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眼光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12-17節


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約翰福音15章14節


羅利外表看來孔武有力。他身材高大魁梧、肌肉發達,體重超過100公斤!儘管他的外表粗獷,卻能與人有良好的互動。他是療養院和醫院的義工,經常到那裡探訪,給人們帶來歡笑。

有一次,一個四歲的小女孩看到羅利正在表演魔術,很想靠近但卻又害怕。最後,小女孩的好奇心戰勝內心的膽怯。當她靠近羅利時,發現高大威猛的羅利說話非常溫柔。

這幅景象,讓我想起新約聖經中關於耶穌的描述:耶穌平易近人,歡迎小孩子到祂那裡去(馬太福音19章13-15節) ;祂施恩給行淫被抓的絕望婦人(約翰福音8章1-11節) ;祂憐憫眾人如羊走迷,就教導他們(馬可福音6章34節) 。耶穌的大能更是令人驚歎,祂趕出污鬼、平靜風暴,還讓死人復活(馬可福音1章21-34節,4章35-41節;約翰福音11章) 。

我們看重耶穌哪方面的特質,將影響我們與祂的關係。我們若只著重於耶穌的大能,視祂如漫畫裡的超人,會覺得祂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若過度強調耶穌的良善,我們對祂的態度就會輕率隨便。事實上,耶穌同時具備這兩種特質。祂的偉大配得我們順服,而祂的謙卑讓我們成為祂的朋友。

— 史珍妮

耶穌,感謝祢讓我明白祢有溫柔的大能,
我要尊崇祢,祢是上帝的兒子,充滿恩典和榮耀。


耶穌在你心中的形象,影響你與祂的關係。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50章;希伯來書8章


靈命日糧 : 新的意義

讀經: 馬可福音1章16-22節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馬可福音1章17節


在十九世紀美國西部的淘金熱中,裁縫師雅各·戴維斯(Jacob Davis)發現金礦工人的工作褲很容易磨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就到當地一家由李維·斯特勞斯(Levi Strauss)經營的五金行,購買做帳篷的帆布,來裁製工人的工作褲。這種由厚重耐磨的布料所製成的工作褲,讓藍色牛仔褲就此誕生。如今,各式各樣的牛仔裝(包括Levi’s),成了最受歡迎的一種服飾,全因為這原本製作帳篷的布料有了新的用途、新的意義。

西門和他的朋友是在加利利海捕魚的漁夫。後來耶穌呼召他們來跟隨祂,並賦予他們的生命新的意義。他們不再是捕魚的漁夫,如同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馬可福音1章17節)

主耶穌讓門徒的生命有了新的意義,並且教導訓練他們,好讓門徒能在耶穌升天後為上帝所用,傳揚基督釘十架和復活的信息,成為得人的漁夫。今天,當我們與人分享基督慈愛和救恩的福音,我們就跟他們一樣,得人如得魚。

願我們的生命能夠宣揚並流露基督的愛,祂的愛能改變人的生命、意義和永恆的結局。

— 柯貝爾

主啊!助我更像祢,
吸引人們得見祢的慈愛和救恩。


在基督裡的新生命,有新意義也有新目標。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8-49章;希伯來書7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引導

讀經: 馬太福音16章1-4節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119篇105節


我認識一個年輕人,他總是向上帝求印證,當然這並不是件壞事,但他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要求上帝給他印證。例如,他祈禱說:「上帝啊,如果祢要我做甲,就求祢成就乙。那麼,我就知道祢同意了。」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因為他以這種方式禱告,讓他以為上帝回應了他的祈求,需要跟前女友復合。可想而知,他的前女友卻沒有同樣的感動,不認為這是出於上帝的帶領。

曾有宗教領袖要求耶穌顯神蹟,印證祂所做的都是出於上帝(馬太福音16章1節) 。他們不是求上帝的引導,而是要挑戰耶穌的權柄。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4節) 。耶穌如此回應並非禁止人們尋求上帝的引領,祂乃是指責他們忽視聖經的預言,因聖經早已印證祂是彌賽亞。

上帝要我們禱告祈求祂的引導(雅各書1章5節) 。祂已賜下聖靈的引導(約翰福音14章26節) 和祂的話語(詩篇119篇105節) ,祂也賜給我們屬靈的導師和領袖,還讓耶穌成為我們的榜樣。

祈求上帝給予清楚的指示,確實相當明智。但是,上帝不一定會照我們的期待或想法回應我們。或許禱告的重點是要祈求更認識上帝,並與祂有更親密的關係。

— 葛庭墨


順服是明白上帝旨意的最佳方式。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6-47章;希伯來書6章


靈命日糧 : 根本不知道

讀經: 加拉太書6章2-10節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書6章2節


在一個嚴寒之夜,一間教會的會友們來到低收入家庭所住的社區裡,分發食物給那裡的住戶。有位婦女領到食物時喜出望外,她打開空蕩蕩的櫥子給他們看,並說上帝回應了她的禱告,派他們來送食物。

當會友們回到教會之後,其中一位會友忍不住哭了。她說:「我小的時候,那位姐妹是我的主日學老師。她每個主日都來教會聚會,但我們根本不知道她幾乎要餓死了!」

顯然這些人願意關懷別人,他們就像保羅在加拉太書6章2節所說的一樣,想方設法要分擔別人的重擔。但是不知為何,即使有人每個主日都見到這位姐妹,他們卻沒有注意到這位姐妹的需要,而她也未曾與人分享她的需求。這件事提醒了我們,應更加關注我們周遭的人,如保羅所說:「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6章10節)

一同敬拜上帝的弟兄姐妹應當彼此幫助,那麼就不會有人陷入孤苦無助。我們應彼此瞭解與互相關懷,好讓我們不至於說:「我們根本不知道。」

— 白德夫

親愛的主,求祢幫助我注意到周遭人們的需要。
我願因著祢的名,
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們。


及時付出關懷,以免失去機會。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3-45章;希伯來書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