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證據與紀念

讀經:

約書亞記4章1-8節


每人取一塊石頭扛在肩上。這些石頭在你們中間可以作為證據。—約書亞記4章5-6節


亞倫在父親意外過世不久後,送給母親一張裝裱好的海報大小的照片,照片裡有幾十件物品──收藏品、照片、奇石、書籍、藝術品等,這些物品概括了父親的一生,每一件都有特殊的意義。亞倫花了好多天的時間精心收集並擺放這些物品,由妹妹麗秋拍攝這張照片,藉此紀念他們的父親。儘管父親幾十年來一直在自我厭棄及成癮中苦苦掙扎,但父親對他們的愛卻毋庸置疑。這照片也證明上帝滿有慈愛與奇妙的醫治大能,使他們的父親在人生的最後十年裡戰勝成癮的枷鎖。

當上帝的子民(古以色列人)經過四十年漫長的歲月,終於要進入應許之地時,約書亞從十二個支派中各選出一人,讓他們從約旦河乾涸的河床上扛一塊石頭作為「證據」(約書亞記4章1-6節)。後來,約書亞把這些石頭豎立起來,為要永遠紀念上帝的權能和供應(19-24節)。以色列民的旅程雖然艱辛,但上帝始終與他們同在,使磐石湧出泉水,從天降下嗎哪,白天有雲柱引領他們,晚上有火柱照亮他們,甚至他們的衣服沒有穿破!(申命記8章4節)這些都是可以紀念上帝奇妙的「證據」。

上帝行奇妙的事!當祂供應我們的時候,願我們能感謝祂的慈愛與權能,並留下長久的紀念。

— 柯愛莉

你在哪裡看到上帝行奇事的證據?
你可以留下什麼來紀念祂的作為?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在我們身旁留下證據,顯明祢的愛。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8-19章;提摩太後書3章


靈命日糧 : 以基督為根基

讀經:

馬太福音7章24-27節


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馬太福音7章25節


斯特勞德(C.J. Stroud)是美式足球的四分衛,他年輕又才華橫溢,並勇於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在這平均職業生涯僅有3.3年的運動行業中,斯特勞德總是毫不避諱地談論他的信仰:「在美式足球職涯裡會經歷許多波折。但歸根究底,最重要的是你的根基,而我的信仰就是我堅實的根基。」

無論是美式足球還是其他職業,甚至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同樣充滿波折和變化。在馬太福音7章24-27節,耶穌講述有兩棟房子都遭到雨水、洪水和暴風的襲擊,但只有一棟房子能屹立不倒,「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25節),耶穌用這個比喻來強調遵行祂的教導至關重要(24、26節)。

的確,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遭遇風暴。病痛與其他無數的困境可能會使我們不知所措。生活並非無風無浪,但當我們將耶穌和祂的教導作為生命的「根基」(見哥林多前書3章11節),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在風暴來臨時,那些不信靠基督的人會顯得更加脆弱,但那些聽從基督話語的人將屹立不搖。就像馬太福音7章25節說:「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的確,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根基。

— 簡恩德

你如何做好準備去面對生活中的風暴?
基督的教導曾如何幫助你在困境中信心依然堅定?

天父,請饒恕我常看重生活中其他的事物,
沒有把耶穌和祂的話語作為我生命的根基。
求祢幫助我今後能完全倚靠祂。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5-17章;提摩太後書2章


靈命日糧 : 造物主上帝

讀經:

創世記1章1-8、31節


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1章31節


在2021年,電影《星際爭霸戰》的演員威廉.薛特納(William Shatner)有機會搭乘火箭進入外太空。後來,他回顧這次航行時,表示這次的經歷與他所預期的截然不同。他本以為浩瀚無垠的外太空,會讓他深刻感受到自己與所有的生命體有所連結,但事實反倒令他覺得十分哀傷:他發現冰冷漆黑的太空毫無生命氣息。這讓他更深地體會到地球的美麗,需要我們去愛護。

不是很多人都有機會上太空,親身體驗這種感受。聖經記載上帝創造宇宙萬物的過程,讓我們能透過祂的眼光來觀看這個宇宙。聖經記載上帝首先創造「天地」,在「空虛混沌」中建立秩序,把光明與黑暗分開了(創世記1章1-2、4節)。緊接著的經文講述上帝創造所有美好的事物,包括植物、動物,最終是按著上帝形象被造的人類。

所有上帝的創造,甚至是最黑暗、最遙遠的太空,都彰顯出上帝的大能和威嚴,而我們有幸能看見上帝在這地球上美好的創造。我們周圍一切美麗的事物都在呼喚我們,敬拜那位創造萬物的上帝。

— 洪可婷

你何時曾因上帝所造的萬物而敬拜祂?
今天,你會為上帝的哪些創造而感謝祂?

天父上帝,感謝祢創造地球,維持地球的運轉,
也感謝祢創造並保護我們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我要敬拜祢,因祢是萬物的創造主!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12-14章;提摩太後書1章


靈命日糧 : 最重要的事

讀經:

撒母耳記下9章1-7、13節


[米非波設]常與王同席吃飯。他兩腿都是瘸的。—撒母耳記下9章13節


在布赫納牧師(Frederick Buechner)所寫的歷史小說(Brendan)接近結尾時,有一個感人至深的場景。故事中的人物吉爾達站了起來,露出膝蓋以下只剩一條腿。當他伸手去拿手杖時,突然失去平衡,布倫丹立刻飛撲過去扶住他。

吉爾達說﹕「我像這黑暗的世界一樣殘缺。」布倫丹回答說﹕「若真是這樣,我們當中有誰不是如此呢?當我們跌倒時,能互相扶持,也許這才是最終唯一重要的事。」

撒母耳記下第9章記載,大衛王渴望關懷掃羅家中依然在世的人(1節)。其中一位就是米非波設,他是「約拿單的一個兒子,是瘸腿的」(3節)。後來,米非波設被帶到大衛王面前,王對他說:「[我]將你祖父掃羅的一切田地都歸還你;你也可以常與我同席吃飯」(7節)。此後,米非波設常與大衛王一同用餐。

聖經記載大衛許多耀眼的成就,例如打敗巨人、擁有萬千軍隊、擊退敵國君王。諸如此類的重大事件有如電影情節一般。但聖經也記載大衛一個感人至深的善行,即他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在那些轟轟烈烈的大事落幕之後,或許大衛向米非波設展現的善意,才是最終且最重要的事。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也是你我每一天都可以做的事。

— 博約翰

誰是你生命中的米非波設?
你要如何幫助他呢?

仁慈的上帝,請讓我看見周遭有誰需要我的幫助。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9-11章;提摩太前書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