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愛自己”嗎?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Carol

 

 

最近很多公眾號,視頻都在宣揚和呼籲要愛自己。剛開始看到的時候,我心裡還有點小驚訝和小興奮,心想是大家開始在關注自己心裡面的需求了嘛,也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可漸漸的我發現,每個人對“愛自己”都有不一樣的解釋,有的人認為愛自己,就是為自己花錢;有的人認為愛自己,就是任何事情優先考慮自己;有的人認為愛自己,就是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等等五花八門的標準。這讓我陷入混亂,愛自己明明是件好事,但卻也變成了難事。每種解釋看似都很正確,但是在現實中,卻不如我們想得那般順利、幸福。

我曾嘗試按照上面說的去做,然而我得到的是:沒有節制的花錢,導致我不得不用大量的時間打工而荒廢了學業;我按照我自己的感受去處理人際關係,卻發現交不到真心的朋友;我以為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以得到自由,卻在無形中傷害了自己。這些種種“愛自己”的方式使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到最後我不得不來上帝的面前。

當我安靜在上帝的面前我才發現,原來我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標準,而上帝的標準從來不是我為人處事的唯一標準。其實我知道,在信靠上帝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與祂“爭戰”,我一直在挑戰祂的標準。即使被教會團契和牧者栽培,各樣的講道牧養使我能明白真理,我仍活在自己的“律法”標準中,好似不認識主的人。

保羅說:“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我是喜歡上帝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上帝!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上帝的律,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羅馬書7章22—25節).

當我看到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心中的羞愧,無力感都被上帝掃除了。因為上帝明白,也知道我所想所行之事,祂也允許我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做決定和選擇,只是更重要的是上帝在等待我重新回到祂的面前。當我在上帝面前哭訴:“我不過是想更多愛自己,這錯了嗎?為什麼事情會被我搞得一團糟?”上帝仿佛在對我說:“孩子,別哭,愛你自己沒有錯,可是我比你自己更愛你啊。”明白這句話之後,我就忍不住大哭。是的,我時常忘記,時常忘記上帝非常愛我,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兒子主耶穌基督,將祂釘在了十字架上。是的,這世上沒有比上帝更愛我,就是我自己也不能。那一瞬間,我明白了什麼是愛自己,愛自己就是順服上帝。當我們順服上帝多一點,就是在愛自己多一點。

或許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順服上帝是一個很抽象的事,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順服。我想C·S路易士的一段話,能夠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順服,他說:“當我學習愛上帝,比愛我最愛的人還多,我便可以更愛我最愛的;一旦我為了愛我最愛的人而犧牲上帝,我會連我最愛的人都無法愛了。優先的事情先做,不會排擠次要的事,反而能成全次要的事情”。這樣看來,順服意味著放棄自我,意味著向上帝開口禱告,承認自己其實很難放棄自己的標準,但是我願意順服,這就可以了,剩下的部分就交給上帝來動工。

親愛的弟兄姊妹,或許你在經歷和我一樣的事情,又或者你覺得你做了一個不合上帝心意的選擇。但是我想說:只要是在不讓自己和他人受到傷害和違背律法的前提下,都可以去做和去經歷。因為上帝是信實的,祂知道和瞭解我們,甚至看顧我們每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祂比我們更愛我們自己。上帝不輕看我們的每一個經歷,因祂正是讓我們藉著經歷更加認識祂、信靠祂。

不要害怕跌倒,因為“摔跤”是為了站起來,而上帝會帶領我們一次次重新站起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信主後經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作者:Jensen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Luke

 

 

我的經歷就像一部浪漫愛情劇中的場景——但不是讓人開心的那部分。

想像一下攝影機對著街對面的咖啡館,咖啡館有褐砂石外觀和鑲有玻璃鑲板的木門。 打開門,走出兩個人。 他們面面相覷了一會兒,說了幾句話,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 然後他們各自轉身,慢慢開始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我一直以這個角度清晰地記得那一天的場景,這很奇怪,因為我是那兩個人中的一個。 我記得我當時在想這一切是多麼戲劇化,很難從剛剛發生的事緩過神兒來:我們剛剛分手了,永遠分手了。

我的故事情節大家應該會很熟悉,尤其是對基督徒來說。 男孩遇見女孩,他們愛上了彼此。然而一個根本上的信仰問題給他們剛剛萌芽的關係造成了嚴重的裂痕。

在這個故事中,我是非信徒,而她,是那個夾在愛情和信仰之間矛盾的基督徒。

但到我們分手時,我已經成為基督徒一年了。 經過多年的不可知論和尋找答案,我終於開始相信耶穌是我的救主。 上帝在我身上做成了祂的工作。 我得救了。 那哪裡出了問題呢?

