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生命的降生

 


作者:M&Y    有聲播讀:佳音

 

此時此刻,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心裡充滿感恩。我懷中的寶寶正在香甜地安睡。是的,感謝主,在祂的賜福下,我擁有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從不懷孕到生產,希望我的這段經歷可以安慰那些還處在備孕中的家庭,也盼望更多有相似經歷的弟兄姊妹可以因此得到力量和鼓勵。

我們的寶寶是在婚後第三年出生的,從備孕、懷孕到寶寶出生的整個過程中,我們蒙了上帝莫大的恩典。

剛剛結婚的時候,我和老公沉浸在二人世界裡,關於生孩子這件事那就順其自然吧,所以我們也沒有刻意地去備孕,認為一切都會水到渠成。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婚後的一年半時間,寶寶遲遲未給我們信號,我們心裡不免開始有點慌了。難道我們有不孕不育的問題?

帶著這個疑慮,我和老公憂心忡忡地去醫院看了專家,各種繁瑣的檢查和化驗,醫生非常無情地表示,年齡因素已經導致我的卵巢功能呈現早衰跡象,懷孕會比同齡人要難上很多。同時,老公的精子活性也存在著問題。醫生建議我們先吃藥調整一段時間,看有沒有改善的可能,如果還是懷不上那就只能試管嬰兒。聽到專家的意見後,我們猶如五雷轟頂。而接下來一段時間整個家庭彷彿籠罩在陰霾之中,我和老公儘可能地避免這個話題,而醫生開的葯竟彷彿是我們最後的救命稻草。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7章8節)

就是這種壓抑到不能呼吸的環境里,我無意間看到其他姊妹生育的見證,彷彿雷擊般地幡然醒悟。我們苦苦尋求方法,直至漸漸地迷失自我,而本該依靠的卻被遺忘在腦後。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忘記了禱告,忘記了讀經,我們的初心被世俗奪去了竟渾然不知。當夜,我和老公重新來到主的面前,同心合意地禱告祈求。我們彷彿沐浴在光中,之前的陰霾在光照下消散。是的,我們還沒有到絕境,哪怕在絕境,哈巴谷先知也說,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哈巴谷書3章18節)

 

「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章21節)

在我們持續禱告一段時間後,我發現當月的月經沒來。懷著忐忑心情的我們再次去了醫院。抽血的結果顯示確實是懷孕了,不過hcg和孕酮的指標翻倍情況並不理想,需要持續監測。我們還是很高興,以為寶寶終於來了,我們也相信這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寶寶,一定會安然度過難關。

然而,喜悅並沒有持續下去,大約半個月後我們去醫院複查,檢查結果無情地告訴我們,胎心消失了——我自然流產了。不知道怎麼回的家,我一度崩潰,眼淚止不住地流下,歇斯底里地嚎啕大哭。我不明白為什麼明明賜給我的寶寶又收回了,為什麼別人一結婚就會懷孕,為什麼別人懷孕看起來那麼輕鬆,為什麼這樣絕望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為什麼,我心中有好多的為什麼想問祂,但是整個世界在沉默。

感謝聖靈光照,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開始反思。是我什麼地方做的不合上帝的心意嗎?祂讓我看到自己的私心。以前禱告的時候,我冒出過把寶寶奉獻給主的想法,但是立刻被自己否決了,因為這條跟隨的路太辛苦、太艱難,我不捨得。然而,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祂連獨生愛子都賜給我們,我卻藏著私心跟主講條件,以為祂不知道我的想法,哪知祂照出了我心中的隱情。

 

而這個得了又失去的經歷,也讓我思考了很多。在失去寶寶的時候,我也曾有過抱怨,但是祂的恩典並沒有離開,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反而失而復得。我們曾如羊走迷,但是終被尋回。我和老公信心更加堅定了,心態也變得放鬆。我們相信主有祂的美意,也有最好的預備,無論祂給或不給,我們都願意降服。如果有了寶寶,我們也願意把寶寶交給祂,以後走服事祂的道路,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在寫下這篇見證時,我不由回想起在哭泣的時候,上帝彷彿輕聲對我們說:「你們準備好了嗎?」是的,沒有如此的經歷,怎麼能體會到上帝賜生命的偉大,還有作為父母的責任感;沒有如此的經歷,暴風驟雨面前,我們的信心會在哪裡呢?

