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趁著年幼……當記念造你的主

作者:多加,中國
有聲播讀:美君,中國

 

我來自一個虔誠信佛的家庭,爸爸聽不見,媽媽被人騙走了,因此這個家庭也就不完全了。我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村裡的人很不喜歡我。後來,我和一位阿姨離開了我從小居住的城市,去了另一座城市。我開始流浪。當時我認識了很多的小朋友,在外面一起開車門要錢,一起偷東西,一起搶別人的金耳環及別人的手機。

但是有一天,有個小朋友帶我去了一個基督徒辦的孤兒院,在那裡有人專門給我們做飯,帶我們讀聖經;從此我開始接觸到基督信仰。可是,我還是三翻四次跑出去和外面的小夥伴們繼續干老本行。後來,孤兒院的爸爸媽媽帶我們去了另一個城市,在那裡,我才稍微穩定下來。

於是我開始在教堂里生活,每天都有人教我們讀聖經,偶爾也教我們跳聖誕節的舞蹈,這樣的日子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天傍晚,我突然想去教堂里禱告,我進去後就跪下禱告。在禱告中,我想到從前我是如何偷別人的東西、搶別人的手機、耳朵上帶的金耳環,以及他人錢包里的錢……這些場景在我眼前一幕一幕地閃過。在禱告中我很清楚,這些事情都是不討上帝喜悅的。於是我不停地在上帝面前承認我的罪,求上帝赦免。自此,我真正地悔改信主了。

 

服侍的呼召

後來,我選擇去念神學,一呆就是兩年。在這兩年時間裡,我學習了很多,同時也開始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畢業後我被安排到一位肢體家,他們家是賣早餐的,我就在那裡和他們一起服侍和工作,晚上的時候一起和叔叔阿姨探訪弟兄姊妹。有的時候也帶領小組分享,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也很充實。

有一天孤兒院的長輩給我打電話,建議我去另一處繼續念神學。我當即拒絕,說:「我現在生活很好,我不去。」孤兒院長輩打了好幾次電話,但是我都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但是我拒絕以後,我心裡就有很大的壓力,好像有個巨石頭壓在心上。雖然每天照樣上班、服侍、去圖書館看書,但是我的心裡非常難受,就如《箴言》所說「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箴言14章10節)。表面看上去沒事,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心。

帶著這樣的掙扎我度過了一個月。一天下班回家,我拉卷門的瞬間心中出現一處經文:「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 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道書12章1節)。我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告訴孤兒院的爸爸說:「我願意去上神學」。這一句:「我願意去」一出口,我感覺心中巨大的石頭忽然消失了,內心有喜樂湧出。當時我身兼店長職責,要離開並不容易。然而沒想到,我向老闆請求離開之後,老闆只說了句:「上帝的旨意我能攔阻嗎?」,隨即就答應了我的離職。

就這樣,我再次踏上了預備服侍的神學裝備之路。當我甘心樂意地服侍,也越服侍越覺得甘甜。一切都是主的恩典,求主保守我在這條服侍的道路上堅持,好好的依靠主走下去,直到耶穌再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婚姻只是一種「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式嗎?@比爾·蓋茨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2021年5月4日凌晨,一條消息引爆全網: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宣布和妻子梅琳達(Melinda Gates)結束27年的婚姻。

比爾·蓋茲成功的人生常常被當作人生的標杆。他的財富令人稱羨,更令人欽佩的是他與妻子不遺餘力地投身慈善事業,將大筆的個人資產投入到慈善基金中,幫助世界各地不同的需要。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他們的人生就是成功、完美、幸福的代表。

然而婚姻這門歷時一生的「功課」,並沒有因為他們是慈善家或富豪就「饒過」他們。在他們25周年紀念日那天,兩人都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對彼此的愛,並表示會一直珍惜對方。然而兩年後,兩人決定結束婚姻關係,引來大家的唏噓。

比爾·蓋茲夫婦也不是第一對離婚的名人,在這之前還有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與前妻麥肯齊(MacKenzie Bezos)結束25年婚姻。另外不久前,馮紹峰和趙麗穎這對明星夫妻也結束了婚姻。從他們幾位的帖子中我們發現,他們都對過去曾經互相扶持,並彼此共處過幸福時光表示珍惜,同時也願意繼續以朋友相處。既然如此,那他們又為何要離婚呢?

