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中間人

讀經: 出埃及記20章18-26節


於是百姓遠遠地站立,摩西就挨近上帝所在⋯⋯。-出埃及記20章21節


試想像這樣的情景,你跟眾多的鄰居挨肩擦背地站在山下。眾人只聽見閃電不斷,雷聲隆隆,然後傳出使人震耳欲聾的號角聲。接著在火焰中,上帝降臨在山上。山頂被煙霧瀰漫,整座山劇烈搖動,使你全身顫抖(出埃及記19章16-20節)。

這就是以色列人在西奈山的經歷。因為這如此嚇人的情景,使他們哀求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上帝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出埃及記20章19節) 。以色列人央求摩西作他們和全能上帝之間的中間人。「於是百姓遠遠地站立,摩西就挨近上帝所在的幽暗之中」(出埃及記20章21節) 。摩西聽完上帝的指示之後,便把上帝的信息帶回山下。

這位在西奈山上彰顯大能的上帝,就是我們今天所敬拜的上帝。因為上帝是全然聖潔的,而我們卻滿身罪惡,所以我們不能與上帝親近。若靠我們自己,我們同樣(也應當)恐懼發顫。然而,耶穌擔當了我們的罪、受死,並從死裡復活(哥林多前書15章3-4節) ,從而讓我們能夠認識上帝。即便到了現在,耶穌仍然是我們與聖潔而完美的上帝之間的中間人(羅馬書8章34節;提摩太前書2章5節) 。—史珍妮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祢為我捨命,讓我能夠認識上帝。我敬拜祢,因為祢除去我與上帝之間的阻隔,祢是唯一的道路。

耶穌是上帝和我們中間的橋梁。



全年讀經:
申命記23-25章;馬可福音14章1-26節


Photo credit: Loozrboy / Foter / CC BY-SA

靈命日糧:捨棄鏡子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5節


[比撒列]用銅做洗濯盆和盆座,是用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之鏡子做的。-出埃及記38章8節


當摩西聚集以色列人共同著手建造會幕時(出埃及記35-39章) ,他徵召了巧手匠師比撒列負責製作會幕的所需之物。聖經記載,一些婦人獻出她們珍貴的銅鏡,用以製造洗濯盆和盆座(出埃及記38章8節) 。這些婦人捨棄了她們的鏡子,為要打造上帝居住的聖所。

捨棄我們的鏡子?我們當中許多人也許無法做到。現在也沒有人要求我們這樣做,但這件事讓我想到,若我們總是對著鏡子細看,時時審視自己的外表,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可能會過於關注自己,而忽略了他人的需要。

如果我們能不時時專注於自己的外表,而是時時記住,雖然我們的本相是那麼不完美,但上帝卻仍然愛我們;這樣,我們就可以學習「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4節) 。

奧古斯丁指出,人若只愛自己就會喪失自己,愛他人時卻會找回自我。換句話說,快樂的秘訣,並不是讓自己的外表美麗動人,而是因著愛,把我們的心、生命甚至自己完全奉獻。—羅大衛

天父,願我顧念他人多於顧念自己,願我思慮他人的需要,而忘記自我。

擁有一顆關懷他人的心,就不會只關注自己。



全年讀經:
申命記20-22章;馬可福音13章21-37節


Photo credit: markemark4 / Foter / CC BY-NC-SA

靈命日糧:給我望遠鏡!

讀經: 詩篇19篇1-6節


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篇19篇1節


就讀小學的時候,我跟朋友肯特時常使用一副德國製的望遠鏡觀察夜空。看到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月球表面的山脈,常讓我們驚歎不已。整個晚上,我們總是輪流跟對方說: 「快給我望遠鏡!」

在幾千年前,一個猶太牧童也望著夜空,同樣驚歎不已。他並沒有天文望遠鏡,不過他擁有更加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他和永生上帝的關係。我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景,成群結隊的羊群輕聲咩咩細語,大衛則默然仰頭凝視夜空。後來,他把感受寫下來,他說:「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詩篇19篇1-2節)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忽略天上的美景,忘記那是上帝為了讓我們欣賞,以及彰顯祂的榮耀而創造的。只要我們花一點時間靜觀夜空,並為所看見的而驚歎,就能夠更深認識上帝,以及祂永恆的大能和榮耀。—費丹尼

主啊,我們相信這就是祢的世界。當我們仰望穹蒼和大地萬物,不禁為祢和祢的創造而驚歎。祢和祢所造的如此奇妙!我們敬畏祢!

從上帝創造的奇工,我們看到祂的威嚴與屬性。



全年讀經:
申命記17-19章;馬可福音13章1-20節


Photo credit: Joe Parks / Foter / CC BY-NC

靈命日糧:毫無阻隔的親近

讀經: 羅馬書8章14-17節,24-26節


你們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羅馬書8章15節


當約翰•甘迺迪擔任美國總統時,攝影師們有時會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裡,捕捉到相當溫馨的畫面。在總統的書桌前,內閣成員正圍坐著討論世界大事,總統兩歲的兒子小約翰,則在父親的辦公桌下面,開心地爬來爬去。白宮的禮儀和國家重大的事務都與他毫無關係,他只是想親近他的爸爸。

這樣毫無阻隔的親近,正是耶穌口中「阿爸」一詞所傳遞的訊息。祂說:「阿爸,父啊!在祢凡事都能」(馬可福音14章36節) 。上帝雖是統管宇宙萬物的主,但祂藉著愛子成為讓我們能親近的慈父。在羅馬書8章,保羅把這關係描寫得更加親密。他說,聖靈住在我們裡面,當我們不知道該怎樣禱告時,聖靈便會「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馬書8章26節) 。

耶穌降世,為要向我們展示,完美而神聖的天父樂意回應我們的懇求,無論是只有兩個小錢的寡婦、羅馬的千夫長、卑劣的稅吏,或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強盜,上帝都一樣垂聽他們的懇求。我們只需要呼喚「阿爸」,即便喊不出來,也只需要歎息,因祂就在我們身邊。—楊腓力

阿爸,父啊!我們渴望親近祢,認識祢。但有時卻很難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我感謝祢,祢深知我的心懷意念,我渴望向祢傾心吐意。

禱告是與上帝親密對話。



全年讀經:
申命記14-16章;馬可福音12章28-4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