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關係很糟糕,我學會了這五種方法愛他們

作者:Jane Lim ,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我的家人一直都是一些人眼中的「教科書式基督徒」:每周日固定去教會,按時參加團契活動和營會。 我們讀聖經、參加查經小組、也在家裡組織查經聚會,並相信一起禱告會讓整個家庭合一。

然而,家中時常爆發的衝突和緊張的關係,讓我非常痛苦。小時候,每當看到剛剛還吵得很兇的父母一邁入教堂就嘎然止聲時,心裡就不舒服。之後,他們就各忙各的——爸爸去敬拜禮堂,媽媽去參加唱詩班或教主日課程,而我則匆匆忙忙地去主日學,假裝一切都很好。 不知為什麼,即使那時的我還很小,我還是暗暗覺得自己只能默默吞下內心的苦楚。

我不記得聽到過父母彼此道歉,更不用說事後一起探討了。

長大後,我日漸意識到這種家庭關係是多麼的不正常和不健康,也越發難以保持緘默,並終於說出自己的看法。 然而,鑒於華人文化傳統中,父母和孩子的長幼之別,可想而知我碰了一鼻子灰。

這些年來,我認識到,也還在學習把一切的難處交給主。 而且很感恩,身邊有關懷我的牧師和睿智的長輩,陪伴我一起走過憂傷。 我也接受了主內心理諮詢師的輔導,身邊的朋友也都在關懷我,就我自身而言,我已經盡我所能地去學會在失衡的家庭中生活。

如今我能承認自己家庭關係失調,這是我以前做不到的。 大約十年前,當我跟一個朋友說起父母的爭吵,和我視其為正常時,他直截了當地說,「呃,這不正常。」 他的回答讓我吃了一驚,緊接著,我就感到很尷尬。 他的意思是我的家庭不正常嗎?是說我們的家庭關係失調嗎? 他怎麼能這麼說呢? 他怎麼敢這麼說?他的父母甚至都不是基督徒——至少我的父母是。 如果我們一家是基督徒,我們怎麼可能還會「有問題」呢?

回頭看,那是一個重要的點醒我的時刻, 儘管我的朋友可以說得更委婉一些,但他說的是實話。這樣的家庭關係確實不正常。並且信主並不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毫無問題的家庭。

以弗所書5章21節-6章4節清楚地描述了上帝對家庭生活的異象——要彼此順服,無私地相愛,反映出基督和教會的關係。我們家庭中的衝突大多數源於缺乏耐心和憑己意而行(雅各書4章1節)。 兩段經文都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順服上帝。

慢慢地,我發現我的朋友們也面對家庭關係的困擾,但他們選擇把家庭里的問題帶到上帝面前,這讓我感到巨大的安慰,並激勵我繼續走在信仰的道路上。 朋友們一遍又一遍地開導我:那些彌留在我們生命里的,似乎永遠無法癒合的破碎並不能抵消聖經的真理和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工作。

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提醒我,上帝一直在我們心裡動工,當我們再見到祂的時候,祂會完成在我們生命里的工作。

我也重新思考了「正常」這個詞。雖然家庭生活中難免有衝突,是生活的一部分,但頻繁發生和得不到解決的衝突不應被視為正常(亦或是健康、合宜的)。這種分辨幫助我們不把事情掩蓋起來,而是以真理面對現實。

正如保羅在羅馬書6章中所說:「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1-2節)。 也就是說,即使罪帶來的困擾還在繼續,我們與罪的鬥爭還在繼續,但是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我們終將得勝(11-14節)。

那麼,在失調的家庭環境中,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態呢? 我們如何學著接受這個現實,又不否認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後果呢?


1、 承認罪的破壞性,並為罪悲哀

我們知道罪的破壞性,但要每天去面對的確很困難。 不過承認罪的存在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條件地任其擺布(告訴自己別無選擇) ,而是不要忽視它或視其為「正常」。

當我和一個朋友談起我家的狀況時,她提醒我聖經里一些人的家庭問題(例如,亞伯拉罕,雅各,大衛),但上帝仍然看顧他們,而且還使用他們來完成祂的計劃。 我們還討論了如何反思自己在家庭關係的破碎中扮演的角色:除了認識到自己受到的傷害之外,也需要謙卑地審視我們的內心,承認我們也曾經傷害過家人。

這並不是說一種傷害可以抵消另一種傷害,而是恰恰反映了「人人都犯了罪」(羅馬書3章23節),但「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

