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抓緊我,不要放手(上)

 

作者:Lynn
有聲播讀:木木

 

Part 1 宗教的騙局

倘若人世間有罪,大抵這便是人的墮落。不過,正如人其他諸般的墮落,這也是為何人之所以生,人之所以活。——周耀輝《越是墮落越是想飛》

不知道是為什麽,從小我就思考「生命的意義」這件事情。印象最深的是初中考試在作文中論證「死亡是否是一種解脫?」然後被老師請了家長。青春期的我敏感孤僻,因為一件小事與唯一的好友絕交後,每日在日記中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悟成為了漫長青春期的唯一出口。好笑的是,我一直以為這樣思考的過程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直到成年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真的不是每個人都如此。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生而為人的感觸,我想是一種無以言喻的孤獨感。打個比方,如果每一個人有360個盒子,有60個盒子是透明的可以向每一個人敞開,有100個半透明的可以向家人打開,有另外100個半透明的可以向朋友們打開,但我還有100個盒子光怪陸離,很少有人能夠打開。久而久之,這100個光怪陸離的盒子就被我封鎖起來,不再期待與人分享。「尋找生命意義」「為什麽萬物存在而非一無所有」…這樣的疑問就在那一百個封閉的盒子裏。當然,沒有人分享這些盒子也是可以過日子的,很多人根本不會因此感到孤獨,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會。

尋找所謂的真理,不去到科學裏就會去到宗教那裏。爸爸是一位物理老師,他認為牛頓三大定律是真理,愛因斯坦相對論是真理,從小就喜歡跟我補物理課,可惜即便是學霸人設的我還是會在物理考試中翻車。

媽媽說我從小就喜歡問她許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她後來被問煩了,就給我買了一套《十萬個為什麽》讓我一邊兒待著去。默默讀完兩櫃子書我也沒能找到答案,所有的好奇最終都指向了宗教。

最開始接觸的是佛教。高中被班裏同學孤立,我便發誓要考離這個霧蒙蒙冬日不見陽光的城市。每一次模擬考前我都會去寺廟,不上香也不拜佛,只是覺得清凈,能讓我暫時舒緩考試的壓力。然後就有婆婆拿了佛經給我,讓我「放高點」。

後來如願以償考上了外國語大學,在英文老師的影響下開始去教會,卻總有許多問題讓我不斷地離開教會,但又會在十分偶然的情景下回來。受洗也完全是機緣巧合:本是不想的,因為我還有太多問題,正好那時北京下雨要去河裏受洗實在太冷,就開玩笑說「明天出太陽我就受洗。」 結果第二天真的出了太陽,就不得不受了洗。

乖乖做了幾年基督徒,在教會結識了人生中的兩位摯友:當中一位後來去讀了神學,另外一位成了哲學老師,學歷最低的我帶著「上帝真的只能是耶穌麽?」這個問題長途旅行了一陣子。在佛陀誕生地學習冥想打坐,在拉薩藏傳佛教寺廟聽喇嘛念經,在去漠河的大巴上跟穆斯林聊天,回到上海後想去拜道家的師傅。可惜我受了洗,師傅不收,兜了一圈兒又勸我回基督裏。

但我已經回不去了。

恰逢媽媽好友請我去她家吃飯,才知道媽媽雖反對我信基督,但看到我在各種宗教和哲學裏轉來轉去十分痛苦就請她的基督徒好友與我聊聊。尬聊之後才發現阿姨家正是一個教會,那天恰巧有活動。我麻木地看著他們唱詩或禱告,感覺自己不再屬於這裏。

還有一次被帶到韓國牧者的教會,因為一個問題跟他爭執了起來。

「Lynn,你得救了麽?」我被卡在這個簡單的問題上。我已受洗,理論上我得救了。但我真的不知道我究竟會不會得救。基督徒的平安喜樂讓我感覺虛偽,因我曾看到這「面具」下的恐懼和不安。文藝復興的花火早已沖破中世紀的禁欲主義,我不理解,為什麽現在還要摒棄「有罪」卻又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人性呢?這難道不是我們生而為人的一部分麽?

