們以耶穌的心為心,謙卑溫柔地安慰他們。

 

讓我們一起禱告:

慈愛的天父,請原諒我們有時候也如約伯的朋友,急於反駁,以自己對禰有限的認識草率判斷事情和我們的朋友。求禰賜給我們一顆溫柔智慧的心,指教我們知道當如何安慰和陪伴在痛苦中的人。使我們不是拆毀他們的信心,而是建立他們的信心和盼望。以上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反思問題:

  1. 約伯朋友論到關於「上帝」,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有偏差?
  2. 我們可以對身處痛苦的人做些什麽?說些什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約伯記》靈修2 | 當絕望吹滅心裏的光

 

約伯記3章1-26節

1此後,約伯開口咒詛自己的生日,

2 說: 3 「願我生的那日和說懷了男胎的那夜都滅沒。

4 願那日變為黑暗,願上帝不從上面尋找它,願亮光不照於其上。

5 願黑暗和死蔭索取那日,願密雲停在其上,願日食恐嚇它。

6 願那夜被幽暗奪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樂,也不入月中的數目。

7 願那夜沒有生育,其間也沒有歡樂的聲音。

8 願那咒詛日子且能惹動鱷魚的,咒詛那夜。

9 願那夜黎明的星宿變為黑暗,盼亮卻不亮,也不見早晨的光線。

10 因沒有把懷我胎的門關閉,也沒有將患難對我的眼隱藏。

11 我為何不出母胎而死?為何不出母腹絕氣?

12 為何有膝接收我?為何有奶哺養我?

13 不然,我就早已躺臥安睡,

14 和地上為自己重造荒丘的君王、謀士,

15 或與有金子、將銀子裝滿了房屋的王子一同安息;

16 或像隱而未現、不到期而落的胎,歸於無有,如同未見光的嬰孩。

17 在那裏,惡人止息攪擾,困乏人得享安息;

18 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聽見督工的聲音。

19 大小都在那裏,奴仆脫離主人的轄製。

20 「受患難的人,為何有光賜給他呢?心中愁苦的人,為何有生命賜給他呢?

21 他們切望死卻不得死,求死勝於求隱藏的珍寶。

22 他們尋見墳墓就快樂,極其歡喜。

23 人的道路既然遮隱,上帝又把他四面圍困,為何有光賜給他呢?

24 我未曾吃飯就發出嘆息,我唉哼的聲音湧出如水。

25 因我所恐懼的臨到我身,我所懼怕的迎我而來。

26 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靜,也不得安息,卻有患難來到。」

 

當絕望吹滅心裏的光

作者:Jessie

朗读:穆如清風

 

 

絕望蹲在角落,在你經過的時候如猛獸忽然向你撲來;絕望又是一縷不知從哪兒來的微飔,吹滅心裏僅存的燈火。被絕望淹沒之人,就像在深淵裏掙紮的人,越掙紮下沈得越快、越深。絕望叫人看不見光,於是尋找光,卻又以為從未有過光。

約伯記第三章開篇,我們立刻能感受到約伯就處在這樣的絕望中。他驟然失去一切物質財產和自己所有的兒女,自己全身長滿毒瘡,只能拿瓦片刮自己的身體。更甚者,他身邊唯一的親人——他的妻子竟也叫他拋棄上帝。他所擁有的一切都離他而去,痛苦之深刻,仿佛此生從未有過歡愉。在他的三個朋友陪伴他七天七夜之後,他終於打破沈默,開口訴說自己血淋淋的苦難遭遇。

他先是回顧過去,咒詛自己的生日,祈願自己從未在這個世界上出現。沈痛如深黑的暗夜,把所有生命的激情都吞噬了,他開始嘆息埋怨那一夜,如果沒有那一夜他就不會出生,也不會遭遇如此的痛苦。如果從一開始就從沒有存在或擁有過,那麽此時所有的痛苦是否也就會不復存在呢?

 

約伯承認創造生命的主上帝有絕對的主權掌管生命,因為在第二章他兩次申明上帝的主權:「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約伯記1章21節),「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裏得福,不也受禍嗎?」(約伯記2章10節)。他並沒有否定人存在的價值和目的,也沒有認為人被造是毫無意義的,只是他的痛苦太大,他的內心極其想要擺脫這樣的痛苦,於是就在回顧過去,在想象中渴望立時解脫。而這種立時解脫的渴望,就產生了「從未出生」這樣的念頭。

 

出生這件事也許無法控製,但是出生之後呢?約伯進一步設想,出生之後的它竟然被如此照顧,有奶餵飽,有安全的保障,就這樣成長成人。如果出生了就死了,沒機會體會這世上一切美好,是不是現在就不會那麽痛苦?約伯知道死亡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無論身份尊貴的(14-15節),或是一個未出生的胎兒(16節),都得經歷死亡。

 

因著約伯相信上帝是有主權又慈愛的,所以他對死亡的看法是:「在那裏,惡人止息攪擾,困乏人得享安息;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聽見督工的聲音。大小都在那裏,奴仆脫離主人的轄製」(約伯記3章17-19節)約伯深知死亡並不是一了百了,人死如燈滅,歸於虛空;相反,死亡若是在上帝手中,那也是一種安息。至少,比活著經受這種痛苦得好!

