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日曆第18天】施洗約翰的出生

作者:Kim

繪畫:Chin

有聲播讀:洋瀾

伊利莎白的產期到了,就生了一個兒子。鄰里親族聽見主向她大施憐憫,就和她一同歡樂。到了第八日,他們來要給孩子行割禮,並要照他父親的名字叫他撒迦利亞。他母親說:「不可!要叫他約翰。」 他們說:「你親族中沒有叫這名字的。」 他們就向他父親打手式,問他要叫這孩子什麼名字。他要了一塊寫字的板,就寫上,說:「他的名字是約翰。」他們便都希奇。撒迦利亞的口立時開了,舌頭也舒展了,就說出話來,稱頌上帝。周圍居住的人都懼怕;這一切的事就傳遍了猶太的山地。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放在心裡,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呢?因為有主與他同在。」 (路加福音1章57-66節)

你會給你的孩子起一個不尋常的名字嗎?

施洗約翰的名字就挺讓人們吃驚的。一直到年老都不能生育的伊利莎白終於生了一個兒子。可以想像這在他們親族裡面是多麼轟動的事情。然而當這群熱心的親戚準備給這個小寶寶取名的時候卻遭到了反對。按照父親的名字叫撒迦利亞本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伊利莎白卻堅持要給他起一個親戚們沒有聽過的名字——約翰。而當孩子的父親確認了名字就是「約翰」時,他也從啞的狀態恢復了正常,開口讚美上帝。也難怪周圍聽說的人都懼怕。這一切都太不尋常了吧?

小約翰從受孕開始就伴隨著各樣的神跡,因為他一生都是由上帝在帶領和引導的。他的出生是上帝的計劃,他的名字是上帝所定,他的人生也有上帝給的特別使命。「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呢?」這是約翰出生時代周圍的人想要弄明白的,不知道他們中是否有人真的看到了長大的施洗約翰成了先知,出去曠野教訓人悔改,給人施洗。然而,真正重要的是約翰為之預備道路的那位——那在約翰之後來的,除去我們罪惡的上帝的羔羊。約翰來,讓人們知罪,而祂來,才真正帶來了好消息——我們不用活在罪咎中也不必再承擔罪刑,因祂成為了我們的贖罪祭。

施洗約翰的降生也是在為祂的降生做預備,這位救主的降生才是可以讓我們普天同慶的好消息。如今,聽到這樣好消息的你,是否也將之放在心裡細細思考呢?你的生命因著這位救主的降生而不同嗎?你有因著聽到這樣的好消息而歡喜嗎?盼望這個聖誕節,你我可以回到福音的起頭,再次思想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真實地明白有一嬰孩為你我而生是何等美好的消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聖誕日曆第17天】告別壞習慣,結出生命美好的果子

作者:東尼叔叔 

繪畫:Chin

有聲播讀:佳音

 

「 你們多結果子 ,我父就因此得榮耀 ,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15章8節)

童年時,我愛看「木偶奇遇記」(Pinocchio)。 故事描述仁慈的木匠得到天使的祝福, 雕刻了一個有生命的木偶,成為她的兒子。起初木偶不懂事, 貪玩和貪婪。後來經過不少考驗, 變成一個誠實勤勞和真正有生命的男孩。

現實生活中,我相信每人都有壞習慣,壞習慣亦容易變成性格。就像木偶一樣, 講大話的時候,鼻子就會變長。有趣的故事情節,提醒我們從真理中學習,結出生命美好的果子。

很感恩 ! 在我成長路上 ,上帝藉著身邊的經歷, 提醒我性格上的缺失、透過不斷學習必需作出改變。

職場中學習 「信實」

記得在外國讀書的時候, 資訊沒現在發達,只靠電話和信件向家人報平安。我便養成一個習慣,只報喜不報憂。 漸漸這個習慣,亦成為我的性格。面對難題,獨自琢磨、不想向別人請求幫忙。 在工作上 ,亦獨善其身,不多理會別人的事情。

可是,我在公司遇到一位同事。她的性格率真、樂於助人。看到同事被欺凌,適當時挺身而出 。我很欣賞這份正義感 ,偶而得知她在工作上遇到挫折,便暗中照應。有一天她主動找我午膳,表現得十分沮喪,原來她的婚姻已出現嚴重問題,並邀請我為她禱告,這時我得知她是基督徒。 一段坦誠的友誼,就這樣萌芽,現已成為多年的好友。期間我們真心相待、暢所欲言、 做回真實的自己 !

就如經上說,「 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裡面,愛祂的心在我們裡面就得以完全了。」 (約翰一書4章12節)。 這是一個很寶貴的經歷,讓我在職埸中學習以 「真誠和信賴」 待人,互相建立,亦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實踐。

在教會事奉上,必須 「心存忍耐、主內溫柔」

工作多年, 人亦難免自我為中心,甚至為自己定下不少目標。 就如結交朋友,我喜愛找有共通點的人交往 ( 如類似的背景、嗜好或性格等),間中亦會抗拒或對其他不同類型的人貼標籤。 受洗後在教會事奉, 這種態度 必須改變。

在教會事奉,我曾參與不同崗位。 這些崗位 ,不僅與自己喜歡的人相處 ,還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用愛心關心有需要的人和事 ! 就如我的廚藝非常不好,卻在社區種植日,負責食物預備的任務。我不太擅長與長者溝通,卻在一些小組,協助關懷和聆聽。 開始時心中納悶、力不從心。 可是在一次查經中, 讀到保羅的勸勉,「我們曉得萬事要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 。」 (羅馬書8章28節), 我想也許是一個挑戰,讓我學習忍耐的功課。

後來才明白,參與不同的任務,可認識其他弟兄姊妹和不同事工的運作,在往後的配搭中 更加熟練、 互補不足。其後,上帝亦安排我與自己恩賜相配的事奉,祂有奇妙的帶領。 我感到很蒙恩,因在事奉的路上可以循序漸進, 學習在主裏溫柔。以忍耐和包容的態度 ,突破自己的舒適圈、跟從主的帶領 !

