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靈修——「大好的消息」

 

「叮叮當,叮叮當,鈴聲多響亮」,隨著這些熟悉的音樂響起,就在告訴我們聖誕節即將要來到了。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各式各樣屬於「大人們」的聖誕節活動也接踵而至,像是:聖誕大餐、聖誕交換禮物和聖誕派對等等 ; 而對於小朋友來說,在床邊掛上聖誕襪,期待聖誕老人所送的禮物,則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刻。是的,這就是大部分人們對於聖誕節的理解和期待,甚至對於許多的基督徒來說也是如此。但筆者想要提出的問題是:「這真的是『聖誕節』這個名詞和節慶,所要傳遞的真正含義嗎」?對此,不仿讓我們花一點時間,藉著路加福音二8-15的經文來認識——什麼是真正的「聖誕節」。

 

讀經:路加福音 2章8-15節

8 在伯利恆之野地裏有牧羊的人,夜間按着更次看守羊羣。

9 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着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

10 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11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12 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着布,臥在馬槽裏,那就是記號了。」

13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上帝說:

14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

15 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眾天使離開他們,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們的。」

 

大好的消息

 

作者:Paul

有聲播讀:穆如清風

 

 

在路加福音的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是有關於一位嬰孩降生的歷史記載 ; 而我們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理解本段內容:1.一個好消息(v8-12) ; 2.對於好消息的回應(v13-15)。

首先,故事的背景是在一個黑暗的曠野之中 ; 此時,有一位嬰孩已經生在馬槽之中(路2:6-7),而一群不起眼的牧羊人正一如往常的看守自己的羊群。就在這個時候,上帝的使者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因此這些牧羊人產生懼怕。但我們可以特別注意,這位上帝的使者要他們不要怕,然後使者告訴他們不要怕的原因一個關乎許許多多人的消息——「就是有一位成就上帝救恩應許和計劃的主基督,祂已經降生並躺臥在馬槽了」; 而路加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大喜的消息。

在這裡,我們需要暫停一下,來思考這些經文與聖誕節的關係。藉著路加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聖誕」的本身其實是一個好消息 ; 而這個消息的內容,乃是在宣告一位救主基督的降生——祂是上帝要賜給人們最美的禮物。讓我們仔細來思考,會發現除了基督教以外,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基本上都是在告訴人們:「一個好建議,如此做你就會成為好人」。但基督教卻不是,因為「聖誕節」應該要幫助我們明白,基督信仰不是一個好建議,而是一個好消息——告訴你我,救主已經降生了。那為什麼這位救主基督的降生是好消息和最美的禮物?因為,我們需要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收過一些禮物,是我們根本不需要的,相信當收到這些禮物時,其實是一種困擾對吧。即使是你收到一份很喜歡的禮物,但讓我們試問,這份禮物你明年或多年後還會喜歡嗎?還會需要嗎?我相信答案往往是「否定」的。而上帝所賜下的救主卻不是這樣的禮物 ; 因為,聖經告訴我們,若沒有耶穌基督的救贖,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活在虛空的光景中 ; 就如同電影〈美女與野獸〉一樣,我們一直想要活得像「人」,但卻總是發現自己像一頭「野獸」。最終,等待我們的結局就是死亡(來9:27)所以你有發現嗎?「聖誕」是一個好消息——因為,耶穌基督不僅是最美的禮物,祂也是你真正需要且永遠不會退流行的禮物 ; 因祂要將自己給你,拯救你脫離死亡的轄制,祂要完全的來愛你,將那真愛的吻賜給你。

當我們明白聖誕節是一個好消息時,路加繼續帶領我們來看這個好消息帶來的果效。當主的使者報告這個大喜的信息時,有一大隊天軍齊唱:「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這裡幫助我們明白——聖誕節是一個好消息,而這個好消息的果效,就是要將榮耀歸於神,並將真正的平安賜與神所喜悅的人。各位親愛的讀者們,這裡的信息是非常顛覆性的。我想邀請大家想想,為什麼現在的聖誕節會越來越講求氣氛和各式各樣的派對?因為我們活在一個「極度需要感覺」和「自我需求被滿足」的時代。我們的平安是建立在感覺良好,以及需求得到滿足之上。但仔細想想,每次我們的感覺被滿足,或是這些歡樂的派對結束後的隔天早晨,等待我們的並不是真滿足,而是更多的空虛。但聖誕節的好消息,會開始翻轉我們的眼光,將我們的焦點從「自我」轉向「上帝」——使榮耀歸於神。因為,我們之所以活得如此空虛,就是因爲罪——使人與這位上帝隔絕了(故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自己)。因此,我們所需要的並非不斷地滿足自我,而是要回到生命真正的源頭,我們需要與神和好,我們需要救贖 ; 這卻是世界所無法給予的。所以,上帝所賜下的真平安,不會只是一種感覺,乃是根基歷史的事實——耶穌基督真的在十字架上救贖了我們,祂使我們與上帝和好,除去我們的罪,祂也會成為我們永遠的至寶(腓3:8)。看到了嗎?唯有當我們認識真正的聖誕節,才會開始脫去狂歡和自我中心的獸皮,擁有上帝所賜下真正平安的禮物——主基督。