正因如此,約伯開始盼望死亡。這種「死亡」的想法,是基於約伯想要立時從這種痛苦中解脫,與其每一分每一秒都忍受著身體上、內心裏的折磨,他希望自己能立時安息。所以墳墓變成釋放和自由得以實現的地方,死亡也變成解脫的盼望。23節告訴我們,他的渴望變成對上帝的一種埋怨,他不明白為何上帝還要在難以忍受的煎熬和苦難中延長自己的生命,如果上帝已經放棄他了,為何又不收回他的靈魂呢?為何不讓他安息,卻讓他持續地、似乎無止境地經歷那每分每秒的煎熬?

當人處在極其痛苦和抑郁的情況中,因為難熬,我們都曾有過「立時解脫」的想法。很多時候身處痛苦的人們會厭棄生命的延長,也會表示不想要所謂的「永生」。其實,我們不想要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那份痛苦。換言之,如果生命是歡愉滿足的,誰都想要延長,最好能夠有「永遠快樂」的生命啊!

 

C.S.路易斯說:「苦難是上帝的揚聲器」,這並不是說上帝喜悅人們經歷苦難,喜悅人們痛苦,而是說明苦難常常能使人真實地經歷上帝。在約伯記第三章裏,我們發現一個重復出現的詞:光。光從上頭來,賜給人,使人心裏也有光,而這心裏的光也可以理解為「心裏的力量」,這讓我們想起詩篇73篇26節:「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上帝是我心裏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還有以弗所書3章16節:「求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

當你感覺「心裏的光」漸漸暗淡消失;當你被絕望籠罩得快要窒息,請記得,主耶穌基督會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聖靈再次點燃你心裏的那盞燈。因為主耶穌基督自己就是我們心裏的光,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隨時的幫助。正如詩篇18篇28節所說:「禰必點著我的燈;耶和華我的上帝必照明我的黑暗。」

讓我們一起禱告:

慈愛的天父,請饒恕我有時候因為太過痛苦,想要立時解脫,所以產生結束生命的念頭。謝謝禰今日藉著約伯記告訴我,苦難是經歷和認識禰的一種方式。求禰使我「經過水火」之後,能夠更加倚靠禰,更加明白主耶穌基督就是我的光和心裏的力量。並幫助我以後面對痛苦時,我能不再輕易產生那樣的念頭,反而能夠來到禰面前尋求禰的安慰。我相信禰必按著禰的榮耀使我剛強。以上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反思問題:

1、你是否曾經經歷過極深的痛苦?經歷痛苦時,你一般會有什麽反應?

2、主耶穌基督是我們隨時和幫助,也是我們的生命的光,這如何幫助你面對痛苦?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約伯記》靈修3 | 從約伯記看勸慰者避雷指南

 

請閱讀約伯與朋友第一輪對話(約伯記 4章1節-14章22節)

 

從約伯記看勸慰者避雷指南

作者:驚悅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你是否有過類似經歷?本想要尋求他人的幫助,卻得到一堆並不適用的建議?又或者你試圖安慰受苦者,結果卻令對方更沮喪?最初讀約伯記,我不理解約伯對勸勉自己的朋友那般不耐煩,隨著生命的長進,經歷的增多,我開始明白約伯那「惟願你們全然不做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約伯記13章5節)的無奈。

 

當經歷親人離世,巨額財產如風消散,身體又陷在極大軟弱中時,此刻朋友們的安慰顯得格外寶貴。約伯的三個朋友約好一同前來探望約伯,他們看到約伯極其痛苦,他們就默默的陪伴了約伯七天七夜,直到約伯在痛苦中開始咒詛他的生日。朋友們也停止沈默,對話從勸勉變為了爭辯,細細探究,我們便可以從中獲取一些輔導他人的避雷指南。

 

1.要從上帝的屬性看待所受的苦難,而不是對受苦的原因輕下判斷(約伯記4-7章)

 

你會如何安慰受苦中的肢體呢?首先我們要對受苦者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他經歷了什麽?他與上帝的關系如何?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從以利法的言辭中可以看到,約伯「素來教導許多人,又堅固軟弱的手」,他明知道約伯是有智慧又有恩慈的人,但他並沒有用這樣的事實來安慰約伯,堅固約伯的信心,反而從約伯的處境開始推斷「無辜的人有誰滅亡?正直的人在何處剪除?」(約伯記4章7節),無疑在斷定約伯有此遭遇並不無辜;但他又試圖安慰約伯,「上帝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約伯記5章17節)以利法認為,公義的上帝使災難臨到是出於祂的管教。

