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主題:生活發發發

 

如果你突然中了五百萬,你的生活會變好嗎?

這個問題很多人秒回:“當然啊,我立刻辭職、買房、旅行、供養父母,然後投資理財,讓錢滾錢,讓生活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聽起來很棒,對吧?但我們想邀請你,慢一點,深一點,想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你以為你缺的是錢,但你真的確定那是你最深的缺口嗎?”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真的很煩?

我們理解你。
想吃頓好飯,得看銀行卡;
想有安全感,得有穩定收入;
想有尊嚴,不想總在買一杯奶茶前都猶豫;
連談戀愛都有人說:沒錢就別談了。

在這個“發達才算成功”的世界觀裡,錢成了衡量一切的底線。於是我們在焦慮和內疚之間擺蕩:“我是不是太愛錢了?”又或者“我是不是信得不夠好,才這麼缺錢?”

但其實,問題不只是錢,而是我們到底把什麼當成根基在活。

《聖經》裡,耶穌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風一吹、雨一沖就塌了;另一個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暴風雨來了,也不動搖。(馬太福音7章24–27節)
這不是建築學,這是人生觀。

很多時候,我們拚命賺錢,是因為我們以為那能替我們穩住一切:
自由、身份、安全感、自我價值、人生方向……但錢撐不起那麼多重量。

真正的穩固,不是賬戶有多少,而是你站在什麼上面。

 這份根基和穩固來自耶穌!因為他已經替你還了最沉重的

聖經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8章9節)

替我們還了我們還不起的罪債,然後賜下一個永恆、自由、有價值的身份。
不是靠你賺來的,而是靠祂白白給的。

原來耶穌才是那個讓你“一夜暴富”的人!祂所賜的,乃是一個全新的生命。

當我們在福音中“脫貧”,才真的自由。
當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為何而活,錢才不會變成偶像。
我們才可以開始,好好生活,才能真正 “發發發”!

8月份,雅米藉著主題【生活發發發】,想和你談談 金錢與信仰之間的張力、掙扎、突破。思考角度如下:

  1. 關於財富與信仰的反思,基督徒不能有錢嗎?聖經為什麼說有錢的人那麼難進天國?
  2. 當我錢不夠用,如何還能“靠主恩典生活”?
  3. 基督徒需要理財嗎?應該如何理財?如何成為忠心好管家?
  4. 關於理財、金錢方面的掙扎和見證。
  5. 關於奉獻,我為什麼要十一奉獻?奉獻是和上帝做交換嗎?
  6. 如何才能知足?上帝為什麼不給我更好的生活?

 

我們相信,真正的人,不是賺最多的,而是知道自己已經被償清、被接納、有盼望。
這篇文章,可能不能改變你當下的財務狀況,但願它讓你看見:在耶穌裡,你的生活已經從負債豐盛

約稿信息

  • 字數:1000–1500字
  • 風格:年輕、真實、有信仰根基也有生活感
  • 交稿時間:2025年8月20日
  • 投稿郵箱:jessie.ng@odb.org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祢的話語so yummy!-www.ya-mi.org”

如何知道我應該奉獻多少錢



作者:Kelly Purcell

翻譯:Abby

語音播讀:穆如清風

 

我們教會每年都會舉行“奇跡奉獻”,也稱為“獻祭奉獻”。這背後的用意是,除了正常的十一奉獻外,每個人再奉獻一部分錢。期盼無論種什麽,在上帝的國和自己的生命裏,我們都能有豐盛的收獲。在奉獻前的幾周裏,我滿腦子充斥著各種想法:“如果奉獻太少怎麽辦?如果奉獻太多,然後錢自己不夠用怎麽辦”?我該像馬可福音12章中的寡婦那樣,奉獻自己所有的一切嗎?如果不像別人奉獻那麽多,是我缺乏信心嗎?”

