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典故

讀經: 希伯來書9章11-15節


基督⋯⋯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希伯來書9章11節


這間古色古香、以人工原木建造而成的小屋,值得作為雜誌封面。除了建築結構之外,其內部裝潢也相當有看頭。掛在牆上的祖傳遺物,讓屋子充滿家族的回憶;餐桌上的手編雞蛋籃、老舊的餅乾盤,以及一盞油燈,再加上那掛在前門歷經風霜的捲邊平頂帽。屋主得意地說:「這間屋子裡所有的東西背後都有典故。」

當上帝指示摩西當如何建造會幕時,每個物件都有一個「典故」(出埃及記25-27章) 。會幕只有一個入口,就像我們只能靠著耶穌來到上帝面前(見使徒行傳4章12節) ;至聖所是上帝的居所,而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的厚重幔子,象徵著我們的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至聖所內的約櫃,則象徵上帝的同在;大祭司是預表那將來到世上、最大的祭司耶穌;供物的血則預表基督純全無瑕的犧牲:祂只一次進入至聖所,便完成了永遠有效的贖罪工作(希伯來書9章12節)。

這些都在述說基督的事蹟和祂為我們成就的工作,耶穌如此犧牲是要「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15節),祂希望我們都能與這產業有分。

— 葛庭墨

哪些事物對我有特殊的意義?為什麼呢?
關於這些事物,我有什麼可以告訴人呢?
這些如何引導人們歸向耶穌呢?


耶穌擔當我們的罪,讓我們得著拯救。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15章;路加福音1章57-80節


靈命日糧 :好戲在後頭

讀經: 歌羅西書3章1-11節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羅西書3章2節


在我們家,三月的到來不僅意味著冬季的結束,也代表那稱為「瘋狂三月」的大學籃球賽季也來到了。身為狂熱的球迷,我們追看球賽轉播,並且熱情地支持我們最喜歡的球隊。如果我們提早轉到運動頻道,可以聽到體育主播談論即將開始的比賽,還能觀賞球員的賽前暖身練習,包括練習投籃、與隊友一起熱身。然而,最精彩的好戲是在後頭。

我們在世上的生活就像賽前暖身一樣,儘管充滿生活樂趣和希望,卻完全比不上天家永遠的生命。如果你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但想到還有更好的在後頭,豈能不開心呢?或是想到我們甘心樂意地幫助缺乏的人,便是積聚財寶在天上,怎能不充滿喜樂呢?在遭遇苦難和哀傷之時,想到上帝應許我們將會得到那沒有痛苦、沒有眼淚的永恆生命,我們就能滿有盼望。難怪保羅會如此勸勉:「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歌羅西書3章2節)

上帝應許的永恆生命,使我們能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人生。也許現在的生活已經挺不錯了,但還有更好的在後頭。如今我們雖然住在地上,卻擁有永生的盼望,實在是上帝美好的恩典!

— 司徒喬

恩賞不遠,努力向前!救主榮美即望見;
將入珠門,將登天城,得進天街朝主面。
當我眾都到天庭,主面前歡喜相聚樂如何!


為永生而活,就能正確看待今生。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0-12章;路加福音1章39-56節


靈命日糧 :陽光充足

讀經: 以弗所書5章1-16節


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以弗所書5章8節


我雖然知道,但仍舊不斷地嘗試。盆栽上清楚地標示著:「需要充足陽光。」所以在我家那缺乏陽光的庭院裡,並不適合栽種。但我卻喜歡這植物的顏色、葉子的形狀、大小與香味,所以我毅然買回家種植。可是,即使我費盡心思地照料,這盆栽還是長得不好。原來單靠我細心照顧是不夠的,它仍需要陽光,而那是我無法提供的。我以為只要對植物花多一點心思,就能彌補陽光不足的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植物就是需要充足的陽光。

人們的成長也是如此。雖然我們在不甚理想的狀況中,仍能暫時勉強生存,卻無法健康成長。我們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也有屬靈的需求,是沒有任何其他代替品可以滿足的。

聖經說基督徒是光明之子,意思是我們需時刻活在上帝同在的榮光之中,才能茁壯成長(詩篇89篇15節) 。若我們活在黑暗裡,就只會做「暗昧無益的事」(以弗所書5章3-4、11節)。耶穌是世界的光,若我們活在祂的光中,就能因祂的榮光照耀而結出良善、忠心又真實的果實。

— 林茱莉

親愛的主,謝謝祢救贖我、賜我新生命。
幫助我能活出光明之子的生命樣式。


光明之子行在主耶穌的光中。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7-9章;路加福音1章21-38節


靈命日糧 :話語的能力

讀經: 約翰福音1章1-14節


太初有道……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約翰福音1章1、3節


為何耶穌要在還沒有相機和攝影機之前就來到世上呢?否則就能傳福音給更多的人了。畢竟,一圖勝千言。

基督教護教學者拉維·撒迦利亞卻不這麼認為,他堅信「一言勝千圖」。他提到英國詩人理查·克洛蕭的名句:「清水一看見它的主人,就害羞臉紅了。」這句話,道出了耶穌將水變酒這個神蹟的精髓(約翰福音2章1-11節)。受造物認出耶穌就是那位創造主,若祂僅是木匠就絕不能將清水變成紅酒。

另一次,基督平靜風浪時只說:「住了吧!靜了吧!」門徒驚異地問:「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馬可福音4章39、41節) 。耶穌也曾告訴法利賽人,若群眾不讚美祂,「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路加福音19章40節) ,因為連石頭也知道祂是誰。

使徒約翰告訴我們:「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約翰福音1章14節)。約翰親身見過,所以他說:「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約翰一書1章1節) 。我們也可以像約翰一樣,向人見證那位連風和水都聽從祂的耶穌。

— 葛庭墨

耶穌,祢是創造主,也深愛一切受造物,但祢卻希望參與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求祢饒恕我們過去不願讓祢成為生命的主,如今我們願意更完全地認識祢。


聖經的話語彰顯生命之道。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4-6章;路加福音1章1-2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