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的鄰舍是妓女……

amsterdam-1170390_1280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無論是在電影或現實生活中,我相信可能大多數人對以下的情形並不陌生:晚上,在黑暗的巷子口有幾位穿着火辣的女子向路人拋媚眼,有的甚至主動去搭訕並試着和潛在顧客討價還價。她們就是所謂的性工作者,更廣泛的稱呼是妓女。

妓女是一種以提供陪伴及娛樂來滿足客人精神上或肉體上的慾望為主的行業。根據歷史記載,娼妓最早流行於古巴比倫的宗教儀式,在神廟貢獻自己的貞操以示對神明的虔誠。隨着歷史的演變,妓女已從神廟走出,進入到各個巷口、歡樂場所等,甚至透過網絡來進行性交易。然而,在某些地方從事性工作是合法的,比如位於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若不是親眼看見,我不能想象她們真的猶如人體服裝展示架一樣地站在店面的玻璃櫥窗前讓路過的遊客觀看以及讓客戶盡情挑選的神情儀態。

如今,性工作者更分為很多種,比如男妓(牛郎)、三性公關(人妖)、雛妓(未成年)等。唯一不變的是,她們的地位仍然備受歧視與爭議。那為什麼還是有好多人會從事這一行業?有的人可能是出於貪婪想賺快錢;有的是被生計所逼不得不「下海」;被以暴力或手段逼良為娼的也不計其數。不論她們是出於自願還是被強迫,她們的存在可歸於一個原因:人慾望的需求。若沒有實在的「客戶」,或許就不會有這個行業的出現。雖然許多國家的政府極力地杜絕這色情行業,可是召妓的惡俗文化早已滲透在各個角落裡。「所欲的成就,心覺甘甜;遠離惡事,為愚昧人所憎惡。」(箴言13章19節),這世代的人常常禁不住誘惑,只為了享受一時的快感,無視了對家庭忠誠的重要性,更不顧會否染上性病或導致身敗名裂的風險。

聖經告訴我們,「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唯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一書2章17節)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當要保守自己的心,勝過保守一切,以免自己也墜入這個陷阱里。因為哥林多前書6章18節已經很明確告訴我們,「你們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無論什麼罪,都在身子以外;唯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群體呢?她們若是你的鄰舍,你會怎麼做?我們能夠愛她們嗎?路加福音10章27節說,「你要盡心、盡性、儘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她們也是耶穌所愛的一群人,可是說得容易,做到難啊!然而上帝很清楚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要我們先學習愛祂,再來愛人。

聖經約書亞記中記載道,在耶利哥城,有一名叫喇合的妓女因靠着信心幫助了以色列的探子,而得以全家被保護,後來也成了基督耶穌的先祖。一位從事賣淫的婦人,因着蒙恩,變成一位尊敬的已婚婦女。以世人的眼光來看,她不配這份榮譽。但是,上帝卻藉著她來告訴我們:祂不看人的背景,祂看的是你的信心。這就是因信稱義的真理。或許她們心中早已充滿無奈、痛苦和絕望,就像喇合一樣,渴望被拯救,渴慕得到生命的水和永恆的盼望。因此,我們不應該忽視她們,不去關懷這群有需要的人;然而我們也不能夠單憑己力去幫助她們,免得自己入了迷惑。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我們可以為她們禱告,因為「正直人祈禱為他所喜悅」(箴言15章8節)。我們可以祈求上帝幫助她們脫離淫行,也幫助我們能以上帝的慈愛待她們。我們該逃避、厭惡的是她們所行的「罪」,而不是她們的「人」。

猶記前年的畢業旅途中,我在巴士上碰到三個引人注意的女子。她們的穿着清涼,且不斷啜泣,其中一個的臉被打得淤血淤青,站都站不穩。因此她們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們是從事不道德行業之人。過不久,她們用不流利的英語問我可否藉手機給她們打個電話。隨行的朋友勸我不要借,而我也擔心她們拿到手機後會乘我不注意時跑掉。可是,當下心中卻有感動驅使我把手機借給她們。最後,她們並沒有跑掉,而是把手機還給我並微笑地和我道謝。臨走前,我把數十塊馬幣給身無分文的她們。她們流着淚,一邊用泰式手勢,一邊用英語說謝謝的畫面仍歷歷在目。這段經歷提醒了我,無論她們是什麼身份,她們也是我應該幫助的鄰舍。

她們心中的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若不知道如何為她們禱告,就先從了解她們的背景開始吧。我相信透過網際網絡,我們隨手可以查閱到關於妓女的文章。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參與相關的教會機構或是慈善機構去做關心的工作。並且我們也能透過這些機構做奉獻、捐款,以便幫助這些被逼「下海」、被社會邊緣化的她們。