在錯誤的時間開始

理性上,我知道答案。 多年來,我們曾多次談論過這個問題。 甚至在我們的友誼剛開始往戀情發展的時候,她就已經因為這個核心衝突而猶豫不決了。

在菲律賓教會社區,你有時會聽到“evangeligaw”這個詞,它是傳福音和“ligaw”的組合,“ligaw”是他加祿語中求偶的意思。 雖然人們通常是開玩笑這麼說的,但這個詞卻指出了當信徒和非信徒開始一段戀愛關係時會發生的嚴重問題。 這可能會發展成一個人試圖讓另一個人信主,這可不是一段關係的堅實基礎,而且往往會導致關係的失敗,並最終帶來兩敗俱傷的後果。

當我們相遇時,我是一個在尋求人生答案的不可知論者。 由於背負著“福音求偶者”的包袱,我盡力將我的屬靈尋求與我們不斷發展的關係撇開關聯,但這很難,當你開始與另一個人分享你的內心時,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即使在我們的關係更加緊密時,這種對我自己動機的懷疑也從未真正消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讓我們的關係變得難以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到了把對方介紹給家人和朋友的地步。 這一切都歸結為一個問題:我的信仰是否是受她了的影響。

事實上,她的確在我的信仰之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上帝確實很早就使用她將我推向我多年來斷斷續續參加的教會——在那裡我聽到上帝對我的呼喚,也最終在那裡回應了祂救贖的呼召。 她是那個我與之進行過認真的屬靈對話的人,也是見證了我重要里程碑的人,比如我第一次在敬拜時真正感受到上帝的同在(當時會眾在唱《召喚所有罪人》,直到今天這仍然是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

雖然上帝的呼召對我來說是非常真實的,但她和她的家人以及教會都不能絕對確定我的信仰真的只是在我和上帝之間。 他們永遠無法確定我們是否應該選擇繼續這段在我信主之前很久就開始了的關係。

排除一切困難堅持信仰

分手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抑鬱。 當時我在工作上也做得不好,所以在工作方面我也找不到安慰。 現在回想,那段日子很模糊。 我唯一記得的是那種讓我所經歷的一切都沉默的沉重感,感覺一切都被蒙上了灰色的陰影。 在那種沉悶的背景下,有兩段記憶卻讓我記憶尤為深刻。

一個是我的門徒訓練小組的朋友和教會的一位牧師向我伸出援手。 我們在我公司附近共進午餐。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與他人分享我正在經歷的抑鬱情緒。 我記得當時覺得我的午餐很乏味。 我也記得很感恩他們是如何傾聽我所分享的內容並與我共情的。

之後,我的牧師給了我一本書——我承認,我從未真正讀過。 然而,這本名為《悲傷會變為喜樂》的書直到今天還被我放在身邊。

另一個記憶是我回過頭來反思的時刻,我忽然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以及我的抑鬱讓我錯過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

同年的12月,分手後大概五六個月。 當我和我的門徒訓練小組一起參加週五晚上日常的查經學習時,我突然很驚訝地意識到,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我仍然在定期參加我們的每週查經學習,儘管分手讓我變得更加孤立並且總體上更喜歡獨處了。

當然,大多數時候我都不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我更願意保留自己的想法。 但我的這群生命夥伴們並不介意。 他們尊重我在極度恐懼時建立的距離,也會在我選擇訴說時不加論斷地傾聽我。