流產後的幾個月內,由於B超檢查出宮腔積液和輸卵管積水,醫生懷疑宮腔還有殘留,我頻繁地進出醫院檢查。在幾個月的禱告後,B超複查終於沒有問題了。

身體恢復後,我繼續積極地備孕,但是我更知道要把這件事的主權交給主。我們禱告說,如果主賜給我們一個寶寶,我們就願意把他奉獻給上帝,也真心希望這個寶寶真的被上帝所使用。這時,我們禱告的心態跟之前完全不一樣,雖然或多或少還有些著急,但是心裡卻很篤定——主會給。

感謝主,在當年的年底,我們就查出來懷孕了。回想整個懷孕的過程,我們也經歷了一些困難,比如孕早期的先兆流產跡象、子宮動脈阻力高,孕中期做三維的時候發現寶寶心臟有一點無大礙的結構異常……回頭再看,這些小小的不順利就像一個個提醒,讓我們不會因為過於平順就遠離主。

孕晚期時,我常常會設想生產的過程,這種未知令我很迷茫和害怕。於是,在禱告時常常會背誦提摩太前書2章15節的經文:「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憑著信心,我相信我會在生產上得救,也就不再害怕了。寶寶降生那天比預產期提早了半個月,在我們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他就突然襲擊了。沒錯,這個世界多了一個健健康康的男寶寶。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要把頭生的歸給主,我們也願意把我們剛出生的寶寶獻給主。

 

 

尾聲

在整個備孕、流產、懷孕、生產的過程當中,我也認識了一些有相似經歷的姐妹或者是一直無法懷孕的姐妹,她們有的人因為宮外孕切除了輸卵管,也有的是因為胚胎髮育不良而導致流產,但是感謝主,她們依然是對主充滿了信心。到我寫下這篇見證的時候,這些姐妹中,有的孩子已經出生,有的已經懷孕了。就像聖經里主顧念撒母耳的媽媽——哈拿的苦情一樣,我們的主也顧念我們的需要,祂會在最適合的時間賜給我們祂認為好的。

有了寶寶之後的生活和單身、二人世界的生活真的是很不一樣,在本文的末尾,我想把兩節經文送給那些處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姊妹們:

「沒有出嫁的,是為主的事掛慮,要身體、靈魂都聖潔;已經出嫁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丈夫喜悅。」(哥林多前書 7章34節)

「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唯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箴言31章30節)

 

願主賜福看到這篇見證的家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女人,要多少證據,才敢相信自己的確被愛?

 

作者:Jessie    作者:穆如清風

 

「我要你現在就告訴我,你想不想?」眼前的他表情變得複雜和沮喪,「你為什麼會懷疑呢?」最終他對我說出我滿意的答案。我終於罷休,不再逼問他那些問題。

你想不想這麼做?其實,我內心深處真正要問的是:你還愛不愛我?身為女人,我和大多數女人一樣,渴望被愛,渴望一直被愛,渴望被無條件地愛。所以在被愛這件事上,我總免不了要拚命「收集證據」,我會一遍又一遍地提問一些在對方看來是理所應當的問題,從而得到肯定的答覆;或者觀察和揣摩對方的言行舉止,來給我的「被愛」補充說明。

再或者,我會努力討好對方,希望對方因為我的好行為而愛我。我很矛盾,我似乎是在尋找對方愛我的證據,但我同時也在尋找對方不愛我的證據。我似乎有了一個預設:他不會愛我的,他不會接納我的。事實上,不管是哪一個證據,都永遠不足!