如果說必須要摒棄這部分「罪性」才能進天堂,那麽就算是受洗拿到了天堂的門票,我也寧可待在地獄。牧者聽我這般離經叛道的言論,也沒有再與我辯論,卻也再沒搭理我。

2011年與周耀輝先生的一面之緣記憶猶新,到底是信好還是不信比較好呢?那時候我問先生,看他的書知道他以前是基督徒。他眼睛裏有一種迫切感,卻又不得緘口不言,許久後回復我:「我不能告訴你信或不信,我只能告訴你,外面的世界更為廣闊。」

最終我還是選擇了離開教會和信仰,我願意在「地獄裏」做一個真實的罪人,體驗人生百態,直到自己尋找到答案。我會越走越遠,但全能的上帝,若禰真的存在,求禰抓緊我,不要放手。

獨自一人尋找答案的日子是痛苦的。更為痛苦的是無人理解這樣的痛苦。回避痛苦似乎是人的本能,我就這樣過了幾年肆意而為的日子。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直到一日,跟兩位在國外念過哲學的好友喝到微醺,開始與他們爭辯這些問題。短兵相接的結局就是越喝越嗨,沒完沒了地講話。把我從酒吧拉回住處,朋友跟我說:」你沒有系統學過哲學,想太多容易出問題。」

我當時不以為意,後來卻深感如此。終於決定還是糊塗些好,何必庸人自擾?《銀河系漫遊指南》中不是說the answer to the world,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is 42 麽?我就當答案是42就好啦!這樣想真是輕松了許多。

好景不長,2015年10月,從北疆徒步兩周歸來後,我突然陷入了巨大的空虛感裏面。在喀納斯湖畔,我已經有這種感覺。跟以往旅行不同,這次我提不起太大興趣,也不願意多跟人交流。回到上海,更如行屍走肉一般,工作上開始神情恍惚,也不願意見人。後來嚴重到上午無力起不來床直接曠工,甚至沒有辦法開口提案。

直到有一天過馬路差點被撞,突然有一個念頭從腦中劃過:「是不是被撞死了就解脫了」?這才感覺越來越不對勁,開始通過瑜伽、正念冥想來調節自己,果然第二年春天就好轉了。我想大概是工作不順才帶來冬天的無意義感,索性換了工作搬到北京。

那時我已咨詢了做心理咨詢的朋友,提及感覺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我」在身體裏:一個如現在這般迷茫無力,另外一個卻又過分自信樂觀,讓我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什麽樣子。他也給不出答案,只能說如果分不清,那就先試著接受這兩個自我吧。

當我以為事情會按照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後面兩年卻越來越糟糕。每年春夏,我都在不停地折騰,像是體內有一條翻騰的火龍,目中無人,好為人師且很容易發脾氣;到了秋冬無一例外都進入了漫長的抑郁期:沒有動力,很難出門,強大的空虛感像一只黑狗如影隨形地跟著我。

直到2017年秋天,我最終因神情恍惚出了車禍,這才下定決心要面對這個事實——我想我大概是得了SAD(季節性抑郁癥)。

但最終我被上海幾乎是最好的醫生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

」為什麽是我生這種病?」 我出於本能地問。

「因為你太聰明了。」醫生笑瞇瞇地回答。

「你的意思是我自以為自己太聰明?那我是不是應該給自己找一個信仰?」

「可惜你信不了。」醫生非常自信地回答我。

我楞住了:「你怎麽知道?」

「 因為這個病會讓你變得非常極端,非黑即白。只要有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會推翻全盤。你也可能有非常篤信的時候,但這跟你生病的狀態一樣,是不穩定的。」

「所以我把天主教《聖經》和基督教《聖經》一頁一頁對照著看,這也是在犯病麽?」

「這就是我說的太聰明了。生這個病的人其實就是比一般人聰明一些,敏感一些。對你來說,糊塗一點倒是好的。最後你會發現,宗教到最後都是一樣的,不過自我安慰而已。」

(未完待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祂治好了我的抑鬱症

 

作者:秋水

有聲播讀:洋瀾

 

 

