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甘心付出

讀經: 讀經:歷代志上29章1-14節


「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


我提醒丈夫,他三十九歲的生日就快到了。他卻說不想要任何生日禮物。我心想:哼,哪有可能!於是,我繼續追問他想要甚麼禮物。這時他告訴我,這次的生日,他想把我們要為他買禮物的錢捐出去。

聖經教導我們要捐得樂意,而不是出於勉強或是被要求,才支持上帝的事工和幫助他人(哥林多後書9章7節)。心甘情願地給予,常為施予的人帶來喜樂。當大衛王獻上私人收藏的金銀,建造聖殿,許多以色列的官長就效法他的榜樣,獻上銅、鐵、寶石及貴重的金銀,「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歷代志上29章9節)

在歡慶時,大衛讚美上帝:「我們把從祂而得的獻給禰!」(歷代志上29章14節)他的重點是:上帝擁有萬物。記住這一點,我們就會更樂意捐獻,因為我們只是把物品歸還原主──上帝。

下一回,當你為主基督的事工而捐獻金錢、服事或是任何東西,應檢視自己的心態。你是甘心樂意地付出嗎?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JBS

主悅納樂意捐獻, 因主愛充滿你心; 讓祝福如同江河, 滋潤大地全更新。Murray
甘心付出遠比付出多少更重要。


全年讀經:
創世記23-26章


靈命日糧 :無法脫罪

讀經: 讀經:撒母耳記下12章1-15節


「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民數記32章23節)


有一回,我和妻子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看見一名司機左轉進入中間的回轉道,那是僅供急救車輛回轉的車道,他企圖在那裡將車子調頭。

這名司機等候迎面而來車輛通過,伺機回轉。然而,他只顧著看右方來的車輛,卻未曾留意到一輛警車已悄悄地倒退,在對面的車道等著他。當這名司機終於等到機會回轉,闖入對面的車道時,正好撞上了警車的尾部。

很多時候,我們做了錯事都想僥倖逃過懲罰。大衛王在與拔示巴犯姦淫罪之後,他也一心只想為自己脫罪。但是,上帝差派拿單指出了他的罪。他所犯的姦淫、詭詐、謀殺,耶和華甚不喜悅(撒母耳記下11章27節),因此拿單揭露了大衛令人髮指的罪惡。大衛王極為後悔,他認罪、悔改、接受上帝的饒恕,然而,大衛犯罪帶來的後果必永不離開他的家族(12章10節)。

倘若你正企圖為自己脫罪,別忘了聖經說:「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民數記32章23節)。應當回轉歸向上帝,不要隱藏,反倒要尋求祂的憐憫與饒恕。HDF

所做所思,主都知曉; 在祂面前,無法躲藏; 基督為你,死在十架; 趕緊認罪,饒恕臨到。Hess
若要罪得赦免,就必須先認罪。


全年讀經:
創世記20-22章


靈命日糧 :渴望歸家

讀經: 讀經:腓立比書1章21-30節


「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腓立比書1章23節)


當兒子史蒂芬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曾經離家一個星期,去參加福音夏令營。當週稍後幾天,我們收到他寫來的信,信上只簡單地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今天就來接我回家。」當然,他小小的腦袋還無法理解,我們要好幾天才會收到他的信;等到我們去接他,則需要更久的時間。在他小小的心靈裡,只是渴望回家,渴望見到爸爸媽媽。對一個孩子來說,等待實在是件很難熬的事。

有時候,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就跟史蒂芬一樣,經常渴望與耶穌基督同在一起,希望可以回到「永遠的家」(傳道書12章5節),在那裡我們將「與基督同在」(腓立比書1章23節)。身為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絕不是我們真正的家。與使徒保羅相仿,當我們在生命的困境中掙扎時,尤其會有這樣的感受。保羅在羅馬等候審問時寫道:「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1章23節)。他樂於服事基督,但同時他心中仍渴望與救主基督同在。

知道我們將來會與耶穌基督同在,確實是一件值得安慰的事,因為那天上的家是好得無比的。WEC

見祂榮面,是我盼望; 我心嚮往,魂牽夢繞; 走過風雨,度過黑夜; 歸家見主,實在太好!Chisholm
無有一處比家好,何況那家在天堂。


全年讀經:
創世記16-19章


靈命日糧 :面對未來

讀經: 讀經:雅各書4章13-17節


「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各書4章15節)


當我翻閱一些舊文件時,看到1992年《時代雜誌》的特刊,標題寫著:「超越2000年:新的千禧年該期待甚麼?」讀著二十年前對未來的預測,真是件饒有趣味的事。有些普遍的觀察很準確,但是沒有人會預測到有那麼多事情發生,還有那麼多的新發明,大幅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對我來說,最顯著的一句話是:「預測事情的首要法則,就是意料之外的事,使未來更難以預料。」

雅各提醒我們,任何未來的計劃若忽視上帝,都是愚蠢且驕傲的。「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各書4章13-15節)

很多人習慣以「主若願意」起頭,來陳述他們的計劃。這樣的表達或許可能變為陳腔濫調,但是承認上帝的掌權是完全正確的。

當我們堅定地與上帝一起向前看,我們就能帶著信心,以祂充滿愛的計劃來面對未來。DCM

上帝手中掌握未來, 日日供應足夠恩典; 健康疾病祂都引領, 只要我們讓祂牽引。Rohrs
接受基督為救主的人,能夠喜樂地面對未來。


全年讀經:
創世記12-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