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讚美與祈求

讀經: 歷代志下6章12-21節


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歷代志下6章18節


成立於紐約的「青年挑戰事工」以幫助邊緣青少年為目的,這個事工是在竭力的禱告中誕生的。那時,創辦人大衛·韋克森(David Wilkerson)賣掉了他的電視,並將原本看電視的時間(約每晚兩小時)用來禱告。他禱告了幾個月之後,不僅對自己新的使命越來越清楚,也學到在讚美上帝和尋求上帝的幫助之間取得平衡。

所羅門王獻殿時的禱告就展現了這樣的平衡。所羅門首先強調上帝的聖潔與信實,將這殿的建成歸榮耀給上帝,強調上帝的偉大,宣揚「天上的天,尚且不足祢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歷代志下6章18節)

在高舉上帝之後,所羅門祈求上帝特別眷顧聖殿內的一切事。所羅門祈求上帝憐憫以色列百姓,並在他們認罪之後供應他們。

在所羅門禱告之後,「就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7章1節)。這驚人的回應提醒我們,我們在禱告時向全能者發出讚美和祈求,祂確實會聆聽並且關心我們的需求。

— 史珍妮

你會如何形容你和上帝之間的對話?
你如何在禱告中更親近祂?


禱告幫助我們以上帝的眼光看事物。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6-27章;腓立比書2章


靈命日糧 : 喜樂乃良藥

讀經: 以弗所書4章25-32節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言17章22節


在迦納的首都阿克拉,計程車司機或公車司機魯莽的態度、易怒的脾氣和粗鄙的言語,常是引發交通事故和暴力的主因。但在某一次的交通事故中,卻讓我看見截然不同的景況。有位計程車司機開車不小心,差點撞上一輛公車。我原本以為公車司機會生氣地對計程車司機大吼,沒想到他卻放鬆了嚴峻的表情,對著一臉愧疚的計程車司機,露出一個大大的微笑。這個微笑帶來奇蹟,計程車司機也舉起手向公車司機道歉,並露出微笑,隨即開車離去,劍拔弩張的情勢瞬間瓦解。

微笑對我們大腦內的化學物質有著驚人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當我們微笑時,大腦會分泌稱為安多酚的化學物質,可有助於舒緩生理反應。微笑不僅可以舒緩緊張的氣氛,更可以釋放內心的壓力。我們的情緒不止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聖經說:「一切苦毒、惱恨、憤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以弗所書4章31-32節)

當憤怒、焦慮或苦毒威脅我們與上帝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時,要記住「喜樂的心,乃是良藥」,這能讓我們心有喜樂,並且保持身心靈健康。

— 戴勞倫

回想一下,當你對人生氣,或和人有紛爭的時候,
你心中有何感受?你的生活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呢?


活在耶穌的愛中,便能得著喜樂。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3-25章;腓立比書1章


靈命日糧 : 釋放囚犯

讀經: 詩篇146篇


耶和華釋放被囚的。-詩篇146篇7節


我和妻子一同參觀第八航空隊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喬治亞州的薩凡納附近。其中有關德國戰俘營的展示,特別讓我們動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我岳父也在第八航空隊服役,與同袍一同執行任務,飛越歐洲上空。在二戰期間,第八航空隊損失慘重,共有47,000人負傷,死亡人數超過26,000人。我的岳父也因戰機被擊落,一度成為戰俘。當我們參觀博物館時,不禁回憶起我岳父曾告訴我們,當他和其他戰俘被囚禁在戰俘營時,得著釋放與自由的那一天,他們是何等歡欣喜樂!

詩篇146篇清楚地告訴我們,上帝關心那些被壓迫的人,並要讓被囚禁的人得著自由。詩人描述上帝「為受屈的伸冤,賜食物與飢餓的。耶和華釋放被囚的」(7節)。這些都足以讓我們發出頌揚和讚美,然而,最可貴的就是讓我們脫離罪惡和羞愧,得到自由。難怪耶穌要說:「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章36節)

因基督的犧牲,我們得以從罪的牢籠中得著釋放,享受祂藉著赦罪之恩所賜下的喜樂、慈愛與自由。

— 柯貝爾

主釋放我洗脫罪污,
在地如天終日歡呼,
世上難免憂愁困苦,
認得耶穌得享天福。


基督的赦罪之恩打破罪的牢籠。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20-22章;以弗所書6章


靈命日糧 : 沒有外人

讀經: 申命記10章12-22節


耶和華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祂的道,愛祂。-申命記10章12節


小時候,我住在迦納的偏遠小鎮。「用餐時間,謝絕外人」是當地人的習慣。因為物資缺乏,所以他們認為,在吃飯時間去拜訪人是失禮的,不管是鄰居或外地人都一樣。

我也曾在菲律賓小住一段時間,那裡就大不相同了!即使沒有預先知會對方就在用餐時間前去拜訪,對方就算自己不夠食物,也會堅持與到訪的客人一起分享。人們因著對事物不同的看法,而產生了不同的文化。

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後,上帝給了他們一些指令以建立他們的文化。但即使是上帝所給的指令也無法改變人心,所以摩西說:「你們要將心裡的污穢除掉,不可再硬著頸項」(申命記10章16節)。摩西發出這樣的呼籲之後,接著他就教導以色列百姓應如何接待外地人。他說:「[上帝]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18-19節)

以色列百姓服事的上帝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至大的上帝,大有能力,大而可畏」(17節)。以色列百姓善待不同文化的外地人,就能表明他們是屬上帝的子民。

上帝的這項屬性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向社會邊緣人和有需要的人表現出祂的愛呢?

— 葛庭墨

天父,幫助我們即使是在小事上,
也能向人展現祢的愛,使人蒙福。


在基督裡,大家都不是外人。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17-19章;以弗所書5章17-3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