比爾·蓋茲的離婚宣言特別提到:「……我們不再相信在人生下個階段,可以作為夫妻一起成長。」換句話說,他們認為這段婚姻不能再幫助自己(或對方)成長,因此決定結束婚姻。大部分網民都認為這樣的理由是理智和成熟的。對現代人來說,只要某個人事物阻礙自己的發展、成長、提升,不論是什麼,都應該「及時止損」。

正如提姆·凱勒在《婚姻的意義》說到:「自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的啟蒙運動以來,出現了一種新的婚姻觀……人們不再通過舍己、犧牲、放棄個人自由、履行婚姻責任和家庭責任來尋找人生意義,婚姻被重新定義為『追求滿足情感和性慾,尋求自我實現』。「他們認為婚姻只是一紙合同,雙方簽訂合同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彼此的個人成長和滿足。按照這種觀點,人結婚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履行責任,不論是對上帝的責任,還是對社會的責任。」簡而言之,人生的目的就是讓自己活得快樂並且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式發展,婚姻也是如此。

然而這就是婚姻的目的嗎?婚姻只是一種「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式嗎?如此,只要一個人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能夠自我增值,那麼婚姻也不見得非要開始或維持。越是持守這樣的觀念,就越難進入婚姻,這是不是也是近年來結婚少、結婚晚、離婚多的原因?

婚姻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面對這時代高離婚率和對婚姻的不信任,許多人都探討過這個問題,甚至著書解說。即使懂得再多,我們總還是有一千、一萬種理由拒絕進入婚姻或結束婚姻關係,然而只要一個理由就足以開始和維持——那就是上帝的心意和盟約。

保羅在《以弗所書》5章告訴我們婚姻的奧秘,31和32節他引用了《創世記》:「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以弗所書5章31-32節)。如此看來,婚姻和基督與教會之間有著某種暗合。

凱勒牧師在他的書中說:「保羅看見,當上帝最初設計婚姻的時候,心裡所想的就是基督和教會。這是上帝對婚姻的偉大心意:描繪基督與他所救贖的百姓之間永遠的連合!」(《婚姻的意義》頁41)

原來,婚姻像一個「影子」,人在婚姻中能夠體會基督如何愛教會,為教會犧牲自己;而教會則在基督裡面變得純潔無瑕,並且順服愛她的基督。如此,婚姻不是建立在個人感覺或自我成全上,而是彰顯和體會基督與教會的關係。

並且,這份關係是以盟約為憑證。婚姻的誓約不只是表明「愛你之深」,更是立志「愛你之久」。不管感覺、激情如何消退改變,在上帝面前立下的盟約就是生死的盟約,「腳下的紅地毯便是盟約血路的象徵」,(《盟約》頁13),是不能輕易銷毀的。

《盟約》這本真人真事故事的作者——吉姆·卡朋特(Kim Carpenter)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他的妻子克瑞基特(Krickitt Carpenter)因為一次意外導致腦部受損,忘了自己已經嫁給吉姆,也忘了和吉姆之間所有的愛戀。

因為意外,她行動不便需要進行物理治療,並且變得易怒而敏感,另外克瑞基特的治療需要巨額醫藥費,她和吉姆住的城市也距離非常遙遠,需要每周搭乘飛機往返。如此種種,吉姆大可就此放棄和克瑞基特的婚姻,因為對方根本就不記得自己和他立過婚約!

然而,吉姆說:「不管誰勸我離婚,我都只有一個回答:『不,絕不可能。』對我們雙方而言,這不只是一個選擇那麼簡單。我不在乎克瑞基特是否還記得我,也不在乎是否需要傾家蕩產來照顧她,更不在乎我們最終會在一起還是分手,唯一要緊的是,我不能撇下我最愛的妻子,獨自逍遙此生;我曾在上帝面前立下誓約,要在她最艱難和最需要的時候保護她。」(《盟約》啟頁)

上帝對婚姻的心意使我們把婚姻的希望和期待放在上帝身上,而不是我們或對方;盟約使夫妻能夠持續地經營、維持,和體會基督與教會的關係。這兩者是婚姻開始的目的,也是維持的理由。

這世界有許多對婚姻的看法和觀念,然而只有來到創造婚姻的上帝面前,我們才能真正明白婚姻的意義。並且,將盼望和滿足放在上帝那裡而不是自己或對方,才是真正經營婚姻的明智之舉。

 

參考資源:

1.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婚姻的意義》,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5年。

2. 吉姆·卡朋特(Kim Carpenter):《盟約》,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

