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愛

讀經:

羅馬書12章9-16節


聖徒缺乏,要幫補。—羅馬書12章13節


我有額外的時間,本來打算在接下來的日子盡可能地多服事別人。但在幫助一位新朋友時,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手臂三處骨折,使我突然間成了需要幫助的人。主內弟兄姐妹來探望我,還打電話、傳訊息關心我,為我禱告。他們送給我鮮花、禮物卡、巧克力和餐點,甚至幫我處理很多雜事。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家人、朋友和教會同工這麼有愛心!這彷彿上帝在對我說:「妳只管坐著,妳需要幫助,妳將親身體會什麼是真正的關懷。」他們的付出,使我更明白什麼是發自內心地服事人,我也為他們的愛心深深感謝上帝。

主內弟兄姐妹熱心地幫助我,正符合使徒保羅對羅馬信徒的教導(羅馬書12章)。保羅從多方面鼓勵眾人,包括愛人不虛假、彼此相愛如同手足、互相尊重、彼此謙讓,並幫補有缺乏的信徒(9-13節)。保羅在信中不僅闡述信仰的基本教義,也強調基督徒的生命不是抽象的神學,而是以實際行動體現於日常生活中(12-16章)。上帝的本質就是愛。我們領受祂的愛,然後將這愛與人分享,是表達上帝愛我們的一種方式。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機會來服事教會或社區中的人時,他們會受到鼓勵,我們會蒙祝福,而上帝也會得到讚美。

— 施安妮

本週有誰需要你的幫助?
你可以為他做些什麼?

上帝啊,祢的愛與良善是無法測度的,
請幫助我接受祢的愛,並將這份愛傳遞給我周圍的人。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0-52章;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


靈命日糧 : 祂會尋找我們

讀經:

詩篇119篇169-176節


我如亡羊走迷了路,求祢尋找僕人,因我不忘記祢的命令。—詩篇119篇176節


美國認知科學家大衛.烏塔爾(David Uttal)研究人們的導航能力,但他自己卻是個不善於導航的人,經常迷失方向。對他而言這是長久以來的問題,他在13歲的時候,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迷失了兩天半。烏塔爾坦承,在日常生活中,他連遵循簡單的方向指引都有問題。有些人天生就很有方向感,能準確地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也知道如何前往目的地。但也有人像烏塔爾一樣,即使有了清晰的指示,還是經常迷路。

詩人也曾因迷失方向而不安地向上帝呼求:「我像隻迷途的羊,求祢來尋找僕人,因為我沒有忘記祢的命令」(詩篇119篇176節,當代譯本修訂版)。詩人將自己比作一隻迷路的羊。雖然羊是有價值的動物,但牠們也是出了名的叛逆,常會偏離牧羊人的引導,而需要牧羊人的拯救。詩人的屬靈方向感已經退化,無法清楚辨識屬靈的方向,所以祈求上帝來尋找他,賜給他「明辨是非的能力」(169節,新普及譯本)。

當我們遠離上帝的看顧時,祂會以無比的愛尋找我們,帶領我們回到祂身邊。當我們願意讓祂幫助我們明白聖經真理,遵行祂「一切的命令」(172節),我們就不致於迷失屬靈的方向。

— 魏馬文

你曾在哪方面偏離上帝和祂的智慧?
今天你要如何謹記祂的教導?

慈愛的上帝,我常像一隻迷途的羊,
容易分心,誤入歧途。
請帶領我回到祢身邊,走在祢的道路上。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7-49章;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


靈命日糧 : 行在光中

讀經:

約翰一書1章5-10節


我們若說是與上帝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約翰一書1章6節


我的兩個侄女還小的時候,經常會在晚餐後央求我陪她們一起玩遊戲。她們會把家裡所有的燈都關掉,然後大家都在黑暗中行走,一邊笑一邊緊緊抓著對方。她們喜歡在黑暗中摸索,嚇唬自己,因為她們知道隨時都可以開燈。

使徒約翰在寫給初代教會的書信中,談到有人選擇在另一種「黑暗」裡行走。約翰一書1章6節將「罪」稱為「黑暗」。這些人行走在黑暗裡並不是一時疏忽,而是選擇繼續犯錯。使徒約翰提醒我們,這位聖潔的上帝「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5節)。因此,當我們聲稱自己與上帝有和好的關係,卻故意繼續犯罪,那我們「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6節)。耶穌是世界的光,祂來了,讓那些「跟從[祂]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

因著上帝的恩典,當我們停止在屬靈的黑暗中摸索,悔改歸向上帝之後,就能重新在上帝的光中行走,即行事為人符合上帝的教導和心意。祂會「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章9節)。只有當我們在生活中遵從上帝的旨意,才能充分享受與上帝及其他信徒的美好關係。(7節)。

— 黃嘉仁

你何時曾選擇「在黑暗裡行」?
這個選擇如何影響你與上帝及其他信徒的關係?

上帝,感謝祢的寬恕和幫助。
請賜給我能力,讓我能行在祢的光中。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5-46章;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


靈命日糧 : 二人同行

讀經:

傳道書4章8-10節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道書4章9節


攀爬牙買加的鄧恩河瀑布是一個非常刺激的體驗。瀑布的水流順著光滑的岩壁傾瀉而下,最終匯入加勒比海。對攀爬者來說,要登上峰頂確實是個挑戰,因他們必須對抗水流的巨大沖力;這對一個名叫家偉的青少年來說,更是不可能的任務,因他視力受損,視野僅有針孔般大小。

但家偉卻決心要爬上峰頂,而他朋友明宏願意和他同行。明宏成了家偉的雙眼,指引家偉避開濕滑的岩石,手腳應在哪裡著力;家偉的心志則讓明宏得到激勵,看到真正的勇氣。

人生常常像攀爬那令人畏懼的瀑布一樣,我們不應該孤軍奮戰。所羅門王清楚講述這個真理:「兩個人比一個人強,他們可以幫助對方獲得成功」(傳道書4章9節,新普及譯本)。家偉和明宏都想要完成這項壯舉,但唯有攜手同行才能成功。第10節說:「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結果是他們倆都沒有跌倒,也沒有失敗,而是攜手達成目標!

上帝創造人類的心意,就是要我們互助合作,而所羅門王的闡述和這兩個年輕人都清楚表明了這一點。上帝交付給我們的任務,最適合與人攜手完成,每個人都運用上帝所賜的才能和特質,讓最終的結果使上帝得榮耀。

— 白德夫

為何與他人一同服事至關重要?
當你與人一起傳福音時,會有什麼感受?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能與祢、
與他人同工,完成祢賦予我們的大使命。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3-44章;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