那天晚上是一個轉捩點——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但不知何故,我開始看到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恩典是如何衝破那些烏雲的。 上帝通過我教會的弟兄姐妹讓我與祂親近,儘管我對此視而不見。 儘管當時的我在生活中漫無目地漂流,但祂讓我與我的教會小組保持聯結,即使在我最落魄的時期也在用祂的話語餵養我。祂不允許我迷路。

掌管我生命的主緊緊抓住我

我找到了當時寫的一篇簡短的日記,今天它仍然能引起我的共鳴。 下面是一段摘錄:

今天早上的資訊很讓我共鳴——講的是“恩典的暴力”,恩典是如何以令人不舒服的形式出現的。 它可能與你設想的生活計畫不一致。 這是很刺耳的資訊,尤其是對那些一直習慣靠自己計畫的人來說。

但這是真的。 我當然希望我的計畫進展順利,但它們往往會“出錯”。 我把出錯放在引號中,因為雖然從我的角度來看,我的計畫似乎偏離了軌道——但實際上,一切仍然是在祂的掌控中。

我至今仍然覺得承認這一點很痛苦。 因為想要用自己的意志來掌控自己在世界上的命運卻最終發現你的意志已經被你無法控制的力量吞沒是一種非常人性的痛苦。然而,在這其中卻仍然可以有平安,因為知道有你人生確定計劃的那一位是你可以全然信任的上帝。

多年後,我偶然發現了一首完全概括了我所經歷的恩典的詩篇:

你的瀑布發聲,

深淵就與深淵回應,

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

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

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上帝(詩篇 42篇7-8節)

我經常反思,我是如何在成為基督徒之後才遇到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的。這意味著我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緊緊依靠上帝,日日夜夜依靠祂做我生命中的主。

從那以後,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從那深深的抑鬱中走了出來。 當然我還在學習更多地信靠祂,但我在最黑暗的山谷中親身體驗了祂對我深深的愛,這愛陪伴我度過了無數日夜。

至於那個浪漫愛情劇? 事實是它確實有了一個美好的轉折和一個大團圓結局,我下次再跟你們分享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原來祢早就醫治了我,只是我不知道

 

作者:Lynn

有聲播讀:Joya

 

 

我停藥了,再見雙相!

2022年是我確診雙相情感障礙並接受治療的第五年,終於開始大幅度減藥了。其實從去年開始醫生就讓我減藥,有的藥從一天一吃到兩天一吃,只是減藥幅度沒有那麼大。

2022年9月轉相的時候又看了醫生,醫生見我狀態不錯,決定大幅度減藥至停藥。德巴金(心境穩定劑)從夏天輕躁狂時期每天一顆、冬天抑鬱期隔一天一顆減少到現在的3天吃一次,再到慢慢不吃;喹硫平也不用輕躁狂期每天都吃了,感覺太亢奮入睡困難時吃25-50mg就好;酒石酸完全停掉,除非是倒時差這樣的情況或者特別地入睡困難才吃;藍釋也從抑鬱期的每天一粒,減少到每天半粒,感覺好的話也可以不吃。

很開心,也很平安。即使睡不著也很平安,不像以前如果1-2天睡不著就會慌張,因為之前精神科醫生說如果三天晝夜顛倒或者不睡就會復發。但現在真的非常平安,我知道這平安來自我終於明白上帝的應許。

生病並接受藥物治療的這幾年,自從上帝借著雙相情感障礙又把我帶回信仰和教會(我曾十年中兩次離開信仰和教會),我就再未懷疑過祂,即便是後來繼續復發,且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我也沒有過動搖。但我心裡一直都認為神並沒有直接醫治我。祂是給了我好的醫生、心理治療資源、接納我生病的父母、從不用異樣眼光看待我的同事和朋友……但我的確沒有感受到來自祂的直接醫治。

直到2022年7月,我才明白我錯了。

原來你早就醫治了我|只是我不知道
2022年7月,我做完自己手上的專案,終於有時間計畫回鄉下探望90歲高齡的外婆,想給她傳福音。外婆似乎已經聽不懂福音了,我完全沒有辦法,只能為著這件事情做了4天的禁食禱告。一邊禱告求上帝揀選外婆,一邊禱告問上帝自己未來到底要做什麼,因為我完全沒有任何的規劃。

那段時間正好是一個醫治事工機構的年會,我參與了一些簡單的服事。記得那一天,在年會聽完一位同工的分享後,正好有一段禱告默想的時間。我開始在心裡向上帝呼求:“上帝啊,願祢揀選我的外婆吧,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也不知道未來到底要做什麼。”

上帝清晰地回應了我,但給我的回應好像牛頭不對馬嘴。祂說:“你大膽地走吧!我不會離棄你。過去的十年,你沒有尋求我的時候,我也一直在你身邊不是嗎?就算你離棄我,我也沒有離棄你,不是嗎?”