2、 回到上帝面前,默想祂的應許

每當家裡發生衝突時,我就想跑開躲起來,想一走了之。 但迴避頂多也只是暫時喘口氣。我最終明白,我可以躲在傷痛里舔舐我的傷口(在腦海里一遍遍地重複衝突的場面,並為此難過),也可以選擇藏在上帝的遮蓋覆庇里(詩篇32篇7節)。

藏在上帝的同在里意味著轉向祂的話語,把我們所有的苦難都交託給祂,放在祂的腳前。

藏在上帝裡面的我們不會永遠哀哭(詩篇30篇),因為祂「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並「要定睛在你身上勸誡你」(詩篇32篇8節)。

在心痛和絕望的時候,我常常思想《耶利米哀歌》第3章:

「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如茵陳和苦膽的困苦窘迫!我心想念這些,就在裡面憂悶。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19-24節)

3、如有可能,尋求關係的修復

我們都知道人生在世並非一帆風順,但我們可以(也應該)渴望關係的恢復,並為之鍥而不捨地禱告,盼望著上帝帶來悔改、醫治、和好。不過我們也需要接受有可能此生都沒有辦法和解的情況。

我曾經一度希望家裡的每個人都能尋求心理輔導的幫助,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但我從慘痛的教訓中學到了功課——要不要尋求心理輔導是個人自己要做的決定,強求不得。他們的拒絕曾讓我沮喪不已,甚是痛苦。但在接受心理輔導,向長輩和為我禱告的朋友們傾訴後,我開始能夠接納他們的選擇,並仍盡全力地愛他們, 在保持健康的界限的同時,儘力服侍他們,也不斷地祈禱上帝醫治和更新他們。

4、 為自己設定健康的界限並尋求醫治

在我成長的文化中,設定界限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甚至可以被看為不孝。但接受主內的心理輔導、閱讀了一些基督教的書籍和資源之後,我意識到設定界限其實是健康的做法。

我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認清自己在衝突中的立場(或無立場)。當父母吵架時,其實我沒有責任去調解或幫助他們和解。 「不」是最難說出口的,但為了我的心裡健康,我學會了拒絕。不過,我仍積極地為他們熱切禱告,同時也定期參加心裡輔導,以讓我的情緒能夠得到健康地疏解,這是我經歷醫治過程的關鍵。

5、繼續努力禱告

禱告不僅僅是我們所說的話,更是我們內心的姿態——一個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導向上帝的過程。禱告意味著確定上帝愛我們,祂看到也聽到我們說出的和未說的一切話。因此,我們可以確信,祂必「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章20節)  。

不管事情看起來多糟糕,永遠不要放棄為家人禱告。 因為上帝救了我們,不只是給我們將來永恆的生命,祂也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拯救我們(詩篇68篇19節),並賜給我們在耶穌基督里活潑盼望(彼得前書1章3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何以為家?

作者:Radish,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當我終於準備寫下這個極大極美的恩典,我的腦子裡出現了這四個字「何以為家」。我想每一個遠走他鄉在大城市漂泊的人都免不了要走租房這條路。掰著手指數,這已經是我在這個城市第九次搬家了。畢業後第一次租的房子是在一個菜市場的樓上,小小的房間,每天天未亮就會被樓下賣菜嘈雜的聲音吵醒。從那時開始,我就經歷各種租房和搬家的辛酸。

每次搬家心情就會難過一陣,什麼時候才能不必再如此奔波?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呢?還記得上一次搬家是我生日那天,我搬到一個很老舊的小區。搬進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掃除。我在角落裡掃出可以用斤計量的老鼠屎。後來的日子伴隨著悶熱的天氣,屋裡竟然生了好多蟑螂,把那些不常搬動的東西移開就是一場蟑螂的大遷徙。還有一次是空調壞了,因為上班不在家,師傅自己上門修空調,壞的空調沒修,好的空調倒是換了個配件,還花了不少錢。沒有空調又沒有風扇,我就這樣度過了那年夏天。一天晚上一滴水滴落,我猛然抬頭以為樓頂漏水了,才發現是自己滴下的一大滴汗。

隨著年齡增長,我更迫切需要一個私人空間。於是我又開始尋找能夠單獨住的房子。各大租房APP我都下載,有空就留意,也請中介幫忙。之後就是約時間上門看房,討論價格,對比等等。因為想要住得稍好一點,也想方便上班,我的租房範圍從一環到了二環,又到了三環,或者以外。不知不覺,我找的房子離教會越來越遠,找房、租房、換房的過程也好像是一次又一次的流浪。