信心與行為并行,信心因着行為得以成全。當你以信心去作在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耶穌身上了。(雅各書2章22節,馬太福音25章40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天下之憂)

前奧運會選手:我生命中最偉大的比賽

A-Former-Olympian-The-Greatest-Race-of-My-Life

編輯註:在2008年,18歲的Calvin Kang獲得外卡代表新加坡參加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100米短跑。這位前奧運會選手跟YMI團隊(雅米英文版網站)分享了有關他生平最大的比賽之行,以及他從中所學到的事。

作者:Calvin Kang,新加坡
翻譯:雪倫,馬來西亞

我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跑來跑去。甚至因此常常撞壞家裡的東西。當然,媽媽對此很不高興,所以她只讓我在樓下玩。於是我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抓人的遊戲。由於我經常能抓住所有的人,所以我很享受當抓人的角色。

小學三年級時,我的體育老師發現我有跑步方面的天分,並鼓勵我加入學校的田徑隊。當我全力往前衝刺時,那感覺對我來說是多麼地自然。從那以後,我便漸漸愛上短跑了。

中學時期,我開始了在新加坡體育學校每周10次的訓練。我的生活總圍繞着比賽和訓練營,其中包括一些海外活動。身體的負傷也成為我生活的慣例。受傷的部分包括我的腿筋。我的體育生涯進展得很順利。15歲時,便獲得了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的資格。那是在我當時的年齡層里最大型的比賽。

然而不幸的是,那次,我受了兩次傷,導致一整年不能參加比賽。這令我感到非常沮喪,我甚至想過要放棄。但我卻可以感覺到,上帝並沒有放棄我。因此我決定相信祂,專註於做復建。隨後,上帝不僅使我完全復原,還讓我在一年後實現了我的目標——打破了自身在100米短跑的11秒記錄。比起之前的11.09秒,我想讓我的記錄保持在10.88秒。

事後,我才意識到,上帝透過這件事情給了我一個教訓,即順服和耐心,並藉此加強了我對祂的信心。當我試圖去做超出我所能應付的事時,例如我本來計劃一年參加六場比賽,當我想再加一場時,最終我總會因着這份「貪婪」而受傷。

18歲時,我成為我國家裡跑得最快的人。而另一名運動員Poh Seng Song,是位經驗豐富的短跑選手。他曾代表新家坡參加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並且表現良好。我記得在奧運會前,有一些報章還報道有關於我國家將會在我和他之間派出誰作為外卡持有者來參加奧運。(外卡是指給予那些沒有達到參與奧運會資格的運動員的國家可以參賽)

雖然我是當時最優秀的運動員,但我畢竟只有18歲,許多人認為讓我去參加奧運會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我沒有在國際舞台上參賽的經驗。所以當我聽到我被選中參加100米賽跑的消息時,我感到非常的興奮和感激。我知道,我被奧林匹克的委員選上,是因着上帝的恩典。這激勵了我想要做得更好,並繼續相信上帝對我的旨意。

參加奧運會的事前準備過程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旅程。我雖然身體上受了很多傷,但這整個過程當中,我從來不感到孤單,因為我的家人、朋友和教會的隊弟兄姐妹都會一起為我祈禱,並給予我支持。回想起來,我很感謝上帝伴隨了我的整個成長期,這提醒了我祂的同在與信實。我知道上帝在我身上有祂美好的計劃,而且這教會了我要等候主。

我生命中最偉大的比賽

比賽當天終於來臨了。

那時是早上9時33分,我在第7組預賽的第3跑道。當我看到選手名單時,這些運動員的強大力量使我感到震驚。在我右邊的是葡萄牙的短跑選手,Francis Obikewlu。他是2004年在100米短跑中以個人最好成績9.86秒奪得銀牌的人。另外同我一起競爭的還有在尼日利亞和加拿大跑得最快的選手。而100米比賽的最終銅牌得主——來自美國的Walter Dix,也在我那一輪。

我還記得當我們從休息室走上賽場時,觀眾們那雷鳴般的歡呼聲。它是如此的大聲,大到我幾乎聽不到我的腳步聲。我是那賽事組裡唯一的亞洲人,同時也是最小的(無論是外形還是年齡)。但我沒有因此感到害怕,因為我充分知道,這是上帝對我的計劃——讓我成為這場比賽的一份子。不論是穿印着國旗的運動服、代表我的家人,還是我和上帝的關係,這一切都讓我感到很自豪。

「各就各位,預備…..砰!」我全力奔跑。在前30米時,我是領先的選手之一。但從40米開始,其餘的選手不斷超越過我,並且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即使在比賽中,我仍為他們的速度感到敬佩,腦袋裡想着:「我現在在奧運會的100米短跑上比賽耶,這太酷了!」

