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屬靈祖先

讀經:

馬太福音1章1-6、12-17節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馬太福音1章1節


幾年前,我做了一次基因檢測,以瞭解祖先的起源,這也讓我對自己祖先的事蹟產生了好奇心。我很感恩,因我曾有機會從母親和已故的父親那裡聽到一些先輩的故事。聽到祖先的故事,讓我感覺自己連結於家族的根源,並從他們的經歷中有所學習。

談到我們的屬靈根源,在馬太福音1章1-17節和路加福音3章23-38節中記載的耶穌家譜,就顯得異常寶貴!因耶穌的家譜證明祂是彌賽亞,也是亞伯拉罕的直系後裔。

我們閱讀耶穌的家譜,便可看到上帝信實地持守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使亞伯拉罕成為多國的父(創世記17章1-8節)。而在此應許得以應驗的兩千年後,使徒馬太寫道﹕「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馬太福音1章1節)

聖經記載的家譜清楚列出耶穌的祖先。我們看到像大衛王那樣的王室成員,也有像木匠約瑟那樣的普通人。馬太福音還提到五位女性:她瑪、喇合、路得、拔示巴(曾是烏利亞的妻子)以及馬利亞。有些學者認為她瑪、喇合、路得和拔示巴都是外邦女子。

無論我們是否知道自己祖先的事蹟,但身為上帝的兒女,你我可以藉著聖經瞭解我們的屬靈祖先。當我們看到上帝如何信實地看顧他們,便能使我們得到激勵。

— 高言曦

為什麼瞭解你的屬靈根源十分重要?
你能從你的屬靈祖先身上學到什麼?

天父,感謝祢讓我成為祢家中的一分子。



全年讀經:
詩篇113-115篇;哥林多前書6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心意

讀經:

詩篇146篇


耶和華扶起被壓迫的人。—詩篇146篇8節,新譯本


在香塔兒十三歲生日那天,她在寧靜的家鄉享受了幾個小時的歡樂時光之後,槍聲打破平靜的夜晚。香塔兒和她的兄弟姐妹聽從母親緊急發出的指示,跑進森林裡躲起來。他們整夜都蜷縮在一棵樹下避難。香塔兒回憶道﹕「早晨出現了陽光,但我們的父母卻未曾出現。」她和她的兄弟姐妹成了孤兒和難民,與成千上萬的難民一起住在難民營裡。

當我們聽到類似香塔兒的故事時,可能會對如此悲慘的遭遇置若罔聞。然而,我們這些相信上帝的人,都當知道聖經所描述的這位上帝絕不會對苦難視而不見,祂全心全意「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詩篇146篇9節)。

「耶和華造天、地、⋯⋯,祂持守信實,直到永遠。祂為受欺壓的人伸冤,賜食物給飢餓的人」(6-7節,新譯本)。

後來,香塔兒(Chantale Zuzi Leader)創立一個組織,讓難民女孩能接受教育。她表示自己的經歷讓她明白,任何人都可能成為難民,失去曾經擁有的安全居所。

願我們對那些失去安全之所的人作出的回應,能反映上帝的心意。祂永遠信實,「要給受欺壓的人作保障」(9篇9節,同上),並「扶起被壓迫的人」(146篇8節,同上)。

— 白茉妮

你或你認識的人曾如何失去安全之所?
你認為上帝如何藉這些經歷彰顯祂的作為?

信實的上帝,感謝祢成為所有受苦之人的避難所。
求祢幫助我能按照祢的心意作出回應。

上帝施行公義的同時也會憐恤人。
閱讀



全年讀經:


靈命日糧 : 供應有需要的人

讀經:

使徒行傳4章32-37節


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行傳4章32節


麗莎和弗雷迪這對夫妻在阿拉巴馬州的布魯頓市經營一間獨特的餐廳。他們讓所有前來排隊的人都能免費享用熱騰騰的一餐。這對夫婦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助那些經常三餐不繼,以及很少有機會上餐館吃飯的老年人。餐廳設有捐款箱,接受大眾的捐款。麗莎說﹕「有時我們什麼也沒收到;有時會收到一張感謝卡;有時收到1,000美元。但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夠用。我們的目標是餵飽飢餓的人,幫助他們恢復自尊,促進社區發展。」

關懷那些有需要的人似乎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除非我們倚靠上帝!福音書記載耶穌餵飽數千人,祂邀請門徒參與這項工作,對他們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馬太福音14章16節)在使徒行傳,我們看到初代教會的信徒「凡物公用」,「他們中間沒有一個有缺乏的」(4章32、34節,新譯本)。他們當中有許多人變賣財產,把所得的錢交給使徒,然後使徒「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34-35節)。他們明白自己的財物終究屬於上帝,因而主動用自己所擁有的去幫助別人。

上帝會供應。有時祂會親自供應我們,有時則會藉著祂的子民施予援手。祂供應我們的需要,好讓我們也能供應別人的需要。

— 莫麗莎

上帝曾如何供應你的需要?
我們如何與上帝同工,為周圍的人提供幫助?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在我生命中豐富的供應!
求祢幫助我與人分享祢賜予我的一切。



全年讀經:
詩篇107-109篇;哥林多前書4章


靈命日糧 : 注視耶穌

讀經:

希伯來書12章1-3節


以堅忍的心奔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專一注視耶穌。—希伯來書12章1-2節,新譯本


源德在教兒子騎腳踏車時,曾一度感到很灰心。他那五歲的兒子總是偏向一邊,然後因重心不穩而摔倒。源德意識到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兒子總是看向一邊。於是他想到一個辦法,對兒子說:「看到前面那根柱子了嗎?只要注視那根柱子,然後踩踏板,一直往前騎就對了!」兒子按照他的指示,這次果然能繼續往前騎!

這件事也讓源德有所領悟。後來,他在教會的小組裡分享這段經歷,總結道:「我們注視哪個方向,就會朝那個方向前進。難怪希伯來書12章2節提醒我們,要專一注視耶穌,就是那位信心的創造者和完成者。」

我們承擔的責任和日常事務,以及那些纏累我們的惡習和執念都會讓我們分心,無法專注於奔跑天路(1節)。但你我若專一注視耶穌,求祂幫助我們在所有思想、決定和行動中,都讓祂居首位,祂就會引導我們一切所言所行,讓我們能在這世上的賽程中與祂保持親密的關係。這雖然充滿挑戰,但上帝樂意幫助我們,活出祂賦予我們的角色。祂會賜我們力量繼續堅持下去,並戰勝任何阻礙我們與祂同行的事物,讓我們不致「疲倦灰心」(3節)。

— 許文榮

當你必須做決定或應對某種情況時,
你最先想到什麼?或最先做些什麼?
你要如何讓耶穌引導你的言行和思想?

親愛的耶穌,求祢幫助我在生活中專一注視祢,
請教導我先歸向祢,因祢是我一切所需。



全年讀經:
詩篇105-106篇;哥林多前書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