感恩的是,我在上帝的話語中尋到很多智慧,這些話直戳我矛盾的想法,帶領我做決定。我最大的發現和最使我得自由的真理是,奉獻和慷慨從來不是關乎錢,而是關乎我們的心!哥林多後書9章7節(擴展版)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的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心卻遠離上帝,祂寧願我們不奉獻(哥林多前書13章3節)。

仔細思考這一點,幫助我做決定。我查考自己的心,若發覺自己不樂意奉獻,藉著上帝的話語,我有信心將自己從必須奉獻的律法中釋放出來。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為何要奉獻呢?馬太福音6章21節回答了這個問題:“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我們將金錢和資源投入到我們所看重的事情上,反之也亦然——我們所投資的變成了我們所愛的。我們的心會緊緊和我們所投資的事物牽連在一起。

有時受到聖靈的啟示,或看到某個特殊需要,迫使我不得不奉獻。被聖靈催促的那一刻,我不一定立馬感到“樂意”,但當我停下來思考奉獻的目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時,我會非常開心自己能成為上帝行事的一部分!

上帝永遠會給我們更多

    最近收到一大筆錢,但並不是我的。被告知這筆錢的特定用途,我照做了,但錢有許多結余。我通知錢的主人還剩下一部分錢,她卻說讓我自己留下來。這太突然了,剩下的錢成了我的,可以做我喜歡的任何事情。我立刻想到一位正在經歷財務困境的同事,我非常激動,上帝可能用我來回應她的禱告。不過因為我一周之後才能見到她,在那段時間裏,我開始考慮這筆錢還能做些什麽。當我見到她時,我卻猶豫了。我向上帝要一個信號或確據,但沒有得到任何信號。我幾乎準備用“上帝沒告訴我”作為不給她的理由。有時我們沒有聽到上帝的具體指示,但我們看到了某個需要很多錢才能完成的需求。

就我而言,我相信,只要我以正確的心來決定,上帝不介意我保留這筆錢還是奉獻。但我知道,這次給予完全在我的承擔範圍裏,況且這筆錢原本就不是我的。此外,我所有的都來自上帝,當我奉獻時,祂就會不斷地供應我的需求。查爾斯·司布真的話語啟示了我:“即使把我的全部都給祂,祂也會找到方法加倍回饋我的。”

還有一次,我在當地的一家咖啡館舉辦了一次查經會,我的朋友邀請了一群不習慣談論上帝和聖經的新人。為了破冰,我有感動為所有人的飲品買單。然而,當這個想法冒出時,我卻退縮了,因為賬單加起來會是很多錢,尤其是對我微薄的收入來說。

但是,我沒有簡單地打發了我的這個想法,而是花時間思考這麽做的目的——如果我的奉獻能讓人們的心向上帝敞開,那麽這不過只是一個很小的花費。因此我為他們買單了,很幸運地看到他們中很多人分享他們的掙紮,請求禱告,甚至有人願意相信上帝!之後不久,一位朋友發信息來說,她給我留了120美元,感謝我之前幫她打掃家裏的衛生。

過度奉獻

    哥林多後書8章12節中提到的一個關鍵原則,照你所有的奉獻,而不是所沒有的。我見到過過度奉獻帶來的嚴重影響。有人去貸款,為了在每年的“使命奉獻”中拿出大筆資金。他們負債累累,最終不得不依靠他人來支付生活費,我想這不是上帝要我們做的。聖經警告人們不要負債和入不敷出(箴言17章18節;羅馬書13章8節;箴言22章7節),同時鼓勵你為財務包括奉獻做預算(例如路加福音14章28-30節)。上帝要我們奉獻和管理好所有的。我以前做過切實可行的一件事,就是準備一個專門用來奉獻的信封。每周我都會把工資的至少5%的投入其中,當有機會奉獻時,我就能慷概而心甘樂意地奉獻。

奉獻我所有的一種方法就是尋求上帝要我在哪裏播種。聖經清晰的告訴我們祂賜種子給那撒種的,也必增添你們的果子!(哥林多後書9章10節)“種子”可能就在我的儲蓄賬戶中,或在我的下一次薪水,假期獎金,或者新的賺錢機會中。就在我向上帝尋求奇跡奉獻的同一周,我的銀行賬戶裏收到了一筆報銷,但我忘記了自己會收到這筆錢。我想,如果能把這筆錢存在我每年的旅行經費中,就太好了。但我覺得這錢就是種子,所以我有目的地、心甘樂意地播種。每當我為奉獻的種子而請求上帝時,祂總是向我展示哪裏可以找到。

