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的道歉只是冷漠的「社交策略」……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以晨

 

「能不能請你下次注意一下這個情況。不要再……」

看著這突如其來的信息,我一瞬間不知如何反應。其實說到底,這並不是我的責任,也不是我的錯。

對方並不是我的上司,也不是長輩,只是一個素昧平生的某朋友的朋友。我和對方一點也不熟,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

只因他片面地了解一些事,認定是我的錯,就丟了好幾個「情緒炸彈」給我,打我個措手不及。

回過神的那一刻,我已經對他表示歉意,對方也因此不再繼續「轟炸」。我心裡覺得委屈,同時也在心裡認定對方情商低。

相比之下,我還能道歉,而且其實也沒有多大影響我的心情,這說明我的情商是比較高的呢。

這麼一想,好像就可以比較舒服地面對這件事了。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這件事之後,又陸續發生了一些類似的事情。

而我的處理方式都是,每當我察覺對方快要生氣、或者對方不舒服,我就會立刻啟動我的「社交策略」。

道歉也好、好哄好勸也罷,總之,我不想面對也不想接收對方的情緒垃圾或是情緒炸彈。我只要截取對方話語中的「資訊」,對方的情緒我一點也不想接收,那與我無關,我也不想在意。

我一直以為這是情商高的表現。直到最近,我開始感到「社交疲乏」

我厭倦了人與人之間的「逢場作戲」。我覺得好累,每個人都好像在表演,在A面前是這樣,在B面前是那樣。漸漸地,我開始明白,原來我也是(我才是)那個逢場作戲的人!

原來大多數時候,我的道歉也好、安撫也罷,都不是出自我的真心。這些都是我的社交策略和手段。

我其實是在用一個「對不起」來堵住對方的嘴,用一句「是我不好」來換取我的耳根清凈。所謂的不願意接收對方的情緒垃圾,其實就是不想在乎對方的情緒。

對方心裡怎麼想,我不想管、不想知道、也不想面對。嘴裡說著愛對方,實際卻是極其冷漠。對方開不開心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我只在乎自己是不是舒服快樂。

表面上看是禮貌的、理智的、友善的道歉,安撫和安慰,但實際上卻是驕傲(我自認自己情商高對方情商低),冷漠(我不在意對方情緒)和自我中心(我只想耳根清凈讓對方閉嘴)。

我是這樣一個打著愛的旗號,卻絲毫沒有愛的人啊!對此,我感到十分掙扎,即使面對上帝,我仍舊無法放下內心那一小塊僅剩駐守的地方,我覺得我已經犧牲很多了啊,我已經順服很多了啊,他們其實也對我的「戲」感到滿意和舒服不是嗎?

我為什麼還要敞開真實的我自己?即使我表現出我的真實,他們會明白嗎?會諒解嗎?他們如果都無法了解和接納真實的我,那我為什麼還要信任他們,把自己交給他們呢?

然而主的命令是:「要愛人如己」。我的禮貌、友善並不是真正的愛。若是真心愛他們,就會尋求他們益處,最低層面,至少會在乎對方的情緒,希望對方快樂。

我是這麼一個沒有愛,也不想愛的人。但是我若說我是愛上帝的,那麼我就要遵守祂的命令。

在與人分享我的掙扎中,我開始回想主是如何愛人的。約翰福音2章23-25節提到,眾人因為耶穌所行的神跡就信了祂的名,但是「……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他們,因為祂知道萬人;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主不將自己交給人,那是因為祂知道萬人的心。但是我不是主,我並不知道別人的心如何。所以,憑什麼我就認定對方無法接納真實的我,無法了解和明白我呢?

其實,我也害怕不被了解、不被接納,所以才不願意相信別人。其次,我們的主完全明白人心如何,但是人卻不明白也不了解主。

但即使是這樣,主還是選了十二使徒,與他們親近,自己也常與他們同在。祂也與罪人一起吃飯、交談、教導他們真理。祂到這世上來,並沒有獨自遵守了律法,獨自上十字架完成救贖便罷了,而是愛人、憐憫人,親近人。

末了,其實,主也清楚我是怎樣的人啊!驕傲、自私、冷漠、自我中心。祂看得一清二楚,但祂還是從高天來到地上,來到這墮落的人間,進入這一群罪人當中。只因祂完全順服天父的旨意,並且順服至死。