3. https://www.newsbytesapp.com/news/world/on-25th-marriage-anniversary-melinda-gates-shares-hilarious-clip/story

4. Melinda French Gat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ref=external&v=225350168390974

5. One FM 趙麗穎與馮紹峰離婚宣言https://www.facebook.com/onefm/posts/10159321927338328/

6. Bill Gate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illGates/status/1389316412259270657

7. Jeff Bezo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JeffBezos/status/1083004911380393985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交朋友,就要Pick這三種


作者:Alwin Thomas,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老友記》、《老爸老媽浪漫史》、《生活大爆炸》是我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的幾部劇。我記得當時我想,如果我也能像這些劇中的人物一樣和我的好朋友們一起租房該多好呀。我可以和他們一起看電影、玩遊戲或是在晚上聊愛情聊人生聊各種話題(最好能在陽台)。這真是一個美好的夢!

我的美夢在我在墨爾本上大學的第一年得以實現。我當時住在大學宿舍里。然而,夢並不盡然美好。在我住在那兒的那段時間,我經歷了各樣的心碎、背叛和失望。

我相信大家都經歷過破碎的人際關係。或許這些負面的經歷會讓我們覺得沒必要去經營真誠和深入的友誼。然而,聖經卻不是這麼說的。

在經文中,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友誼——不是每一個都是溫馨甜美的。然而,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被造就是要與他人連接,而非如疫情封鎖隔離期那樣與世隔絕地生活(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

從我個人在聖經中的領受,我想說下面這三種朋友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也是我們需要特別珍惜的:

1.和我們一起共渡難關的朋友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言 17章17節

 

成長在一個亞洲家庭,我經常能聽到父母說:要智慧地選擇我們的朋友。但我們都知道現實卻並非如此。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是這樣說的「友誼是個很奇怪的事情。你選了一個你認識的人,然後你覺得『 嗯,我喜歡這個人』,接著你就開始和Ta一起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的很多方面估計很難讓我父母喜歡(比如,他比較懶散,看起來常常不能專心且沒啥遠大志向,至少我父母是這麼看的)。然而,他卻是那個在我經歷痛苦的時候我可以倚靠,並且每次都樂意聽我訴說的人。就算他最後回應我的只有一句:「真不容易,老兄。咱們下周去打網球吧」,我也會得到安慰。

在使徒保羅寫的無數書信中,他也做見證說在最艱難的時刻有許多的兄弟姐妹支持他。無論是經歷逼迫還是共度貧窮,從福音大復興到被監禁,保羅總是有很多美好的友誼。

正是這些美好的關係推動他繼續前進,並幫助他能堅持從事福音事工。這些弟兄姊妹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給他提出一些智慧的建議,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財務上支持他,但保羅的事工還是因著他們禱告中的支持和有愛心的行為得以壯大。

有時候,這正是我們在困難時期所需要的那種朋友。願意和我們站在一起,與我們一起度過人生各個階段的人。

2.說「這樣說是為了你的益處」的朋友

「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言27章6節

 

在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中,可以很明顯看出他對他屬靈兒子的愛和關心。但是,因著常常包含嚴酷的現實和真理,保羅的鼓勵並不總是好聽的。例如,我們在提摩太後書4章5節中看到保羅勸誡提摩太「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做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

保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提摩太的事工充滿挑戰,到處會遇到反對意見,而且人們會因他的年輕和缺乏經驗而對他不屑一顧。保羅希望在提摩太備受各樣權威威脅和擠兌的時候給他提供有力的指導和支持。

同樣的,我們不應該輕視那些可能會以我們不想聽到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想法和建議的朋友。我記得我曾經因為想拒絕出國留學的機會而被一位密友責備。最初,我真的很生氣,因為我覺得對於想留在新加坡我有充分的理由。

但是事後看來,我真的很感謝我這位朋友的不屈不撓,儘管這意味著我要離開我生活的舒適圈,並對我自己的計劃做出一些改變。因為我正是在離開家的時候,才真正地重新找到了對上帝的信仰,並使自己重新回到祂給我的計劃中。

我發現一條特別有用的建議:當聽到來自朋友不好聽但充滿愛心的話語時,專註於他們所說的內容,而不是說出來的方式。當我們這麼做時,可能會意識到我們的朋友能夠發現我們的盲點或需要成長的方面。

3.那種「讓我們以大局為重」 的朋友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做伴的必受虧損。」——箴言13章20節

 