大四剛畢業時,也是我考研失敗之時,原本打算回家就業,但考上好學校的研究生是我的執念,為了不留下遺憾,就和爸爸媽媽商量再考一年。於是我收拾行囊搬到學校裏的老教師公寓,開始二戰。但二戰並沒有我想的那麽簡單,一路上充滿了各種壓力。比如看著同學們都已就業,我卻還在向父母伸手拿錢,還有擔心自己考不上,到時候成為親朋好友的笑柄等等。所以我深居簡出,拒絕任何社交,深怕被別人知道我在考研。最終我扛不住心理壓力倒下了,開始胡思亂想,也不學習,每天就是躺在床上發呆,不吃也不喝。為了讓自己擺脫消極情緒,我開始沒日沒夜地看電影,沒日沒夜地打遊戲。我本以為這樣有用,直到有一天我的眼淚突然流了下來,感覺活著毫無意義,我意識到我生病了。(因為我高中的時候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還被媽媽帶去看過心理醫生。)於是我去了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是中度抑郁,醫生也給我開了一些藥幫助我緩解情緒。

 


這藥的確管用,吃了幾次就開始有效果,我突然想找人聊聊天,就找了我的好朋友D,和她聊了我的近況。她很心疼我,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幫助我,突然她想到前幾日她去過的教會,沒準教會可以幫助我,於是我們倆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了教會。

 

那一天很神奇,對我來說,那一天充滿了主耶穌的愛。我們剛到教會樓下就碰到一位小吃店的老板娘,那是我第一次見她。雖是初見,但她卻很熱心地詢問我是否吃過早飯,還給我買了面包和牛奶。不知道為什麽,那時我覺得她就好像是我媽媽。當然之後也問過她為什麽要對我這麽好,她說她也不知道,那天就是突然覺得這個孩子很需要被關愛,也許是上帝讓她來關心我。

 

 

到了教會,我看到有很多人,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麽地喜樂。我覺得很新奇,尤其是到了唱詩歌的時候,我看到大家高舉雙手歡快地唱著、跳著,跪地敬拜著,我深感詫異,到底是什麽樣的力量可以把這一群人變得像「瘋子」一樣熱情?但後來我也慢慢變成她們中的一員,我的眼眶濕潤了,眼淚不自覺地落了下來,我的心裏感到了一陣暢快。

 

主日敬拜後,大家開始小組,分享近況與恩典。我原本是不打算訴說的,但是看到大家熱情地邀請,我便將我當前的苦楚都一一說了出來,將我童年的痛苦經歷一一翻了出來,我從未想過我居然可以在生人面前分享我的秘密,講述我的痛苦,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的。感謝主讓我得以釋放我自己。聽完我的講述之後,大家開始開導我,幫助我禱告,那時我感受到的不是虛與委蛇的客氣話,而是真切的關愛。會後,我被邀請去參加小組聚餐,大家有說有笑,分享信息,十分融洽,我在其中真的是很開心。

 

 

自那天之後,我就開始自己去教會,跟著唱詩歌,學著一起禱告。說來也神奇,我自從第一次去教會之後,就再也沒吃過藥,但是情緒沒有再反復過。我開始慢慢好轉,最後我走了出去,不再堅持考研,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也是從那時起,我蒙受了主耶穌許多的恩典,直到現在。

 

我是在2020新年跨年之夜受的洗,到現在已經2年了,這兩年間也是受到過無數試探,也因為工作離開過教會一段時間,但是主耶穌從未放棄過我,我時常覺得自己不配,因為我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可是當我回到教會之後,腦海中總會浮現這樣一句話:我來愛你。每每這種時候,我就止不住地流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你也在打擊自己嗎?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作者:Kelly Purcell

翻譯:Nancy

有聲播讀:Melody

 

 

「你還不夠好。」

「你為什麽不能做得更好?」

「你從來都做不對。」

 

這些都是我多年來對自己說過的話。有一半的時間,我甚至都沒有註意到自己在這樣做!

