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仰望

讀經: 詩篇146篇1-10節


耶和華扶起被壓迫的人。-詩篇146篇8節,新譯本


在《國際外科技術》期刊的一篇文章指出,低頭看手中的智慧型手機,相當於在頸部施加27公斤的壓力。我們知道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每天平均花二至四小時使用手機閱讀資料、傳訊息。如今頸椎神經壓迫的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隱憂。

生活中的重擔也很容易讓我們有壓迫感,使我們情緒低落。多少時候,我們因面臨的困境而失望,對至親的需要力不從心。詩篇的作者明白這種沉重壓力,但他仍看見希望,因此他寫道:「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祂持守信實,直到永遠。祂為受欺壓的人伸冤,賜食物給飢餓的人,耶和華使被囚的得自由。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迫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詩篇146篇6-8節,新譯本)

當我們思想上帝的保守看顧、祂的大能和豐盛的慈愛,我們便能抬起頭仰望祂並發出讚美。我們能夠安然度過每一天,因深知「耶和華要作王……直到萬代!」(10節)

當我們備受壓迫時,上帝要將我們扶起來。讚美主!

— 麥大衛

親愛的主啊!讓我們定睛仰望祢的能力和慈愛,
好使我們抬起頭,並以喜樂的心來感謝讚美祢。


相信上帝的美善,心中湧出樂歌。



全年讀經:
申命記26-27章;馬可福音14章27-53節


靈命日糧 :個人空間

讀經: 路加福音8章40-48節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希伯來書4章15節


在上下班的高峰時間,地鐵和公車上往往擁擠不堪,不只人擠人,甚至還人貼人,讓乘客幾乎窒息。一名新加坡大學工業設計系的畢業生針對這個問題,想出了新奇的解決方法。她設計了一種有塑膠尖釘的防護背心,讓上班族在擁擠的車廂內能保有個人空間而不受侵犯。這種塑膠尖釘通常是用來保護植物免受小鳥和小貓的侵擾。

耶穌也曾深切體會這種沒有個人空間的感受,因為喧鬧的群眾拼命地圍擠著耶穌,想看到和摸到祂。有位婦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病,花盡了積蓄,遍訪名醫,仍無法得醫治。但她觸摸了耶穌的衣裳繸子,血漏立刻就止住了(路加福音8章43-44節)。

耶穌問說:「摸我的是誰?」(45節)祂這麼問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耶穌覺得有能力從祂身上出去(46節)。這婦人觸摸耶穌與眾人不小心碰到祂,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當然,我們有時也想擁有個人空間和隱私。但如果要幫助心靈受傷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靠近我們,讓他們得到我們心中來自基督的鼓勵、安慰和恩典。

— 邢一帆

主耶穌,我願靠近祢並認識祢,
希望人們能藉著我看見祢。


人們透過基督徒的生命看見耶穌。



全年讀經:
申命記23-25章;馬可福音14章1-26節


靈命日糧 :愛惜自己

讀經: 出埃及記18章14-24節


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馬可福音6章31節


丈夫剛動了心臟手術,我在病床邊度過了焦慮的一夜。隔天上午,我想起髮廊的預約,心煩意亂地用手順了順散亂的頭髮說:「我要取消預約。」女兒說:「媽,去洗個臉然後到美髮院去吧!」我堅持說:「不行,我要留在這兒。」女兒又說:「我會留在這裡的。媽,妳要愛惜自己呀!妳把自己照顧好,對爸爸才是最好的。」

在舊約中,摩西獨自一人審理以色列百姓的糾紛,以致身心俱疲。因此摩西的岳父葉忒羅警告他:「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出埃及記18章18節)。接著他建議摩西揀選有才能的人,共同分擔審理的重任。

對基督徒而言,愛惜自己好像不大合乎聖經教導,但實則不然,因為這對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馬太福音22章37-39節;以弗所書5章29-30節) 。的確,基督徒確實要先愛主我們的上帝,並要愛人如己,但也要有足夠的休息,才能使身心靈得到更新。有時,愛惜自己是暫時退到一旁,樂意讓他人一同分擔我們的重擔。

耶穌常悄悄地退到一旁休息和禱告(馬可福音6章30-32節) 。若我們效法祂的榜樣,就能建立美好的人際關係,也更能顧念別人。

— 凱辛蒂

親愛的主啊,請更新我心靈,讓我能同時兼顧
心靈的健康和各樣的責任。感謝祢的慈愛和看顧。


不必事事躬親,當保養顧惜身心靈。



全年讀經:
申命記20-22章;馬可福音13章21-37節


靈命日糧 :亞比該的勸告

讀經: 撒母耳記上25章14-33節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箴言16章7節


大衛及四百名勇士怒氣沖沖地踏遍曠野,務要追討拿八的性命,因這名剛愎粗暴的富戶以譏刺的言語拒絕大衛的請求。若非先遇到拿八的妻子亞比該,大衛可能就會下手殺害拿八。亞比該預備了豐富的糧食前去迎接大衛,希望能及時阻止這場災難。亞比該謙恭地提醒大衛,若親手報仇,日後必會心裡不安、良心有虧(撒母耳記上25章31節)。大衛意識到她說得沒錯,並因著她的見識為她祝福。

大衛的憤怒確實合情合理,他在曠野保護拿八的牧人(14-17節),卻反遭拿八恩將仇報。然而,大衛的滿腔怒火卻差點讓他陷於罪中。雖然大衛知道上帝說不可殺人和不可報仇(出埃及記20章13節;利未記19章18節) ,但在憤怒之下,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拔刀殺了拿八。

當我們被人激怒,別按著內心的衝動行事,而要想想上帝要我們如何對待別人。我們在憤怒時可能會反唇相譏、自我封閉,甚至逃避問題。但是,選擇謙和的回應卻是上上之策,這非但不致讓我們過後懊悔,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蒙上帝的喜悅。若我們渴望在人際關係中尊榮主名,祂就能使我們與仇敵和好(箴言16章7節) 。

— 史珍妮

主,感謝祢不輕易發怒,又充滿憐憫。
幫助我靠聖靈行事,
無論何景況,我行事為人都蒙祢喜悅。


我們能忍受冤屈,因知上帝必伸張公義。



全年讀經:
申命記17-19章;馬可福音13章1-2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