 

 

自卑和自大在我體內形成一座名叫「自我」的偶像,我的靈魂知道自己不配被愛,但我同時又想要證明我值得被愛。於是開始抓住我以為我擁有的:我的性格、外貌、財富、年齡……我以為我是因為擁有這些所以才值得被愛,所以我不能失去這些東西。這座雕像開始形成一個黑洞,把所有的證據都否定了、吞噬了,又釋放出苦毒來消損自己和別人的愛。

這和信仰竟然非常相似!人總想要透過自己行為來賺取上帝的饒恕,罪使我們無法相信上帝竟然會無條件愛我們,這怎麼可能?我們以為上帝接納我們是因為我們相信祂,星期天去教會敬拜祂、願意成為基督徒,洗禮歸入主名下,向祂禱告……是因為我們做了這些,所以上帝接納我們。然而事實是,上帝是因為救主耶穌基督的緣故接納我們,祂並不因為我們的任何行為,而單單是因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

 

 

所以我們對上帝的回應,就是不憑著眼見,而憑著信心(哥林多後書5章7節)。聖經上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這份相信本身,就是我們被上帝接納的證據,因為這份信心正是上帝所賜,並不是我們自己有的。人總想要用行為來賺取上帝的接納,就像我總是想要討好,並且以行為來賺取別人對我的愛。我拚命尋找別人因為我的好行為而愛我的證據,其實本質上是不相信。證據已經足夠,只是在於相信或者不相信。

相信實在是一件艱難的事,因為它要求我們把自己交出去,跳那信心的一躍。但是我們不是看見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就會看見。否則就算我們看見了證據,我們還是不信,就像法利賽人,「祂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跡,他們還是不信祂。」(約翰福音12章37節)當我們仔細思考這節經文:「耶穌因為他們不信,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馬太福音13章58節)我們也會明白,上帝總讓我們在相信之後才更加看見祂的作為和大能。

 

 

在信仰上,我們會尋找「得救確據」,在一段關係中,我們也免不了會收集各種「被愛的證據」,這並沒有錯,因為愛我們的對象也會願意給我們提供證據。但對我們自己,關鍵的還是不憑著眼見,憑著信心,並且這份信心的對象是基督。否則我們見到了再多的證據,聽了再多肯定的話語,我們總無法滿足。我們是不配被愛的,但是感謝耶穌基督!祂成為我們能夠去相信的根基。因為只有祂能無條件地愛我們,也只有祂能全然滿足我們被愛的渴望。

你相信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媽媽馬上60歲的時候,我才發現……

 

作者:Radish       有聲播讀:

 

趁著國慶假期早早就買好了回家的車票,家鄉四季溫暖,景色宜人,燒烤聞名全國,每年都吸引無數的遊客前去旅遊度假。可吸引我的永遠都不是這些,吸引我的是家鄉里最愛我的家人,我們彼此都迫切渴望在假期相見,那500公里的回家路程總是那麼遙遠,那麼漫長。

有一天晚飯後,我和媽媽去散步。我們手挽手聊著很多過去的事,大多數是關於她在幼年之時就已經失去的父親。媽媽幾乎沒有感受過父愛,因為她似乎連一個關於外公的故事都沒有。那時候她只有三四歲,又怎會有任何記憶呢?

 

 

我突然問道:「媽媽,您下個月就要過生日了,您今年多少歲了」?

是的,我真是一個不孝子。因為爸媽從來不過生日,所以我總是記不住他們什麼時候生日,只能記得分別是在每年的幾月份。我竟然都沒有給他們說過生日快樂……

媽媽平靜地說道:「63年出生,今年就滿59了」。

「什麼??!!我一直都以為您才55歲!您咋就59了,明年就是60歲了!」我簡直驚訝極了。

「那您明年要過一個60大壽嗎?」

「不過。」

「也是,反正只要您不說,也沒有人知道您60歲了,看不出來,您永遠年輕!」

因為爸爸比媽媽小兩歲,所以我記錯了媽媽的年齡,也順帶記錯了爸爸的年齡。爸爸在幼年的時候失去了母親,所以他也沒有任何關於母親的記憶。

然而,從未得到過完整父愛的媽媽和完整母愛的爸爸,他們卻給了我最甜蜜的父愛母愛。他們沒有因為愛的缺失而在愛他人的時候顯得笨手笨腳,他們的愛是那麼熟練,那麼自然,那麼窩心。

