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信仰大家庭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6-14節


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8節


在1980年代,我們教會有個關係密切的單身大家庭,其中包括喪偶或離婚的人。若有人搬家,他們會幫忙整理行李、搬運傢俱和預備食物。因為共同的信仰和友情的激勵,他們一直維繫親密的關係,生日或假日變得不再孤單。今天,這個三十年前因逆境而凝聚在一起的大家庭仍然活躍,繼續支持著許多個人和家庭。

保羅寫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描繪了生活在上帝大家庭裡的美好情誼。「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7節) 。「弟兄[姐妹]們,你們記念我們的辛苦勞碌……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9節) 。「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1節) 。保羅和他的同工向「所疼愛的」(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8節) 信徒們分享福音、同甘共苦,情同父母和兄弟姐妹。

在上帝的信仰大家庭裡,祂賜給我們父親、母親、兄弟和姐妹。若我們在祂的恩典和慈愛裡彼此相愛,祂必賜給我們喜樂的生命。—麥大衛

天父,我知道祢要我們彼此服事。請賜我一顆敞開的心,願意接受別人的關懷。讓我在有需要時會開口向人求助,而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我能甘心樂意地付出。

上帝愛你也愛我,讓我們彼此相愛吧!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0-12章;路加福音1章39-56節


靈命日糧:公義與慈愛

讀經: 那鴻書1章1-9節


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那鴻書1章7節


當被告站在法官面前等候審判時,法庭的判決便決定了他的未來。若被告原本無罪,法庭就是他的避難所,使他不被定罪;但若被告有罪,他將會受到應有的刑罰。

在那鴻書裡,我們看到上帝既是避難所又是審判者。1章7節記載:「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但第8節又說:「祂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又驅逐仇敵進入黑暗。」因為早在一百年以前,約拿宣講上帝饒恕罪人的信息,尼尼微人悔改而倖免於難(約拿書3章10節) 。到了那鴻時代,尼尼微人故態復萌,「設惡計攻擊耶和華」(那鴻書1章11節) 。那鴻書3章詳述了尼尼微將面臨的毀滅。

許多人只看到上帝對待人的某一面,卻忽略了其他方面。他們認為上帝是聖潔的,必按公義嚴厲審判罪人;或認為上帝只是有憐憫、恩典及豐盛的慈愛。事實上,祂是審判者也是避難所。彼得說耶穌「把自己交託給那公義的審判者」(彼得前書2章23節,新譯本) 。因此,耶穌「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彼得前書2章24節) 。

福音顯明了上帝的全貌!祂是審判者,但因著耶穌代替我們受死,我們能坦然無懼地來到祂的施恩寶座前,以祂為我們的避難所。—白德夫

主啊,願我們能全面地認識祢,而不只是看到祢的某一面。讓我們沐浴在祢的慈愛中,也不忘記祢恨惡罪。

十字架顯明了上帝的公義與慈愛。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7-9章;路加福音1章21-38節


Photo credit: mikecogh / Foter / CC BY-SA

靈命日糧:困境中的盼望

讀經: 士師記13章1-7節


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士師記13章5節


在2013年11月,強烈的颱風橫掃菲律賓中部獨魯萬市,奪走了上萬人的生命,許多劫後餘生者失去了家園和工作,生活必需品極度缺乏。三個月之後,當這個城市仍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之時,一個小嬰孩在大雨滂沱及強風肆虐的夜裡,誕生在獨魯萬市附近的馬路邊。儘管居民仍對風雨充滿痛苦的回憶,但他們卻同心協力,尋找助產士並將母親及新生兒送到診所。這個小嬰孩得以倖存且茁壯成長,象徵了在困境中的盼望。

當年以色列人受到非利士人壓迫四十年,人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那時,天使向一位不孕的以色列婦人說,她將要生下一位特別的兒子(士師記13章3節) ,這嬰孩一出胎就歸上帝作拿細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士師記13章5節) 。這名叫參孫的嬰孩,是上帝在亂世中賜下的盼望。

人生難免會遭遇困境,然而耶穌能拯救我們,使我們得到盼望。因為基督降生為「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章76-79節) 。—史珍妮

主啊,幫助我不受困境所影響,只專心仰望祢。因為所有的權柄和能力都屬於祢。求祢讓我謹記祢的良善,讓我在祢愛中平靜安穩。

耶穌是平靜人生風暴的盼望。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4-6章;路加福音1章1-20節


靈命日糧:未來住處

讀經: 尼希米記1章4-11節


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翰福音14章2節


我們的住處,不應該僅僅是一間房子,而是包括住在其中不同的人、經歷的種種事情,以及度過的歲月。住在這房子的人不計代價地付出,使得這個地方擁有了無限的意義,帶給我們莫大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以及許多的回憶。即使我們的住處並不完美,但它總有一力量,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聖經中經常談及住處,其中一個例子,是尼希米渴望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尼希米記1章3-4節,尼希米記2章2節) ,因為那城是他祖先的住處。當耶穌安慰我們時,祂也談及住處。祂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接著祂補充說:「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翰福音14章1-2節)

對於那些在地上的住處有美好回憶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明白這應許,也期盼將來的住處。而對那些沒有安全和舒適住處的人來說,耶穌應許有一天,信主的人都會住在充滿悅耳歌聲的佳美之地,並與耶穌永遠同住。

無論你面對什麼痛苦,無論你的信仰之旅如何坎坷,請別忘了:在天堂裡已有一個住處正等著你,而且是特別為你預備的。這是耶穌的應許,肯定會實現。—紀藍迪

親愛的主,我期待能住進祢為我預備的家。無論我在地上的住處是安舒或痛苦,祢為我所預備的家必定美好千萬倍。 我感謝祢!

願地上充滿回憶的住處,讓我們嚮往天上完美的家。



全年讀經:
約書亞記1-3章;馬可福音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