 

盡管我有一個很棒的童年(並非完美,但誰的童年是完美的呢?),從小就被肯定和愛著,但我的完美主義性格和想要取得高成就的心態使我很容易對自己過分挑剔。

 

接受了耶穌為我的救主,讓我不再被定罪並得到了赦免,這讓我註意到自己消極的自我對話。隨著我與上帝的關系越來越親密,我越來越確信這些話語和想法不是來自於祂。

 

下面五點幫助我克服了打擊自己的習慣:

 

1.接納你的人性

當我剛信主時,我非常高興,因為我得到了白白的赦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卻發現自己在用自己的努力試圖達到「完美」。每當我感到傷心或沮喪時,我就會責備自己沒有穿上贊美衣(以賽亞書61章3節)。如果我感到太累了而無法在睡覺前禱告時,我就會告訴自己我一點都不自律。

 

這讓我感到沮喪和不安。我為自己普通的人性經歷而自責不已。

 

我們需要記得自己只是人。在詩篇103篇14節中,大衛寫道:「祂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大衛明白上帝體諒並包容我們的人性。

 

耶穌自己放棄了祂在天上的榮耀,以人的身份住在我們中間。在這樣做的時候,祂經歷了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祂會累,會煩,會餓,甚至會感到沮喪。耶穌也告訴我們,一直處在「屬靈的高處」或一直都擁有「山頂的體驗」是不現實的,連他自己也沒能做到。

 

與其自責,不如深吸一口氣,記得上帝理解我們,祂包容我們的人性。請記得我們並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來完全我們的信心,而是要靠那帶領我們入門的聖靈來完成。(加拉太書3章3節)。

 

當我們能記住這一點,我們就能學會:

 

2.區分罪疚感和聖靈的提醒

你可能會問:「但是當我們犯罪或做錯事的時候呢?難道我們不應該為此感到難過嗎?」

 

但「我真笨」和「我做了件蠢事」是有區別的。罪疚感是一種籠統的「糟糕」的感覺,而被聖靈提醒則是聖靈非常清楚和直接地啟示一個具體的錯誤或罪行。

 

 

在哥林多後書7章9-10節中,保羅寫道,他很歡喜哥林多人為他們的罪憂愁,因為這是一種「屬上帝的憂愁」,會生出懊悔來。然後他又描述了另一種會導致死亡的憂愁,即「世俗的憂愁」。

 

如果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厭煩,導致我困惑、恐懼、懷疑和憂慮,那麽這就不是聖靈的提醒,而是「世俗的」罪疚感。

 

例如,我曾經每天都為自己在課堂上多次「責備」學生或發脾氣而感到內疚。我說不出哪件事讓我感覺很糟糕,但就是感覺不對勁。我沒有尋求上帝的恩典,而是不斷地責備自己有多「糟糕」。這種消極情緒根本沒有讓我產生任何改變。

 

然而,如果我的錯誤行為帶給我的憂傷和破碎將我引向了耶穌的饒恕並使我決定做出不同選擇的話,那我就是在經歷一個來自聖靈的提醒了。

 

與上面例子相反的是,聖靈從來不會讓我「感覺糟糕」。

 

 

我知道,當我為自己白天說話或對待某個學生的方式感到憂愁時,這是來自聖靈的提醒。這種清晰和強烈的要把事情改正的願望是鼓舞人的。我可以去找那個學生,向他道歉,並進行一番改善關系的對話。

 

知道罪疚感和聖靈提醒之間的差異幫助我明白哪種憂愁和傷心是健康的,哪種是不健康的。這給了我對來自仇敵定罪聲音的清楚識別並能夠有力量去平息它,而非向它屈服。

 

3.讓你的混亂引導你走向十字架

聖經說,上帝的恩慈使人悔改,恩典的言語使人得醫治(羅馬書2章4節,箴言書16章24節)。相反,仇敵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福音8章44節)。

 

我們有一個真正的敵人,牠想讓我們不斷地感覺糟糕,這樣我們就不會帶著我們的混亂去找上帝,而是會躲起來。事實上,這是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裏在他們悖逆上帝後的第一個回應(創世記3章10節),從那以後我們就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

 

但是耶穌來填補了這一鴻溝,使我們能夠全然來到天父身邊。祂知道我們無法修復自己,所以祂開辟了一條路。

一位有愛的牧師鼓勵我讓我的「不夠好」引我走向耶穌,而不是遠離祂。

我的軟弱是讓上帝的能力覆庇我的機會(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最近,我會再各種混亂的狀態下來到上帝面前——生氣、疲憊、煩躁、興奮、心煩意亂或疑惑——我把這些都帶到上帝面前向祂坦白:「這就是今天的我。我不夠好,但你足夠好,這就是為什麽我需要你。」

