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靈修| 唯有在耶穌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上帝的模樣(有聲中文)

 

作者:鍾林君,中國

有聲播讀:鍾林君,中國

 

今日經文:約翰福音1章1-18節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借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祂造的。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有一個人,是從祂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祂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祂在世界,世界也是借著祂造的,世界卻不認識祂。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做上帝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上帝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翰為祂作見證,喊著說:「這就是我曾說,『那在我以後來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祂本來在我以前。』」從祂豐滿的恩典里,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律法本是借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

 

有一次,在我家的查經小組裡,來了一位穆斯林信仰背景的年輕人。當時,我們正好查閱約翰福音第一章。才剛剛開始,衝突就出現了,年輕人開始問我們,如果上帝只有一位,為什麼父上帝也是上帝,耶穌也是上帝,聖靈也是上帝。當我們小組的成員開始應對這位年輕人升溫的討論時,我突然好像被提醒,我們其實都不知道這位上帝是怎樣的,甚至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為什麼不聽聽聖經怎麼說呢?於是,我跟這位年輕人說:「我想我們誰都沒有親眼見過聖經中的這位上帝,而對這位上帝的認知也是超出我們日常經驗範圍,剛好在約翰福音里,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他所認知的上帝,不妨我們先來聽聽聖經怎樣解釋上帝,然後再提出疑問?」年輕人沒有再繼續提問,我們也終於有機會一起來讀聖經怎樣描述上帝。

 

那聖經是怎樣描述上帝的呢?在約翰福音1章1-18節,約翰向我們介紹到,一位他稱之為「道」的從起初就存在了(1節),祂與上帝同在(1節),而祂自己就是上帝(1節)。雖然這裡「與上帝同在」同時又「就是上帝」的概念超出我的認知範圍,我還是選擇接受,因為我不理解的概念並不代表是不存在的,而我願意繼續聽作者講他認識的上帝。接著,約翰繼續講,這位「道」在太初就與上帝同在(2節),「萬物是借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祂造的」 (3節)。這個描述讓我感受到這位約翰口中的「道」的權柄和能力以及祂的歲數。祂在創世之初就與上帝同在,而萬物,包括我們都是借著祂創造的。同時,約翰又在4-5節說,祂不但創造了萬物,祂裡面還有生命,而這生命是人的光(4節),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5節)。不得不說,約翰所說的這生命之光是我聽到後內心會自然渴望的,而「黑暗卻不接受光」不正是現實嗎?

 

緊接著,約翰為大家提供了一位見證人,另外一位施洗約翰。這位施洗約翰不是光(8節),而他為之做見證的這位比他晚出生卻比他先存在(15節)。約翰又說:「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9節),「祂在世界」(10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14節),「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14節),「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14節),「從祂豐滿的恩典里,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16節) ,「律法本是借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 (17節),最後,「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18節)。

 

從約翰的描述里,我們可以看到約翰親眼見過這位他所介紹的「道」(14節),並且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子,在太初祂就與上帝同在了,並且祂就是上帝。萬物都是借著祂造的,祂裡面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祂來到了我們中間,住在我們中間,祂創造的這個世界卻不接受祂。而祂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唯有在祂身上,我們看到了上帝的模樣。

 

這不就是整本聖經在講述的故事嗎?雖然可能我這輩子都無法理解為什麼唯一的上帝是三位一體,但我知道聖經所講的都是真的,而約翰在這裡所說的每一句都不矛盾,因為無數親眼見過耶穌,親身經歷過耶穌恩典的見證人為此做見證。當我感覺上帝的模樣模糊時,我可以去看耶穌,去從祂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當中去尋找上帝的痕迹,因為祂從一開始就與上帝同在,祂就是上帝,而祂曾真實地住在我們中間。我也可以放心,因為這位創造宇宙的上帝,向我們展示的祂自己不是一位可怕的上帝,而是充充滿滿有恩典與真理。最最最好的意外驚喜則是,約翰說:「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做上帝的兒女。」

問題反思:

 

1. 上帝對你來說,是怎樣的形象呢?可怕嗎?遙遠嗎?還是充滿恩典和真理的?你可以從何了解到你對上帝的理解是否正確?