我頓時淚流滿面,當下回應上帝說“我知道,祢必不撇下我為孤兒。”雖然感動,我卻依舊疑惑為什麼祂的回應看上去牛頭不對馬嘴呢?

後來回到外婆家,每日陪伴外婆說話,以及嘗試用各種方式給她傳福音,全都沒有用。所以每天下午5點我準時出門轉山,一邊走一邊為外婆禱告。這才發現,原來我兒時最深的分離焦慮是來自外婆。想到那時我還未滿1歲,外婆突然回她自己家了,不再照顧我。母親說我的性格從那時開始就有了很大的轉變——本來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突然沒了依靠就開始怕人,總是自己一個人玩了。

我又突然想到三年前,剛剛開始在上情緒醫治課程的時候,小組長告訴我說,我有很深的分離焦慮,有很多恐懼。我愣住,因為當時我完全感受不到任何恐懼,更不知道自己在恐懼什麼。

後來才知道原來在依戀形成的6-15個月的嬰兒期,在形成客體永久性之前,我那時的主要照料者外婆離開了我,在非語言期時候就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在那個時候外婆離開,我會以為外婆永遠地離開了。

原來我最恐懼的是外婆的離開,永遠地離開。

我方才明白為什麼外婆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雖無任何印象,我卻如此依戀她。反而爺爺、奶奶常常能見到,卻不覺得親近。今年夏天,在安靜異常的外婆家一住就是3個禮拜,在村子裡、樹林中亂晃,跟不認識的遠房親戚們都快熟絡起來了。

我知道,我該回去了。但我不捨得離開。

因為我清楚,面臨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是和外婆的最後一次相見了。

可是我又能做什麼呢?我什麼都做不了,她什麼都不讓人幫,所以我只能管好她喝水的杯子。她雖然喝水很少,水壺卻很重,她拿不動,但又不願意麻煩別人。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這個了:在她每次喝水前默默地洗乾淨杯子,裝上熱水,再摻入一些涼水,保證水是不冷不熱的。再默默地放在桌上,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我能做的,僅是如此而已。

可是有一天開網路會議,忘記吃飯。外婆走過來,在門口用記憶中那乾脆有力的聲音叫我出來吃飯。就這樣,好像什麼被喚醒了似的,我就突然開始流淚。這淚水在跟我說什麼呢?好像是回到還不會說話的小時候,她叫我吃飯的時候。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上帝給我這段時間與外婆的相處(或許是最後一次見面),是一次極其深刻的醫治。因為面對恐懼,才會脫離恐懼。我小時候的分離焦慮在這段時間不治而愈,也明白原來上帝早就知道我最深的恐懼是什麼。所以,在祂第二次帶我回到祂裡面的時候,就已經醫治了我,而且是從最深的層面早已醫治了我,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

十年內我兩次從信仰中走失,都被祂找回。這樣的小概率事件,讓我真實地相信上帝的應許。雖然在這之後我在禱告中仍會對上帝提出這些疑問:

“上帝啊,我快35歲未婚,在疫情狀況下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了,但我依舊想要一份不加班、有意義,自己又喜歡的工作。祢覺得可能麼?”

“上帝啊,我現在年紀大了,也不再年輕漂亮了,看上去應該妥協了。但我依舊想要找一個理解我、支持我,並尊重、欣賞我的人。我還是想要找到祢所喜悅、並自己喜歡的靈魂伴侶,祢覺得可能嗎?”

“上帝啊,我不想做操控人的工作了,但我想用祢給我的恩賜去做一些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幫助更多的人,但又好像太不切實際,又好像要花很多錢。祢覺得怎麼樣?”