上帝在尋找那些以「誠實」敬拜祂的人(約翰福音4章24節)。無需偽裝,就以你真實的狀態來到祂面前吧。

 

4.學習真謙卑

有時候,當我們使勁責備自己、不斷地道歉、承認自己是墮落的罪人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很謙卑。我們認為只要我們感覺不好,我們就是悔改了的和「聖潔的」。

 

然而這與謙卑的真理相去甚遠,謙卑其實是認同上帝所講的有關我們的真理。

 

為了克服懲罰自己的惡性循環,我回到聖經中尋找那些告訴我在基督裏我是誰的經文(羅馬書8章17節,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並向自己重復這些經文。

 

起初,我很難相信自己是被上帝選中的,是祂的孩子,是聖徒並且已經得勝有余。但我越重復這些真理,我就越發現其他那些假謙卑的聲音變得安靜了。

 

我的禱告生活也發生了變化,從不斷向上帝道歉變成了簡單的懺悔和接受上帝的寬恕,然後繼續前行。在閱讀了聖經中關於信心的更多內容後,我意識到我可以做選擇。我可以繼續帶著罪疚感把同樣的錯誤帶到上帝面前,或者我可以帶著信心相信祂的話語。

 

最近,我的禱告詞變得很簡單:「感謝你的寬恕」,「感謝你的寶血洗凈了我。」

 

這樣的轉變令人驚訝。我發現自己在真實敞開的情況下遇見了耶穌。我感到祂的聖靈在我的心、我的情感和我的靈裏動工,沒過多久我就能輕松地與祂談心和敬拜祂了。

 

 

5.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友好地對自己說話

我們常常會告訴別人上帝的寬恕和仁慈,但我們自己卻沒有活在祂的仁慈和良善中。我們很容易對別人說「沒關系」,但要原諒自己卻需要更長的時間。

 

每當我開始想要否定自己時,我就會問自己:「我會對我的朋友這樣說嗎?」

 

當我們想要打擊自己的時候,可以通過學習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來對抗這種情況——對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並友好地說話。這也是上帝對我們說話的方式。(以賽亞書41章9-10節,約翰福音14章27節)。

 

我一個朋友曾經挑戰我,讓我寫下我喜歡自己的10個方面和自己擅長的10件事。一開始,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每項裏的兩個,並開始責備自己寫不出這個清單。然後我問我的朋友她在我身上看到了哪些優點,之後我去向上帝禱告求祂幫助我完成這個清單。

 

今天,我可以自信地說,我是一個很棒的老師,長得很漂亮,又友好又好客,也是一個不錯的作者,並且是一個關心朋友的人。

 

上帝想要我們活在自由中而不是罪疚中(加拉太書5章1節) 。任何阻止我們自由地奔向天父的都不是出於祂。祂要我們無論何時都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祂面前,接受祂的愛和憐憫。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的硬核考博記

我的硬核考博記

——甚至不等考試結果出來,當我坐在考場的時候,我就已經在榮耀祂了

作者:Yasmine

朗讀:木木

 

 

1 喜從天降

「師妹,恭喜你呀!」

「師妹,你可真厲害(大拇指)!」

「祝賀,祝賀,未來可期呀!」

「不容易呀,以後繼續努力吧!」

我的手機一直振動個沒完,信息欄裏面全是鮮花、掌聲和各種點贊的表情,是我的師兄師姐們和各方老師們給我發來的祝賀信息。

今天是錄取結果公示的日子,公示的結果裏面有我的名字,沒錯,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我考上博士了!一瞬間,所有的祝福像長了眼睛的海浪一般向我湧來,手機被各類恭喜的信息刷屏,無論是真心發出的還是隨聲附和的,我都挨個回復過去。

眼睛盯著屏幕,五指飛舞,迅速打出組織好的回復言語,而心裏面,卻還十分恍惚,我真的考上了耶!