 

 

這一次簡短的對話,讓我對父母充滿了慚愧和歉意,原來他們在我不經意間就真的老去了。我流連於這世間的浮華與虛假,卻沒有認真地去愛他們,關心他們。即使我連他們多少歲了都不知道,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全心全意、用盡一生的力氣來愛我。我好想當面跟他們說一聲對不起,然而卻是無法開口。

我很快想到最近一段時間我「走迷了路」(詩篇119篇176節)。無數個夜晚,我內心的光景就如詩人所禱告:「我心渴想你的救恩,仰望你的應許。我因盼望你的應許眼睛失明,說:『你何時安慰我?』(詩篇119篇81-82節)

我只關注自己的抱怨,卻沒有發現我的眼目一直定睛在這個世界的虛假。而我經歷的每一個失敗都讓我想要奮起直追。我渴望人的愛、世界的繁榮、令人艷羨的眼光……我在這些當中流轉著、努力著,卻也空虛著,害怕著。

我的心趨向不義之財,罪中之樂,我如亡羊走迷了路,我不再羨慕祂的訓詞,我不再趨向祂的法度。

可是,主卻讓我看見父母那無條件不求回報的愛。他們在世界上沒有體會過完整的愛,可是主這愛的源頭卻充滿、澆灌他們,讓祂的愛借著他們陪我走過這人生的三十年。

主讓我看見,當祂遇到那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時(約翰福音8章1-11節),祂既沒有定婦人的罪,也沒有縱容她的罪行。在打發走那些控告者之後,主說:「 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章11節)

新生活的開始必須有行為改變的果子,所以主告訴她:「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在歷經怨恨和苦難,覺得自己屢屢陷入失敗的窘境之時,當我不再把主當作我生活的中心,不停止地犯罪之時,主卻沒有離棄我,那舍己和無條件的愛都沒有離開,慈愛的眼目仍然目不轉睛。

我要立即抽身,我不要深陷其中,我要離開生命中的「陷阱」。

「求你賜我悟性,我便遵守你的律法,且要一心遵守。

求你叫我遵行你的命令,因為這是我所喜樂的。

求你使我的心趨向你的法度,不趨向非義之財。

求你叫我轉眼不看虛假,又叫我在你的道中生活。

你向敬畏你的人所應許的話,求你向僕人堅定。

求你使我所怕的羞辱遠離我,因你的典章本為美。

我羨慕你的訓詞,求你使我在你的公義上生活。」

 

詩篇119篇34-40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失去三胞胎後,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作者:Priscilla Goy      翻譯:Nancy

 

2019年8月10日,就在Natalie Tan發現自己有點見紅的前一天,朋友們為她和她的丈夫舉辦了一場「性別揭秘」派對。

他們正期待著三胞胎的到臨。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打開了三盒氣球,並發現上帝回應了他們希望男孩女孩都有的禱告。Natalie和丈夫將會有一個男孩和兩個女孩。

 

 

在懷孕的五個多月里,Natalie幾乎沒有遇到過任何健康問題。「一切都很順利」。

這對夫婦在結婚前就知道她會受孕困難,所以他們嘗試了宮內授精(IUI),也就是通過醫學技術將精子直接放入子宮。第一次嘗試就成功了,並且是三胞胎。這令他們很驚喜。

她的丈夫在網上做了一些研究,發現很多搜索結果都在談論多胞胎的風險。他們的醫生也簡要地提到了「選擇性減胎」的做法——減少胎兒數量以提高健康懷孕的機會。但這對夫婦並沒有同意這麼做。

「他們的心臟都在跳動。我們怎麼能選擇性地減胎呢?即使這麼做是為了活下來的那個孩子也不可以啊。」Natalie說。

他們選擇把未來和孩子交在上帝手裡。她說:「如果是上帝把他們給了我們,我們就接手,並盡我們所能地照顧好他們。」

 

 