每當我為這一些“小概率事件”禱告時,上帝的回應都是:“看上去概率的確很小,但是跟我十年中兩次找你回來相比,概率還是要大一些。”

所以,我才有勇氣停藥。

所以,我才有勇氣踏出去,與彼得一樣,行走在水面上。

所以,我才有勇氣去講述並記錄下這一路艱辛卻被恩典充滿的旅程。

我終於明白,耶穌說“我必不拋棄你為孤兒”(約翰福音14章18節)原來這不僅僅是聖經上的一句話,而是上帝實實在在的應許。而即便我不相信祂的應許,祂也會遵守祂的諾言。

從患病到康復停藥,時光轉瞬即逝,而我得到的比失去的多了許多。

面對人生和環境的不確定性,我知道,這顆平靜安穩的心是上帝通過情緒病給我的禮物。

祂用這段經歷祝福著我,持續鼓勵著我,讓我明白哪怕是概率再小,但只要是符合祂心意的決定,只要是我能來到祂的面前尋求祂,祂都可以為我成就,或早或晚。

因為我們都是祂的兒女,祂不撇下我們為孤兒,祂也必到我們這裡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寫在世界雙向情感障礙日 | 抓緊我,不要放手(下)

作者:Lynn

有声播读:木木

 

Part 2 歸榮耀於祢

日後你遭遇一切患難的時候,你必歸回耶和華你的上帝,聽從祂的話。耶和華你的上帝原是有憐憫的上帝,祂總不撇下你,不滅絕你,也不忘記祂起誓與你列祖所立的約。(申命記4章30-31節)

講真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聰明,比我聰明的大有人在。一位社會學博士好友曾經說過「如果你覺得自己聰明,那就去學數學。」 我深以為如此。我一直認為最高等級的聰明就是理性和邏輯,所以工作後開始越來越厭惡自己感性的那部分。確診後的我自然沒有放棄理性:大量閱讀國內外關於疾病的資料,按時吃藥復診,甚至是找尋國外治療機構。是的,我不甘心自己這個樣子,我是不可能被這種看不見的疾病所打敗的。

可是那只黑狗怎麽趕也趕不走。又像是掉入了沼澤地,越是掙紮著想要爬出來越是陷得越深。我終於被它逼到了足不出戶的境地,不是不想出門,是根本沒有力氣走出去。想要打坐冥想卻根本坐不起來,只能癱在沙發上。甚至有一次洗完澡,因為沒有力氣穿衣吹頭發,只能用浴巾一裹攤倒在床。我知道自己不能這樣下去,所以當一位朋友邀請我去教會過聖誕節之時我便欣然答應,我想教會裏的人至少是「無害的」,而我必須要出門見人。

從那以後,這位熱心的朋友就拉著我去了好幾個教會,希望我能回去。我最終還是謝絕了,因為我真的信不了。最後她提及了離我住的地方不遠的一個教會,希望我能最後去看看。可惜那一天我感覺非常糟糕,但在她再三地堅持下還是去了。沒想到一進門就認出了幾年前被我懟過的那位韓國牧者,鬥轉星移,怎麽又是如此的巧合。

沒有想到更巧的在後面。分組查考聖經的時候,小組帶領人(非牧者)問了我前幾年被問的同一個問題:

「Lynn,你得救了嗎?」

我震驚了,同時立即知道我必須要持續來這個教會。不像上次,此時的我沒有力氣去爭辯,只能很誠實地道出了困惑:我承認有一種在人類之上的力量——「上帝」,但我不清楚祂是否是耶穌,我也無法感受到上帝的愛和存在。

「信心(Faith)是建立在真理(Truth)上,而非感覺(Feeling)上,而真理(Truth)就是上帝的話,並非已經發生的事實(Fact)。」

小組帶領人簡單的一句話讓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長時間的思考也讓我明白,宗教不等於信仰。信仰是人和上帝的直接關系;宗教則是人的組織,而只要有人,就會有罪惡。所以中世紀贖罪券和十字軍東征是發生了的事實(fact),但它並不代表上帝的真理(truth);感受不到上帝的存在(feeling)也不代表祂真的不存在。至於為什麽是耶穌,那麽就需要回歸聖經的真理——上帝的話當中去了。