「木偶奇遇記」中,Pinocchio最後成為一個有生命的男孩。 我相信,聖靈所結的果子都是一樣, 透過基督的生命, 讓我們明白個中真理的重要性,由行為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在人前顯示出來,榮耀上帝的名 ! 聖誕是一個普世歡騰的日子 ,慶祝基督的誕生、萬民因著救恩和憐憫、 得到雀躍的朌望。

讓我們在這個重要的日子,反思自己是否已靠著基督結出美好的果子 ? 讓我們立志被祂塑造和帶領,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基督徒。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聖誕日曆第12天】接納你原本的樣子

作者:Anna;繪畫:Chin;有聲播讀:佳音

 

2007年的冬天我因病住院,出院後服用了一年的激素類藥物,藥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體型變胖,原本105斤的體重驟然升到了130斤,更令我焦慮的是臉變得越來越大。每天洗漱時看著鏡子中的「滿月臉」心情就很糟糕。

對自己形象強烈的自卑感控制著我,我不敢出門去面對周圍的人。甚至有一段時間我會有意識地避免照鏡子。好在那段時間我臨近研究生畢業,整天忙於準備畢業論文,這減輕了我內心很大的壓力。在這最黑暗的一年裡,上帝的話語給了我很大的安慰,使我對自我形象重新審視。

生病前的我是個瘦高個,身材比較勻稱,但我對自己的外貌並不滿意,感覺自己腿不夠長,脖子短,腳又肥又高(導致我很難買到合腳的鞋子),這種固化的印象來自於與周圍人的比較,來源於流行文化對「美」的定義。

於是我會跟隨潮流去嘗試各種髮型、買更高檔的化妝品、穿能夠隱藏自己身體缺憾的衣服,努力達到理想中的「完美模樣」。

但生病後變成「胖子」的過程徹底挫敗了我一切企圖變得更漂亮的努力,因為我什麼也做不了了,那時的我只想變回我原來的樣子。

當時剛剛信主有一年多,無數次我都哭著禱告,甚至向上帝生氣,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臨到我?

那一年「閉關在家」的日子真的很煎熬,我不知道這樣醜陋的樣子會持續多久,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到我下一年找工作。憂愁苦悶中只能向上帝傾訴。上帝以他慈愛的話語溫暖著我冰冷的心。

「我的形體並不向禰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禰的眼早已看見了;禰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禰都寫在禰的冊上了」(詩篇139篇16節)上帝從起初就命定了我的模樣,我在母腹中祂就按著我的名認識我,我未來的日子、所有的重擔祂早已一一量過。多麼重要的應許。

當我脫去一切的虛浮,當心所戀慕的被完全拆毀,剩下的只有完全的倚靠。上帝的話語完全釋放了我,儘管是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儘管當時的樣子看起來很「可怕」,我也能夠感受到上帝略過外表對我的愛和接納。

後來藥物慢慢地停掉,我漸漸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當我看到生病前舊照片上的模樣時,不禁感嘆:那時的我好漂亮!我以前居然從來未對自己的模樣感到感恩。看到周圍體型很胖的人,我也不會再去論斷,有的是更多的接納和理解。

這段痛苦的經歷使我對外貌不再那麼焦慮,讓我能夠以上帝的視角來欣賞生命的奇妙和特別。上帝說:「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彼得前書3章3節)若我們整日所思想的只是如何讓自己外表變得更完美,而忽略了「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彼得前書3章4節),我們所戀慕的就會捆綁我們。

「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箴言31章30節)。讓我們把眼目定睛在從上帝而來的美善上,願上帝的話語同樣帶給你釋放和自由。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聖誕日曆第11天】賜給我一顆慷慨的心

 

冬季里的聖誕節是一家人可以坐在溫暖小屋裡團聚的日子,但對某些人來說,他們的冬天也許是在饑寒交迫中度過的。他們也許住在簡陋的房屋,屋裡沒有足夠抵禦寒冬的設備,就像艾維斯·桑墨斯(Elvis Summers)遇見的莫婆婆一樣,是個窮苦的遊民。

然而因著憐憫,艾維斯創立了「請贊助我」(GoFundMe)的網頁,和當地教會合作,提供土地給無家可歸的人建立庇護所。

那位將要誕生的嬰孩、同時也是君王耶穌基督,儘管與天父有同等榮耀,卻將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給了我們,最後連命也為我們舍了。

如此,在這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裡,讓我們也盡我們所能地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不管是三明治還是外套,再微小的舉動都能帶來巨大改變!

*內容改寫自Our Daily Bread文章《關懷窮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