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分手居然不按我計劃?!

Screen-Shot-2017-02-09-at-5.44.56-PM

作者:SJL ,新加坡

翻譯:悅,中國

大部分人都喜歡做計劃,小到晚餐吃什麼大到10年後要達到什麼人生目標。但我總是做得有點過。作為一個愛計劃的完美主義者(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屬性組合嗎?),做任何事情我都要計劃,並且要細化到每個小細節。

比如,在出去度假前,我會花大量時間做攻略,確定我想去的景點和要去的餐廳。我會寫下所有的細節,如果我沒有把計劃內的所有地方都逛遍,我會非常懊惱。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喜歡能夠掌控自己時間的感覺,我不想浪費任何一點時間。我喜歡確定性和可控的結果。我深信不疑的一個說法是——「不做打算,等於打算失敗。」

但是當我生命中非常確信的那個東西支離破碎的時候,這句話不再靠譜了。我和男友相戀九年,一直相處地很穩定,在這段關係里彼此也都很舒適。自然而然地,我為我們之後的生活做了打算——什麼時候結婚,在哪裡辦婚禮,要生幾個孩子,今後的生活要怎麼過。

所以當我們的戀情突然走到盡頭的時候,我崩潰了。我做錯了什麼?上帝啊,這是對我犯罪的懲罰嗎?我知道有些事我沒有做好,但是這樣的懲罰未免也太嚴酷了吧?

然而,上帝通過一個主內的姐妹跟我說話,直到今天,我還是很珍惜她跟我分享的這段經文:

「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各書4章13-15節

這段經文讓我意識到自己對計劃如此確信簡直是大錯特錯!我制定了一個宏大的計劃是因為我以為我知道什麼對自己是最好的,而完全忽略了上帝的想法。這樣做完全否定了上帝對我生命的掌權——我就是在對祂說「上帝啊,不用擔心!我知道怎麼做,你就看着吧,我能把事情搞定。」

我假設所有計劃都會成功,明天一定會到來。這是多麼荒謬啊!我是如此愚蠢以至於認為每天都是必定會到來的,我可以一邊按照我的固有習慣生活一邊為將來制定計劃。然而現實並非總是如此,我的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就遇到了意外。當她被懷疑患有腦瘤並需要進行一次手術時,她成功的事業和生活戛然而止。

我們在世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可能是80年、50年或30年。聖經提醒我們“「你們原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我不禁問自己:既然已經知道了這個真理,我要怎樣使用我的時間呢?

這段經文對我來說如醍醐灌頂,我決定要開始智慧地使用我有限的時間,不再是為了我自己的益處,而是要來榮耀上帝——這也是我來到世界上的使命。

這樣想之後我發覺之前我把關注的焦點全放在跟男友的關係上了。我費盡時間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和所謂的「完美」計劃,而不是將一切全然交託給上帝。現在,我問自己:上帝是我生命的焦點嗎?還是只是我用來打發時間或填補內心空虛的?

這真是很痛苦的領悟,但讓我意識到上帝的絕對主權,並相信祂的計劃要絕對超越我的計劃,因為祂是完美的,祂的計劃也是完美的。如今,我每天都提醒自己:「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上帝想要給我們最好的。願我們把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來活,讓我們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榮耀祂!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詩篇90篇1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愛的心思)

我為什麼選擇與未信主的男朋友分手?

Lonely sad woman reading a letter. Oil painting

作者:多加 ,中國

2016年12月31日,Y的最後一封郵件,我沒有再回復,我們的關係,結束了。

短暫的甜蜜

2015年8月,家人介紹我和Y認識。當我知道他不是基督徒時,我並不想和他談戀愛。但到了9月底,在家人的催促下,我們見了第一面。當時我便告訴他,我是基督徒,也想找一位信主的,因為信和不信不可同負一軛(哥林多后書 6章14節)。但這句話對當時的我而言也僅是認知上的“知道”,真正的「懂得」卻是通過這一年的分歧、爭吵和淚水。

那時Y對信仰也一無所知,聽到我這麼說,他也打了退堂鼓,不想再與我接觸。然而他家人勸他說,信主的人挺好的,讓他再試試看。就這樣,我們開始偶爾見面,但我還是與他聊信仰。認識他后,我發現他其實是個心思細膩的人。有一次我患上急性胃病,他正好來找我,就急忙帶我就醫,事後也常提醒我吃藥。而且有次邀請他參加的聖誕節聚會結束后,他跟我說,他之前來教會時不考慮我的感受,覺得對我有虧欠。因着他的反思和細膩打動了我,我便慢慢嘗試接納他,和他約會。

正式交往之後的兩個月,我們之間相處融洽,只是每次談及「信和不信不能結婚」的話題時,Y都會很受傷,也不希望我提,所以這事也就被我們暫時擱置了。那時的我在情感上甚至猶豫過,是不是可以和他結婚?但我謹記着信和不信不可同負一軛,我告訴自己,若要結婚,Y一定要信,於是我每天為他禱告,甚至禁食禱告。

