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愛傳講主故事

讀經: 歷代志上16章7-13節


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在萬民中傳揚祂的作為。 —歷代志上16章8節


名作家史達‧特克爾(Studs Terkel)正在為他的下一本著作尋找題材,他的朋友建議他寫「死亡」。雖然起初他有點抗拒,後來構想卻漸漸成形。然而,真正推動他寫這主題的,就是特克爾結縭六十載的妻子辭世。這本書也成為了他個人的探索,渴望瞭解死亡之後的事,以及他的摯愛去了何方。同時,這書也讓我們深刻反思我們追尋耶穌的過程,以及我們在信心旅途上對永生的疑問和關注。

我很感恩我們能擁有確據,只要我們信靠耶穌赦免我們的罪,我們死後將與耶穌同住。世上沒有比這更大的盼望了。 如今我們能與他人分享這份盼望,乃是我們的殊榮。彼得前書3章15節鼓勵我們:「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上帝賜予我們跟人傳講福音的機會,正如大衛所說:「求告祂的名,在萬民中傳揚祂的作為。」(歷代志上16章8節)

許多我們所愛的人,他們的人生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機會跟他們分享耶穌的愛,就應該更加珍惜。

— Randy Kilgore

我愛傳講主福音,福音美妙稱心;
勝過奪人的奇珍,勝過所夢黃金。
我愛傳講主福音,福音益我何多;
使我得到一新心,使我得進神國。
Hankey

讓我們在有生之年熱切地把握機會,傳講耶穌在我們生命中的故事。



全年讀經:
箴言30-31章 哥林多後書11章1-15節


靈命日糧:交託上帝

讀經: 馬可福音10章17-22節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馬可福音10章22節


對二次世界大戰後長大的人而言,彭柯麗(Corrie ten Boom)不僅是個英雄,而且還以她的敬虔與智慧流傳後世。當納粹占領荷蘭時,她和全家因救助猶太人而被抓入集中營,最後她倖存下來,說出那段倚靠著上帝度過的駭人經歷。

彭柯麗說:「我曾經擁有很多東西,然而,我又全都失去了;但是我交託在上帝手中的一切,今天我依然擁有它們。」

彭柯麗對「失去」實在再熟悉不過了。因為那些可憎的納粹黨,她失去了家人、財物,甚至她的青春歲月。然而,透過將一切交託給上帝,她學會了專注在靈命及情感上的成長。

她的經歷和學習,對我們有何意義呢?我們該將什麼交託在上帝手中妥善保管呢?從馬可福音10章那年輕財主的故事,我們知道應該將「一切」都交託在上帝手中。財主手中擁有的非常多,但耶穌要他將這一切全都放棄時,他拒絕了。他情願保留財產,卻不願意跟從耶穌,最終他「憂憂愁愁地走了」(22節)。

跟彭柯麗一樣,我們也可以將一切交託在上帝手中,從而找著盼望,相信祂為我們預備的結果必然最好。

— Dave Branon

我將所有獻與耶穌,
甘心樂意全奉獻;
我要時常愛主靠主,
天天活在主面前。
Van de Venter

只有將生命獻給上帝,才可得到安穩。



全年讀經:
箴言27-29章 哥林多後書10章


靈命日糧:禱告的心

讀經: 詩篇27篇7-14節


祢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祢說:「耶和華啊,祢的面我正要尋求。」 —詩篇27篇8節


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四歲及兩歲的女兒搭乘飛機,為避免女兒打擾其他乘客,她儘量不讓女兒們閒著。當機長廣播的聲音傳來,小女兒凱薩琳停下了手邊的活動,低下頭來。機長話一說完,她就低聲說:「阿們!」或許因為不久前發生了一場天然災害,才會讓她以為機長是在禱告。

我希望自己能跟那小女孩一樣,有一顆時時願意禱告的心。坦白說,我覺得詩人大衛擁有禱告的心。從詩篇27篇,當他說到要面對強敵時(2節),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大衛說:「耶和華啊,祢的面我正要尋求」(8節)。有人認為,大衛當時是在回想逃離掃羅的日子(撒母耳記上21章10節),或是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境況(撒母耳記下15章13-14節)。大衛將禱告和倚靠上帝放在首位,並且確信上帝是他的避難所(詩篇27篇4-5節)。

我們也需要一個避難所。如果我們願意閱讀這篇詩和其他的詩篇,並以此作我們的禱告,就能與父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當我們讓上帝成為我們的避難所,就更容易以禱告把自己的心轉向祂。

— Anne Cetas

父啊,求祢讓我知道何謂投靠祢,
以祢作我的避難所。
幫助我不在意禱詞是否優美,
而是對祢傾心吐意,安舒躺臥在祢跟前。

在禱告中,上帝安定我們的心思,平靜我們的意念。



全年讀經:
箴言25-26章 哥林多後書9章


靈命日糧:怪罪他人

讀經: 創世記16章1-6節,21章8-13節


我因你受屈⋯⋯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 —創世記16章5節


珍妮的丈夫為了另一個女人而離開她,當時珍妮發誓,絕對不跟他的新任太太見面。然而,當她發覺心中的苦毒,傷害了子女與他們父親之間的關係。她就請求上帝幫助,讓她在無法改變的處境中,仍可以邁出第一步去克服苦毒的心情。

在創世記16章,我們讀到上帝應許賜一嬰孩給一對夫婦的故事。當撒萊建議她丈夫亞伯蘭讓使女夏甲為他生孩子時,她並沒有全然信靠上帝賜孩子的應許。當夏甲的孩子出生,她就小看撒萊(創世記16章3-4節),於是撒萊便心生苦毒(5-6節)。

夏甲只是個沒有任何權利的奴僕,突然間母憑子貴,今非昔比。撒萊的反應是什麼呢?就是怪罪他人,包括亞伯蘭(5節)。14年後,以撒出生時,上帝的應許實現了。可是在慶祝以撒斷奶的筵席上,撒萊的態度又把事情搞砸了(21章8-10節)。

對撒萊而言,她要承受沒有等候上帝成就而擅作決定的後果,實在不容易。但若她願意靠著上帝的恩典改變她的態度,事情的結果必截然不同。雖然撒萊無法改變當初所做的錯誤決定,但如果靠著上帝的力量,她仍可以在這樣的處境中活得不一樣,並且能榮耀上帝。

— Marion Stroud

感謝主,雖然我們的景況未必能改變,
但祢的恩典夠我們在這景況中改變自己。
在這罪惡的世界,
求主幫助我們面對各種掙扎。

我們靠上帝的恩典,在幽暗的日子彰顯祂的榮光。



全年讀經:
箴言22-24章 哥林多後書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