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想說愛你不容易

The-Struggle-To-Love-My-Dad

作者:柯雄偉, 新加坡

不管是在成長階段,還是在叛逆的青春期,在我的記憶裡,爸爸都沒有在我的生命中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總是忙於工作,為了照顧家庭而努力謀生。當時我無法理解他為什麼總不能陪伴家人。我大概是尊敬他的,但是我不愛他。

當然,我們之間並不是只有爭吵。事實上,我們也度過了一些很美好的時光,比如一家人一起出去吃晚餐或者在節日或假日期間拜訪親戚。

但是每當我們爭吵的時候,那些美好時光背後隱藏的怨恨便不斷湧出。我們常常因著各樣的事情爭吵:我糟糕的學習成績,我做不到他要求的最簡單的事情,他不理解我,他對我說一些傷人的話。結果,我和爸爸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爸爸五十多歲的時候被診斷出患了癌症,而且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晚期。隨後半年,他尋求專家的治療,但並沒有效果。無奈之下,他只好聽天由命。然而,即便到了那個時候,我仍然對他漠不關心。表面看起來沒什麼,但實際上我內心的苦毒不斷蔓延,我對他沒有多少同情可言。

爸爸接受化療幾個月後就過世了。然而,無論是為他守夜的時候還是在葬禮上,我都沒有流一滴淚。

爸爸的葬禮結束一周後,我搭乘公車,上車時看到人們跟身邊的朋友聊天。我找了個位置坐下來,忽然想起爸爸以前常常坐在我旁邊:他的笑聲,他的幽默,他的話語,他的笑容,還有我們在餐桌旁度過的時光。不知不覺,我的臉頰已經濕了。我立即下車,坐在路邊哭了起來,這是爸爸去世後我第一次哭。我為失去爸爸而哭泣,突然意識到自己永遠都看不到他了。

那天晚上,我告訴媽媽回家路上發生的事情。她告訴我,爸爸曾笨拙地用自己的方式想要彌補那些我成長期間遺失的時光。他努力讓自己融入我感興趣的事情中,但是我固執地認為他在干預我的事情,而不明白那實際上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

直到今天,有關爸爸的回憶一直伴隨著我。我還記得他以前對我說的話,儘管當時的我認為那些話沒有任何意義或者只是『垃圾』。現在我才發現,憤怒是我和爸爸的關係之間的障礙,讓我忽視了爸爸為我所作的努力,以致過於傲慢地回應他。我沒有做到保羅在以弗所書4章26節中所說的:「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也許我永遠都無法見到爸爸了,因為他去世時還沒有相信耶穌。但是如果上帝願意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想對爸爸說:『我愛你,爸爸。』這是他在世時我沒能說出口的話。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爸爸的信

作者:Jason,台中
fathers letter
我的爸爸已經返回天家兩年多。前幾天,我在整理房間的時候,發現一封信。雖然寫不到幾個字,不過字寫得很美;內容是我在升上高職後,爸爸要我認真打拼、以及對我的一些期待。

我將信件詳細地讀了一遍。看到它,就讓我想起我的爸爸還在世的時候,他不太喜歡講話(就如同內文寫不到幾個字),也不太會表達他自己內心的感受,甚至很少跟子女聊天。他常帶我們去嘉義探望爺爺奶奶。印象中車程不過一個小時,但是沿路上我們都沒有交談。所以,我常常感覺到我和他之間很有距離感;雖然他常常在我身邊,卻彷彿離我好遠。因此,從小我就暗自告訴自己:「長大以後,我一定不要跟我的爸爸一樣,我要好好地陪伴自己的孩子,多多和他們聊天、談心。」

然而長大之後,反而變得比較能夠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對家庭付出相當辛苦,許多難過、痛苦的事情都不向孩子們傾訴,是因為不想要給孩子任何的壓力,這是我們小時候沒辦法想像的。

直到爸爸因肝病過世之前,我和姊姊、妹妹三個人輪流照顧他。在那個時候,我們都滿辛苦的;姊姊為了爸爸,辭去了自己穩定的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在爸爸的身邊。就讀高中的妹妹,一到下課,就得犧牲與同學社交的時間,跑到醫院照顧爸爸;而那個時候在彰化求學的我,只要有空,也會回到台中,跟姊姊、妹妹輪流照顧他,我們都用相當多的精神、時間、體力陪伴在他的身邊。

那時,我們心情都不太好,因為我們每天輪流8小時在照顧他,我們常因為誰沒有準時來換班而鬧得不愉快;另一方面,爸爸因為肝病的關係,情緒一直很不穩定,我們常常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挨罵。