主在世上的時候,沒有人能了解和明白祂,但祂還是愛人,與人親近。這一點就給了我力量去順服愛人的命令。因為有主為榜樣可以效法。

同時,主完全了解和明白我內心的黑暗和污穢,但祂還是愛我,這給了我勇氣去學習真心愛人,敞開自己,也學習去信任別人。

仰望基督永遠是得勝的關鍵,祂不只是我的榜樣,更是我的救贖主;祂不只要我脫離罪惡,還要活出天國來。
雖然很難,但我想既然主在前方,那也可以一步一腳印地跟上祂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碩士畢業卻沒有正式工作,我是如何面對的?

作者:Learncy Paul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洋瀾

 

「所以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呢?」

「額……我最近才畢業,額……我在一家餐館做兼職,另外也在做一些攝影工作。」

「哦,太好了!你在餐館有免費的食物吃嗎?」

「嗯,是的。」

這聽起來是最簡短最普通的談話了,對吧?但對我來說,卻總感覺像是一場我願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發生的漫長噩夢。

「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可能是繼「你叫什麼名字?」之後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但是當你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並不感到自豪或覺得自己沒做多少事情時,你會怎麼回答呢?

對我來說,我盡量少見人,並避免詢問他們的工作,希望他們也不會問到我。

幾個月前,我獲得了出版和傳媒碩士學位。因著無法在我的學習領域找到工作,我不得不在餐館工作以養活自己,同時在尋找「合適」的工作。我也時不時地接到一些攝影的活兒,儘管大多數都是無償的。

在經歷了多次求職被拒後,我有一陣子就沒有再投簡歷了。

我再也沒有什麼新的信息可以提供,我在精神和情感上都幾近崩潰。我所有的朋友都在做朝九晚五的工作。我是唯一一個過著這種非正常生活——擁有碩士學位還在餐廳兼職的人。對我來說很難不感到被拋在後面。

我周圍的每個人都知道我所處的狀況,但我並沒有因此感到得到支持和不那麼孤獨,而是有種赤身裸體的感覺。

感覺他們可以看到我非常脆弱的部分。

作為一個非常注重隱私的人,我對他們目睹了我所經歷的求職失敗感到很不舒服,我害怕他們會斷定我實際上毫無進展。

我也厭倦了被問到我根本沒有答案的問題。感恩的是,我的家人比我更有信心。有時候,是他們的信心和希望讓我繼續前行,但大多數時候我覺得我讓他們失望了。

我認為自己就是個失敗者,也不禁會認為我的家人也是這樣看待我的。我需要不斷地與自己的想法爭戰,告訴自己我的家人永遠不會那樣看待我。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季節里,我們才能更多認識自己的信仰,並得到品格的建造。在很多充滿焦慮的日子裡,我開始學到一些關於我自己、上帝和人的關鍵真理。

1、我的身份取決於我是誰,而不是我做什麼工作

被「我做什麼工作」這個問題所困擾,讓我意識到我的身份和價值與我所做的事情有多麼緊密的聯繫,而且不知何故,我所做的唯一重要的似乎就是謀生的工作。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會很容易說我的身份只在基督里。但作為一個應該工作的成年人,卻沒有做什麼可以說得出口的工作時,我突然發現說自己的價值只在基督里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當我一無所有時,我真的可以說有上帝就足夠了嗎?

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並非如此。現實是,我需要上帝,但總是還需要其他一些什麼。儘管我有很多缺點,但耶穌如此愛我,以至於祂認為足以為我而死。然而我卻沒有同樣的感覺。

這種痛苦的認識使我謙卑下來。讓我想跪下來求上帝每天提醒我,我的身份只在祂裡面,而不是別的什麼裡面。我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將過去,但祂對我的愛將永遠長存。

2、即使我變了,祂仍舊不變

即使我對自己身份的感受和想法不斷變化,上帝始終保持不變,提醒我祂仍然是我的上帝。在我不願與家人或朋友談論我感受的日子裡,我會把想法寫在日記里。

上帝耐心而親切地聽我喋喋不休地談論我此時感到自己多麼渺小和屈辱。當我傾訴我的痛苦時,祂安慰我,並以祂的方式不斷地給我確信。

當時我正在靈修《約伯記》。但與我在主日學所學的不同,我發現約伯不只是在痛苦中信靠上帝,他還埋怨和懷疑上帝。

從約伯記 3章開始,我們看到他走向下坡路,希望自己從未出生(第 11 節)。儘管他最終意識到沒有什麼能與上帝的偉大相比,但他並不總是這樣想。鼓勵我的是看到約伯如何將他所有的憂慮和挫敗都交給上帝,他甚至向上帝抱怨上帝自己!

