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我的朋友正在跟非基督徒交往,我該怎麼辦?

作者: Jane Lim      翻譯:悅    有聲播讀:木木

 

我就是那個朋友,曾經交往了一位非基督徒男友。

讓我來講講我的故事。我們因為有共同的朋友而相識(但並非被朋友撮合),我從第一眼見到他就喜歡他。基於「必須跟基督徒交往」的教導,我問了他的信仰情況。他告訴我他還沒想清楚,儘管他就讀於一間基督教學校,也理解救贖的含義,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和困惑,去教會也沒能完全幫助他解決這些疑問。

任何一個教科書式的基督徒都會說,這段關係應該結束了。但是我卻天真地以為,或許,我們可以只做朋友。

不出意料地,這段關係超越了友情。他聰明、風趣,並且(很抱歉這麼說)比我認識的所有主內弟兄都更有趣。我們可以聊很多的話題,包括信仰,他也很樂意聽我分享我的信仰,即使他自己不信。

因為很討厭「借約會來傳福音」,我從沒嘗試過帶他去教會,也不希望他是因為我們的關係而假裝信主。我希望他自己來認識上帝,這個決定可以不受我們之間關係的影響。

就這樣一年以後,當我清楚這段關係的走向的時候,我終於下定決心告訴了朋友們。因為如果繼續下去的話,我必定會越來越專註在這段關係上,從而會損害我跟上帝的關係。其實也不難去找借口,說這兩種關係並無衝突,但是聖靈啟示我,如果我不向上帝敞開與這個男生的關係的話,是不可能跟上帝建立忠誠而更親密的關係的。

我知道我們得做個徹底了斷,但是這個決定太痛苦了,我沒法靠自己做到。所以我找到兩個好朋友傾訴,我知道她們會很好地傾聽,不會立刻指責或者論斷我。而且,我相信她們會告訴我我需要聽到的話。儘管我不能清晰地記得她們說的每一句話,但是我記得她們很憐憫地傾聽和為我禱告。在很認真地聽我說完後,他們表示理解和共情,我記得其中一個朋友溫柔地說,「我想你知道該怎麼做。」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她們把我當成一個成年人來對待,充分地相信我,而不是長篇大論地給我說教。她們既沒有嘗試去減輕我的掙扎,也沒有讓我輕易跳過。

相反地,她們為我禱告,並且請求上帝賜給我只能從祂而來的安慰和信心。這不是一個一次過的禱告,她們陪著我為我做了很多禱告,來讓我繼續聆聽上帝的話語,擁有傾聽的耳朵和心。

之後她們還時不時地問我情況如何。她們從不會給我設置時間限制或者發放最後通牒。與之相反,她們鼓勵我持續地尋求上帝,通過禱告與祂連接,並且聆聽祂的話語。

時間到了,上帝聽到並且回應了她們的禱告。經過了成年累月的掙扎,我終於聽到了上帝的話語,並且是以我完全不能拒絕的方式。上帝這樣問我:

你是否愛我勝過一切你擁有的?

勝過一切我能給你的?

你相信我會讓你幸福嗎?

對你來說,是否有我就足夠?

這些問題刺痛我的心,我沒有辦法說不,所以儘管很痛苦,也很讓人心碎,我最終還是放棄了那段關係。

終極問題是,祂在我心裡居首位嗎?

每個人的故事都不盡相同,我跟四位經歷相似的人聊過,就是一個關係當中,其中一人信主,另外一個是非基督徒或者對信仰不是很認真。從這些故事裡(包含自己的)我看到,問題出在更深層的地方,至少表明下面兩種狀況中的一種:

信主的一方並不如自己想像那般堅定(他們相信上帝,相信耶穌的救恩,他們會去教會,也參加聖經學習小組,但是他們生活的其他部分並沒有完全交給主)

他們不能,或者不願意把自己的幸福交給上帝。

我深刻地了解這種掙扎。我曾經不想放棄自己的幸福,也不相信上帝會為我預備伴侶。

曾經一度,我是帶著私心去跟隨上帝的,想著如果我做的足夠多的話,上帝會回應我的禱告,讓那個男生信主,來滿足我的渴望。但最終,上帝明確地告訴我,在我所有的追求中,我把祂當作了我想要達到目的的工具。通過我自身的痛苦經歷,我發現所有在這些事情上經歷掙扎的弟兄姐妹,都需要自己來回答這個問題,作為朋友,我們不能用長篇大論來回應,或者用經文來攻擊他們。

這並不是說,作為朋友,我們要三緘其口。 我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以弗所書4章15節),以此為目的,我們可以鼓勵朋友們,並幫助他們更接近真理。同時也要知道,我們跟朋友關係的親密度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幫助的效果。你們之間的信任程度能支撐你們討論這個話題嗎?