有一天,我跟姊姊換班後,要來照顧爸爸時,平常很少講話、表達自己心情的爸爸,突然笑著對我說一句:「辛苦了!」原本累積在心中的那些不愉快,頓時因為那句「辛苦了!」而消失了。當下,我覺得跟他之間的那道牆也不見了。

每當想起我的父親,我就會常常想起瑪拉基書4章6節這一段經文:「他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在我的心目中,上帝跟我的爸爸有些相像,因為上帝很少對我表達自己的心情和看法,甚至我未曾看見過上帝,似乎感受不到祂的存在。不過《聖經》就好像是爸爸寫給我的信,裡面記載著祂滿滿的恩典及慈愛,教導我們生活及信仰的準則;而且雖然我們看不見祂,不過祂在天上永遠與我們同在,祂知道我們在地上的一切艱難,就好像我的爸爸曾對我說的那一句「辛苦了!」

所以,我期待我們都能夠勤讀聖經,讓上帝的話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好像我不時回想起的那段經文:「他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4章6節)。是的,主耶和華是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必永遠與我們同在。

父親的愛

作者:陳健偉,21歲,新加坡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世界充滿誘惑,然而年輕人是最容易被誘惑的人。

年輕人的生活不斷被物質追求和毫無目的的派對所困擾。人們開始質疑大多數年輕人生活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儘管種種不利的後果已經顯明出來,但是年輕人卻選擇縱情於短暫的快樂。

路加福音15章11-32節,耶穌用比喻講述了這樣一個人。在這個比喻中,一個叛逆的年輕人,受夠了他父親家的生活和規條,要求父親分給那份應屬於他的產業。這樣的要求通常只有在父親去世後才可以提出來,所以當這個年輕人提出這項要求時,他就是當作他的父親死了。

這樣的要求一定給父親帶來巨大的傷痛。儘管如此,他同意了兒子的要求,將三分之一的財產分給他。

隨著故事的發展,這個年輕人毫無節制地揮霍他的財產。聖經上說:「…在那裡隨意放蕩,浪費資財」(路加福音15章13節)。就在這時,饑荒爆發,這個災難使他不得不找一份養豬的工作。他餓極了甚至吃豬食充饑。這一定是他人生的最低谷,特別是猶太人認為豬是不潔的。這時,他想起了父親家的富足,他意識到父親家的雇工過的都比他好,所以他決定回去做一名奴隸。

到達門口時,他的父親看見他就張開雙臂擁抱他,跑著迎接他的兒子回家,並重新給他兒子的名分。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

這位父親本可以不理會這個兒子,並且將他拒之門外。但是對於父親來說,雖然這個年輕人與他斷絕關係,但他仍是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那個兒子。父親充滿憐憫和寬恕的舉動充滿了恩典和慈愛。

同樣地,我們的天父就是這樣一位滿有恩典和慈愛的父親。祂沒有按我們的過犯來待我們,卻將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做了贖罪祭。上帝為我們鋪平了道路,為的是讓祂失喪的孩子回家,回到我們當初被造時與祂親密的關係。

祂的恩典夠我們用。雖然我們不配,祂仍然以祂永不改變的愛為我們開闢一條出路並修復我們之間破碎的關係。

天父大愛深不可度
長闊高遠怎測透
賜他愛子生於世上
凡人信靠得尊貴
(歌詞: “How deep the Father’s love for us”)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那是我爸!

行為純正的義人,他的子孫是有福的-箴言20章7節

有時,你不需要當面見到一個人,只要聽他孩子怎麼描述他,都能知道他是怎樣的父親。

孩子對父母的尊重程度,可以看出這些父母配得多少敬重。十誡的其中一條誡命提到要孝敬、尊榮我們的父母(出埃及記20章12節),但有多少父母有活出配得孝敬、尊榮的生活方式呢?

我無法想像,有什麼是比失去孩子對我的尊重更悲慘的事。如果我的孩子因為我而感到恥辱,我會是個最丟臉的人。然而,可以讓我感到興奮不已的事,莫過於我的孩子能驕傲地向一群人指著我說:「那是我爸!」

若要檢驗你是不是一個被孩子尊重的父親,一個很好的方式是自問:「我想不想讓我的孩子成為和我一樣的人?做我所做的事?到我所去的地方?」

父親們,不要忘記,在現今這個道德和屬靈敗壞的社會裏,孩子們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需要慈愛父母的專一引導和關注。

願透過上帝力量與智慧的幫助,你能立志成為那讓孩子引以為榮的父親,讓他能驕傲地對人說:「那是我爸!」 MRD

 效仿上帝的父親,

為人信實又真誠;

若他誠實也剛強,

他的子女必跟從。

為基督而活的人生是留給子女最好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