幾年未打開聖經,隨意翻開卻是我最愛的《傳道書》。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句經文: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道書1章18節)

上帝的話直擊我心,以前讀了那麽多遍《傳道書》怎麽一直沒有註意到這句話呢?我難道不就是一直在偷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嗎?想要尋到智慧,像上帝那樣知曉萬物,判斷是非對錯。

我也是那個問奧古斯丁「上帝在創造天和地之前祂在做什麽?」的人。奧古斯丁毫不客氣地回答說,「祂在為敢於窺探神秘的人們準備地獄。」而現在我果然是在地獄裏了。原來這地獄沒有烈火,只有如迷霧一般的虛無。魔鬼時不時地像蛇一樣引誘著我:「看啊!你早洞察凡事都是虛空,那麽結束這一切又有何妨?」

我才開始意識到,在此之前我常會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查詢安樂死的途徑。我開始掙紮著去教會,但不知為何,每次去的當天就會非常不舒服。似乎在暗中,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阻攔著我。

我跟教會的朋友們坦白:如果每次來都那麽不舒服我還是不要來了。他們就一起為我按手禱告,並告訴我要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如果是以前我定會暴跳如雷,但那時我沒力氣。更為重要的是當他們按手在我身上時,喚起了我十年前的記憶:牧師在我受洗前也這樣按手禱告。我腦中像是閃過一道道電波,巨大的能量在某個地方匯集,像是起了一種神秘的化學反應。這種能量難以言喻,它讓我不知為何淚流滿面。

我開始通過禱告嘗試恢復與上帝的關系:主啊,我離開祢那麽久,想要去尋求所謂的真理,殊不知被知識捆綁。那時我離棄祢,如此叛逆。而我現在真在地獄中了,我願認罪,求祢搭救我!

上帝像是開了我的眼睛,再一次翻開聖經正是「浪子的比喻」(路加福音15章11-31節)

「…他醒悟過來,就說, 『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余,我倒在這裏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 『 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父親卻吩咐仆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

麻木的大腦終於體會到一股強烈的情感,我癱在沙發上大哭起來。主啊,我回來了。謝謝禰尊重我的自由意識。禰用慈愛吸引我,從未強迫我接受聖經的真理。謝謝禰在這兜兜轉轉的十年中保守我,謝謝禰記念我想要尋求真理的心。

終於再一次回到了基督裏,我開始學會在別人講話之時閉上嘴。我開始真正放下心中的自我,再一次通讀《聖經》——我相信真理在那裏,而真理不會捆綁你,真理使你自由。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章6節)

「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章12節)

沒有思辨,沒有頓悟,只有宣告。

很奇怪,以前總覺得《聖經》前言不搭後語,毫無邏輯,漏洞百出。但這一次讀起來如行雲流水,如見禰面。或許我就是那懷疑的多馬,但真理終究是經得起推敲和質疑的。

我終於安靜,因知祢是上帝。

而除了尋求醫治,我更渴望明白上帝的公義。

「Why me?」 這個問題一直纏繞著我。雙相情感障礙的自殺率之所以遠高於抑郁癥,是因為患者是直接從山頂跌落到谷底,從100分直接降為0分,太難以接受巨大落差的緣故。更為糟糕的是,隨著治療的深入,輕狂躁癥狀的減輕,思維奔逸等癥狀會減少,也就是說腦子不會轉地那麽快了。雖然看似接受了患病的事實,我依舊懷念那個精力充沛,巧舌如簧,反應迅速的自己。是啊,為什麽是我?如果生病的不是我該多好!

