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心靈導師

讀經: 腓立比書4章1-9節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上帝就必與你們同在。-腓立比書4章9節


法蘭西斯·艾倫是帶領我信主的人。現在他已經時日不多了,我到他家去,希望在他離世以前,能跟他見最後一面,並說些值得紀念和有意義的話。

我站在他床前近一個小時,講一些個人的趣事給他聽,引得他開懷大笑。接著他累了,我們談到比較嚴肅的話題,他吃力地說著話,讓我知道我的生命中還有哪些地方仍有待改進。我靜靜地聽著,訣別的話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

他在我有機會開口前阻止了我:「藍迪,記住我一直告訴你的話。我們對人生的旅程沒什麼好害怕的,因為我們知道生命如何結束。我並不害怕!你照著我所教導你的去做吧!」這些激勵人心的話,讓我想到使徒保羅對腓立比信徒所說的:「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腓立比書4章9節)

不管是在彌留之際,或是初次見面,我從法蘭西斯的眼裡都看到同樣的光芒。他心中沒有害怕。

我所寫的許多文章,所說的許多故事,所服事的許多人皆受到法蘭西斯的影響。的確,我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人曾經鼓勵我們在靈裡成長,願我們常常記念他們。

— 紀藍迪

誰曾是你的心靈導師?你當過誰的心靈導師?

活出馨香生命,引人認識基督。



全年讀經:
詩篇7-9篇;使徒行傳18章


靈命日糧:永存盼望

讀經: 詩篇77篇1-15節


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詩篇77篇10-11節


著名的美國作家威廉·金澤(William Zinsser)曾描述他最後一次回去故居的情景。那間老房子陪伴他度過成長的歲月,是他童年時摯愛的地方,而且房子建在山丘上,可以一覽曼哈西特灣與長島海灣。可是他與妻子來到那裡,卻發現房子已被拆除,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個大窟窿。他們感到很沮喪,信步走到附近的海堤。金澤眺望著這個讓他懷念的海灣,陶醉於海灣景色和嘩嘩的浪濤聲。後來他寫下這段經歷:「我的內心平靜下來,只有一點難過。這裡的景色仍完好如昔:那獨特的海灣形貌讓我難忘,以至仍出現在我的夢裡。」

詩篇的作者也曾寫到他在患難中,心靈難以平靜、煩亂不安的時刻(詩篇77篇2-3節) 。但是在困難中,他不再沉溺於自己的悲傷,而把焦點轉移到他的救主身上,他說:「我要追念至高者顯出右手之年代。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我要記念祢古時的奇事。」(10-11節)

當面臨失望時,我們可以選擇執著於自己所失去的,或是定睛在上帝身上。主希望我們仰望祂,看見祂何等的良善,知道祂與我們的同在,體會祂永恆不渝的愛。

— 麥大衛

天父,生活可能很美好,也可能令人失望。我們知道人生不會一帆風順,事事稱心,但失望能使我們轉向祢,轉向世界唯一的真實盼望。

堅信上帝的良善讓我們永存盼望。



全年讀經:
詩篇4-6篇;使徒行傳17章16-34節


靈命日糧:沙漠

讀經: 以賽亞書48章16-22節


耶和華引導他們經過沙漠。他們並不乾渴。-以賽亞書48章21節


乾旱不毛、塵土飛揚、危險重重,這就是沙漠。那是一個水源不足、不利於動植物生長的地方。難怪人們用「荒漠」這個詞來形容人煙稀少之處。那裡生活艱難,人跡罕至,但是,有時候我們無法避免荒漠的生活。

在聖經中,上帝的子民很熟悉荒漠的生活。因為大部分的中東地區,包括以色列,都是沙漠。但是也有少數草木茂盛之處,例如約旦河谷與環繞加利利海的區域。上帝選擇在這沙漠環繞之地撫養祂的子民,讓祂的兒女在這裡學習信靠祂的保護與每日供應,使他們認識到上帝的良善與恩慈(以賽亞書48章17-19節) 。

今天,我們大多不住在真正的沙漠,但是我們常常經歷如沙漠般的乾旱之地。有時我們順服主而走進沙漠,有時我們什麼也沒有做,卻發覺自己來到了沙漠。當我們被人拋棄,或被重疾纏身時,我們就會猶如來到沙漠,乾渴疲乏,覺得快活不下去了。

但無論是經歷真實的或比喻中的沙漠,都提醒我們需要倚靠上帝的供應,即使住在豐饒的地方,我們也不可忘記這個功課。

— 林茱莉

你是住在豐饒或是匱乏之地呢?上帝用什麼方式扶持你?

上帝在每個沙漠裡,都預備了恩典的綠洲。



全年讀經:
詩篇1-3篇;使徒行傳17章1-15節


靈命日糧:同負重擔

讀經: 民數記11章4-17節


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民數記11章17節


一輛腳踏車的拖運能力是非常驚人的。只要將一個小拖車接在腳踏車上(當然還要加上一點毅力),一個成年人就能用腳踏車運載高達136公斤重的物品,以每小時16公里的速度前進。不過,載得越重,速度越慢。一個人拖著272公斤的設備或物品,每小時只能騎13公里。

摩西在曠野所面對的則是另一種重擔,一種情感上的極大壓力,讓他心力交瘁。當時,以色列人吃膩了嗎哪,強烈渴望有肉可吃,所以流淚哭號。摩西聽到他們不停地哀哭,感到非常惱怒難耐,於是摩西向上帝說:「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民數記11章14節)

的確,摩西若靠著自己,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於是上帝告訴摩西,要他招聚七十個人與他一同站立,共擔這個重任。上帝告訴摩西說:「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17節)

身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也不需要獨挑重擔。因為我們有耶穌,無論何時,祂都樂意、也能夠幫助我們。祂也賜給我們主內的弟兄姊妹,一起分擔重責。當我們將沉重壓力卸給祂時,祂就賜下智慧與支持。

— 史珍妮

誰曾經給你及時的幫助?你是否感謝過他們?

只需要禱告,就能得著上帝的幫助。



全年讀經:
約伯記41-42章;使徒行傳16章22-4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