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我就浪費衝突了(有聲中文)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美國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Joya,中國

 

就在我寫此文的時候,不斷激化的衝突讓我的國家滿目瘡痍,日益高漲的抗議浪潮席捲美國沿岸。

然而,再大的衝突也都是始於人與人之間。也許你正因為不得不天天關在一起而陷在緊張的關係中,也許你那帶著種族歧視眼鏡的親戚正灼灼逼人地用話語刺痛你。

我感同身受。我也被提醒,上帝處理衝突的方式幾乎是反自然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超自然的。

如果要順從上帝的方式,就要徹底改變我們通常的反應: 比如跟“罪有應得”的那個人展開冷戰;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小孩(或鄰居),讓他們清楚越界的後果;或乾脆了斷那份無關緊要的關係。

衝突的戰場始於內心, “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馬太福音12章34節)。衝突說明上帝正在我身上動工,也可能是我心裡缺失的,需要上帝來修補。

的確,我們內心有太多的缺失……缺失的那份親近,應有的尊嚴,或者我們珍惜卻被踐踏了的東西。但如果我告訴你衝突是機遇,你會相信嗎?

回到上帝差派耶穌的原點,我們看到了衝突——更確切地說,是我們與上帝的衝突。我們如何面對關係的破裂可以用來訴說福音的真諦。這是一個榮耀上帝、愛他人、讓自己變得更像耶穌、並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來關心彼此的機會(哥林多前書10章31-11章1節,以弗所書4章26節-5章1節) 。

所以,我寫下下面的幾點提醒自己,在我們做以下這些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扼殺了可以由衝突帶來的美好。

1.越過上帝的次序

有一次,我被叫去和一位同事開會,這位同事在直接跟我談之前,越過兩級向我們上面的兩位上司打了我小報告。毫無疑問,我曾經因著和她溝通有誤傷到了她。但在那次會議上,我感到一種五味雜陳的羞恥感,甚至現在想起來都還很不舒服。

我對《馬太福音》第18章15-17節有了前所未有的體會——先去找與你有衝突的人私下談,如果沒有回應,再尋求他人的幫助。不要只想著挽回自己的面子,要盡可能給對方時間、機會真心表示歉意。

2.缺少面對面的溫度

如果你收過言辭間帶著火藥味的短信郵件,特別是老闆發的話,一定會有“中埋伏”的感覺。原本不錯的關係突然僵在文字裡。

缺少了人與人相處時面對面、心連心的溫暖,只糾結於字裡行間的話,我們很可能會從原有的積極關係中抽離出來。

即使你天生是一個心思縝密的溝通者,文字也永遠不能取代面對面的溝通,無法取代“看著你,我能勇敢地談這個問題”的互動。事實上,上帝在處理自己與我們的衝突時,道成肉身,親自來到我們中間(約翰福音1章14節 )。讓我們在對待他人上,也如此行。

3.把對方想得太糟

當我們把事情搞砸時,會傾向於把它歸咎我們所處的環境。但當別人把事情搞砸時,我們會把它歸咎於他們的性格,覺得對方就是這樣的人。

但人們的惡意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我們可以溫和地詢問對方的意思,而不是假設他們帶著惡意,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我曾經把別人當作敵人,也被人當作假想敵,我在慢慢學習如何尊重每一份關係,當心裡起懷疑時,我會溫柔地和對方澄清。

這樣給雙方一個機會來反思自己不經意間帶來的傷害。

4.表面工作

在“破壞和平”、“維護和平”和“假裝和平”的波譜中,我絕對是偏後的。我一般會假裝
相安無事,不願意發掘衝突中的機會,或者原本也沒那麼在意那份關係。我並沒有真的放下和寬容對方;而是在無視和疏遠。

上帝並沒有輕看我和祂衝突的嚴重性,而是選擇改變我,並以此來榮耀祂自己。祂珍視我,看重我的聖潔。我是否願意將這份恩典傳遞出去,去面對沖突背後真正的利害和問題,而不是遮蓋它們、把它們埋得更深呢?

