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堅守上帝旨意

讀經:

約翰福音6章5-15節


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約翰福音6章15節


在1957年上映的戰爭電影《桂河大橋》引起轟動,許多影迷紛紛前往泰國北碧府尋找那座真實的鐵橋。他們找到了那座橋,但那座橋並不是橫跨桂河,原來是電影公司弄錯了這條河的名稱!不過很快地,這段美功河被改名為桂河,以符合人們的期望。

約翰福音記載許多人因聽說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便蜂擁而至(6章2節),但耶穌絕不會讓別人的期望動搖祂神聖的使命。他們找到耶穌,並相信祂就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便要求耶穌成為他們的軍事領袖,拯救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使徒約翰說﹕「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15節)

儘管人們施加壓力,要求耶穌按照他們的期望來施行拯救,但耶穌仍堅定地遵循上帝的計劃,以他們真正需要的方式來救他們(歌羅西書1章13節)──並非拯救他們脫離世俗的苦難,而是脫離「罪和死」的權勢(羅馬書8章2節)。

耶穌堅定遵循上帝的旨意,提供了你我最需要的救恩,因此我們無論遇到何種景況都能信靠祂。當上帝的方式似乎不符合我們的期望,我們仍可確信祂的計劃總是更加美好,因為祂拯救我們的心意永不動搖。

— 吳婕寧

你何時曾覺得上帝的供應不符合你的期望?
什麼能幫助你信靠祂?

親愛的上帝,祢拯救我們的心意永不動搖,
因此我相信祢所做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3-5章;使徒行傳5章22-42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供應

讀經:

馬太福音6章25-34節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馬太福音6章26節


「啊……爸爸快過來!」我的女兒放聲尖叫。我知道發生什麼事:有一隻飛蛾嚇到她了。每年春天,一大群布滿灰塵的飛蛾會從別處遷徙到科羅拉多州的山區,度過夏天。因此,對於牠們的到來,我們每年都會嚴陣以待,而今年的情況特別嚴重。

對人類而言,飛蛾是令人厭煩的害蟲,牠們經常朝你迎面飛來。但對鳥類而言,這卻是一場盛宴。查找一些資料後,我發現這些飛蛾是當地燕子的絕佳營養品。儘管這些飛蛾令人厭煩,但對鳥類來說卻是「嗎哪」。

我不知道在耶穌時代的以色列地區是否有飛蛾遷徙,但耶穌注意到上帝對飛鳥的供應,就如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提到:「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章26節)

因此,最近我對飛蛾有了不同的看法。牠們不再是骯髒的害蟲,而是成為一種提醒,讓我思考上帝對受造物的供應,這活生生的例子也表明祂會供應我。若上帝如此豐富地供應燕子,祂豈不更加看顧你和我嗎?

— 何安德

在你周遭的環境中,你如何看到上帝對受造物的供應?
這如何提醒你上帝也看顧你?

天父啊,謝謝祢豐富多彩的創造,
處處都展現祢美好的供應。求祢開我的眼睛,
看見祢的奇妙大工,並記念祢的美善。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1-2章;使徒行傳5章1-21節


靈命日糧 : 在基督裡合一

讀經:

加拉太書3章26-29節


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3章28節


菲莉斯.惠特利(Phillis Wheatley)是第一位出版詩集的美國非裔詩人,她用聖經的真理勸說基督徒廢除奴隸制度。惠特利大約在1753年出生於西非,七歲時就被賣給奴隸販子。後來,她很快就展現卓越的學習能力,並於1773年獲得自由。惠特利在所寫的詩歌和書信中,敦促讀者接受聖經所強調的人人平等的觀點。她寫道:「上帝在每個人的內心深植一個理念,我們稱之為『熱愛自由』。這種理念令人無法忍受壓迫,渴望獲得釋放,……這樣的理念也存在我們心中。」

保羅強調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寫道:「從此不再分猶太人和希臘人,自由人和奴隸,男人和女人,因為你們都在基督耶穌裡合而為一了」(加拉太書3章28節,當代譯本修訂版)。由於我們都是藉著相信基督耶穌而成為上帝的兒女(26節),所以教會不可因為不同的種族、族群、性別或社會地位而有分歧。

縱然我們都平等領受了上帝的愛,卻難以實踐人人平等的理念。但聖經教導我們,不同的群體因相信基督而彼此聯合,這反映了上帝的心意,也是祂對人類永恆生命的計劃。這真理能幫助我們在信仰群體中,欣賞彼此的不同之處。

— 夏莉珊

多元化的世界凸顯出上帝的哪些特質?
你如何接納和欣賞各種差異的存在?

親愛的耶穌,各族各邦唯獨在祢裡面才能合一,
求祢幫助我能一視同仁地愛每一個在主裡面的人。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2-13章;使徒行傳4章23-37節


靈命日糧 : 有上帝的形象

讀經:

提多書3章1-11節


你要提醒他們……謙恭有禮,向眾人表現充分溫柔的心。—提多書3章1-2節,新譯本


我到銀行辦事的時候,看到牆上貼著「以禮待人」這四個字,充分體現那間銀行的經營理念。銀行職員親切有禮地協助我辦理業務,令我感到十分愉快!

在這冷酷無情的世界裡,以禮待人顯得格外重要。使徒保羅在寫給提多的信中提到這個概念。他要提多叮囑眾信徒:「不要誹謗人,要愛好和平,要溫和,以禮待人」(提多書3章2節,聖經易讀版)。「以禮待人」也可翻譯為「恭敬地對待每一個人」(當代譯本修訂版)或「向眾人表現充分溫柔的心」(新譯本)。

我們如何待人,反映了我們是否將對方視為擁有上帝形象的人。魯益師在他的著作《極重無比的榮耀》中寫道:「在這世上沒有普通人,你所遇見的人不是僅有血肉之軀。」魯益師期待那永恆的未來,在永恆裡我們要麼享受上帝的同在,要麼永遠與上帝隔絕。因此,魯益師提醒我們:「我們會開玩笑、共事、結婚的對象,以及那些被我們忽視或剝削的人,都有不朽的靈魂。他們的結局要麼面對永恆的幽暗絕望,要麼享有永遠的光輝。」

讓我們謹記周遭的人都擁有上帝形象,願聖靈幫助我們按照聖經的教導來對待他們。

— 柯貝爾

缺乏禮貌會如何影響你與他人的互動?
你如何更用心地以禮待人?

親愛的上帝,當我與人相處時,我很容易感到沮喪。
請賜給我耐心和愛心,讓我能以尊重和禮貌對待每一個人。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0-11章;使徒行傳4章1-2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