起分歧

2016年4月,Y的姑姑找到我們,談及結婚一事。加上那時教會的姊妹也提醒我,我們相處這麼久了,Y對信仰卻沒有絲毫的追求。於是我急了,和Y攤牌,請他直面信仰。次日,Y隨我一起找到原來教會的長老。他們談了四個小時,但Y的態度卻沒有多大改變。出門后我們大吵了一架,我感到很失望,本以為兩人走到了盡頭,Y的家人卻勸他來了解。他答應了,卻說如果他了解后還是不信,就要說服我,帶我離開。我當時想,信主是從聽道來的,他來了,聽多了,上帝就會動工吧。然而,Y來教會兩個月,仍沒有改變。時間長了,我的耐心越來越少,兩人也開始經常發生爭吵。

breakup-grief

第一次分開

隨着相處的時間越久,對安息日和聚會的遵守與約會時間的衝突等等很多問題都會給兩人帶來不快,且分歧越來越多。最後,Y也不再參與聚會了。幾次交談無果之下,我不堪忍受,便提出分手,Y也同意。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以淚洗面,Y的指責既讓我覺得既委屈又虧欠。分手后,教會一位弟兄提醒我,也許我們從一開始就是錯的。但那時的我並沒有把他的話真正聽進去。

複合,又放手

之後我出差回來,Y找我要複合,我拒絕了。然而他幾番的央求,最後甚至哭着跟我說他想再試一試。我一時心軟之下,便答應了他。我再次試着給他傳福音,祈求主在他心裡動工,但他卻越離越遠。從聚會到不再聚會、從聽道到不再聽道,甚至要求我不信,我幾乎崩潰,再次提出分手,我們的關係也走到了盡頭。如詩篇127篇1節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我終於明白,若不是耶和華預備我們,我的禱告也不能使Y的心柔軟,於是我選擇順服,放手。

上帝醫治

分手后,我又以淚洗面,想到Y曾經的好就覺得惋惜,但Y對信仰的強硬又讓我難過。後來,教會弟兄推薦我看林真兒的《婚姻輔導》,我才明白原來我一直陷在人的想法裡面。上帝賜給我們的婚姻本有着美好的命定,讓我們在婚姻中預嘗天國的美好,讓夫妻二人在身、心、靈上合一、同心、同行。但Y不認識上帝,我們活着的目的與對婚姻的價值觀都不同,怎麼會沒有分歧?正如聖經哥林多后書6章14節早就告訴我們的,「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

break-up

回望與Y相處的一年,爭吵、因着肉體上的親密接觸帶來的不平安、沒有時間靈修,讓我離上帝越來越遠。然而分開的這段時間,聖靈也通過內在的平安和確定回應我的祈求。讓我明白原來我們分開並不是交往的失敗,因為透過這交往讓我學習了尋求上帝的旨意,並且順服。

不止如此,原來一年前的我是驕傲地試圖給Y傳福音,卻不知不該給戀愛背上福音的使命。而且我也對上帝不夠有信心,當不知上帝的預備在哪時,只看眼前,覺得沒有合適的弟兄。其實上帝遍查全地,難道不能把一個人帶來嗎?在上帝豈有難成的事?祂之所以暫時沒有賜予,為是要讓我們先學會時時倚靠祂。詩篇37篇7節說,「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因此,在安靜的這段時間,我跟着《婚姻輔導》的課程與上帝立下聖潔的約定:「主啊,我了解戀愛的神聖性,乃是為了上帝所設計的婚姻作預備,是為了對方的好處,也是雙方明白上帝心意的過程;戀愛並不是盲目地滿足自我孤單與情慾的需要,乃是為了尋求禰旨意為目的的婚前交往,因此,我願意在禰面前立定心志,不再隨便與異性單獨約會,保守婚前身心靈的聖潔,直到禰為我預備的時刻來到,願立此約,求主幫助。」

所以,讓我們把目光都轉向上帝,把我們的婚姻交託於祂,讓主來為我們動工。我相信上帝必定會在最好的時間把祂所預備的他帶到你我的身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愛的心思)

春節搶救靈魂指南(下)——當我不知道該怎樣跟未信主的朋友提起耶穌的時候

How-I-share-My-Faith-with-Others

作者:Jesse Schmidt,加拿大

翻譯:Jaslyn See,新加坡

你是否會覺得實在不知道該怎樣跟未信主的朋友提起耶穌。也許你有這樣的顧慮:“他們會怎麼想?我未信主的朋友會有什麼反應?我的家人會對我說些什麼?”

我自己就時常與這些想法鬥爭。誠然,耶穌是我的一切。我經歷了祂改變生命的大能,也全心全意地愛祂,所以我想要聽從祂的旨意,讓別人也認識祂——但想到傳福音我還是會感到焦慮和害怕。

我們怎樣才能克服恐懼,並大膽地向世界傳揚耶穌帶來的希望呢?使徒行傳中的信徒為膽量而禱告的行為讓我備受鼓勵(使徒行傳4章29節)。在努力去與他人分享福音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禱告上帝加給我們更多膽量以及分享信仰的機會。 如果我們傳福音時會緊張,可以讓一個信主的朋友跟我們一起。因為耶穌當時差遣門徒也是“兩個兩個出去”(馬可福音6章7節)。

論及如何與他人分享福音,聖經告訴我們兩種方式:談談耶穌和活出福音。換句話說,我們不只要說,也要做!