5.誤把誠實當做愛心

真理和愛並不是不相容的。當我們沒有帶著愛去講真理時,往往會用“我只是在說實話 ”來敷衍。直接並沒有錯。但也要確保言語中帶著愛心和溫柔。當我接收到別人“直截了當”的信息時,也會察覺到一種刺痛我的精神上的“噪音”,我需要將之過濾掉,才能專注於對方想要說的內容,才不會因為受傷,而忽視對方原本的意思。

你所營造的環境是讓對方感到安全和珍視,因而願意改變,還是讓他們覺得被攻擊,需要自我防禦呢?

作為一個天生喜歡逃避衝突的人,我發現這樣做實際上會限制我的人際關係。有時候,我只是為了不麻煩,敷衍地去愛,而不是即便很難,也選擇繼續去愛,在新的視角中成長,並且因為在乎而去面對挑戰。羅馬書12章9節提醒我們愛人不可虛假。

我是否願意用真誠搭建一座友善的橋樑,跨向衝突背後光明的那一面?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你知道你是誰嗎?(有聲中文)

作者:影千墨,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過去的10年,我一直在為著自己的身份爭扎。我總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進而得到安全感,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例如我認為我一定要參與許多服事,才能證明我是個好基督徒。每件事情都做得完美,才能證明我是個好員工。即使我病了,狀況不太好,我還是需要去牧養羊群,這樣我才是個好牧者。以至於我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我為此曾埋怨上帝說,「上帝,我知道禰是公平的,可是我心裡還是很難接受。為什麼我不能像那個某某,他的才幹可以得到別人很好的重視。上帝啊,為什麼我的性格大大咧咧,如果我能溫柔一點就好,大家也不會取笑我像個女漢子。」

 

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我從來不會欣賞自己。我擔心自己若表達內心的想法太負面的話,會讓人對我反感,怕沒有可取之處的我做不好事的話,別人以後便不會再交代事情給我。我也怕別人給我意見,糾正我,這會讓我覺得我沒有價值。有時為了掩飾我的不安和尊嚴,我會在話語上反擊對方來保護自己。然而這並沒有讓我過得更好,大家反而覺得我很驕傲,很難相處。偶爾聽到大家對我的評語讓我感到非常難過,可是又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不去反駁。

不安感和害怕吞食著我,讓我懷疑我信的是耶穌基督嗎?聖經在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不是說:「 若有人在基督里,祂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為什麼我沒有變好?還會去嫉妒自己弟兄姐妹,去比較,覺得自己很糟糕?耶穌禰在哪裡?

在禱告當中,上帝聽到我的哭求了。有一次我所參加的教會分享了一個教導。這個教導一開始就講到孩子的身份。我這才明白我一直都帶著孤兒的靈,所以才會沒有安全感。雖然我在知識上明白我是天父爸爸的孩子,但是心裡卻沒有完全的相信。

也就在那時,我開始對自己本來的身份有更多的認識。羅馬書8章17節說:「 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做後嗣。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這句經文一再提醒著我的身份。真正被改變是在一個夜晚,我告訴天父我很難受,難受地想死了。為什麼接納自己那麼難?為什麼我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在那時,我感到上帝回應我說:「因為你一直都不明白。你不明白我對你的愛。孩子我對你的愛不是你做了什麼?我愛你是愛著原本的你。你的軟弱,你的一切我都知道。你的價值不是建立在人身上乃是你在母腹里被創造那一刻就是寶貴的了。我喜悅你生命的一切,我在你裡面有美好的計劃,你有你的特別,你的特長無需和別人比較。」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別人對我的評價和看法真的都不重要。因為最偉大造物主已對我說祂愛我,無條件愛我,接納我,祂知道我是個怎樣的人,卻依然愛我。當下我便感到被釋放真正得自由。

感謝主,我能從自我身份的捆綁里走出來,並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安全感。我不再在意別人如何看我,我也不再比較,我不再靠去付出些什麼來得到自我價值的認同。同時,我和天父的關係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基督教對我來說,不再是儀式或宗教,乃是真正與主之間的關係。每一天的讀經禱告變得不是履行義務而是我真實的渴慕。我渴慕更多認識天父在我生命里的計劃,我也渴慕聽見更多祂要對我說的話。