以我為例,因為我跟上面提到的四個人的關係,沒有我跟我前面兩位朋友那麼親近,所以我不能同樣程度地鼓勵到他們。也就是說,他們通過跟我討論他們的親密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我機會,去傾聽和討論一些問題。我試圖去了解他們在關係中處於什麼狀態,對方讓他們覺得非其不可的原因。我問他們是否在這段關係中有所保留,是否預見了將會出現的問題。

除此之外,我也問了他們跟上帝的關係怎麼樣,並鼓勵他們不要停止追隨上帝的腳步,緊緊跟隨祂。在他們給我空間去表達的時候,我嘗試去分享我的見證,上帝是如何感動我,使我有能力做出分手的決定。經過這樣的交談,我希望可以挑戰他們去思考自己的戀愛關係如何暴露出他們跟上帝關係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上帝對他們的重要性。

最後,我也像我的朋友們那樣,為他們做了禱告。

希望我對他們的支持,能像我的朋友們對我的支持一樣「成功」,但是我知道人的轉變全靠聖靈做工,就像傳福音一樣,轉變人們的思想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只需要說出真理和表達愛。

我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下這些,並不是要提供一個解決方案,而是分享一下,如何在他人迷失時繼續與他們作朋友——去愛他們,陪伴他們,去了解他們正在約會的人,讓他們融入我們的生活。

這也就是說——或許你不同意,但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因此就結束與他們的友誼。我相信肯定有其他寫得更好的文章會投反對票,然而不管怎麼說,請仔細閱讀並在禱告中來考慮各樣的觀點。

對我而言,我想到我的那些非基督徒朋友們,我們的友誼並不以相同的信仰為前提條件。如果我可以繼續關心他們,我不更應該繼續照顧我的基督徒朋友們嗎?迴避和離棄她是好的選擇嗎?

儘管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但我認為,即使我們不認同朋友的選擇,也可以用某種方式支持他們,愛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將永遠關心他們,作為他們的朋友,我們仍然希望幫助他們將信仰堅持到底。

 

*此圖文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你有時間閑聊嗎?

作者:可悅    有聲播讀:洋瀾

 

現代人的生活是忙碌的,總是從一個待辦事項趕到下一個待辦事項;一個目標趕往下一個目標,就連有幸進入全職媽媽角色的我,竟然也是好幾年沒睡過一個整覺,好幾個月追不到一部劇。我們每天把每一個時段寫滿,生怕浪費一丁點時間,連健身、美容、讀書都是需要完成的任務,見朋友更是要提前預約。因此,有一天,當有個媽媽朋友臨時提議在等孩子上興趣班的媽媽們一起出去走走的時候,我竟然神經一緊張,心想:我今天手頭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毫無目的地去走走?不會太浪費時間了嗎?

不會拒絕人的我,最後當然戰戰兢兢地跟朋友們出來。一邊有的沒的聊一聊,一邊心裡暗自計算,自己還有哪些事情沒有做,在聊天的時候可以做點什麼。

奇怪的是,當我們聊了一會兒之後,我突然意識到,這樣面對面跟人聊天的感覺怎麼這麼好呢?就彷彿是口罩戴久了,突然可以摘下口罩自由呼吸的那一瞬間,一股強烈的健康的感覺襲來。這樣的經歷,我的身體好像很想念。聊著聊著,我們開始分享彼此生活中的經歷,分享我們各自的委屈,困惑。我在心裡問上帝:「這樣的分享,價值在哪裡呢?」漸漸地,我好像發現,這不就是生活的意義所在嗎?生活的意義不在於我們成就了哪些事情,完成了哪些待辦事項,雖然那也很重要;生活,更重要的,可能是在我們經歷這一切的時候,我們與他人間彼此的交流,彼此的扶持,以及彼此的鼓勵,因為正是在這樣看似浪費時間的交流中,我們施展了共情、傾聽等上帝賦予我們的愛的能力,讓我們成為了人,而不是完成任務的機器。