這加給我能夠奉獻比自己計劃存起來的錢還要多的信心,因為知道上帝喜悅一顆順從的心。當財務緊張,沒有錢奉獻怎麽辦?慷慨不僅僅局限於金錢。有很多我們可以奉獻和慷慨的其他方法。錢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時間是賺不回來的!它和金錢一樣珍貴(我覺得它比金錢更珍貴)。你可能聽過愛的五種語言——有質量的陪伴、服務的行動、肯定的話語、禮物和身體的接觸——人們給予和接受愛的方式不同。根據對小組成員的了解,你可能知道他們愛的語言是什麽,當預算緊張時,你可以考慮贈送手工制作的朋友專屬約會券,或者幫助他們跑腿買點東西甚至做點家務!花時間思想一下上帝如何使你變得慷慨,你周圍的人能從你得到什麽祝福。慷慨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你從上帝那裏得到的愛和慷慨的湧流。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經濟緊張時如何堅持十一奉獻?

 

作者:Agustinus Ryanto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Luke

 

 

我從小就被教導說,十一奉獻是回饋上帝以幫助發展祂教會的一種方式。 當我上高中時,我就開始十一奉獻了。 每個月我都會拿出十分之一的零花錢,裝進一個特殊的信封裡,上面寫著我的會員號。

即使我高中畢業後搬到另一個城市,我仍然繼續遵守十一奉獻。 當時,給出十分之一感覺很容易,因為當時我沒有太多的需求和想要的東西。

七年來,我忠實地十一奉獻,但當我搬到雅加達工作時,我開始陷入困境。 雅加達的生活成本比我以前住的城市高很多。 我必須支付住宿、交通、食物以及贍養父母的費用。 我工資的十分之一現在可以支付我一周的各樣開支,有時候還會更多。

在沒有與教會朋友討論這個問題的情況下,我擅自決定在工作的第四個月停止十一奉獻。

雖然嚴格意義上講我的工資足以支付我的開支,但我覺得保留這十分之一作為我的應急基金是明智的選擇。

我讀到的文章和我聽到的關於我們沒有義務進行十一奉獻的對話進一步證實了我的這一決定,捐得樂意才是重要的(哥林多後書 9章7節)。 這讓我覺得,如果我感到不情願並且無法以“喜樂的心”來奉獻,那麼最好不要十一奉獻。

我“節省”下來的十一奉獻本應該用在其他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更換記憶體和存儲空間不足的舊手機。 然而相反,我卻把錢花在了一些我不需要的事情上,比如買火車票去某個地方旅行,這樣我就可以暫時遠離雅加達的快節奏生活。

我的一切 …..但不包括我的錢?

我停止十一奉獻已經五年了。 但當我遇到一位朋友時,卻改變了這一切。他在雅加達工作了幾年後最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並搬到了一個較小的城鎮。

我們正聊得很開心,他突然問:“順便問一下,你還定期十一奉獻嗎?” 我被這個問題問得措手不及。 儘管我們談論的是金錢和財務話題,但我本以為我們不會觸及十一奉獻的事。

我猶豫著說:“我還在奉獻,但不是百分之十。”

“為什麼?” 他突然變得嚴肅起來,探過身子來問。 “那麼這就不叫十一奉獻了。 你知道十一奉獻的意思是要給‘十分之一’,對嗎?” 他繼續開玩笑地說。

“住在雅加達要貴得多。 而且我覺得既然我的工資不是那麼高,這些錢就可以用來做其他事情。”

雖然談話發生了嚴肅的轉變,但我很慶倖我的朋友似乎很耐心聆聽我要說的話,並且他沒有做出任何論斷,也許是因為我們曾在同一教會裡聚會很多年,他知道我曾一直忠實於奉獻。

“此外,”我繼續說道,“十一奉獻對我們來說不是一項義務。 如果我們強迫自己奉獻,是沒有意義的。” 當我為自己的決定辯護時,我甚至引用了經文:“保羅在羅馬書12章1節說,那蒙上帝喜悅的祭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應該將身體獻上,當做活祭,這才是真正的敬拜。”

“但 ……如果你連自己所擁有的百分之十都無法獻上,你又如何能獻上你的一生呢?”

我的朋友問。

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理性上我也這麼覺得:連一小部分錢都給不了,我怎麼能付出一切,包括我的生命呢?