或許有很多人像我一樣正在尋找著自己的身份。今天我要大聲地說:「你是天父的孩子,你是尊貴且有價值的,你是蒙喜愛,蒙恩寵的,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當我過於依賴做工所帶來的價值時……(有聲中文)

作者:Mikaila Bisson,美國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一切都從我的每日靈修開始。我每天早晨都會靈修……或者說我嘗試想要在早晨做靈修。然而無數個早晨,我都想要多睡一會,然後由於時間緊迫就直接跳過靈修環節。如果我沒有通過每天靈修、學習上帝的話來更多認識祂,那麼我在自我價值和與上帝的關係方面會錯過什麼呢?——好球1(棒球術語)

在工作中,我查收郵件時發現錯過了一個任務的截止日期——這正是我的弱點和失敗所在。帶著這樣的缺點我如何滿足上帝對我的期待呢?——好球2

下班後當我在足球隊踢球時不小心在場上蹦出一句髒話由此錯過了一次向非基督徒朋友傳福音的機會。因著這些小小的疏忽,上帝會怎麼看我呢?在這一切罪中,我的救恩又在哪裡呢?——好球3(三振出局)

我人生的主題之一就是追求完美。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努力追求學業的完美,努力在教理課中當最好的學生,努力在運動時成為場上的佼佼者。我的很多身份都取決於我在生活的不同領域裡有多「優秀」。即使在今天,我依舊會用諸如在工作中能否按時完成任務,或能多有效地幫助別人這類事情來定義自己。我的大腦一直在催促我「加油,加油!做完這個你就會有回報,就會脫穎而出,就會是最好的。」

我喜歡做到最好。但這讓我筋疲力盡,因為好球的次數彷彿註定不斷增加。

但上帝的信息完全不同。在教會公開宣布信仰時,我選擇了宣告約翰福音第15章16節,這段經文告訴我上帝已揀選了我——儘管我有罪,儘管我努力追求完美卻未能如願。

對我來說,上帝的信息周日在教會裡最為響亮。我可以以最真實的樣子出現在教會。我不需要努力做到完美,我可以很凌亂、可以雜亂無章或充滿疑問,但上帝依舊愛我。就像是每周都會有人提醒我,分數已經被抹去,而我真的贏得了這場比賽!耶穌為我付出了一切,使我能在天堂與祂共度永恆。

. . . 但是周一又來了,我開始又一次用努力工作換取價值。為何我不能夠在新的一周里記得周日上午的信息?

我雖不清楚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但我可以開始在每天的各種小事中留意上帝的同在。以利亞尋求耶和華的面,卻發現祂不在風中、不在地震中,也不在火中,乃是在微小的聲音中(列王紀上19章12節)。這鼓勵我傾聽上帝是如何通過微小的聲音在我耳邊說話的——也許是同事的一個小小的鼓勵,或是某天我聯絡的一位朋友願意為我禱告。

因此,儘管我依舊以簡單的靈修開啟每一天,但我開始試著把這看作是與上帝坐在一起聊天的時間,我可以以此預備自己在一天中更清楚地聆聽並遵行祂的話語。這不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也不是我任務表中的一項——這是和我的救主共度的美好時光,而且即使我起晚了,祂也不會責怪我。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以弗所書2章8節)。

在工作中,當我查收郵件發現自己錯過了任務的截止日期,我會深吸一口氣,提醒自己因著上帝給我恩典,我也可以給自己恩典。

「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羅馬書11章6節)。下班後,當我在足球隊踢球時不小心蹦出一句髒話或者錯失了向非基督徒朋友傳福音的機會,我會提醒自己我所做的一切不會改變上帝對我的愛,也不會改變祂給我的無盡恩典——即使我搞糟了。

「從祂豐滿的恩典里,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約翰福音1章16節)。

當我把自己的態度從「要做得完美」轉變為「上帝完美的愛拯救了我,因此我不必事事完美」時,疲憊就化為新的力量。這種態度意味著我不必為著無法事事做到完美而擔心,而是可以卸下重擔,懷著基督應許的盼望自由地活著。

知道我是在基督的引導下結果子,而不是靠自己的行為,這個真理給了我何等的自由(約翰福音15章5節)。我的軟弱、我的優勢都成為了上帝計劃的一部分——無論這計劃以什麼方式顯現,我都是被基督的寶血所拯救的。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我要撕掉我的羞恥感(有聲中文)