直到那天我計劃要去看房,也想順便去拜訪我的牧師。出門之前接到一位姊妹的電話(她一直都在為我租房的事代禱),原來她們要搬家了,她們家的房子也在出租,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客。那位姊妹建議我去租她們家的房子。但我認為距離上班的地方實在太遠了,就先拒絕了。誰知,原本計劃要去看的房子不是不合適就是已經租出去了。

我去拜訪牧師之時也和他商量這件事,他也很鼓勵和歡迎我住在這裡。於是,我就決定租下那位姐妹的房子。後來才知道這正是上帝美好的帶領:價格便宜,乾淨、溫馨,還能做飯。其中一個房間還能邀請家人和朋友來入住。至於距離的問題,上班通勤需要花一小時左右,我就在路程中聽詩歌、讀經、寫靈修筆記,時間也剛剛好。曾經嫌長的通勤時間,現在竟成為了每一天與主最親近的時候。

因為住在這個地方,我也再一次回到教會。當我回到教會,看見我的水杯還是擺在原來的位置,禱告墊子也還在,似乎這一切都在等著我回去。那一刻我站在會廳里,儼然有一種浪子回家的心情。上帝好像慈愛的父親一直在那裡等我,遠遠地看見我,就跑來迎接我,給我大大的擁抱,又用數不盡的恩典招待我。聖經浪子回頭的比喻竟真實地在我生命中發生。

「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何以為家?有弟兄姊妹就是家,有教會就是家,有上帝的同在就是家,這是我這次租房的領悟。真正的回家是回到我們天父的同在中,儘管距離上班地方很遠,或者不太方便,但是能安穩地住在上帝裡面,就是回家。我回家了,如果你還在外面漂泊,任意而活,記得早點回家,天父一直在等你回家,就像父親等待那個浪子一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萬家團圓的時刻,我們卻接到了病危通知書……


作者:Radish,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姐姐的未婚夫突然有一天行動不便,原以為是路走多了累著了,休息幾天就會好,可誰知這腳一直都沒有好轉的跡象。於是就去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小腿上有血栓形成,按照跌打損傷的方式被療養了一個多月。直到有一天他半夜裡無法呼吸,被急救車載到其他醫院,才檢查出來是深靜脈血栓從小腿轉移形成了肺栓塞,導致肺動脈阻塞,無法呼吸,生命垂危。這是一種類似於腦梗的疾病,成因複雜,隨時有喪命的風險。

那是過年的前一天,我們收到姐夫的病危通知書。那一天我穿梭五百公里回到我日夜思念的家鄉,卻在下車的那一刻直奔醫院,再把姐夫送上急救車讓他可以去到最好的醫院接受最專業的治療。因為當地的醫院對於這樣棘手的病情毫無辦法。在上車之前陪護醫生強烈建議不要轉院,因為跨越500公里的途中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隨時會喪失生命體征。

但是我們還是堅持要去最好的醫院接受治療,因此在上車之前需要簽署厚厚一沓的同意書。他的爸爸一面簽字,醫生一邊告知最壞的結果,並不斷強調不要轉院。但是這裡的醫院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治療,我們也別無選擇。醫生口裡那些恐怖的言辭猶在耳畔,他的父親顫顫巍巍地簽著自己的名字。

我親身經歷那些焦灼的瞬間,那些生死瞬間的無助和害怕是我年輕的生命從未經歷過的,唯有在心中不斷呼求上帝的拯救和醫治。因為除了主耶穌以外我們別無所有。主耶穌是我們的堅固磐石,是我們唯一的拯救。因為「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以賽亞書42章3節)

之後,我和姐姐在過年的那天中午搭上飛機趕到就診的醫院,這是長那麼大以來我們家第一次沒有任何過年的氛圍。接著沒過多久我們再一次接到醫院發出的病危通知書,在萬家團圓的美好時刻,我們蹲坐在醫院的門口,隨時預備滿足病人的需要(疫情的緣故,醫院不允許家屬進入)。每天早晨,主治醫生都會到醫院門口見家屬,討論病人的情況以及接下來的治療方案。每當這時候,所有人都蜂擁而至,急切地想知道裡面的情況。