《約伯記》(尤其是最後幾章,上帝給了約伯祂所做的一切事情的清單!)告訴我,上帝比我所知道或想像的要偉大得多。

然而,它也向我表明,只要我還活著,我就有祂的氣息(約伯記 27章3節),因此,我是屬於祂的,並將永遠被祂看顧。

3、你自己對自己的看法並非一直正確

雖然我一直在儘力避開人,但轉折點卻還是因為他人而出現。過了一陣子,我開始認識到,當我告訴人們我的非傳統職業時,他們都有一個同樣的反應趨勢。

大多數人實際上認為我在為實現攝影夢而努力是令人欽佩的。甚至有人說他們很羨慕我,他們本來也想兼職工作以支持他們長久以來的夢想的。

雖然我不認為我的生活是值得羨慕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並沒什麼有趣的——但看到人們對我生活的不同看法令我大開眼界。

雖然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但其他人卻認為這是一種自由。隨著上帝不斷地讓我遇到這樣的人,慢慢地我也改變了看待自己處境的方式。

有一天,在我購物的過程中,我無意中在試衣間聽到一些工作人員的聊天。他們一邊在零售店兼職,一邊自豪地談論各自在創意產業的工作。我記得當時我心裡想:「我也是這樣的呀!」,只不過我並沒有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自豪。

那天我發生了一些變化,我想那是我開始擁抱我的非傳統生活的時候。

從那以後,我意識到在餐館工作並不那麼糟糕。一方面,不必遵守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表,這意味著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攝影工作中。

我開始尋找不同的實踐機會,最終做到了足以稱自己為「自由攝影師」的地步——這個頭銜我之前認為我不配。

雖然我還沒有完全做到,但我正在努力找到一個平衡,能使用我從學位中學到的技能並同時進行攝影工作。這麼說吧,我正在成為一名視覺故事講述者的道路上!

儘管我非常希望我可以告訴你我現在已經和之前完全不同,已經學到並超越了我講述的這一切經歷,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仍然會質疑我所做的選擇。當我被問到我在做什麼工作時,我仍會感到有點焦慮,仍然不確定我現在在哪裡以及未來會發生什麼。

但由於我無法看到未來,也不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我就回頭看看上帝帶我走了多遠。祂告訴我,我做的事情都是剛剛好時間的,因為我是在祂的時間裡面奔跑,而不是我自己的。

祂他不斷地提醒我,我的身份不會因著我的情況而改變。經歷過這一切,祂仍舊稱我為祂的孩子。

幾天前,我在翻閱我的日記,想看看幾個月前我處於最低谷時所寫的內容。 2021 年 12 月 26 日,我寫道:

「你為什麼不讓我可以有正常的工作?」當時我沒有得到答案,或許我並沒有在等一個答案。

但我現在知道:按照社會的標準,我的工作可能是反常的,但我的上帝本身就是不受傳統約束的,我在祂裡面的身份同樣也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在慢慢動怒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將怒氣交給上帝

作者:聖夏    有聲播讀:以晨

 

 

「咣……」這是我小的時候在家經常製造的聲音。如果我考試成績不好,或者與朋友發生矛盾,父母沒有滿足我要求的時候,我通常在家會做一件事情,就是回自己房間的時候,故意很大聲地關門,來表達我現在心情不好,提醒所有人拉「警報」。

所以爸媽總認為我是脾氣不好,是容易生氣的性格。漸漸地,我也就接受了我的脾氣不好,從未想過我為什麼很容易生氣,很容易情緒激動。久而久之不論是我傷心、委屈,只要我有負面情緒,我統統當成生氣來處理。

後來我知道「摔門」其實對我來說,意味著拒絕溝通。如果對方不符合我的心意或者想法,我就覺得十分煩躁,很容易激動。很多時候,朋友們形容我是一個「不定時炸彈」不知道我會什麼時候爆炸,身邊的朋友們對我是又愛又怕。