那我們可以怎麼回應這一份禮物?牧羊人的反應,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首先,他們相信了這個消息。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若他們並不相信上帝使者所宣告的信息,那麼他們就繼續的牧羊就好,這大喜的信息也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可是,他們相信了這個消息,然後就彼此「出發」去「看看」——上帝所成就的事情。各位讀者們,這就是我們對於「聖誕好消息」最好的回應。我們要用信心來相信這個消息是真實的,有一位救主真為我們而生 ; 接著,我們就去看看。可以怎麼看?我想邀請你,可以來到一間教導真理的教會,來學習神的話語和敬拜祂(路2:20)。因為,這位主基督祂降生、受死,如今已經復活了,而教會就是祂所充滿的地方。因此,當你來到一間教導真理的教會時,你就是來「認識」祂並「看到」上帝所成就的事情了。

走筆至此,或許大家會有疑問:「我們是不是不可以過聖誕節了」?筆者不想在此討論如此複雜的議題。但筆者想要建議大家:「如果你已經是一位基督徒,那麼藉著聖誕節,讓你再次來思想福音的好消息 ; 同時,當你在送出每一份禮物時,試著鼓起勇氣,也向對方宣告真正的禮物——耶穌基督來救我們了。如果你還不是基督徒,那麼我想邀請你來相信這個好消息 ; 我們總是尋找真愛和真滿足,但聖經告訴我們,真正的愛和滿足唯有在耶穌基督裡面,而祂已經來了。你相信嗎?如果信,那麼你已經真正的在慶祝聖誕節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感恩節特別影片:不抱怨就很好了,還要感恩?

 

雖然「感恩」是基督徒最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聖經對我們的教導……但是,真的很難啊!面對生活那麼多大大小小不順心的事:家人突然生病、突然面臨財務危機,或是工作異常忙碌,薪資待遇卻無法匹配工作量;甚至是當下需要緊急傳送檔案的時候電腦卻正好宕機……

那麼多如鯁在喉、如芒刺背的糟心事,瑣瑣碎碎地叫人煩躁不已,有時候也真的看不懂上帝為什麼要讓我們經歷這些(實在是看不到一點好處),而且這麼多的磨難阻礙難道不會更加消磨我對上帝的信心嗎?當別人都在抱怨,甚至發泄的時候,我能不抱怨就很好了,還要感恩?

然而其實「感恩」並不是一個外在行為,也不是口裏唸叨著「感謝主,感謝神」就是感恩了;或是面對糟糕的境況仍舊心口不一地強迫自己為困難「感恩」。詩篇的作者大衛面對敵人攻擊或是朋友背叛時,並沒有為這些感恩,他乃是呼求上帝,回想上帝的作為。而當他如此做的時候,不知不自覺就能在詩篇的結尾頌讚上帝。「感恩」,是上帝賜予心態和眼光的轉變,使我們能專注看見上帝良善的作為。

因此,我們不為生命中的糟糕的狀況感恩,我們感恩的是,無論什麼境況上帝都掌權;無論發生什麼事,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死而復活,賜給我們永生的事實不改變。這樣的事實給我們盼望,轉變我們的眼光,提醒我們——比起我們已經擁有的永恆的、豐盛的恩典,糟糕的處境不過滄海一粟。我們其實擁有想象不到的能力和恩典,因為我們擁有上帝自己!就如哈巴谷所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哈巴谷書3章17-18節)

當我們選擇感恩的時候,也許可以看到:雖然工作突然忙碌,但依舊可以為自己的高效而感恩;雖然家庭、工作等許多事情要兼顧,上帝給的力量卻足夠;雖然面對家庭巨大的經濟壓力和困境,但自己也因此成長不少,能夠更成熟地面對難處……無論如何,「上帝對我們的拯救」,就是最大的恩典和最大的福分了!