 

對於他人處境不加思索地下定論,無疑是魯莽的。沒有讀過約伯記的人都不知道約伯經受患難的原因,顯然約伯和他的朋友們都沒有讀過約伯記。而約伯深知自己的遭遇並非出於自己犯罪得罪了上帝,他知道自己沒有違棄至聖者的言語,就仍以此為安慰。約伯的安慰基於他對全能者正確的認識。而約伯需要的是什麽呢?他說:「有什麽氣力使我等候?有什麽結局使我忍耐?」(約伯記6章11節)倘若你曾陷在憂傷困苦中,你就知道,此刻你和約伯一樣,需要肢體帶來的力量使你可以繼續等候上帝,你需要盼望,好讓你可以繼續在等候中堅忍。

 

2.若不是上帝的憐憫,我們所有的好行為不過是汙穢的衣裳(約伯記第8-10章)

 

如果說以利法至少還肯定了約伯的敬虔,言辭中帶著一絲勸勉與安慰,那比勒達聽了約伯的發言似乎忘記了自己是來安慰朋友的,他忽略了約伯的需要,反而責備約伯言語狂傲。他強調上帝的公義,甚至搬出列祖的智慧,表明「不敬虔的人指望要滅沒」(約伯記8章13節)。我們能活在上帝面前,豈不是基於上帝莫大的憐憫嗎?我們的指望不在於個人的敬虔,乃在於上帝的憐憫。

約伯豈不知他是罪人呢?他清晨起來就向上帝獻祭,為著兒女向上帝禱告,生怕自己或兒女犯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他對上帝的敬畏不僅出於對上帝公義的認識,更是知道上帝是憐憫人的上帝。倘若沒有上帝的憐憫,照著以利法和比勒達對上帝公義的論調,約伯似乎快要被上帝的公義壓垮,這讓約伯更加厭惡自己的生命。但他並不向上帝發怨言,因他對上帝有正確的認識。在這樣孤立無援的困境中,約伯深知自己的軟弱無力,唯有懇求上帝「停手寬容他」(約伯記10章20節)。

比勒達雖強調上帝的聖潔與公義,但正如約伯所說,「人在上帝面前怎能成為義呢?」(約伯記9章2節)倘若沒有上帝的良善和憐憫,我們所有的「義」也不過如同汙穢的衣裳。祂是公義的,也是憐憫的。祂使我們所遭遇的一切苦難,無一不是為著祂兒女的益處和自己的榮耀。祂不會犧牲我們的益處來彰顯自己的公義。

 

3. 在苦難中,我們要尋求上帝的旨意,而非對自己所受的苦難追根溯源(約伯記伯11-14章)

 

上帝的兒女就不會遭受苦難嗎?無論是約伯還是他的朋友們,似乎都想給約伯的苦難找個原因。他們也因為對苦難成因的不同看法,將安慰的心拋之腦後,與約伯開始了無休止的辯論。這辯論使他們成為對立,失去了追求合一的心、失去了安慰的心。約伯也不得不在其中為自己辯護,越發希望知道自己究竟為何受苦,希望上帝能有所回應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上帝的旨意豈真如瑣法所說的那樣,是無法測透的嗎?上帝若不向我們啟示自己,我們確實無法測透祂的智慧,但是上帝總是主動的向我們啟示祂自己,祂也願意我們尋求祂,認識祂,明白祂的旨意。從約伯和朋友們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探尋苦難的原因會使我們對上帝的認識都變得模糊不清,上帝到最後也沒有向約伯解釋他受苦的原因。比起爭論約伯受苦的原因,不如回到起點:帶著憐憫的心與約伯同坐,體恤他的痛苦並不輕易發言;按照約伯的需要,扶持軟弱的約伯,用言語堅固約伯對上帝的信心,給絕望中的約伯帶去盼望。好讓約伯可以在苦難中不失去信心,可以有盼望地忍耐等候上帝顯明自己美善的旨意,豈不是更美好嗎?

 

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禰是如此滿有憐憫和恩惠的上帝。人無論多麽「敬虔」,在禰面前都不足以成為義,唯有禰自己的憐憫使我們能夠在這世上活著。求禰賜我們智慧和愛心,好讓我們有一天面對苦難,或我們身邊的人面對困難時,我們能學習更多地信靠禰,並在禰裏面得安慰。求禰讓我們謹慎自己的言語,不去苛責面對苦難的人,也不去與他們爭辯,而是帶著憐憫陪伴扶持他們。以上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反思問題:

  1. 面對遭遇苦難的人,我們應當如何陪伴和扶持他們?
  2. 上帝的憐憫與公義,如何安慰在苦難中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