聊著聊著,我的朋友突然問我:「你是怎麼成為基督徒的呢?」這時,我心裡一驚,這不正是我最重要的工作嗎(馬太福音28章19-20節)?如果我不花時間與人閑聊,哪能給別人機會來傾聽我的信仰故事,我又哪有機會跟人分享最值得我花時間來分享的耶穌的教導呢?

那天的閑聊,竟然成為我那一段時間跟人聊上帝最多的專註時刻,也給我更多機會去了解那些我稱之為朋友的人——更多地了解她們的喜好,知道她們內心在乎什麼,也有機會去分擔她們最近心裡的負擔。不然,我要怎麼為她們禱告呢?我會在忙碌的日常里想起來去為她們禱告嗎?

我已經忘記那天我是否完成了我的待辦事項,到現在為止我都沒有遇到麻煩,所以應該是沒問題吧。但是大半年過去了,我還時時記起這次閑聊帶給我的衝擊和影響。忙碌的生活中,我需要刻意地安排閑聊時間,讓我有機會去更深入地認識傾聽我的朋友們,也有更多的機會來跟隨聖靈的帶領去與人分享上帝的愛。因此,我在今年為自己設立的目標當中,默默加入了與人閑聊這一項,明白這是讓我成為一個更健康的人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你呢?要安排時間和朋友閑聊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男女之間可以有純粹的友誼嗎? 

作者:Jacq So      翻譯:Nancy

 

社會普遍對異性之間的友誼持懷疑態度。 大家都熟悉的電影《當哈利遇見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告訴我們,男女之間是沒有純友誼的,最終都是以一方單戀或雙方進入戀愛收場。 與此同時,據我所知,教會經常過於深入地解讀男孩女孩之間的互動,在「不許看不許碰」的規定和「使眼色、輕碰觸」之間來回搖擺。

十幾歲的時候,我還沉浸在「每個男生都可能是我的真命天子」的文化氛圍中,我興奮的在內心裡對許多有交集的男生進行了「潛在」篩選。

可是最終我只被他們當做「姊妹」而已,從來都沒有過發展愛情的可能。這曾經令我蠻氣憤。

但自從我接受了上帝給我的單身禮物後,我才意識到擁有普通的男性朋友是一件多麼祝福我的事情。 我的弟兄們來拯救我,和我聊幾個小時的天,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所有這些都是以普通朋友的身份。 我很享受這種能按照他們的「自然天性」了解他們的特權,而不是試圖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耶穌祂自己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跨性別友誼之美的好例子。 祂與伯大尼的馬大和馬利亞姊妹倆很親近。耶穌是她們家的常客,至少兩次到訪,而且他們彼此都很敞開。 馬大和耶穌熟悉到都可以讓耶穌教訓她妹妹(路加福音10章40節)。 當祂正在傳道的時候,姊妹倆大膽地請求耶穌來醫治他們的兄弟 (約翰福音11章3節)。 在她們痛苦難過的時候耶穌當眾和她們一同哭泣(約翰福音11章35節)。

耶穌向我們展示了男性可以如何以弟兄的身份尊敬地關心和對待女性,尤其是在那個女性與男性相比是二等公民的時代。 反過來,馬利亞和馬大展示了女性可以如何以純潔的友誼來回報這樣尊重她們的對待,她們對主的愛顯而易見。

在當今這個異性之間信號混雜的時代,我們怎樣才能培養健康的兩性友誼呢?