從進醫院的那一刻,教會的弟兄姊妹都為我們迫切禱告,每一天都收到大家的關心和代禱,讓那些艱難的日子裡也有了從主耶穌而來的甘甜和撫慰。而上帝也真的每一天都讓我們聽見好消息。姐夫病情都越來越好,雖然有時候還是會經歷很多不安和害怕,但每一天在患難中也經歷上帝的保守和看顧。

上帝是使死人復活的上帝,祂是化咒詛為祝福的上帝。因著這次經歷,姐姐和姐夫的感情更加堅定,我和姐姐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主耶穌的名在我們兩家人中被高舉。教會的弟兄姊妹也和我們一起經歷祂所賜下的神跡和恩典。

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再加上一個多月的在家休養,姐夫現在已經回到他的工作崗位,雖然還沒有完全康復,但是我們相信他一定會得著主耶穌完全的醫治。

當中還有很多的恩典無法一一訴說,比如一家手機店的店長願意免費幫我們彩印一百多張的照片;教會弟兄姊妹在深夜送來燉好的湯,還有他們的探訪和牧師每一天的關懷。

謝謝主耶穌,祂的恩典真是夠用的!讓我們在患難中也有喜樂。我們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祂並沒有推卻我們的禱告,也沒有叫祂的慈愛離開我們。正如經上說:「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章11節)

祝福你即使在患難困苦中也能聽到從上帝而來的好消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你趁著年幼……當記念造你的主

作者:多加,中國
有聲播讀:美君,中國

 

我來自一個虔誠信佛的家庭,爸爸聽不見,媽媽被人騙走了,因此這個家庭也就不完全了。我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村裡的人很不喜歡我。後來,我和一位阿姨離開了我從小居住的城市,去了另一座城市。我開始流浪。當時我認識了很多的小朋友,在外面一起開車門要錢,一起偷東西,一起搶別人的金耳環及別人的手機。

但是有一天,有個小朋友帶我去了一個基督徒辦的孤兒院,在那裡有人專門給我們做飯,帶我們讀聖經;從此我開始接觸到基督信仰。可是,我還是三翻四次跑出去和外面的小夥伴們繼續干老本行。後來,孤兒院的爸爸媽媽帶我們去了另一個城市,在那裡,我才稍微穩定下來。

於是我開始在教堂里生活,每天都有人教我們讀聖經,偶爾也教我們跳聖誕節的舞蹈,這樣的日子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天傍晚,我突然想去教堂里禱告,我進去後就跪下禱告。在禱告中,我想到從前我是如何偷別人的東西、搶別人的手機、耳朵上帶的金耳環,以及他人錢包里的錢……這些場景在我眼前一幕一幕地閃過。在禱告中我很清楚,這些事情都是不討上帝喜悅的。於是我不停地在上帝面前承認我的罪,求上帝赦免。自此,我真正地悔改信主了。

 

服侍的呼召

後來,我選擇去念神學,一呆就是兩年。在這兩年時間裡,我學習了很多,同時也開始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畢業後我被安排到一位肢體家,他們家是賣早餐的,我就在那裡和他們一起服侍和工作,晚上的時候一起和叔叔阿姨探訪弟兄姊妹。有的時候也帶領小組分享,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也很充實。

有一天孤兒院的長輩給我打電話,建議我去另一處繼續念神學。我當即拒絕,說:「我現在生活很好,我不去。」孤兒院長輩打了好幾次電話,但是我都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但是我拒絕以後,我心裡就有很大的壓力,好像有個巨石頭壓在心上。雖然每天照樣上班、服侍、去圖書館看書,但是我的心裡非常難受,就如《箴言》所說「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箴言14章10節)。表面看上去沒事,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心。

帶著這樣的掙扎我度過了一個月。一天下班回家,我拉卷門的瞬間心中出現一處經文:「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 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道書12章1節)。我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告訴孤兒院的爸爸說:「我願意去上神學」。這一句:「我願意去」一出口,我感覺心中巨大的石頭忽然消失了,內心有喜樂湧出。當時我身兼店長職責,要離開並不容易。然而沒想到,我向老闆請求離開之後,老闆只說了句:「上帝的旨意我能攔阻嗎?」,隨即就答應了我的離職。

就這樣,我再次踏上了預備服侍的神學裝備之路。當我甘心樂意地服侍,也越服侍越覺得甘甜。一切都是主的恩典,求主保守我在這條服侍的道路上堅持,好好的依靠主走下去,直到耶穌再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