雅米團隊製作了一支關於抱怨與感恩的視訊,點選視訊連結 感恩節特別影片:不抱怨就很好了,還要感恩? ,聽聽看他們面對那些生活中想要抱怨的事,又如何轉向感恩的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中秋特稿:真正的團圓

 

作者:青山

 

人為什麼慶祝中秋節:渴望關係圓滿美好

農曆的八月十五,全世界華人不論身在何方,都會歡慶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對華人來說有特殊的意義,最核心的象徵就是圓月。圓月在古代文化中象徵著圓滿與合一。我是在中國出生的,小時候每年的中秋節晚上,我們都會吃月餅,賞月,享受一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成年後我在外地求學、工作,就沒有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節了。但是每年八月十五,我媽媽都還是會給我打電話,問問我有沒有吃月餅。我的媽媽只是掛念我有沒有吃月餅嗎?當然不是,她只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她對遠在他鄉兒子的思念。而人慶祝中秋節其實就是想要享受一種圓滿的美好,一種愛的關係的和諧與美好。

上帝把這種渴望放在人心裡

無論是中秋節的團圓,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家庭、朋友的依賴,實際上反映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種根本渴望——建立愛的關係。我們渴望被理解、被接納,渴望與親近的人一起分享生命中的喜樂與悲傷。這種情感根植於我們人的本性中,而這樣的渴望正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上帝最初創造人的時候,正是要人學習建立愛的關係。就如上帝為亞當造了專屬￿他的幫助者夏娃,使亞當可以學習與另一個人建立愛的關係。而終極的愛的關係,便是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好讓人在與上帝的同在中得到滿足,上帝也因人彰顯自己的榮耀。

罪導致人無法享受真正的圓滿和愛的關係

每次回去家鄉,我都很期待,我的家人也很期待見到我。見到家人我們也會很開心。但是很快的,每次回去不久,我和家人就會莫名其妙地產生矛盾,有時候是他們的一些觀念和行為我覺得不是很合適,有時候是我們彼此說話的語氣沒有耐心。總之,我們的團聚不會是我一開始想像的那麼完美和美好。

我的家人是愛我的嗎?當然,我也是愛他們的,我們彼此都很渴望團聚。但是家人之間總是沒有辦法完美,有時候會有吵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難以理解對方,有時候我們無法原諒和接納。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自我中心,我們都犯了罪。

罪破壞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破壞了我們與人的關係。我們變得不愛上帝,不愛人,但是非常愛自己,首先想到的都是我、我、我。因此我們再也沒有了真正的合一、團圓和圓滿。

除此之外,有的人還因為失去親人而無法團圓;或者在外地無法回家鄉團圓,因此只能孤單。當中秋節大家都在團圓的時候,身邊卻沒有人可以和自己一起分享團圓的喜悅,享受愛的關係裡的連接。

這些的不完美、失落、不圓滿,都讓我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找不到真正的圓滿、真正的合一的愛的關係。我們與人的關係被破壞了,我們與神的關係也破壞了。

因此我們渴望真正的團圓——人與神的和好,人與人的彼此相愛。但是這種渴望能實現嗎?這種美好真的存在嗎?

在基督裡有真正的美好的團圓

聖經啟示我們,神是創造我們、愛我們的天父,我們人類的終極團圓,是與祂的合一。創世記中記載了人類與神的最初關係:在伊甸園中,亞當和夏娃與神同行,他們彼此親密無間,與上帝之間也沒有隔閡。這種關係是完美的團圓,是一種沒有痛苦、沒有孤獨的存在。然而,人類因為罪的緣故,背離了神,與神的關係破裂,失去了這種最初的圓滿。這導致了我們與神的分離,也讓我們在世界上的團圓變得如此短暫和有限。

但如何恢復這種關係呢?唯有藉著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是人和上帝之間的中保,中保的意思是在一段關係裡面聯繫雙方的中間人。因為他是上帝獨生的兒子,是完全的神,卻願意成為人來代替我們的罪而死。聖經說:“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章3-4節)。因為耶穌基督是神人,他滿足了上帝公義的標準,因此只有他才有資格,也能夠替我們承擔罪的後果,就是死亡,還有死亡帶來的一切痛苦、失落、失去。我們的靈魂都死在罪裡面,生來就是自我中心,只有他才能救我們脫離罪和死,能夠和上帝恢復關係;也只有他能賜給我們新的心,使我們能夠學習去真正的愛人。他修復我們與神之間的隔閡,使我們能與神真正的、永恆的團圓;他也使我們能去愛人,使我們與別人真正團圓。