 1、找到共同點

我學開車比我的許多同齡人晚得多。 為了更好地學習,我去找了一群我從高中就認識的男生。他們很勇敢,願意每周一次上我的車來指導我。 這個請求誕生了一段偉大的友誼,練完車後我們經常一起看電影,並在虛構的超級英雄問題上進行激烈的討論。

進入男生的世界對我來說相當容易,因為從小到大我身邊都是男生,而且我和他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 但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女孩,我認為你和男生總是有共同點的。 除了愛好和興趣之外,上學和工作的人生經歷總是相似的吧。  

對信徒來說,我們總是有共同的愛好——那就是耶穌基督。  

我參加了一些很棒的男女混合聖經學習小組。在那裡,我不僅能從男生們的智慧和建議中受益,還能從他們願意敞開心扉講述自己的掙扎中受益。 僅僅是有機會為他們禱告,就讓我可以以姊妹的方式來服事我主內的弟兄們。

  2、不過度解讀某個禮貌行為

當我在紐約會見一些朋友時,我完全被他們的紳士風度打動了。 他們會趕緊為我和另一個女生開門,然後退後讓我們先進去,還會確保我們安全到達酒店。 這是一種我很久沒見過的本能的禮貌。 但當我回到家,看到一個女孩獨自費力地搬一張桌子而另外五個男同事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時,我才清醒過來。

「騎士精神已死」,許多女生哀嘆道。 但我最近意識到,也許事實並非如此。 好像在歷史上的某個時刻,成為一個紳士不再是男人的自然反應,而更多的是一種特殊行為,只有在他對愛情關注時才會被喚醒。

因此,對一些男人來說,表現騎士風度就像是雷區,他們擔心自己的手勢會被誤解,從而導致尷尬。

過去,我曾陷入過度解讀紳士行為的陷阱中,並因此改變了我和一個男生的相處方式。 這樣的過度反應會讓潛在的友誼變得冷淡,也可能會阻礙一些男生以後對女生有禮貌。

現在,我的目標是鼓勵我弟兄們的騎士精神,確保我把他們的善良行為僅僅看作是出於禮貌。 我允許他們對我彬彬有禮,每當他們主動請我喝咖啡或開車送我上下班回家時,我都會表達我的感激之情。 僅僅就是這樣。 除非雙方有明確的興趣想要交往,否則禮貌就僅僅是禮貌。

3、清楚地表明你的狀態  

我認識一個女孩,她會直接告訴她的弟兄們她只想和他們做朋友,就這樣。 從表面上看,這麼坦率的態度似乎很奇怪,但我覺得這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畢竟,良好的兩性友誼一個主要因素是清楚地知道你們對於彼此是什麼身份。

有些時候,男生會通過一些姿態來試探女生,如果女生很容易接受男生的這些姿態,實際上卻不明白其中的意義,男生就會誤以為女生接受了他們。 因此,在這方面避免任何誤會的最好方法就是公開地告訴對方你只把他當弟兄看待。  

作為男女間友誼的常識規則,我會避免與男生單獨在一起,除非是那些我已經達成明確的「只是朋友」的兄弟。 如果我們不能進行如此坦率的討論,我寧願和他們在小組中相處,以使界限更清楚,以避免旁人想錯。

 4、不要讓流言影響你對兄弟的看法  

幾年前,教會的阿姨們看到我和一個關係好的弟兄在主日禮拜後共進早餐。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一個阿姨悄悄走到我面前,問我和那個弟兄的關係。 我澄清說,我們只是朋友,但顯然這不足以平息阿姨們認為我和他之間存在( 或應該存在)一些可能性的閑談。

暗示的力量常常成為兩性間友誼發展的絆腳石,尤其是單身男女之間的友誼。 流言蜚語和過度的暗示在雙方的心中和思想中植入了想法,導致他們質疑和重新考慮他們的關係是不是需要進一步發展。 原本可能是一段很好的友誼,卻被本來不可能存在的期望所牽制。

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你和你交往的「弟兄」清楚彼此的立場。 一旦你這樣做了,就要遠離「你們很般配哦」這樣的閑談,並禮貌地要求有志做媒的人不要干涉你們的友誼。

當涉及到跨性別友誼時,重要的是要保護我們的心靈和思想,確保我們繼續恰當地對待我們的兄弟,無論我們是滿足於單身的狀態還是準備好了戀愛。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5章1-2節給了我們一個藍圖:未婚時,男女要像家人一樣對待彼此。