然而,在性別揭秘派對過後的第二天,也是Natalie剛進入孕22周時,她開始見紅,然後出血。第二天她就住了院並且查出宮內感染。

直到今天,Natalie都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感染,但事情從那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兩周後,她出現了「綠色分泌物,並伴有惡臭」。感染已經惡化,所以醫生不得不為她引產,否則她的生命將面臨危險。

三個孩子都被引產出來,第二個孩子甚至哭出聲了。但就在24周之前的幾天,它們都去世了——如果24周再出生的話,他們的存活幾率會高得多。

「若只是為了拿去,那為什麼還要賜予?」

 

當Natalie聽到第二個孩子呱呱墜地的哭聲時,她希望能突破萬難,迎來一個奇蹟。

「我仍然希望至少有一個孩子能繼續呼吸,希望醫生會發現『這孩子還想活下去,所以讓我們試試看( 給孩子提供生命支援 )』。」

不幸的是,奇蹟並沒有發生。第三個孩子出生後,Natalie昏過去了。幾個小時後當她醒過來時,她的孩子都已經去世了。正如醫生預測的那樣,寶寶們的肺部發育不足,所以都沒能活下來。

Natalie把她的問題和憤怒帶到上帝面前。

如果你要把他們給我們,為什麼你又把他們帶走了?我做了什麼事使你如此不高興嗎?——我可能做了很多事讓你生氣——這是對我的懲罰嗎?這樣的懲罰夠了嗎?

你本可以不給我們孩子的。為什麼給了又拿走?並且是三個都帶走。你連一個都不能留給我嗎?

 

當別人歡笑時悲痛

那天,當Natalie離開產房時,她聽到其他嬰兒的哭聲,看到其他母親抱著自己的嬰兒,這令她更加痛苦地意識到自己的失去。

值得慶幸的是,她被從一個醫保補貼的多人間病房搬到了一個私人病房,在那裡她可以一個人安靜了。

她在那裡住了幾天,當家人和朋友來訪時,她還能堅持住,但當她最終出院時——再看到其他孕婦和新生兒——她又崩潰了。

「我進來的時候是懷著三胞胎,但我離開時卻一無所有——子宮裡沒有孩子,懷抱里也沒有。」

在隨後的幾天里,她每天都以淚洗面,悲傷、內疚和羞愧交織在一起。她對「失去的孩子」感到內疚,想知道如果自己當初做點什麼是否會結果不同。讓她堅持下去的是每天早上和父母一起讀《靈命日糧》並查經,和丈夫一起散步,和朋友一起上烹飪課。

雖然Natalie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精神支持,但她也希望能從有類似經歷的女性身上學到點什麼。她在網上搜索其他失去三胞胎女性的故事,但幾乎找不到,她找到的故事都發生在多年前的美國。「那時候我覺得很孤單。這是不是意味著其他懷三胞胎的媽媽都沒遇到過什麼問題?」

後來,她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關於流產的討論並不多,許多女性只在妊娠中期才公開分享自己懷孕的消息,所以她們不會分享孕早期流產的事情。

與此同時,為了保護自己的精神健康,她開始與孕婦們保持距離——在社交媒體上屏蔽她們或取消關注她們——反正她們大部分也都不是密友。

但在失去孩子後不到半年,Natalie聽到了最好的朋友告訴她自己懷孕了的消息。Natalie經歷了「開心和嫉妒,憤怒和希望」的感受,她很難和她的朋友談論懷孕的事,也很難分享朋友的快樂。

最後,在丈夫的鼓勵下,Natalie夫妻倆和這位朋友的丈夫一同安排在她朋友生日的前兩天給她一個驚喜的探望。

這已經是這位朋友懷孕晚期的時候了,在那之前他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見面了。

「打動我的是她的耐心,以及她對我的理解。她沒有因為我的缺席而生氣,而是原諒了我的自私,」Natalie分享道。「

當我終於見到她時,我哭了。因為我看到我錯過了她懷孕期間的多少重要時刻。

「她和我一起經歷了那麼多,甚至在我失去三胞胎之前她都陪伴著我。我所要做的只是去看看她,問問她怎麼樣——我卻都沒有做到」。

「生命太短了,不能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錯過了這些重要時刻。

我意識到我可以為她感到高興,我不想再經歷沒有陪在朋友身邊的情況,因為那樣的時光一去不復返。」

 