同時,這樣真正的團圓也包括我們在神的家中,成為神的兒女。聖經說:“凡接待他(耶穌基督)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給他們權柄,做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節)凡信靠耶穌基督的人,耶穌基督的天父也成為我們的天父。耶穌基督在死後第三天復活了,他復活說明他就是神的兒子,說明他沒有罪,說明他已經戰勝了死亡。他復活之後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約翰福音20章17節)。我們從一個不愛神,與神為敵的人,到能夠稱神為我們天上的父親“天父”。約翰福音17章裡,當耶穌向天父禱告的時候,他說:“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在這裡說明,我們不但能和耶穌基督聯合,也與其他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合一”。因為我們與上帝的兒女都是在基督裡面的,這種合一超越死亡,是人最終的團圓;這樣的團圓不是脆弱的,而是穩固在基督的救恩中,永遠不被破壞。

永恆的團圓:天堂的盼望

今生的團圓不管如何美好,總有消失的一天,因為還有死亡在等著我們。但是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勝過了死亡,所以死亡就不能破壞這真正的團圓了!即使我們的身體死了,聖經告訴我們,將來我們要復活,並且在神的國度中,我們與耶穌基督能永遠團圓,再也沒有罪和死亡能分開我們。這種團圓不再受限於時空或死亡,而是永遠的。啟示錄21章中描述了新天新地的場景:“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這段經文描繪了最終的團圓景象:神親自與我們同在,我們不再分離、不再流淚,疾病、痛苦、死亡將被完全消除。

走向真正的團圓

中秋節讓我們思考團圓的意義,提醒我們看重家人、朋友之間的關係,珍惜與他們相聚的機會。然而,這種團圓始終是有限的,無法滿足我們心深處對永恆和圓滿的追求。只有在上帝裡面,我們才能找到那種更高的團圓,一種不被時空、苦難或死亡所打破的團圓。

當我們通過耶穌基督與神重新建立關係時,我們不僅得到了今生的圓滿,更得到了永生的盼望。這是我們最終的歸宿,是那更高的團圓,真正的團圓,完美的團圓,一種永遠不會破碎、永遠不會消失的圓滿團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清明節特輯:思想生死與福音

 

作者:清晨

有聲播讀:佳音

 

清明臨近,天空按時落下紛紛時雨,草木生髮,鬱鬱蓬蓬。四月明明是萬物復蘇的時候,古人卻偏偏要在這生命旺盛的季節紀念死亡,要我們帶上嫩綠楊柳鮮豔繁花走向墳墓重溫死別,仿佛是一句意味深長的警醒,生恐我們一時被春之繁華迷了眼,忘記死亡這一重大主題。

但我們還是忘了,或者說我們一直在逃避。我們不喜歡談到死,頗有些諱疾忌醫,按我周圍人的習慣,有生之時就該做些“有用”的事,讓自己日子好過一些,誰也不要提到死,如果死亡來了,那就歎息吧,哭泣吧,這之後呢,斯人已逝,活著的人還是要多做些“有用”的事,少想些有的沒的,讓自己日子好過些最是要緊。清明的時候還不忘帶上一些紙錢元寶燒給黃泉之下的親朋好友,希望那些死人的日子也能因著錢財好過些,如果家庭再富裕一點,這些人還會燒些紙房子紙車甚至紙僕,也不知是在做給別人看還是在自我安慰,似乎在說,看吧,在世上多有富足,多有光彩,就算死了之後也是一樣的。

在娛樂和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下,人們對死亡的態度越發淡漠曖昧。越來越多人輕易地自殺,社會輿論對這些自殺者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同情,轉變為冷漠,有些人甚至說,自殺者都是些沒用的人,一點挫折都承受不起,死就死吧,別給別人添麻煩就行。清明臨近,人們關心的也多為三天小長假,商店早早擺上了清明特色飲食,各大景區也開始各顯神通招徠遊客,我們懶得再去思考生死,只想享受這吃喝快樂的日子。

這並非是外邦人專屬的愚蒙,身為信仰者,我也常不知不覺持有這樣的態度,覺得死亡遙遠、縹緲,而且我較之他們更有恃無恐些,因為我知道我是個基督徒,蒙上帝保守,會在將來得到永生,這樣,所謂死亡越發於我無害了。我看多了自殺的新聞,看到這裡或者那裡,有多少人因天災、事故、疾病喪生,常常也懶得再去歎息。世俗的冷漠在我心裡滋生蔓延,一開始可能還稍有抗爭,後面漸漸覺得理直氣壯,理所當然:畢竟我又不能做什麼!