2022年3月份,我參加了一場博士升學考試,這應該是我以學生身份參加的最後一次統考了。

對於我的考試結果,有人驚訝不已,有人滿心歡喜,而我自己也覺得不可置信,只有一位,天上的那位,始終穩穩地坐在那裏無波無瀾,因為過程是祂陪我經歷的,而結果也是祂一早就預備好的。

2 決意「奔跑」

我在現在的實驗組裏做了兩年的聯合培養碩士,對於有過聯培經驗的人來講,其中艱辛不言而喻。雖然讀到了碩士階段,接觸到一些科研層面的東西,但是我自認為,對科研,具體講是對現在我所在的實驗組研究的東西,並沒有什麽天賦。臨近畢業這一年,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應該走哪條路——去讀博士還是去工作,憑著我僅有的經驗以及對這個世界可憐的認知,無法抉擇,這個事情始終放在我的禱告裏面。

我這個人,頭腦並不十分聰明,理論基礎不好,動手能力也不強,沒有好的指導老師願意培養我,家裏面的經濟條件也不很寬裕,能拿到碩士學位,其實已經差不多了。所有人都覺得我沒有必要再繼續讀下去,我的兩位指導老師都極力建議我碩士畢業直接去工作。從我的性格和實際能力來看,找一份工作來做更加適合我。

細細想來,這二十多年裏,我沒有做過什麽堅持到底的事情,唯一堅持下來的一件事就是讀書。在碩士即將畢業的這個檔口,在獨自經歷異地求學的人情冷暖後,在淺嘗科研艱辛與信仰掙紮的雙重困難裏,我還是想在讀書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哪怕只是爭取一個機會也好,即使我不知道明日的道路如何,但是我領受過上帝清楚的教誨,祂要人在自己當做的事情上盡全力去做,之後才能有資格說出保羅離世前的言語:「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4章7-8節)。

3 風言風語

不為人的眼光,不看條件的限製,單單為著上帝的應許,我也應當努力去爭取,做我所當做的。結果在上帝的手中,若是這條路並非祂所命定,那上帝必定親自攔截我的腳步,正如箴言16章9所說:「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想明白這些,我便開始著手準備。私底下我去找過導師好幾次,向他表明我想讀博士的意願,希望他能幫我聯系到一個高校的博士名額,但都無疾而終。最後我決定,走一條最難的路,參加所裏的博士統考。

人們總說:上帝為你關掉一扇門,必定為你打開一扇窗。上帝並沒有把我升學的路堵死,確實為我留了一扇窗,只是這扇窗戶上面滿是荊棘和籬笆,鮮少有人翻進去,至於窗戶後面是什麽,誰也不知道。

在我選擇參加統考之後,身邊所有人向我反饋的都是負面的信息。

「咱們實驗室這麽多人都考過,你看最後有誰能考上?就XX師兄是通過的,但是他考了兩年才險過呀!」

「名額太少了,這麽多人考,最後就要兩個人,敢來參加考試的人都是手握幾篇文章的好苗子,你是基礎比人家紮實呀,是經驗比人家多呀,還是論文比人家好呀?到現在你一篇論文也沒有呢!」

「背靠大樹好乘涼,就算是統考,也要看人情的呀,大佬的學生誰敢打低分?你沒有勝算!」

這些話從我開始復習考博之後,就一直沒有斷過,我也清楚,前車之鑒,後車之師,以我的能力和當時的客觀條件,考上的幾率渺茫,不是渺茫,是幾乎沒有。

4 更新心意

接近半年的時間,我一直在復習考博的科目。說是復習,不如說是預習更為準確。這個說法總在大學校園的期末考試之前聽到,學生們秉持著「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原則去上課,直到臨近期末考試了,才開始著急復習,結果打開課本發現那些知識自己從來沒有學過,談何復習,為了不掛科,還是抓緊時間學習新知識吧!甚至還有人說:沒有掛過科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不知道從哪裏刮來的這種荒誕之風,與聖經的教導完全是背道而馳。傳道書3章11節說:「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春天撒種;夏天生長;秋天收獲;冬天收藏。人也是如此,在應該學習的年紀與應該學習的地點,自然應當盡力去學習。

 

感恩的是,我在大學時期已經開始接受教會純正的教導,也認真在學校上課和學習。只是博士考試考的那套教材是我大學時期沒有學習過的內容,因為我碩士期間做的研究跟本科時期學習的專業是兩個領域,跨專業的背景令我做許多事情都力不從心。而現在,因為考試的緣故,我能有時間學習欠缺的專業知識,有機會重新把基礎再打一下。