 

記念三胞胎,愛Hannah寶寶

 

每年8月,Natalie一家都會忙得不可開交。除了新加坡的國慶節,八月還有三胞胎的忌日和隨後一天Natalie的生日。

在她失去三胞胎那年的生日當天,醫院的護士送了她一個生日蛋糕。她的朋友們也帶著蛋糕來拜訪她。「這讓我暫時忘記了之前發生的事情,但內心卻又有一個巨大的空洞。」Natalie說:「心裡會在想,我今天應該懷著孕才對。」

她允許自己在8月23日哀悼,並給她的孩子們——Adam、Emma和 Eva寫信。然後把信綁在氣球上,送去天堂。

 

 

與此同時,她也接受了三胞胎是上帝給她的禮物。他們就和上帝給她的其他禮物一樣,是種祝福,但上帝沒有承諾這些禮物會陪伴我們多久。

「當我回顧我們和三胞胎一起度過的六個月時,真的是很開心的一段時光。我們很喜歡有他們在,他們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我們帶他們一起旅行,他們吃了很多好吃的。」

「儘管那段時間很短暫,但卻是我愛的生活的一部分。痛苦是因為愛他們。我同意一個朋友分享的一句話——『因為愛得深,才會傷得深。』」

8月24日Natalie會繼續慶祝她的生日。「我想,當孩子們從天堂俯視我們的時候,他們也希望看到他們的父母幸福。如果我們一直悲傷下去,他們也會感到難過的。」

 

 

8月6日,她還會慶祝去年收養的Hannah寶寶的生日。在失去三胞胎和做了其他醫學檢查後,Natalie夫婦發現她再次懷孕的機會非常渺茫,所以他們考慮收養。Hannah七周大的時候就被他們領回了家。

即使Natalie迎來了Hannah寶寶,她也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且珍貴的,這個孩子並不能取代她的三胞胎:「失去就是失去。再有一個孩子並不能取代你失去的孩子。」

Hannah寶寶是很愛笑的孩子,幾乎沒怎麼哭過。有幾次Hannah哭了,Natalie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她想知道是不是他們作為父母和Hannah之間的關係不夠牢固,是不是因為Hannah是被收養的。

但她發現自己的擔心是沒有根據的,因為親生孩子的母親也有類似的感受和問題。

 

 

在失去中尋找意義

 

這位擁有英國糕點師文憑的全職媽媽目前正在攻讀諮詢心理學的進階學位,這樣她就可以幫助那些經歷過流產的女性。

2022年1月,Natalie開始為她的畢業做實習工作,正是在她的悲傷之旅中幫助過她的那位基督徒諮詢師那裡實習。

「沒有什麼可以合理化失去,但我需要做一些事情,讓失去變得有意義。」

儘管Natalie經歷了這一切,但她對上帝存在的信仰並沒有動搖。儘管她對上帝感到憤怒,但她選擇緊緊抓住祂。

Natalie引用《聖經》中約伯的例子說:「我們可以對上帝生氣,但絕不可以逃避。我們很容易責怪上帝,說他拿走了我們所盼望的一切。」

「但當我想到上帝給我們的禮物——那些祂放在我們生活中讓我們享用的一切時,其實我們一開始就不配擁有這些。

然而祂卻給我們恩典讓我們可以擁有——無論是幾天、幾周,還是一輩子——本身都已經是一種額外的獎勵了。」

Natalie希望通過分享她的故事,能夠幫助其他有類似經歷的女性。「產前夭折和不孕問題很少被大家提及,尤其是在亞洲文化中。我們需要多談談這些問題,因為沒有人應該獨自走這條路。你永遠不是獨自一人在面對。」

她又補充道:「我希望能送給我們的孩子們一份禮物,讓他們的夭折變得有意義。幫助他人、支持那些有過類似經歷的人,是我想和孩子們一起創造的回憶。」

 

*文中照片來自Natalie的Instagram頁面和博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