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兩盒紙巾

讀經: 詩篇31篇9-18節


耶和華啊!我還是倚靠祢;我說:「祢是我的上帝。」我的一生都在祢的手中。-詩篇31篇14-15節,新譯本


我坐在手術室外等候,想到不久前,我曾在這裡,聽到醫生告訴我們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我唯一的弟弟年紀輕輕就被宣判為「腦死」。如今我在這裡,等候妻子經歷一個高風險的手術,心裡默默地向上帝禱告。

突然,醫生要見我。我走進小房間等候消息。桌上有兩盒紙巾,但不是給人感冒擤鼻涕的。那是為聽到噩耗的人預備的,就像之前我聽到「腦死」以及「我們無能為力了」等無情的話語。

哀傷和不安,讓我想到真情流露的詩篇。詩篇31篇就是大衛承受了痛苦後,發自肺腑的哭泣:「我的生命為愁苦所消耗」(10節);伴隨著悲傷的,便是被朋友及鄰舍遺棄的痛苦(11節)。

但大衛堅信唯一的真神,他說:「耶和華啊!我還是倚靠祢;我說:『祢是我的上帝。』我的一生都在祢的手中」(14-15節,新譯本)。他的哀嘆最終化為鼓勵和盼望。「凡仰望耶和華的人,你們都要壯膽,堅固你們的心」(24節)。

這次在等候室,醫生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我的妻子可以完全康復。我們如釋重負,也萬分感恩!但即使她的健康不如理想,我們的一生仍然在上帝大能的手中。

—葛庭墨

主啊!我們獻上喜樂,也交出悲痛。
謝謝祢時刻與我們同在。唯有祢是信實的!

將困難交到上帝手中,祂必將平安放進我們心裡。



全年讀經:
傳道書4-6章;哥林多後書12章


靈命日糧:苦難的功課

讀經: 哥林多後書11章21-30節


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哥林多後書11章30節


大螢幕上的特寫鏡頭怵目驚心,我們可以看到那人身上很深的傷口。他滿臉是血,憤怒的群眾正在嘲笑他,一名士兵鞭打他。在露天電影院的安靜氛圍裡,那一幕幕如此逼真,我蜷縮著身軀,皺著眉頭,彷彿可以感受到那種痛苦。但這只是一部耶穌為我們受難的影片而已。

為了提醒我們耶穌所遭受的苦難,彼得寫道:「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得前書2章21節) 。雖然苦難的形式及程度不同,但卻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所遭遇的苦難或許不像保羅所經歷的那麼嚴重,他因著基督的緣故被鞭打,被人扔石頭以及遭遇船難。他還被強盜攻擊,忍受飢渴(哥林多後書11章24-27節)。同樣地,我們或許也不像身處在仇視基督教國家裡的基督徒,需要忍受嚴峻的逼迫。

然而,當我們治死老我、忍受他人的攻擊、羞辱,或拒絕參與那些不榮耀上帝的活動時,我們就會面臨苦難。甚至為了與人和睦而操練耐心、拒絕報復,以及原諒別人,這些也是效法基督忍受苦難。

每當我們遇到苦難時,願我們都記得耶穌為我們所忍受的痛苦。

— 戴勞倫

你所經歷的苦難,如何讓你更認識上帝?

從苦難中所學習到的功課,別處無法學到。



全年讀經:
傳道書1-3章;哥林多後書11章16-33節


靈命日糧:無條件付出

讀經: 歌羅西書4章2-15節


他在禱告之間,常為你們竭力地祈求,願你們在上帝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歌羅西書4章12節


朋友向我提到一群關係密切、信心堅固的基督徒。當中有一位93歲的女士說:「當我需要任何幫助時,即使在三更半夜,我也能毫不猶豫地打電話給他們任何一個人。」無論是需要代禱、實質上的幫助,或是在需要陪伴時,這些朋友都會無條件地為對方付出。

在保羅寫給歌羅西信徒的書信中,也可以看到同樣的付出。在羅馬的獄中,保羅說他將派推基古及阿尼西謀去激勵他們(歌羅西書4章7-9節)。亞里達古、馬可以及猶士都也傳遞他們的問候(10-11節)。以巴弗也是「常為你們竭力地祈求,願你們在上帝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12節)。這些都是實際幫助以及根深蒂固之愛的明證。

你有無條件付出的朋友嗎?如果有,就為那些忠心的朋友們感恩吧!如果沒有,那麼懇求主讓你可以找到一位能互相扶持、代禱的朋友。相信你們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成為一個無條件為對方付出的小組。讓我們彼此分享基督的愛吧!任何事情、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皆靠主名而行!

— david c. mccasland

耶穌,謝謝祢賜給我朋友,他們用祢的愛來愛我,

幫助我也能愛他們以及身邊的人。
最重要的是,謝謝祢成為我的朋友,比手足更親密。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耶穌



全年讀經:
箴言30-31章;哥林多後書11章1-15節


靈命日糧:上帝不在乎嗎?

讀經: 哈巴谷書1章1-11節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以賽亞書55章8節


為什麼醉酒駕車者在車禍中毫髮無損,而沒喝酒的受害者卻身負重傷?為什麼壞人有錢有勢,而好人卻要受苦受難?有多少次你對這些發生在你生命中的事感到困惑,以致吶喊:「難道上帝不在乎嗎?」

哈巴谷也有同樣的困惑,因為他看到在猶大境內令人憂傷的景象,邪惡及不公義到處猖獗(哈巴谷書1章1-4節)。他的疑惑驅使他詢問上帝,何時祂才會解決這個情況。但上帝的回應卻也令人費解。

上帝說祂要使迦勒底人成為管教猶大國的工具。迦勒底人以他們的殘酷惡行聞名(7節)。他們心中只有暴戾(9節),而且崇尚武力、敬拜假神(10-11節)。

當我們不明白上帝的方法時,我們需要相信祂永不改變的屬性。那正是哈巴谷所做的。他相信上帝是維護公義、慈愛及真理的上帝(詩篇89篇14節) 。在這過程中,他學習從上帝的屬性來看自己的環境,而不是從自己環境的變化來看上帝的屬性。他最後得出結論:「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巴谷書3章19節)

— 謝葆芳

主啊,我常常因自己的景況而改變對祢的看法。
求祢幫助我,即使我不明白所有的事,
不了解祢的旨意時,仍記得祢是良善信實的上帝。

若從上帝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處境,可能截然不同。



全年讀經:
箴言27-29章;哥林多後書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