作者:Rachel,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我從小的自我價值就有所偏差。小時候沒太覺得,長大後才發現缺乏自信的我變得容易和別人相較,容易因自己所沒有的而產生嫉妒之心,更容易戴上面具顯得自己不在乎。每當受到批評,我不是想到有什麼地方是可以改進的,而是第一反應是羞恥感,認為自己永遠不夠好。在大學實踐課做得比別人慢的時候,我第一個反應不是想著如何做快一些,而是覺得羞恥,認為自己很慢,很笨。在給出意見時,只要有人反對我的論點或概念,我就會一秒欣然接受別人的看法,因為我覺得別人的看法一定比自己的對,那才是最好的。

嫉妒之心則是一種負擔,像是心中的大石,特別重也特別累。當別人比我做得更好時,我會嫉妒對方所擁有的本事或能力,然後覺得自己比不上他人,並把這些情緒怪罪於他人的身上。我因為自己的羞恥感而嫉妒別人,生氣他人,怪罪別人給我貼上「不夠好 」 的標籤,也因此戴上嘻嘻哈哈的面具,希望別人能夠喜歡自己。

上帝卻透過祂的話語和教會的朋友提醒了我必須修正羞恥感。

小時候,有一位主日學老師給了我一本書,名叫《你很特別》。這本書是由著名作家 「Max Lucado」寫的。故事說到一群小木頭人,他們都是微美克人。這些木頭人都是由木匠伊萊所雕刻的。微美克人都長得不一樣,有高的,有矮的,有胖的也有瘦的。但是,微美克里的人整天只做一件事,就是互相貼上貼紙,分別有金星貼紙和灰點貼紙。有才能的人會得到許多的星星,沒有才能的人卻只能得到灰點點的貼紙。故事的主角胖哥也和這些微美克人一樣,想要得到更多的星星,想要跟別人一樣跳得高,卻總是四腳朝天,被貼上灰點點。因為自己的灰點點很多,他開始認為自己是個不好的木頭人。

 

 

但是有一天,胖哥卻遇到了一個身上沒有星星,沒有灰點貼紙的微美克人,露西亞。不論是什麼樣的貼紙都貼不上她的身體。胖哥也想要和露西亞一樣沒有貼紙,所以露西雅告訴胖哥:「我每次都找木匠伊萊。」後來,胖哥經過了小掙扎決定去見伊萊。胖哥告訴伊萊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是身上還是很多灰點。伊萊卻回答胖哥:「我不在乎微美克人怎麼想,你也不應該在乎。給你星星或點點的是誰?他們和你一樣,都只是微美克人。他們怎麼想不重要,胖哥。重要的是我,你的創造者怎麼想。我覺得你很特別。」胖哥不明白為何露西亞不會有貼紙,伊萊告訴胖哥,那是因為露西亞決定把伊萊的想法看得比別人的想法更重要。只有當胖哥讓貼紙貼到身上的時候,貼紙才會貼住。只要他肯用時間來見伊萊,伊萊就能提醒胖哥自己有多愛胖哥,因為胖哥是他所造的,從不失誤。胖哥心裡想說伊萊說的話是真的,一個灰點就掉下了。

 

這個故事對於一直活在羞恥感和活在別人眼光之下的我有很深的提醒。以弗所書2章10節 說,「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上帝透過這個小故事告訴我,祂是我的創造者,重要的是祂怎麼看我,且只有知道和相信上帝是多麼愛我時,我才能離開羞恥感。因為,只有當我決定別人的看法比我的創造者還重要的時候,貼紙才貼得上,那把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聲音也才可以進入我的心。 我每天都要閱讀上帝的話語,與我的木匠親近,我身上貼滿的灰點點才會一顆一顆掉下來。

 

當朋友或家人在學業、工作上得到比我更多的讚賞時,當失敗的時候,這一切並不代表我不夠好,不代表我很懦弱,很鈍,很笨,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特別的創造,都有自己的強項和自己的軟弱。

我希望在我每次發現自己有這種羞愧的感覺,責怪自己的時候,我都可以來到上帝的面前溫習祂的愛,祂的能力,祂的同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榮耀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