 


漸漸地,我似乎懂得了上帝的心意,這半年的學習時光,於我而言,是祂特意為我準備的塑造品格的時期,不止是心理方面,也包括專業知識上。我在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與眼下學習知識的緊迫中苦苦掙紮,在外人不看好的眼光與上帝指教我的話語中輾轉遊離,在各樣事務纏身的環境與傾吐心意倒空自己的禱告中撕來扯去。直到一次聚會分享中,我才明白過來,事情的關鍵並不在於我做出的選擇,也不在於我考試的結果,而是我的心誌,在於我是否知曉上帝的同在,是否認定我所做是為著上帝的緣故。

 

人被造是為著榮耀上帝,「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麽,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一提「榮耀」,大家會自然想到一些所謂光榮的事情:得獎、升職、加薪……但這是世界的眼光,上帝的標準並非這樣:「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章7節)。若是一個人心裏認定上帝是他的拯救,並且因此感激上帝,也樂意遵守上帝的誡命與典章,那麽即使他並未達到世界眼中「好」的標準,他依然是在榮耀上帝,他依然被上帝看為有義。

 

我不再糾結於未來的安排,只單單祈求上帝賜我智慧與能力應付當天的學習與情緒,也不再憂懼外人的嘲笑和考試的日期,而只盼望上帝日夜與我同在,給我安慰。憑著上帝所賜這樣的心誌,此時此刻,我手所做的就是在榮耀祂,甚至不等考試結果出來,當我坐在考場的時候,我就已經在榮耀祂了。即使我「眾望所歸」地考試失敗了,我還是憑著「以上帝為樂」的心榮耀了祂。

 

5 一路托扶

半年的復習時光中,上帝陪伴我帶領我一步一步走過來,直到考試當天,祂依然在保守我的道路。

 

考試分為三個環節,每個環節的得分都至關重要。第一個環節是專業知識,一上來我就答錯了一道題目,那道題目分數很高,答錯的話直接出局,我在答完所有題之後又回去修改了答案。說實話,我當時並知道自己改的對不對,只能強迫自己鎮定下來盡可能地回憶一些用到的知識。第二環節是翻譯題,有一個英文單詞被監考老師單獨拎出來讓我翻譯,我覺得單詞面生,但最後還是絞盡腦汁翻譯出來了。第三個環節是講述工作報告,考生們碩士三年的成果都會展現在這份報告裏面,我沒有什麽成果,只有一個工作內容,到了老師提問環節,依然險象叠生。

 

蒙上帝保守,所有我不確定的答案最後都答對了,這是在考試現場的老師後來告訴我的:「你的運氣可真好!所有答案都改對了!」我對老師的告知表示感謝,但是心裏面卻清楚地知道:哪裏是我運氣好,是上帝一路托著我走過來的呀!在復習的過程中,我的確很認真很努力,但我所能做的是十分有限的,我改變不了環境,也改變不了人心,更決定不了結果,甚至我自以為的努力若不是上帝的恩賜也是做不到的。正如保羅曾經形容的那樣:「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上帝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麽,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麽,只在那叫他生長的上帝」(哥林多前書3章6-7節);「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上帝」(羅馬書9章16節)。

 

得知我考博成功之後,我的導師對我說了一句讓我記憶深刻的話:「你為你自己踏出一條路來!」其實,這條路並非是我開辟出來的,而是上帝早早就為我預備的。

 

魯迅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隨著走那條路的人越來越多,路也會越來越寬。可是那麽多人都走的路就一定是對的嗎?寬門大路引向的是滅亡呀!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章13-14節)。

走那條窄路吧,那是上帝早已為我們預備好的。

 

沿途有荊棘籬笆,但不要害怕去披荊斬棘,因為祂會把你托舉起來!

沿途有狂風駭浪,但不要害怕去乘風破浪,祂會把你藏護在懷中!

一路上,祂親自照料你的吃喝,祂親自擔當你的憂愁,所有的槍林彈雨祂為你抵擋,所有的窮兇極惡祂為你面對。

一路上,祂給你的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愛。

而你,只需要帶著忠心到底的信念,把自己交給祂,祂就把你護送到永生。

祂對你始終應許:不離棄,不背叛,永交心,永陪伴。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