1、談談耶穌

耶穌告訴人們天國的事和祂的身份。 在使徒行傳5章42節中我們看到門徒們也是這麼做的:“他們就每日在殿里,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

現在,你可能在想:“可是,我並沒覺得上帝呼召我做傳教士。”你可以這麼說。然而,耶穌呼召我們每個人去分享基督的愛,無論我們身在哪裡(不管在異國,還是在家鄉)。它可以僅僅是和某個人討論永恆並問及他的看法,或者是邀請他們參加教會或基督教團體組織的一些活動。傳講耶穌並沒有固定的方式,主賜給我們創造力因此方式可以五花八門。

2、活像耶穌

所有跟隨耶穌的人都應該照主所行的去行(約翰一書2章6節)。 耶穌是怎麼做的呢? 祂花時間與社會的邊緣者相處,照料病人,餵飽窮人。所有這些行為都表明祂是多麼深切地關心周圍的人。我們也來效法主吧!我們可以花些時間與那些沒有多少朋友的人相處,在當地的收容所幫忙,或者主動為病人禱告。

我們的生活方式能有力地見證基督和祂帶來的希望是多麼真實。使徒行傳中信徒的生活非常特別 ——他們分享他們所有的一切,所有東西都是公用的(使徒行傳4章32節)。這可能讓周圍的人疑惑並問他們為何會選擇這樣生活。這些行為(Acts,同使徒行傳,雙關語)確實是好的,但不要只是關注行為本身,而要借這個機會解釋我們為什麼這樣做,讓人們知道全是源於耶穌(羅馬書10章14-16節)。畢竟,當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章15節)。

我仍然在努力練習以上這些傳福音的方法。雖然這條路並不容易走,人們有時還會惡語相向,但我仍會堅持下去,因為我深知我在基督里擁有怎樣的盼望和喜樂……這讓我實在無法不與人分享!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你真如你在社交媒體上那樣快樂嗎?

photographer-407068_640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每當我在臉書或微博看到朋友分享旅行、所買的名牌物品以及美食的美照時,我總會很羨慕!

從這些照片中,我會潛移默化地認為他們的生活一定過得很不錯。再想想自己的生活,難免會做出比較,進而有失落感,覺得自己過得好無趣,不如人家。直到有一天,一位經常在網絡上分享生活美照的朋友告訴我,她其實感到很有壓力,覺得現在的生活過得很沒意義。聽到她這麼說,我腦中頓時浮現了一個疑問:「他們真的如他們所分享的照片中那樣地快樂嗎?」

其實,大部分的人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照片是為了什麼呢?或許是純粹想分享。當我們遇到好事情,吃到好吃的食物時,難免都會想要把它拍下來作紀念,留住當下的快樂。而且想把這份喜悅分享出去,讓其他人也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

但有的時候,當我們分享照片時,會常常盯着電話熒幕,檢查有多少人按贊或留言。當照片得到許多贊或是留言時,心裡總會暗暗竊喜;按贊人數少時,就會感到不開心。每天透過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讓別人看到自己過得很充實,很美好,以得到他人的關注來獲得自我滿足。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如他們所「分享」的那樣,真的快樂呢?

透過網上得到的關注與認同其實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與快樂。無論得到多少的贊,我們的內心仍然不會感到滿足,總會期待下一次的照片分享能得到更多的贊。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東西並不能真正填滿我們心中的那個空缺,以致我們不停地透過各個方面的事物,例如富裕、愛情、名利或是他人羨慕的目光來填滿它,甚至也以為這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但箴言27章20節如此說:「陰間和滅亡永不滿足,人的眼目也是如此。」我們永不會滿足於眼前所見的,總會希望得到更好的。雖然,追求卓越和成功並非不對,渴望被人認同也並非不好,只是這些都只是虛空,都不足以真正證明我們的價值。就如名利雙收的傳道書作者所說的那樣,「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道書2章11節)同時,我們也無需去嫉妒別人所擁有的,因為「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言14章30節)。

我們的滿足、價值以及生命的意義都是來自上帝。因為唯有造物主才能填補身為被造物的我們的缺憾,只有祂才知道我們真正所需要的是什麼。詩篇16篇11節說道:「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我曾經也是個希望能得到很多贊的分享者。若得不到關注,我會有些許的失落感。同時,我也會將自己的生活跟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如他們的寫意。但感謝上帝,最終祂透過一詩歌《摸着主的禱告》,提醒了我這些都不是我該關注的事,我該關注的是他人的需要,是上帝的心意,該做的禱告是如何能過着祂所喜悅的生活。

但願我們生活的重心不再是在乎去了多少次旅行、花了多少錢買名牌、吃了多少昂貴的美食等。這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而是我們應該從上帝的眼光看這些事,比如:多花時間與一起旅行的人交流等。把重心放在上帝那裡,心才會得以滿足。

最後,祝我們都能成為在主里擁有真正快樂的分享者以及觀賞者,更重要的是,成為討上帝喜悅的基督跟隨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