重新思考十一奉獻

十一奉獻的概念(意思是“十分之一”或百分之十)來自瑪拉基書 3章10節。 雖然這是舊約的命令,但我相信它對我思考奉獻時仍然有參考意義。 如果我們有 100 個,我們只給出 10 個,我們還有剩餘的 90 個可以使用。 通過定期放棄我們所依戀的東西,最終可以幫助我們不把安全感放在我們的財物上(馬太福音6章21節)。

自從與我的朋友見面後,我就決心重新履行十一奉獻,儘管這不是一下子就發生的事。

我解決的第一件事是我對奉獻的心態。 上帝並沒有強迫我要給祂一定數量的錢,但給予是我對所收到的一切祝福的愛和感恩表達。(羅馬書 8章32節,箴言 3章9-10節)。 我可能沒有很高的薪水,但我擁有我需用的一切。 我所擁有的一切實際上都屬於上帝,那為什麼我不願意把它交還給上帝呢?

事實上,因為我在一個非營利組織工作,所以我的薪水來自於其他人的慷慨給予,他們被上帝感動而無償奉獻以支持這項事工。

我做的第二件事是密切關注我的財務狀況。 我準備了一個試算表來跟蹤我的每月預算和開支。 當我制定這個表格並記錄我所有的線下和線上交易時,我很快就看到了我需要在哪些方面更多控制自己的支出。

做出這些改變後,我不再感到錢不夠花了。 從這個過程中,我瞭解到奉獻給上帝我能夠得到如下這些益處(箴言 11章24節):

在學習每月做預算和財務管理之中操練自律。

瞭解能夠支持我當地的教會是多麼幸福的事。

被鼓勵全心全意地委身於上帝,不再依賴我的收入,而是倚靠祂。

十一奉獻是個人的決定,取決於我們每個人的心,這意味著它並不在於數額多少,而在於我們是否有為上帝事工奉獻的意願。

上帝已經給了我一切,所以祂得到最好的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我決定帶著喜樂的心繼續這樣做。

問題反思:

  1. 是什麼阻礙了你慷慨奉獻?
  2. 雖然上帝沒有“要求”我們奉獻,但你認為實踐奉獻重要嗎?
  3. 你認為做哪些事可以幫助你邁出慷慨奉獻的第一步?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如何能賺錢又不被其捆綁

作者:Andrew Laird

翻譯:奇奇

Andrew在澳大利亞城市聖經論壇工作,並且是Life@Work 專案的全國負責人,該專案旨在幫助基督徒將他們的信仰與他們的日常工作聯繫起來。同時Andrew寫了兩本關於工作的書,其中包括《壓力之下:福音如何幫助我們處理工作壓力(How the Gospel Helps Us Handle the Pressures of Work)》。Andrew是瑞德里學院(Ridley CollegeMarketplace Institute的前院長,他之前做過廣播新聞記者。他住在墨爾本,與妻子 Carly育有三個年幼的孩子

 

從我第一次拿到工資的那天起,一切都改變了。

當錢存入我的帳戶時,我已經入職我第一份全職工兩周多了。 我以前從未在自己的銀行帳戶見過這麼多錢。 “我有錢了”,我心裡想。

遺憾的是,這種感覺並沒有持續多久。 我的生活方式很快就用盡了我的收入!

幾乎所有與我交談過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我們工作已經多久了,我們的薪水似乎永遠不夠用。 “如果我能再多賺一點錢就好了,”我們想。

工作的美好祝福之一就是我們能因此獲得報酬。

上帝設計了我們要工作,工作要麼為我們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質,要麼可以提供金錢購買我們需要的東西(箴言 10章4節, 30章8-9節)。 我們還使用金錢為他人做很多好事——照顧家人和朋友,供養我們的孩子,以及作為信徒,支援福音傳到地極的事工。

但我們也知道,對金錢的追求可能會變得不健康:“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欲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 6章9-10節)。

那麼,我們要如何平衡努力賺錢而又不被其捆綁和吞噬呢? 這裡有4點建議:

  1. 挑戰那些對金錢的世俗觀念

首先值得探討的是,我們是否從家庭或文化中接受了與上帝對財富的看法不一致的金錢觀。

世界對金錢的普遍看法是它能提供安全感。 經常受到質疑的假設是,我們應該盡我們的所能來賺更多錢,這樣我們就可以為自己和家人提供安全保障。 儲蓄很重要,因為可以給我們預備“以備不時之需”的花費。

節約裡面有很多智慧! 聖經也警告我們不要愚昧和不明智地花錢(箴言 21章5節,20節)。

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以追求安全感的名義追求財富是否合理?”

