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永遠信實

讀經:

以賽亞書40章6-11節


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以賽亞書40章8節


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森林大火,是威斯康辛州東北部的派什提戈(Peshtigo)大火。這場火災跟較為人知的芝加哥大火(1871年10月8日)發生在同一天晚上,但被奪走的生命卻比芝加哥大火多了數百人。當年派什提戈是個快速擴展的城鎮,建築物都是木頭打造的,且該城鎮偏重於木材工業。在狂風助虐下,整座城鎮在短短一個小時就遭大火吞噬殆盡。

這城鎮經過大火洗劫後,僅存的除了燒焦的瓷器和一座磚窯,還有一小本翻開的聖經。這本聖經封面有被焚燒的痕跡,書頁因受熱而變硬,但依舊完整,如今陳列在該鎮的博物館。

這一小本歷經大火仍存留的聖經讓我想到,上帝給祂子民的保證:「草必枯乾,花必凋殘,唯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以賽亞書40章8節)。那時上帝的子民正經歷一個艱難時期,但即使有外敵入侵與擄掠的「火災風暴」,上帝保證祂必信守應許,無論何事臨到也絕不離棄那些歸向祂的人。

在派什提戈博物館裡的那本聖經的部分內容仍依稀可辨認,翻開的頁面是詩篇106與107篇。這兩首詩一開頭都提到:「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即使我們正面臨人生最嚴峻的考驗,上帝的話語和慈愛依然堅定不移。我們要為此永遠感謝上帝。

— 龐雅各

你最喜愛上帝的哪一個應許?
今天你要如何將祂的應許牢記在心?

慈愛的上帝,我讚美祢,因祢永遠信實。
請祢幫助我,讓我在困境中也依然信靠祢。



全年讀經:
詩篇66-67篇;羅馬書7章


靈命日糧 : 交託得平安

讀經:

腓立比書4章4-11節


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7節


欣怡皺著眉頭,把寫滿禱告事項的紙條塞進一個盒子裡,盒子四面都有「交給上帝」的字樣。看著這已經爆滿的盒子,欣怡不禁深深嘆了口氣。她翻看先前放進去的紙條,對朋友琪恩說:「我幾乎每天都大聲誦讀這些禱告事項,但我怎樣確定上帝會聽我禱告呢?」琪恩把自己的聖經拿給欣怡,並且說:「妳要相信上帝會實現祂在聖經中的應許,而且妳也要放手,每當妳寫下或讀出禱告事項,就要把這些事項完全交給上帝。」

使徒保羅勸勉信徒要「靠主常常喜樂」,也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確信「主已經近了」(腓立比書4章4-5節)。他鼓勵上帝的子民用充滿信心的禱告代替憂愁煩惱,要相信上帝會垂聽每一個祈求,並且要讚美上帝,因祂恆久的同在,讓我們得享那無法測度的平安(6-7節)。

當我們把心思轉向符合耶穌這位和平之君特質的事物,例如「真實的」、「公正的」、「純潔的」、「聲譽好的」(8節,新譯本),祂會保守我們的情緒與心靈安康。

當我們相信這位賜平安的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的平安便能護衛我們。我們卸下憂慮造成的重擔,將每一個禱告交在上帝值得信賴的手中,就能得享平安。

— 鄧書琪

上帝怎樣藉著聖經幫助你相信祂會聽你禱告?
你正為哪些事憂愁煩惱而沒有藉著禱告交託給上帝?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
每當我將憂慮交到祢手中,祢就使我得平安。



全年讀經:
詩篇63-65篇;羅馬書6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家人

讀經:

羅馬書8章9-17節


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馬書8章16節


這件事發生在1863年,埃德溫.布斯(Edwin Booth)站在澤西市的火車月台上,看見一個年輕人被群眾推擠到車廂邊,掉進了火車與月台間的縫隙。火車開始緩緩前進,在千鈞一髮之際,埃德溫伸手把那人安全地拉上來。

被救上來的年輕人羅伯特.林肯(Robert Todd Lincoln)是美國林肯總統的兒子。羅伯特後來寫道,他當然認得那位救他一命的人,因為埃德溫是一位相當有名的演員。事實上,埃德溫的弟弟約翰.布斯(John Wilkes Booth)也是一位演員,而約翰卻在兩年後暗殺了林肯總統。

這件歷史奇案為我們說明了一個事實。我們無法選擇在怎樣的家庭出生,或許我們的手足或父母會犯錯,會做出錯誤抉擇,又或許我們是家裡最會惹麻煩的人。但聖經說,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員,保羅清楚告訴我們:「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羅馬書8章14節)。我們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成為祂的「後嗣」(17節)。我們竟然能稱上帝為「阿爸!父!」(15節)這是多麼奇妙啊!

或許我們長久以來都在破裂冷酷的原生家庭中苦苦掙扎,但我們無需沮喪灰心,因為上帝已經改變我們屬靈的身分,祂接納我們進入祂的家中,而最寶貴的是祂邀請我們稱祂為阿爸天父。

— 畢愷騰

對你而言,成為上帝家中的一員是什麼意思?
這如何促使你過不一樣的生活?

阿爸天父,謝謝祢使我進入祢的家中,成為祢的兒女。



全年讀經:
詩篇60-62篇;羅馬書5章


靈命日糧 : 不公平的人生

讀經:

詩篇37篇5-17節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5章5節


在查爾斯·狄更斯的經典小說《孤雛淚》(Oliver Twist)裡,體弱多病的奧利弗出生在一個濟貧院,一個以壓榨貧民而惡名昭彰的機構。奧利弗一出生就成為孤兒,最後受不了虐待而逃跑。經歷一連串奇妙的轉折,他成為一筆可觀財富的繼承人。作者狄更斯喜歡圓滿的結局,他讓每個傷害過奧利弗的人都接受正義的制裁或者悔過自新。壓迫奧利弗的那些人都自食其果,但奧利弗卻「承受地土」。如果人生的結局都像狄更斯的小說所描述的那樣圓滿,那是多麼美好啊!

撰寫詩篇37篇的詩人大衛同樣期待能有那麼一天,到那日公義得以彰顯而被壓迫者必「承受地土」(9節)。雖然大衛親身經歷邪惡勢力的迫害,但他仍勸勉眾人要耐心等候:「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7節)。他還說:「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唯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9節)。雖然大衛觀察到「惡人已經弓上弦,刀出鞘,要打倒困苦窮乏的人」(14節),他仍堅信上帝會秉公行義(15節)。

人生艱苦,而且常常是不公平的。但我們有耶穌這句回應詩篇37篇的話,祂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馬太福音5章5節)

— 葛庭墨

你何時曾被人惡意對待?
當你面對不公平的處境,你要怎樣堅定信靠上帝?

親愛的上帝,請幫助我耐心等候祢伸張正義。

因著憐恤,公義能帶來醫治。
閱讀八月主題文章



全年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