我儘力了,在8名選手中排行第5。雖然我沒能以自身最好的成績進到半決賽,但這已經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場比賽和經驗,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的奧運會之行讓我想起了亞伯拉罕和上帝的故事。儘管亞伯拉罕不知道上帝要領他到哪裡去,但亞伯拉罕相信上帝並順服祂的呼召,離開本族去往外地(創世記12章1節)。同樣的,在我的整個體育生涯中有很多地方讓我發現到,我不得不相信上帝給我的方向和領導。

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一份子,讓我對身為基督徒該有的信心有了一個新的視角。比如說,我雖然自身的成績並不符合參加奧運的資格,但我卻仍可以成為奧運會的一份子。然而這分恩典並不是靠自己得來的,這乃是上帝所賜的禮物。因此,我想把我最好的獻給上帝,不僅僅是在比賽中,而是將我整個生命都獻給祂。


關於Calvin Kang

出生日期:1990年4月16日
個人最佳紀錄:10.48秒(男子 100米,2015年新加坡公開賽)

曾參與的比賽:
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0年共和聯邦運動會
2010年亞洲運動會
2011年東南亞運動會(在雅加達和巨港舉行)
2012年東盟大學生運動會
2013年東南亞運動會
2014年東南亞運動會

圖片來自於Calvin Kang的官方網站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功成名就)

當精靈寶可夢訓練師所學到的三門功課

3-Lessons-I-Learned-as-a-Pokemon-Trainer

作者:MelianaDewi,,印度尼西亞;翻譯:孔曉慧 ,中國

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精靈寶可夢Go (Pokemon Go)?它最近可是在各城市掀起了一股狂潮——無論是在網络上、媒體上,還是我們的日常對話中都充滿了有關它的話題。

簡單來說,這是一款訓練師(即玩家)利用手機在周圍的社區或城市捕抓精靈寶夢可的遊戲。當有小精靈出現在手機屏幕上時,玩家就會投擲一個虛擬球來捉住它。

這款虛擬遊戲引發很多有趣的事。例如有一個玩家讓他的媽媽和他一起參與抓寶可夢的遊戲;也有另一個玩家居然為了更容易地抓住寶可夢而去搭出租車。

當我看到這些天花亂墜的報道時,我感到非常好奇。於是我決定親自去玩一下這款遊戲。

結果呢?我不但開始愛上這遊戲,還從中學到了一些屬靈的功課呢。

第一:需具備戰略眼光。即你知道你需要什麼,並且知道該去哪兒找。
當玩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抓住所有寶可夢的方法並不是漫無目的地瞎逛,而是講究策略。即知道你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寶可夢以及從哪兒可以找到它們。例如,水系的寶可夢通常會在海邊、湖或其他水體之處被發現,而陸生寶可夢則常出現在公園、公路或草地旁。

同樣的,在我們屬靈的生命中,我們也得明確地知道我們需要什麼,並知道在哪兒能找到對策。比如說,如果我感到靈里乾渴,那麼我應該去那些能讓我靈里得成長的地方——這些地方能讓我讀經、禱告,或者和同樣渴慕成長的弟兄姊妹交流;如果我需要靈里得安息,那我應該找個安靜的地方,好讓自己能夠安靜在上帝的面前。

當我這麼做時,我就會得到我所需要的。那麼你需要些什麼呢?你可以在哪兒找到它們?

第二:為了得到更好的,就得先學會捨棄。
在這款遊戲中,訓練師能夠和Willow博士(領頭訓練師,教玩家如何玩遊戲,以及熟知寶可夢的棲息地和分佈處)交換自己的寶可夢來得到糖果或星塵。糖果能使寶可夢進化而星塵則可以幫助強化寶可夢。通過訓練和增進寶可夢的能力及力量,你就可以獲得升級,最終成為寶可夢訓練大師。

我們的屬靈生命也是如此。只有當我們願意捨棄時,才能從上帝那得到更好的。這意味着我們得先捨去屬世的事物來得到上帝的祝福,並且跟祂建立親密的關係。

每個基督徒做過最大的「交易」就是把生命交給上帝,邀請祂做我們生命的救主——我們把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並因此得到上帝所賜的恩典、能力和指引。雖然要讓我們捨棄屬世的慾望以及我們習慣於仰仗的事物會很難,但祂那永恆的福分比我們所捨棄的任何東西都來得更有價值。而且祂從不虧待我們。

第三:需付出時間和努力才能有好結果。
訓練師需要以「行走」來孵化寶可夢蛋。在這款遊戲中有三段孵化距離,分別是2千米、5千米和10千米。你走的越遠,孵化出的蛋的質量越高。