對我們女孩來說,這意味著我們不會在毫無戒心的兄弟身上測試調情技巧,也不會沒道理要求人家把我們擺到很重要的位置。這意味著我們有意選擇將教會中的人首先視為弟兄,像耶穌一樣看待他們。 我們為他們禱告,並尋求激勵他們與基督建立更深的連繫( 或者與基督建立關係,如果他們還不認識基督的話 ),以及鼓勵他們有「愛心和行善」(希伯來書10章2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分別出來的時間,讓我的「遠距離關係」越來越親密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木木

 

根據不完全統計,情侶最常見的十大分手理由中,第一名就是異地戀。所以很多人都很好奇,我和他到底是如何在這疫情期間維持異地戀的。細數下來,我們也快兩年半沒見面了。能繼續保持聯絡,維護之間的情誼,其實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當初有勇氣開始,完完全全就是憑著信心,不是對我自己也不是對他的信心,而是對我們共同信靠的上帝的信心。若要說我如何能有信心,除了這可能是祂的「超自然作為」之外,說不定也是因為對遠距離維持感情這件事,我是有那麼點經驗的——我也常年保持與上帝的「遠距離」關係啊。

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最初的那幾個月是最甜蜜的。無時無刻不想著對方,記得對方說過的每句話,並且會把那些話翻來覆去地思量,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和對方黏在一起。

回想我信主的初期,會讀經讀到廢寢忘食,而且每次從書中「拔出來」,一抬頭恍然回到現實世界,看這世界、從我面前走過的人都不一樣了,不自覺地說話方式都不一樣了。一顆心被上帝的愛火點燃,正熱烈地燃燒著,彷彿什麼都可以原諒、什麼都可以溫柔對待,活在這個世界只要有主就行。靈修日記是一本接一本地寫,儘管那時候高中課業非常忙碌,每天早晨都還是活蹦亂跳地早起讀經禱告靈修。

高中畢業隔年,母親驟然離世,我離家上大學。儘管我也參與團契、查經、佈道,甚至在自己的大學開始小小的大學生查經小組,服侍也一個都不落下,然而我再也無法靈修禱告。我無法開口說什麼,卻還是要逼著自己把籠統的禱告詞反覆訴說;我無法讀經,卻還是在每次的查經中去查背景、理解上下文、探索教義。這本該是最美好的相處過程,對我而言卻是如此令人難受。都說要察驗一個人與上帝的關係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看他的禱告生活,這確實是的。我無法真實地禱告傾述,寫下的所有真理自己都不相信。我無法接受自己對上帝失望,既然如此,那就麻痹自己的理性和情感,只要自我催眠:我必須要相信祂,我絕對不能有懷疑。口裡這麼說,身體卻很誠實,我私下讀經禱告的時候越來越少,時長也越來越短。

停止靈修和禱告的後果就是繼續地停止靈修和禱告。逃避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累了,我不想再自我催眠了,索性就不讀經禱告了。除了在和大家一起的時候不得已地做,私下時間我根本不想打開那本書,也就不打開了。戀愛期間總有激情消退的時候,日子歸回平淡、日常、單調。許多事情已經失去新鮮感,漸漸成為習慣,似乎也就不需要再「刻意」做什麼了。「只要對方知道我心裡有他,我也知道他心裡有我,就夠了」,這麼想著,然後慢慢地這個人和別人也沒什麼區別,有他沒他生活也不會有太大的分別。沒有了「分別出來的」,獨特的、專屬的給這個人的心思、時間、精力,這個人也就不再特別了。

小王子的玫瑰不也是這樣嗎?正因為那朵玫瑰是他親自澆水、親自蓋上玻璃罩的,所以它和別的玫瑰都不一樣。主定的方法必然是最好的,祂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時常在主里,時常聽祂的聲音,時常向祂禱告,這些最基本的維繫關係的方式都是最重要的。在與祂遠距離戀愛期間,我們也常會因工作、事奉忙碌而沒時間聯繫。在與男友的異地戀的過程中,我有時候會想著沒關係,我也不是那種黏人的女友,少聯繫也不會有什麼影響。然而異地戀少聯繫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我會不受控地患得患失,也會少了許多安全感、多了很多失望,對我和他的未來非常沒有盼望(分開的念頭分分鐘浮現八百次)。若是我們不常在主里不也是如此嗎?我們會漸漸倚靠自己而不是祂,會仰賴自己和別人的建議和方法,卻不在最緊要的當下尋求上帝。我會懷疑自己的得救確據,會在情感上無法體會基督的愛與恩典,對祂的事情麻木、無感。