辨別這一點的一個好方法是詢問其他人。 找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問問他:“你有沒有看到我有信靠金錢勝於信靠基督的跡象?”

聖經警告我們不要在物質上尋找安全感:“倚靠人血肉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耶利米書 17章5節, 7節)。

真正的安全感無法通過金錢得到。財富是轉瞬即逝的,即使對於那些按照我們的標準來看很富有並且因著擁有財富而避免了一些痛苦的似乎生活得無憂無慮的人來說也是如此(箴言13章8節)。

我們需要相信聖經的話,並用真理挑戰這種觀念,即最終的安全感只有在上帝那裡才能找到,而且祂會賜給我們所需用的一切。 “我們的上帝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 4章19節)。

2.挑戰你的動機

還有另一個我們處理金錢方式的方面需要被挑戰:我們的動機。 驕傲和恐懼都可能潛伏在表面之下,影響我們對金錢的看法。

例如,在許多文化中,地位通常與我們擁有的財富相關。 我們可能會根據我們有多少錢來衡量我們的價值(或他人的價值)。

這可能是很微妙的,但想想你在聚會上通常會被誰吸引,你會更傾向於與誰做生意,甚至是在教會你更傾向於與誰待在一起。 通常,它們與我們能夠用金錢做的事情有關(我們有過的有趣的經歷,我們去過的旅行等等)。 這同樣適用於當我們希望人們注意到我們的某些方面時。

因此,我們應該問自己:“驕傲(希望被別人稱讚)是否左右了我對財富的看法及追求?”

同樣的,對他人看法的恐懼可能會引發不敬虔的積累財富的動機。 我們不想成為那個提出去吃更便宜的餐廳、去更實惠的地方度假或買音樂會上最便宜票建議的人。 因此,我們努力賺更多錢,以便跟上朋友的步伐。

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我們在基督裡擁有怎樣的富足,祂“慷慨”地賜給我們一切屬靈的祝福(以弗所書 1章3-12節),並豐富地供給了我們今生所需的一切(提摩太前書 6章 17節)。

3.記住你的立場

僅僅挑戰錯誤的觀念和動機是不夠的。 我們還需要用正確的觀念和動機來取而代之!

可以幫助我們的一個真理是記住誰才是我們金錢的主人。 最終,我們的錢屬於上帝,而不是我們自己。

聖經說:“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篇 24篇1-2節),這一點應該讓我們停下來,定期在上帝面前禱告承認這一真理!

上帝以極大的慷慨將祂的“財產”託付給我們(詩篇 8篇3-4節, 6節),我們要管理祂的美好恩賜,造福他人。

4.採取愛的姿態

就像基督徒生命中的其他事情一樣,對他人的愛應該成為我們看待和使用金錢的動機。

 

我們在以弗所書 4 章 28 節中清楚地看到了這種愛的動機。 “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金錢是用來分享和愛別人的,因為正如聖經所說:“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哥林多後書 9章10-11節)。

這就是為什麼聖經如此強烈地反對囤積財富。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傳道書 5章10節, 13節)。 為自己囤積的金錢最終只會腐蝕我們,因為我們只會變得越來越貪婪。

我覺得為自己囤積財富相對於慷慨地使用錢財,就像是水流進死胡同相對于水流自由流過河道一樣。 當水流進死胡同而無處可去時,就會停滯、變得骯髒、發臭。 它需要不斷流動才能保持新鮮。

金錢也是如此。 當上帝將財富託付給我們時,我們與之保持健康關係的方法不是只為自己積蓄,而是成為財富流經的管道,造福他人!

給予會帶給我們一種特殊的喜樂,是未曾給予所無法體驗到的! 我們要相信耶穌所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 20章35節)。

我們可能會想,“我想奉獻金錢,但目前手頭緊張。 當經濟更寬裕一點時,我再給吧。”然而,聖經中的鼓勵並不是要過度奉獻,而是要以付代價的方式奉獻(哥林多後書8章2-5節)。 當我們真正仰望耶穌時,我們就能做到這一點,因為祂不計代價把自己的生命都給了我們。

耶穌在物質上和屬靈上都是富有的,但他如何使用了祂的財富呢?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 8章9節)。

祂因著愛你和我而用盡了祂的財富。記住這一點可以使我們走在正路上而不被愛財的心蠶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