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上帝的榮耀
讀經:
那位坐著的,看來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又有彩虹圍繞著寶座,看來好像綠寶石。—啟示錄4章3節,新譯本
澳洲攝影師克里斯汀(Christian Spencer)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巴西的一個國家公園拍攝大自然美景。他的攝影作品有一個令人驚嘆之處,就是他捕捉到在陽光的照耀下,蜂鳥展翅時所產生的效果。他發現面向陽光拍攝蜂鳥張開的翅膀,就能看到棱鏡效果的彩虹顏色。除了蜂鳥,有些攝影師也在拍攝其他鳥類時捕捉到這種現象。
在鳥兒展翅時所看到的彩虹顏色,是上帝在所造萬物中放置的一個隱密珍寶。如此美麗奇妙的景象會激起我們的好奇心,想知道信徒將來看到耶穌坐在寶座上時,會看見什麼樣的景象。啟示錄4章記載了使徒約翰看到天上的寶座,相信他一定深受震撼。他描述基督坐在寶座上,「有彩虹圍繞著寶座,看來好像綠寶石」(3節,新譯本)。上帝向使徒約翰揭示的榮耀,實在無法言喻!
當我們從上帝的創造物中發現隱密的珍寶,願我們能仔細欣賞、慢慢品味,知道在天堂裡還有更多寶藏等著我們。在那裡,我們將永遠敬拜這位造物主,並讚美祂:「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祢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祢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祢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11節)
— 賀貝倫
你如何使用受造物引導人歸向基督?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在祢所造的萬物中
放置隱密的珍寶,彰顯祢的榮耀。
靈命日糧 : 信守承諾
讀經:
凡向祂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祂潔淨一樣。—約翰一書3章3節
在美國各地的許多社區裡,很多富有的捐助者向學生們作出鼓舞人心的承諾。如果學生們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3年就學期間,學業成績優良,捐助者將為他們支付州內公立社區學院或大學四年的學費。統計數據顯示,某些城市裡的學生們聽到這個消息便深受激勵,無論家境如何,立即開始努力學習。一位老師表示:「這徹底改變學生們的心態。就連在幼兒園裡,每個孩子都會告訴你,他們要上大學。這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這份對於未來的承諾,讓他們對將來更加充滿憧憬和希望。
使徒約翰提及耶穌對將來的承諾,激勵初代信徒們的信心。耶穌應許有一天祂要再來,使徒約翰說當耶穌再來時,「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翰一書3章2節)。使徒約翰鼓勵眾信徒:「凡心存這種盼望的人都會自潔,因為主是聖潔的」(3節,當代譯本修訂版)。我們很有把握將來有一天我們會見到耶穌。因著這個應許,我們會更加渴望變得像祂,因為我們蒙祂所愛,也以愛來回應祂。
當我們親眼見到耶穌,與祂面對面的時候,那將是多麼美好的時刻啊!在那之前,讓我們繼續跟隨祂,更加信靠祂,並期盼祂的再來。上帝必定信守祂的承諾。
— 施安妮
你想在哪些方面變得更像祂?
耶穌,我期盼到那一天能親眼看見祢,
能像祢那樣完全,毫無瑕疵。
靈命日糧 : 耶穌拯救
讀經:
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得前書2章24節
在南極的科研考察站,有兩名工作人員急需送醫治療:一位是心臟病發作,另一位患有危及生命的腸胃問題。當時唯一能搶救他們性命的方法,就是展開救援行動。然而,當時南極正處於冬季,有半年的時間只有黑夜,最低溫達-75ºC(-105ºF),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飛行員通常不會冒險飛往這個前哨基地。但有幾位飛行員決心搶救這兩名工作人員,經歷了兩天格外艱難的飛行,他們終於完成這項救援行動!
這類的救援行動總能激勵人心,然而最偉大的救援行動莫過於耶穌拯救世人脫離罪惡。使徒彼得寫道:「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彼得前書2章24節)。耶穌拯救我們,用自己的身體承擔了我們的罪,祂親自成為贖罪的祭,為你也為我而受苦(21節)。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承擔「律法的咒詛」(加拉太書3章13節),承受我們的羞辱。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因祂流血捨命,我們得蒙救贖,免受罪的刑罰,也不再受到罪的控制(彼得前書2章24節;以賽亞書53章5節)。
耶穌願意為我們忍受最殘酷的狀況、最殘忍的刑罰,將我們從絕望的困境中拯救出來,這是何等奇妙的大愛啊!
— 魏馬文
你要如何幫助別人經歷祂的救恩?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做了超乎想像的犧牲,使我得拯救。
靈命日糧 : 進入上帝的家
讀經:
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
我們家族每年都會設計一個訂製的壁掛月曆,每個月份都是用大家前一年最喜歡的照片來裝飾,並標註重要的日子。但近年來,月曆上的空間顯得不足夠了。隨著家中有了新成員,有些人結了婚或生了孩子,我們不得不想盡辦法在月曆騰出空間加上更多照片,以確保每個人的照片都在其中。如今,在我們的家族中有好幾個人的生日都是在同一天,有些人的結婚紀念日與某些節日重疊。但這並沒有讓月曆顯得雜亂,對我來說,這些新成員使得這份月曆彌足珍貴。
在上帝的國度裡,新成員的加入是一份祝福。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很多時候,上帝的慈愛和保護都是藉著家庭的關係來傳達,正如祂是「孤兒的父」和「寡婦的申冤者」(5節)。上帝的心意是要接納那些被孤立、感到羞愧或被控告的人,因此祂要「使被囚的出來享福」(6節)。
身為基督徒,我們已經被接納進入上帝的家(加拉太書4章5節),上帝也要我們去邀請別人成為祂家中的成員(哥林多後書5章20節)。如同我家的月曆一樣,越多人接受邀請進入上帝的家,這個家就愈發美麗。我們不必擔心資源有限的問題,因為在上帝的家中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每一個人,並且上帝樂意看見新成員的加入。
— 平凱靈
上帝的家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所有人,意味著什麼呢?
上帝,謝謝祢愛我,並讓我有機會與人分享祢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