這種朋友可能並不總會出現在你面前。他們不一定會出去吃晚飯,也不一定會召集人們參加即興的小組聚會。但是,你可以確定,當你最需要他們時,他們隨時都準備為你提供可靠的建議——他們的建議不僅可以幫助你應對當前的困境,還有助於解決之後的問題。

他們的話很少,有時甚至有些晦澀難懂,但這是因為他們始終牢記大局,明白真實情況與我們對事情的判斷會有偏差。

這讓我想到了耶穌在福音中經常用比喻的方式來講話。他周圍的人們都在尋找解決他們眼下問題的實際方法:疾病,貧窮,不公正以及一個可以將他們從被擄的狀態中釋放出來的統治者。但是,耶穌從未忘記他在地上的真正使命——宣講天國和罪得赦免。

作為信徒,以福音為重、並在我們掙扎時總是可以將我們帶回到上帝的話語中的朋友保持密切的關係十分重要。

因為儘管世界在教我們各樣的知識(例如:如何投資,要買怎樣的房子,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但以福音為重的朋友會讓我們立足並紮根於永恆。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我們人生中需要的三種朋友。他們的身高和體型可能各有不同,有時也可能會使我們失望,或者有時他們說的話很難聽。但是他們是上帝放在我們的生命中幫助我們成長的人。

我很清楚,我十分感恩有那些幫助我更加成熟,更有同理心,並且更懂得應對生命中各樣艱難的朋友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不再比較, 我在天父懷裡得著釋放


作者:Carol Ho,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我的個性一直都比較自卑,常常輕看自己。這種個性和我成長的環境有關。小時候,媽媽很喜歡唉聲嘆氣,而我在學校因為外貌的原因會被同學取笑甚至被欺負,所以我心裡一直都覺得自己不如他人。久而久之,我開始喜歡和別人比較,在工作當中也是如此。

在之前的工作中,我會和其他同事比較,覺得自己工作能力不及其他同事,覺得之前公司的老闆和老闆娘看不起我,認為我很糟糕(其實這是我自卑心理的表現)。因此總是會悶悶不樂,也認為自己在工作中遭到不公平的對待。那段時間我很消極,也很容易因著一些小事而發怒。

但當自己靜下心來思考時,我反問自己:我這樣的表現,上帝會喜悅嗎?我的心當然知道這是上帝不喜悅的,但是我仍然覺得很難受,甚至會經常偷偷掉淚。於是我找弟兄姊妹分享,為我代禱。其中就有姊妹關心我最近和上帝的關係,以此來提醒我。我自知沒有把工作的問題好好地交託給上帝,也沒有好好地讀經、禱告,親近上帝,反成了情緒的奴隸。

直到有一次小組讀書會分享了聖經舊約《創世記》中該隱這個人物。該隱因耶和華看中自己兄弟亞伯和他的供物,卻看不中自己的而不滿,繼而大大發怒,把亞伯殺死,最後受到了耶和華的詛咒。

聖經中大多數的悲劇都是從「比較」開始的,這使我反省自己在工作上的心態。上帝不喜悅我們去比較,而且還教導我們要在小事上忠心。因此我靠著禱告求上帝平息我的怒氣,讓我學會把本分的工作做好。有時候,我們付出了,別人可能看不到,但全能的上帝會察看一切。上帝真的很奇妙。放假回家聚會的時候,小組正是在分享有關情緒的課題,提及我們要做促進和睦的基督徒,並分析出怒氣對和睦關係的傷害是很大的。我知道是上帝垂聽了我的禱告,讓我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

經歷那段時間後,我深深地體會到依靠上帝的重要性。我們要常親近上帝,遠離負面情緒。上帝有能力叫困難離開我們,也能夠使你我有能力在困難中歡喜忍耐。只要提醒自己的心不要迷惘,隨時回到祂的恩典里。正如經上所說:「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歌羅西書 1章11節 )。

天父,禰是擦去我眼淚的上帝;我相信就算我流不出眼淚,禰也知道我心底的難處。求聖靈不要任憑負面的情緒淹沒我,乃是提醒我要儘力抓住上帝的話語,親近上帝;使我在禱告中被安慰,並投靠在禰的平安里重新得力。

讓我學會用喜樂抗壓;用信心稱謝禰的恩典;用感恩讚美禰的信實。叫我能在凡事上喜樂,不是因為天真,而是因為我定意要經歷禰愛我的心意。感謝天父垂聽我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