 

2. 當光照進你的生命時,你選擇拒絕祂,還是接待祂?你願意(或滿足)做上帝的兒女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同坐席

傳道書靈修| 人生大事你聽誰的?(有聲中文)

 

作者:Nelle Lim,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12章8-14節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誡: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一個朋友曾問過我:「為什麼你們基督徒總是愛插手彼此的事?」她的一個基督徒同事最近在考慮和是否約會某位女生,之後問了他團契小組的看法。在考慮了他們的建議後,他決定不和那個女孩約會了。

我的朋友為他的團契小組成員不支持他而震驚,甚至有點惱火。在她看來,基督徒們似乎覺得自己有權決定別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她不明白為什麼她那個同事會讓別人勸他放棄他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能理解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最高權威,並認為自己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但聖經告訴我們,「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言3章7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正如傳道者在整個傳道書中一再重申的,生命是「虛空的」——在希伯來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煙」或「霧氣」。它表明,生活像煙一樣讓人難以把握和理解。有時,就像 「當你被困在濃霧中,你不可能看得很清楚」一樣。

任何一個在濃霧中開過車的人都知道,我們自己的車發出的燈光往往不足以幫助我們看清前方的道路。同樣,來自我們內心的「光」也不足以帶我們度過生活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

在經歷了幾段我明明知道是不明智的關係之後,我才在痛苦中學會了這一點。在肉體的慾望、童年創傷的痛苦和自我毀滅的思維模式的影響下,我做出的決定讓我深受傷害。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傳道書中的傳道者建議我們「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13節),而不是依靠我們自己的智慧來做生活中的決定。

然而,即使按我的方式行事帶給了我痛苦,但要悔改並選擇走上帝的道路仍然不容易。就像「刺棍」(牧羊人用來放羊用的帶刺棍子)和「釘穩的 釘子」(11節),上帝的命令是刺耳的。那些教導我放下偶像(歌羅西書3章5節)和「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希伯來書12章1節)的經文直指我生命中那些自己不願意放棄控制的部分。選擇聽從上帝意味著放棄那些已經成為我安慰和安全來源的人,即使他們正在把我從祂身邊帶離。這意味著我將要進入一個孤身一人的未來,這痛苦讓我感覺無法承受。

但一位屬靈長輩明智地指出,儘管最初服從上帝會很痛苦,但我必須相信祂是美善的。祂是拯救人的光,祂的命令會使我走在通往生命的道路上,並使我飄泊的心歸回原位。她說的對。聽從上帝那賜予生命的命令給我帶來的喜樂與平安,遠遠超過了獨處的痛苦。

我希望我的朋友最終會明白,有時我們需要智者的忠告來幫助我們服從上帝的命令。就像傳道者一樣,他「又默想,又考查」什麼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9-10節)。讓我們珍惜將我們指引回真理的明智忠告:只有上帝才能讓我們不迷失在人生的迷霧中。

問題反思:

 

1.當你要做重大人生決定時,你是否會尋求智者的建議和意見?為什麼或者為什麼不呢?

2.你所作的決定是否與上帝的命令相違背?求主鑒察你的心,(詩篇139篇23節),查驗你的心思和動機。你的決定是出於焦慮和生命的破碎,還是出於敬畏耶和華?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傳道書靈修| 當記念造你的主,就是現在!(有聲中文)

 

作者:Daniel Hamlin,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傳道書12章1-7節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返回。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銀鏈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

「你願意和我一起禱告嗎?我們沒有別的可以做的了。」我聽到Paul的聲音在顫抖。我認識Paul大半輩子了,這是我見過他最脆弱的時候。他的愛人在醫院裡,他正在消化所有可能的後果。但是在不確定和恐懼中,他想禱告。

認識Paul時,我還是一個易受人影響的青少年,而他20多歲。他教會我如何閱讀海洋圖和天氣預報,幫助我提升衝浪的能力——並帶我開啟了人生的第一次衝浪之旅。他擅長衝浪,並帶領著一個青年人的查經小組。他那有趣的靈魂和他對上帝的熱情使我印象深刻。他旅行,衝浪……他似乎總是很享受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他熱愛上帝,有樂於助人的熱情,這與我當時仰慕的許多衝浪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更重要的是,Paul的一生為我作了一個榜樣,讓我看到什麼是「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當記念造你的主」(1節)。我從他的生活方式中看到了這一點。他每天都讀聖經,他經常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禱告。他做決定從來不是基於當下的流行,而是基於上帝的話語。他向我展示了與上帝建立關係、學習祂的話語並與祂保持坦誠對話的價值。

當我們繼續閱讀《傳道書》第12章時,作者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生命既脆弱又短暫——這是我們這些正值青春年華的人很容易忘記的。傳道者警告說,「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銀鏈折斷,金罐破裂」(5-6節),要趁此之前「記念造你的主」。這些,以及上下文,都提醒我們,沒有人能免於衰老,也不能逃脫衰老帶來的痛苦。我們不應該等到年紀大了,或者生活出了問題才與造物主建立關係——我們應該在麻煩到來或是我們的「塵土仍歸於地」 (7節)之前,也就是現在就記念祂(即使現在我們還年輕)。