小組查考聖經終於查到了舊約《但以理書》,但以理為古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王解夢的故事。
古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沒有聽從先知但以理的勸阻,不肯承認至高者上帝的掌權,要彰顯他自己的榮耀。結果但以理解夢的預言果然應驗,王被上帝趕離世人,如一個怪物一般生活了許久。日子滿足,尼布甲尼撒王卻要贊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但以理書4章19-37節)

「…因為祂所做的全都誠實,祂所行的也都公平。那行動驕傲的,他能降為卑。」但以理書4章37節

尼布甲尼撒王作為一個外邦人最終向上帝的順服讓我驚嘆不已。我也看到了自己隱藏極深的驕傲。這驕傲並不僅僅是表現出來的狂妄自大,深究其本質是不順服上帝的創造。

你真的相信「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記1章31節)?你真的相信嗎?如果相信,你為什麽不能如尼布甲尼撒王一樣,或如另一位受苦的義人約伯一樣,在極大的苦難中順服並依舊感謝上帝的公義呢?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章21節)

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雖然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當我發自內心地願意稱頌上帝的公義的時候,才真正接受了自己。是啊,我憎恨自己過於敏感,憎恨自己不夠理智不夠獨立不夠幽默不夠會社交…那些被我遺忘的恨鑄造了強大的盔甲,把那個我所憎惡的「自我」緊緊包裹了起來,甚至在不自覺中衍生出另一個強大的「自我」來代替她。

但上帝說,一切都是好的。原本的你,也是好的。

我想到大學一對一糾音課,我問英文老師:人自信的源頭在哪兒?老師的回答我記一輩子:上帝只創造了一個你。你在這個位置上,不高不低,不左不右,對自己就有了自信。

我又想到說「上帝已死」的尼采,他的三重精神境界:騾子、獅子、孩子。最高的境界卻是孩子。聖經上也說「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上帝的國。」(馬可福音10章15節)原來返璞歸真,是不論爸爸給什麽,都能歡歡喜喜地接受。

今年是生病的第五年,上帝沒有拿走這病,卻真實地伸手搭救了我。在這動蕩不安的世代,內心的平安從未離我而去。十年徒勞最終作罷,最終我並沒有找到真理,是真理找到了我。

我不會忘記,在犯病癱坐在沙發上,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之時,奇妙的禱告之後就可以坐起來繼續工作;不會忘記,教會裏不論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弟兄姊妹都按手在我身上為我禱告時,巨大的能量頃刻之間湧入腦中;不會忘記禰的管教,你親自用時間來解答我所有的疑惑。

 祢聽見我離開前最後的禱告,牢牢抓住我,沒有放手。

無神論的朋友感嘆,你有信仰真的太幸運了。但他們多認為信仰是我作為病人的救命稻草。我不能否認這一點。但通常我會反問:你看過《超時空接觸》這部電影麽?我很愛最後的結局。即便是再崇尚理性的天文博士,最後在浩然宇宙之中所經歷的,不能夠被儀器記錄下來的那段奇妙旅程,只有她自己知道是真實的。

又像是「愛」這種「物質」,你無法用公式計算或者用器皿培養,但它又真實地存在,你也一定感受過。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於上帝,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這人是撒馬利亞人。耶穌說:「潔凈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裏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於上帝嗎?」(路加福音17章15-18節)

在絕望中我曾向禰許願,上帝若搭救,我必不像那離開的九個猶太人,定要回來歸榮耀於禰。回家一年,不,是回到基督裏兩年多了,終於有勇氣寫下這一路艱苦卻幸運的旅程。僅作為一個微小的見證,在此分享於眾人。

 

關於雙相情感障礙(又稱為躁郁癥,Bipolar disorder)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雙向情感障礙的定義:雙相情感障礙通常由躁狂和抑郁發作(由正常情緒時期分隔)組成。躁狂發作涉及情緒升高或煩躁,活動過度,說話迅速,自尊心增強和睡眠需求減少。躁狂發作但未經歷抑郁發作的人也被歸類為躁郁癥。雙相情感障礙又主要分為一型雙相障礙與二型雙相障礙。它們的差別在於第一型是只要一次狂躁期發作,不論是否有郁期出現;而第二型則是至少一次的重郁期且伴隨至少一次的輕躁期發作所組成。

根據世衛組織關於心理疾病的報告,雙向情感障礙已經在世界範圍之內,對 4500 萬人造成了影響。據統計,目前雙相障礙患者企圖自殺的比例在 25%~50% 之間,而自殺身亡的比例接近15%。相較之下,由世界衛生組織所統計的世界範圍內的自殺率僅為 0.011%,二者相差近千倍。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