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轉換住處

讀經: 約翰福音11章17-27節


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


在迦納,人們經常將訃聞張貼在看板與街坊的水泥牆上。像「英年早逝」、「與世長辭」、「永在懷念中」這些醒目的詞語,宣告至親已離開人世與將舉行的喪禮。我曾看到一則訃聞寫著「轉換住處」,表明了生命超越墳墓的限制。

當至親或密友過世,我們會感到悲傷,就像馬利亞和馬大因失去兄弟拉撒路而哀痛(約翰福音11章17-27節)。我們因懷念過世的親人而流淚心碎,耶穌也因著朋友的過世而深感悲痛(35節)。

但是在眾人悲傷之際,耶穌卻發出令人欣喜的宣告,談到了死後的生命,祂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25-26節)

由此可見,我們與過世的信徒只不過是暫時離別,正如保羅強調他們「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7節) 。離別固然令人感到悲痛,但是我們可以安心,因確信他們是在上帝安穩的手中。

「轉換住處」意謂著我們只是轉換環境和居住的地方。雖然世上的生命結束了,但我們還會永遠地活著,而且在耶穌的同在中活得更好。「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18節) 。

— 戴勞倫

主耶穌,因為祢,我們才有了盼望,
並有永生的確據。我們感謝祢!


因為耶穌,我們可以永遠活著。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0-12章;路加福音9章37-62節


靈命日糧 :按誰的計畫?

讀經: 歷代志上17章1-20節


「耶和華上帝啊,我是誰……祢竟使我到這地步呢?」-歷代志上17章16節


外子在18歲的時候,曾做過清洗汽車的生意。他租了一間車庫,雇用幫手,自己設計廣告冊子,生意頗為興隆。他原本的打算是將生意賣掉,用收益來支付大學的費用。所以當有買家表示有興趣時,他簡直欣喜若狂。經過多次討價還價,眼看就要成交了,卻在最後一分鐘,無法完成交易。直到好幾個月之後,出售計畫才順利完成。

當上帝預定的時間與計畫和我們的期望不符合時,難免會讓我們感到悵然若失。當大衛要建造上帝的聖殿時,他有正確的動機、優秀的領導力和豐富的資源。但上帝卻不讓他進行建殿的計畫,因為他在戰爭中殺戮過重(歷代志上22章8節)。

大衛可以向天揮拳以示憤怒,他也可以不顧一切地執行自己的計畫。但是,他謙卑地說:「耶和華上帝啊,我是誰……祢竟使我到這地步呢?」(17章16節)大衛稱頌上帝,表明他願意奉獻的心志。他看重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更甚於自己的願望。

哪個比較重要呢?是要達成我們的希望與夢想嗎?還是表達我們對上帝的愛呢?

— 史珍妮

慈愛的天父,我將所有的計畫都交在祢手中。
謝謝祢一直引導我,祢比世上萬事、萬物更加寶貴。


全然順服上帝的旨意,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7-9章;路加福音9章18-36節


靈命日糧 :山丘上的十架

讀經: 哥林多前書1章18-31節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加拉太書6章14節


美國最容易辨認的地標之一,是南加州的「好萊塢」(HOLLYWOOD)標誌。人們從全球各地來到這座「浮華城」,只為了看一眼明星在水泥上留下的足印和手印,或是一睹名人風采,也絕不會錯過矗立在山上的這個標誌。

其實在好萊塢的山丘上,還有另一個容易辨認的標誌,深具永恆意義但卻鮮有所聞,那就是好萊塢朝聖紀念碑(Hollywood Pilgrimage Memorial Monument)。那是一個高約10公尺的十字架,足以俯瞰整個城市,是為紀念克莉絲汀·史蒂文森而建的。她繼承豐厚的家產,於1920年代建了朝聖劇院(現為約翰·安生·福特劇院),演出關於基督的故事《朝聖之旅》。

這兩個地標形成有趣的對比。電影無論好壞,上映之後總得下片,其娛樂價值、藝術貢獻和影響力,都不過是暫時的。

然而,十字架卻提醒我們一齣有永恆影響力的劇目。上帝尋找我們,給我們機會接受祂完全的赦免,這是基督的工作,也是慈愛的上帝寫成的劇作。耶穌的死是全劇的高潮,深鑿於歷史之中。祂的復活戰勝死亡,為世人帶來永恆的影響。十字架的意義與能力永不消退。

— 費丹尼

天父,我們因十字架的永恆影響,向祢獻上感謝。
祢愛我們,讓祢的愛子為我們被釘十架,
求祢幫助我們能明白這愛,並心懷感恩。


認識被釘死的耶穌,才能瞭解十字架的意義。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4–6章;路加福音9章1-17節


靈命日糧 :別輕易放棄

讀經: 耶利米書1章4-9節


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耶利米書1章5節


在1986年,約翰·派博差點辭去一間大教會的牧師之職。當時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很沮喪,感到徒勞無功,甚至覺得四面楚歌。」後來派博牧師並沒有離開,他除了牧會,上帝還使用他開創了「渴慕神事工」,最後影響更多的人。

人們常誤解什麼是成功,就如我們認為派博牧師是成功的,但假設他的事工並未發展和興旺,那他又是否成功呢?

上帝呼召先知耶利米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耶利米書1章5節)。上帝鼓勵他不要害怕他的敵人,祂說:「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8節)

耶利米這個未出生就得到呼召的人,後來用諷刺的口吻,哀嘆上帝賦予他的使命:「我的母親哪,我有禍了!因你生我作為遍地相爭相競的人。」(15章10節)

上帝確實看顧耶利米,但他的事工從未興盛或成功。猶大國的百姓不曾悔改,他只能看著他們被屠殺、被擄掠並分散各處。儘管耶利米一生不斷遭遇打擊與拒絕,但他從來沒有離開,他知道上帝要他忠心而不是要他成功,他全然信靠那位呼召他的上帝。耶利米對百姓的憐憫始終不渝,顯示天父也渴望每個人都回轉歸向祂。

— 葛庭墨

你感受到上帝的呼召嗎?回應呼召後在何事遭遇到挫折呢?你認為什麼是成功?成功之時,你又如何回應呢?


別太快放棄!我們的情緒並不可靠。─約翰·派博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3章;路加福音8章26-5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