在Paul的一生中,我見證了聽從這個建議的好處。自從我認識他以來,他一直把與上帝的關係放在首位。在我認識他大約20年後,當他面臨著他最大的考驗之一時,他想要禱告這一點對我來說並不奇怪。當我們交談時,我能聽到Paul聲音中的痛苦,但他的平靜卻也讓我驚訝。他沒有把注意力放在他無法控制的事情上,他也沒有驚慌失措。他沒有埋怨上帝,而是選擇在不確定之中相信祂。很明顯,他堅定的信心使他在暴風雨中仍有平安。

Paul和他的愛人最終渡過難關,並在這個過程中讓我看到,與主同行,尤其是從幼年起,能使我們即使在遭遇患難的時候也能振作起來。Paul活出來的「記念造我們的主」的一生是一個無論環境如何,都有平安的一生。這是一個知道詩篇130篇7節中真理的生命,「……你當仰望耶和華,因祂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

問題反思:

1.你生命中有認識誰是很好地活出了敬畏上帝的生命的人嗎?他或她的生活中有哪些品質鼓勵過你?

2.在你目前所處的人生階段,有哪些實際的舉動是你可以開始去做或更多練習,好幫你「了解你的造物主」的嗎?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傳道書靈修| 懼怕讓你錯過了什麼?(有聲中文)

作者:Rebecca Lim,馬來西亞

翻譯:Barnabas,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今日經文:傳道書第11章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什麼災禍臨到地上。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風從何道來,骨頭在懷孕婦人的胎中如何長成,你尚且不得知道,這樣,行萬事之上帝的作為,你更不得知道。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那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上帝必審問你。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

 

我最大的恐懼就是害怕失敗。

不論是桌游的比拼,還是購物時的選擇,抑或是做改變生活軌跡的決定,比如是否出國……我太害怕自己會因為做出錯誤的選擇而最終一事無成,這樣的恐懼有時候會完全吞沒我。

常常我因為在頭腦里花費太多時間權衡自己選擇的利弊,盤算著失敗的可能性大小,以至自己完全錯過了經歷過程,或者前行的機會。

換句話說,我就像傳道者在傳道書11章4節中所描述的那個人,他最後既沒有撒種也沒有收割,因為他忙於觀看「風」和「雲」,在等待著完美的天氣採取行動。

然而,雖然我認為自己已經儘可能地謹慎和有智慧,並覺得這樣子生活可以使自己免於錯誤決定帶來的痛苦,但最終我意識到,不論我多麼能預期某種形勢之風險的可能性,或者成功的可能性,這並不能保證我可以得到我所期望的結果。

當我剛剛工作九個月後就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這個真理深深地敲醒了我。當我在申請這份工作的時候,我認為自己已經做對了所有的事情——我禱告了且詢問了教會牧者和領袖的意見,我還對這家公司做了功課。事情順利到使我覺得上帝已為我敞開了大門。這當然意味著這個決定會帶來長遠的成功,不是嗎?

不幸的是,正如傳道人一次又一次強調的——在生活中唯一確定的是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儘管我們儘力去嘗試,但我們仍不能明白這位行萬事的造物主的作為。(傳道書11章5節)

那麼要如何解決呢?在採取行動前,不是要對每個細節進行分析,關注每一個「天氣預報」以防止大雨毀壞自己的工作,而是「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那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第6節)。這意味著我們要去抓住每個機會,勤勞地撒種,並把結果交託給造物主。

在嘗過了成功與失敗的滋味之後,我開始漸漸明白上帝話語中的智慧。即便失去了自己第一份工作讓我對未來又灰心又憂慮。但我已明白,若無論上帝把我放到哪裡,我都忠心地恆久為主做工,祂總會帶領我更接近祂的呼召——使用祂給我的恩賜以榮耀 祂。

在找到了一份更適合我的工作後,我回頭看,我明白了成功和失敗,敞開和關閉的門的真實意義——它們都是指引我們明白上帝對我們心意的工具。

或許這使我們能夠理解傳道人那充滿信心的宣告「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10節)。別再讓自己因過去的失敗或者自己無法控制的環境而停滯不前,我們可以心懷下面的真理而大步前行:在做一切的決定性抉擇時選擇敬畏耶和華,這會幫助我們度過生活中一切的不確定性。

 

問題反思:

 

1.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敢於承擔風險的人還是一個規避風險只願意待在舒適區的人?傳道書11章1-6節如何幫助你在即便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時就滿懷信心地踏出去?

2.今天的靈修如何幫助你「從心中除掉愁煩,從肉體克去邪惡」(第10節)?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