我浸泡在周圍世界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中,身為基督徒卻與世界為伍,思想行徑所差無幾,又何止這一例?世界的甜言蜜語迎合我的私欲,又以明槍暗箭作為威脅,如果我選擇妥協,與世界和好,真是最輕鬆的做法,這樣一來,我不會有對抗私欲的掙扎,不會有不合群的恐慌,不會遭遇不解和中傷,或許還有世上好處收入囊中。而選擇堅守真理又是多麼難,當世界鼓吹“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卻視寬容忍耐為無能;當世界都愛戴權勢黃金,卻反將“不拜金”者視為異端;當世界都愛花花衣裳,簡單樸素變為充滿嘲諷的貶義詞;當世界高舉自我中心,自我犧牲變為傻瓜的象徵……世界的腐蝕比想像中溫柔許多,它是溫水煮青蛙式的,不緊不慢,讓我一面自我感覺良好,一面慢慢下滑。多少人是這樣逐漸圓滑還自以為成熟的,多少光芒是這樣暗淡的,又有多少人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死去的。

身為基督徒,死亡就與我無害無關嗎?我曾以為死亡是一個休止符,它會在不知何時突然出現,急速打斷生命樂章,為生命劃上句號。但我現在發現死亡是一個漸弱符,身體的死亡,發生在每一分、每一秒,而靈魂的死亡,發生在我們對世界的每一次妥協、每一寸讓步。保羅曾說: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以弗所書2章1-2節)。死亡是一個進行時,不在未來而在當下,不是猝不及防,而是每況愈下。許多人活著,卻早已死了,死在罪的國度之中,黑暗之君的權勢之下。

但永葆初心實在是太難了,就像我們已經看慣了理想青年變為社會油條的故事。年輕時懷揣著的熱情與正直,在風風雨雨中打磨殆盡,心靈的死亡似乎也正像身體的死亡一樣,是一條牢不可破的鐵律,誰也對抗不了。是的,我們軟弱、渺小,靠我們自己無法逆轉,但是,不是有一位已經替我們勝了那死的權勢嗎?我們的耶穌基督曾為我們受難、又復活,為我們逆轉了生死的鐵流。這一復活的恩典,不僅在末日饋贈我們,更在當下,真實地澆灌在我們身上。復活的基督與我們又真又活地聯合,幫助我們與那同樣發生在當下的沉重死亡相抗衡。我們後退,祂就牽著我們再前進;我們跌倒,祂就攙扶我們再站起;我們與邪靈同流合污,祂就洗淨我們,叫我們又能抵擋試探;我們走一步深向“死”,祂就領我們向“活”回轉,逆轉死的引力,蹚過死亡湍流,溯洄而上,反倒一步一步走向更多更豐盛的生命。主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11章25節)。保羅在以弗所書中說我們曾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但更重要的是,上帝卻叫我們活過來(以弗所書2章1節)。

也許,正因為我是基督徒,所以死亡與我格外有關。已死之人怎能知曉自己的死亡,世界之子怎能識別四圍的試探,只有上帝復活的人,才能更深地體會到死的沉重,才會在每日靠著基督與罪對抗的過程中認識罪的毒害。基督的復活就在此刻與我們息息相關,祂已經得勝,而我們,“我們要因禰的救恩誇勝,要奉我們上帝的名豎立旌旗”(詩篇20篇5節)。等待我們的並非泯然世人,而是逐漸成聖,我們在來世有莫大的指望,在今生、在活人之地也必得見耶和華的恩惠,這對我們而言,是多麼大的盼望,多麼大的安慰。

所以,不要無視罪,也不要恐懼罪,下一次掙扎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禱告吧,上帝向來是幫助我們的。無論是遭遇欺淩、猶豫動搖、還是靈性低迷、內心麻木,或是需要供應以渡過艱難時期,都讓我們一起來禱告吧,福音的恩典是叫我們歸回安息的,上帝甚至不需要我們做什麼,只要我們專心等候祂,祂向來是信實的,祂叫我們不要懼怕!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都只不過是在這個死亡世界匆匆趕路的行人罷了。在這個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世代,能停下腳步思考的人是有福的。看破魔鬼粉飾太平的把戲,看到死與罪的權勢是多麼猖獗,今世是戰場,我們正穿過槍林彈雨。與此同時,當壯膽、堅固己心,每次看到罪,都更多地看向基督,能認識到罪,本身就已是復活的明證,說明上帝已經開始做工,耶和華是我們的盾牌,祂為我們爭戰,我們必不至羞愧。

清明時節,我們一起停下腳步更多地思考、紀念吧,思考十字架,思考空墳墓,紀念死亡,更紀念復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