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情書

讀經: 詩篇119篇97-104節


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詩篇119篇97節


每天早上我抵達辦公室時,我的習慣就是檢查所有的電子郵件。大部分時候,我只會隨意瀏覽一下。但有些郵件,我卻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打開,你猜對了,那些都是我摯愛的人寄來的電郵。

有人說,聖經是上帝給我們的情書。不過,可能在某些時候,你跟我一樣都不大願意把聖經打開;而你的心,也沒有跟詩人的描述產生共鳴:「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詩篇119篇97節);聖經是「祢的命令」(詩篇119篇98節);「祢的法度」(詩篇119篇99節);「祢的訓詞」(詩篇119篇100節);「祢的話」(詩篇119篇101節)。

曾任西敏寺講師的湯瑪士·曼頓(Thomas Manton,1620-1677)提出一個問題,今天仍值得我們思考。他問道:「聖經的作者是誰?上帝。……聖經的結局是什麼?上帝。為什麼賜下聖經呢?豈不是要讓我們能永遠享受賜福的上帝嗎?」

有些人你可能越熟悉就越不欣賞他們。不過,這話放在上帝身上卻剛好相反。對上帝的話語越是深入了解,或是對這些話語背後的上帝越是熟悉,我們對祂的愛慕就越深,而這份愛慕,又會激發我們更想認識上帝。

當你翻開聖經時,請別忘了,那位愛你至深的上帝,有話要對你說。

— Poh Fang Chia

願我愛慕寶貴主言,
發掘真理寶藏;
願我採摘芬芳花朵,
滿得聖言亮光。
Hodder

閱讀聖經,幫助我們認識聖經中的上帝。



全年讀經:
創世記23-24章 馬太福音7章


Photo credit: Mrs4duh / Foter / CC BY-NC-SA

靈命日糧:奇特之雨

讀經: 以西結書34章25-31節


必有福如甘霖而降。—以西結書34章26節


魚兒、蝌蚪和蜘蛛有何共同點?答案是,牠們都曾經像雨點一樣,在世界好幾個地區從天而降。在澳洲小鎮拉加馬努(Lajamanu)下過魚雨;日本中部有好幾次下過蝌蚪雨;阿根廷的聖貝爾納道山(San Bernardo Mountains)則有蜘蛛如雨點般從天落下。雖然科學家懷疑風是帶來這些奇特之雨的原因之一,但卻無法完全解釋這些現象。

先知以西結卻描述了更非比尋常的傾盆大雨,那就是恩典甘霖(以西結書34章26節)。以西結提到,到那時,上帝會降下恩雨,洗淨更新祂的百姓;不再有敵國包圍,以色列人可以得享平安;他們有足夠的食物,不再為奴,也不再羞愧(以西結書34章27-29節)。這些恩典使以色列人與上帝的關係得以修復,百姓知道上帝與他們同在,「以色列家是[祂]的民」(以西結書34章30節)。

同樣地,上帝也賜福給現今的信徒(雅各書1章17節)。恩典有時滂沱傾瀉,有時點滴落下。然而不管多寡,我們所得到的好事美物,都帶著上帝的信息:「我看見你的所需。你是屬我的,我必看顧你。」

— Jennifer Benson Schuldt

主必賜福如降大雨,
這是神慈愛應許;
奮興時刻必要來到,
救主由天上賜予。
Whittle

每天的恩典都提醒我們上帝的同在。



全年讀經:
創世記20-22章 馬太福音6章19-34節


靈命日糧:能否效勞?

讀經: 加拉太書6章1-10節


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拉太書6章10節


去年冬天,我們居住的城市遭大風雪吹襲。數以百計被冰雪壓斷的樹枝扯斷了電線,導致千萬戶人家和企業停電多日。我們家透過一台發電機,保留了最基本的供電,但卻無法用電爐烹飪煮飯,因此我們需要到外面去用餐。我們的車子開了很遠的路,經過的餐廳都關門歇業。後來,終於找到一間沒停電的早餐店,不過店裡卻是人山人海,擠滿了像我們一樣的顧客。

一位女士過來為我們點菜,她說:「其實我不是這餐廳的店員。我們教會的小組來到這裡吃早餐,看到店員因為顧客眾多而忙得不可開交,於是我們告訴餐廳的管理階層,可以幫助他們做服務生的工作,以減輕他們的負擔,也可以讓顧客儘快有食物充飢。」

她願意服事人的心,讓我想到保羅的話:「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加拉太書6章10節)。我們身邊這麼多人有需要,我不禁想,要是今天我們全都請求上帝給我們機會,讓我們服事祂和幫助別人,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呢?

— Dennis Fisher

親愛的主,讓我們看見在哪些地方
能夠服事他人,減輕他們的重擔。
給我們關愛憐憫的心,反映祢的愛,
並幫助我們付諸行動。

幫助有需要的人,就是效法基督的榜樣。



全年讀經:
創世記18-19章 馬太福音6章1-18節


靈命日糧:化錯為美

讀經: 路加福音22章39-51節


耶穌⋯⋯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路加福音22章51節


爵士樂手賀比·漢考克(Herbie Hancock)在初出茅廬時,當時的音樂傳奇人物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曾邀請漢考克在他的演出中參與五重奏。在訪談中,漢考克承認自己當時很緊張,但那是個十分美好的經驗,因為戴維斯樂於照顧新人。一次在演奏時,戴維斯獨奏快到高潮時,漢考克竟彈錯了和弦。他感到很羞愧,但戴維斯卻若無其事,繼續演奏。漢考克說:「他及時改變了旋律,把我所彈的和弦化錯為對。」

這正是一個慈愛領袖的典範!戴維斯並沒有怒斥漢考克或是讓他出醜。他也沒有責怪漢考克破壞了演出。戴維斯只是簡單地調整一下他的計畫,就能夠把一個可能破壞演出的錯誤,變成美麗的旋律。

戴維斯為漢考克所做的,也就是耶穌為彼得所做的。當彼得削掉一個來逮捕耶穌的人的耳朵時,耶穌就把那耳朵接回去(路加福音22章51節),顯示了祂的國度會帶來醫治而非傷害。耶穌再三藉著門徒的錯處,展現更好的處事方式。

耶穌為祂門徒所做的,也是祂為我們所做的。而祂為我們做的,我們也可以照樣行在其他人身上。與其放大每個錯誤,不如把錯處化為美麗的行動,就是赦免、醫治和救贖。

— Julie Ackerman Link

主啊,祢知道我們多麼容易犯下自私
又愚蠢的錯誤。請赦免和更新我們。
為著祢名的緣故,改變我們生命中最糟的部分,
使之成為祢的榮耀。

耶穌能將我們的錯處,轉化成祂恩典的見證。



全年讀經:
創世記16-17章 馬太福音5章27-48節


Photo credit: Gabba Gabba Hey! / Foter / CC BY-N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