後來出國留學,有機會去教會,認識上帝。當然在與教會的弟兄姐妹相處的過程中,必然少不了一些「戰爭」。牧者總是耐心幫助我們,並用箴言27章17節:「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來鼓勵我們,讓我們勇於面對矛盾和衝突,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接納彼此的不同。

我所在的教會有一個很單純可愛,招人喜歡的姊妹。有一段時間,我們一起在一個餐廳做兼職,有的時候餐廳很忙,我心裡時常著急,總是會大聲地對她說話,有的時候大聲說話會變成責怪和批評。

我時常看著這個姊妹被我「折磨」得又自責又委屈,有一次我看到她自責落淚的時候,我心裡突然想到,她到底是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嗎?我何至於如此生氣,如此大聲責怪她?是因為她給客人送水送晚了?是因為她沒有給客人菜單?想到這些,我自己都覺得自己的行為很可笑,也感到苦惱。

我找到牧者和她說明情況,並表示我時常感到自己情緒失控,因為控制不了情緒讓身邊人受傷,心裡又很自責。想到以弗所書4章26節: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就更加內疚。

牧者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當我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知道可以先向上帝禱告,求上帝幫助自己分辨什麼是可以生氣的事情,什麼是不用生氣的事情。然後求上帝幫助自己改變自己的眼光,可以練慣用不生氣的語氣,開放自己的心,嘗試與對方在平等的關係上溝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牧者的幫助下,我意識到不是這個姊妹做得不好,而是因為她沒有按照我的速度,沒有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的時候,我心裡就產生了對她的不滿,所以才會在工作的時候大聲斥責她。

我很感謝上帝賜我同行的姊妹,上帝藉著我們之間的相處,讓我看到我裡面的問題。當我與這位姊妹相處的時候,讓我更加認識我自己,也知道自己要改變。

理論上,我知道我要忍住自己的「怒氣」,不要輕易發怒。但是現實是,我還是會生氣發怒。只是每當我又向人發怒氣的時候,我就會向上帝禱告,向祂說我的委屈,向祂認罪。我又傷害了人,求祂赦免我、幫助我。

我還會和那個人道歉,表示我沒有控制好我的情緒,傷害了她,求她原諒我。這使我與上帝的關係變得親密,不斷地失敗和重複,也讓我知道靠我自己的能力我沒有辦法擺脫情緒的控制,唯有依靠上帝的能力才可以。

在慢慢動怒的過程中,學會將怒氣交給上帝,向祂訴說自己的怒氣和感受,求祂安慰自己,並且求上帝幫助自己明白髮怒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上帝讓我知道我的裡面時常有委屈和自責,我也被上帝治癒、安慰以及重新得力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人生不如意時,抓住這3個真理

作者:Christine E.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以晨

 

作為一個天生的樂觀派,我通常會認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然而有些時候卻並沒有。

我們一家曾在香港住了一段時間。我們的計劃是在香港長期居住並在那裡撫養我們的孩子。這是我的夢想,對此我無比開心。

但事實並非如此。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一家又搬回了美國。在旋風般的兩周時間裡,我們從香港陽光明媚的夏季亞熱帶天氣進入到北美漫長而黑暗的冬季。至少可以說,對於我的身體系統來說是一個大衝擊。

當我為失去的夢想而傷心時,我發現自己很難適應新的現實。有幾天我幾乎無法起床。悲傷似乎滲透到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即使是晚餐切碎大蒜這麼平常不過的事也會讓我流淚。

在理智上,我知道我們會沒事的。我知道,最終,放棄夢想的痛苦會減輕,我會重新笑起來的。

但是我通常的樂觀並沒能讓我很好地度過難關,我根本無法鼓起精神和意志去享受我們眼下擁有的一切。

當我覺得再也沒有什麼可樂觀的時候,我需要某個更強大的力量來讓自己在極度悲傷和失望中不放棄。

在那個過渡季中,我發現有幾個真理在不斷提醒著我。


1.傷心也沒關係

我曾經認為自己是一個開朗、快樂的人。即使在極少數我傷心的時候,這樣的感覺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我很快就會恢復到平時快樂的自己。