就在遠離祂的那兩年,我不斷地想要「做自己」,卻不斷地感覺真實的自我在崩塌。我開始不確定自己到底是誰,我到底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基督徒,還是一個假冒為善的雙面人?我以為只要逃離了從小到大都被灌輸的正確觀念,我就能夠不受任何事物影響地「尋找真正的自我」,然而換來的卻是我更加迷茫、更加混亂、更加失落。

感恩,我的王主動來尋找我、改變我,在一次信心的跳躍中,我選擇抓住祂的應許,悔改自己的罪。上帝把我這根基不牢固的生命重新打碎重建。我真正開始認識祂,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然後重新和祂交談,向祂禱告、聽祂說話,記錄和思考祂對我說的話,從而以祂的心意和目光去看待一切。

然後在這過程中,我開始學習如何坦誠面對自己和上帝。我的心開始被道吸引,又開始發現與祂相交的喜樂。有一次留宿在一位敬虔的姊妹家。清晨五點,我睡意朦朧中看見那位姊妹跪在地上禱告,後來得知這是她每天與主親近的時間,雷打不動,這是分別出來的時間給她最愛的主。於是從那之後,我也效法這位姊妹的榜樣,每天早晨跪地禱告,而後讀經靈修。以這樣的方式開啟每一天,在面對這個世界之前,先面對上帝,提醒自己今日也要活在祂面前。

就像情侶之間相處,並不是每一次接觸交談都會出人意外地快樂;所以也不是每次靈修我都會感到特別激動人心、狂喜。從高中到如今,我一共累積了四十二本厚薄不一的靈修筆記,當中有些盛滿淚滴,有些激動得寫不下什麼,有些又被焦慮懊惱填滿幾張書頁。但大部分時候,都是平淡的、日常的,反覆被提醒的真理,一再寫下的生活應用。有時候就像每日飲用的白開水,喝起來沒什麼味道,但一天不喝卻是不行。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抱怨每日吃的嗎哪平淡無味,想念埃及地的辛香美味,結果被上帝嚴厲懲罰。那些看似平淡乏味的日常,其實是上帝每日充足的供應。每一天!沒有哪一天忘了、耍小脾氣任性,或是休假一日。

愛人之深,不如愛人之久,然而上帝對我們的愛是長闊高深的。我們縱然失信,祂卻是信實的。

2022年來到,意味著我和他又得繼續新一年的異地戀。在無法見到對方的時候,除了憑著「相信」二字,我們會建立一些約定以確保時常聯繫。同時我和主的「遠距離關係」也邁入第十一年,靈修也是我對主的小小約定,是我特意分別出來與祂親近的時間。從前我很難相信婚姻中的夫妻會隨著年日增加而更加愛彼此,他們會真實地愛著對方老去的容顏,願意舍己照顧對方的生活起居直到死去。然而就開始和主的建立親密關係後,我開始相信這種可能。因為我並沒有因為每日的靈修禱告,分別出時間來與祂親近就變得膩煩,而是在認識祂的過程中越來越能信靠祂。儘管有時候我也會覺得上帝對我沉默,離我很遠,有時候自己一團混亂,但我知道無論我處在怎樣的狀態,主都願意接納、聆聽我。就像那些我愛的和愛我的人一樣,他們總是願意承接我的脆弱,並且一起憑著信心交託。

最好的時候就是等待美好臨近的時候。此時我相信也期待那日我和他能相見,我能終於擁抱他,望進他的雙眼,享受沒有隔閡的依偎。我與主就更不用說了!人會改變,但是主不會,所以我更加確信,也懷著熱切的盼望將來親眼見到祂的那一日。在此之前,每日與祂親密的相交,就是祂所賜的日常的甜蜜,流入我的每日生活中,滋養我與祂的親密關係,好讓我也能把這份濃烈厚重的愛散播出去。最重要的是,在這段無法「相見」的日子,有祂所賜的聖靈為保惠師,與我的心同證我是屬上帝的兒女,並且時時刻刻帶領。

說到底,這異地戀與靈修終究還無可比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