我們的屬靈生命也一樣 。聖經告訴我們要「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立比書2章12節)基督徒在屬靈生命上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若我們想走捷徑,我們能夠從上帝那學習到的功課將會很有限,並且會妨礙我們發揮到最大的潛能。當你想要得到某樣寶貴的東西時,唯一的途徑就是要對其付出許多努力、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們需要以信心、毅力、努力和時間來親近上帝,並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式。

在玩精靈寶可夢Go時,我常提醒自己,遊戲畢竟是遊戲。我在遊戲中所做的決定或犯下的錯誤在現實生活中是無關緊要的。然而,我在現實生活中選擇過何種生活則會影響那永恆的生命。

雖然我並不是鼓勵或阻止大家去玩這款遊戲,但是我相信若我們的愛好和興趣最終能夠教會我們一些屬靈上的功課的話,那也會是一件很棒的事。

最後,祝大家玩得開心的同時靈命也能很好地成長!

照片取自YouTube視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英文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這個世界為什麼需要Pokemon GO?

Screen-Shot-2016-07-21-at-11.53.11-AM-1030x525-768x391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曹琴琴,中國

如今,Pokemon(精靈寶可夢)已遍布全球每一個角落。有人為了捕捉這些虛擬的寵物精靈,能一連徒步好幾個小時,甚至去造訪一些平時不會去的地方。如果你還沒有領略這一風景,那可能是《Pokemon GO》還沒登陸你所在的地區。

但相信我,《Pokemon GO》的瘋狂旋風很快就會襲來。如果你到現在還不知道我在說什麼,那麼就一起來認識這款名叫《Pokemon Go》(精靈寶可夢Go)的遊戲吧!玩這款遊戲的時候,玩家需要到室外去捕捉小精靈。小精靈們會分佈在不同的地方,當玩家走到這些地方時,小精靈就會出現在他們的手機屏幕上。

過去短短几周,這款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的手機遊戲已陸續登陸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26個歐洲國家,包括最近登陸的加拿大。到目前為止,該款遊戲的反響極其強烈。

自登陸以來,這款遊戲的下載量已超過3000萬次。它比社交神器Tinder還受歡迎,每天的用戶量也超過了Twitter和Facebook兩大社交網站。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正在迫不及待地等着開抓小精靈,開發這款遊戲的Niantic公司CEO約翰·漢克說,這款遊戲「很快」就會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登陸。

為什麼這款手機遊戲可以席捲全球?畢竟這也不是第一款使用增強現實技術的遊戲(谷歌公司推出的Ingress也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遊戲)。原因之一就是:該遊戲採用了絕妙的營銷策略——開發商緊緊抓住了我們對智能手機的嚴重依賴和我們對精靈寶可夢近20年的情懷。

自從這款一夜爆紅的遊戲發布以來,引人入勝的故事不斷發生,甚至有些故事離奇驚人。

《Pokemon GO》不僅多次幫助「阻止犯罪行為」(包括抓獲一名謀殺嫌疑犯),還讓一個女孩兒在河中發現一具漂浮的屍體,甚至能幫助揭發劈腿的男友。還有一些報道稱,玩《Pokemon GO》遊戲有助於戰勝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和社交恐懼症)。

當然,也有很多故事暴露了玩這款遊戲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有人因玩遊戲而辭去工作、私闖民宅、墜落懸崖、被困山洞甚至遭遇搶劫或槍擊。

就在我身邊,有一位平常不怎麼運動的朋友,為了捕捉小精靈竟然走了16公里!還有一位朋友說,她有一次玩遊戲玩得太專註,竟不小心踩到一隻死老鼠!

這些聽起來都有點讓人費解,對不對?聽到這些故事,我們可能會很自然地覺得這不過是一時狂熱或只是一款無聊的手機遊戲而已,並提醒自己不能沉迷其中。甚至有人會更進一步全盤否定這款遊戲,畢竟,虔誠的基督徒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不是嗎?

有這樣的擔心完全可以理解。但是,雖然管理我們的時間、情感和精力是明智之舉,類似《Pokemon GO》這樣的遊戲會不會也有一點點價值呢?

比如,玩《精靈寶可夢Go》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人類對於自己飽含熱情的事物,可以執着到什麼程度,也讓我們看到自己對於完成一項任務可以達到的投入狀態以及不受環境影響的專註能力,還有我們與他人分享熱情時的堅定不移。

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特別是當我們為恰當的目的去如此投入熱情之時!試想一下,要是我們也能以這樣的態度去與他人分享耶穌基督的話,將會怎樣?

照片取自YouTube視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英文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