但在那個漆黑陰冷的冬天,當我虛弱到無法起床,眼淚隨時會流下來時,聖經中的先知和詩人一直陪伴著我。雖然聖經提醒我們「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希米記 8章10節),然而它也記述了軟弱、絕望和悲傷的時節。

耶利米哀嘆說:「我眼中流淚,以致失明,我的心腸擾亂,肝膽塗地……」 (耶利米哀歌2章11節)。大衛大聲說:「我如水被倒出來,我的骨頭都脫了節,我心在我裡面如蠟熔化」(詩篇22篇14節)。耶穌非常痛苦,以至於祂的汗水「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節)。

我面對的考驗和經歷很難與大衛、耶利米和耶穌所經歷的悲劇和黑暗相提並論,但知道他們也會感到悲傷和哀痛令我很欣慰。我不需要假裝一切沒事。當我的心破碎時,我不需要假裝「快樂」。詩篇作者和先知提醒我,我可以傷心,傷心也是沒關係的。

2. 上帝仍然良善

那個過渡季我們所面臨的情況並不是自己選擇的。除了那年冬天和次年春天的悲痛情緒,我們驚恐地看著家鄉的政治局勢繼續惡化,疫情開始在世界範圍蔓延。感覺就像我們四周的世界正在像我們的小世界一樣陷入混亂。

我不明白為什麼上帝會做這樣的選擇,為什麼一位良善的上帝會允許這些事情發生。但祂比我知道的多得多,祂的道路——祂愛的表達——遠遠超過我的道路(以賽亞書55章8-9節)。

不得不住在一個自己不是出於自願選擇的地方,我因此能夠同理那些被困在埃及向上帝呼求、在巴比倫等候上帝、在羅馬佔領下絕望地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彌賽亞來釋放他們的以色列人。

但因著上帝無限的智慧、公義和憐憫,祂並沒有立即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舒適和繁榮。在祂的時間裡,祂為以色列人帶來了摩西、以斯拉和尼希米這樣的領袖。最後,祂給了我們基督——有一天祂會回來糾正每一個錯誤,治癒每一個傷害,並為我們這些他的跟隨者建立一個嶄新、公義和完美的國度。

雖然感覺我的小世界和整個外面的世界都在分崩離析,但我提醒自己上帝是良善而全能的(約翰福音 42章2節),祂無所不知(約翰一書 3章20節)。祂沒有忘記我們(詩篇 139篇7-8節)。祂的旨意終會實現(以賽亞書 46章10節)。

3. 上帝仍在動工

當我被這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包圍時,就很難看到那些好的事情。但就在我們等待著想要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的當下,上帝仍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

回到美國後,我們和我的公公婆婆一起住了幾個月,後來我才意識到這是上帝的禮物。在悲傷將我壓垮的日子裡,我無法想像自己要如何照顧我外向又精力充沛的四歲兒子。感恩的是,我公公婆婆有時間、精力和恩典早上帶我兒子出去散步,帶他參與家務,並聽他講一個又一個故事。在這段艱難的時期里,上帝讓我休息,同時讓我的兒子與他的祖父母建立關係。

教會的一家人邀請我們去他們家裡玩,上帝藉此給了我們團契的祝福。當我們沒有車開的時候,祂讓我們就住在一家超市旁邊,所以交通不便並沒有成為我們的問題。在那個過度季里,上帝也讓我看到了我丈夫長大的環境並見到了陪伴他成長的人,這也讓我們倆都更加了解彼此和自己。

儘管感覺一切都不如意,但上帝仍然在以很多方式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

我有時還會想起我在香港定居的夢想,有時想起我們之前在香港的生活,我的心還是會痛。但現在悲傷不再那麼經常出現了,我又學會了笑。我一周中能夠擁有的快樂日子已經多於悲傷的日子了。

雖然目前的生活不是我選擇的道路,但我正在學著想像我們的家人未來將在這裡過怎樣的生活。

我經常會環顧我的四周並感謝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和供應我們。

在我逐漸恢復天生快樂、樂觀的性格時,我會記得悲傷也是沒關係的。雖然我希望夢想成真,但未必會如願——一路上可能會有顛簸、失望和繞彎。但即使事情沒有按我期望的那樣發展,上帝仍然是良善的,祂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做工。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