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 : 信心的考驗
讀經:
在公元304年,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安(Maximian)以凱旋之姿進入尼科米底亞城。為了感謝異教神祇賜予勝利,全城的居民都遵照命令參加遊行慶祝活動,但有一群人卻特立獨行。他們都聚集在一所教堂裡,堅持敬拜獨一真神。後來,馬克西米安走進教堂,下達最後通牒:凡宣布放棄基督信仰的人,就可免受刑罰。但這些基督徒不肯妥協。馬克西米安就下令焚燒教堂,當時在教堂裡的信徒無一倖免。
使徒保羅明白跟隨基督的代價。在哥林多前書4章,保羅以自己的見證,向住在希臘哥林多城的信徒清楚指出,眾使徒為耶穌和眾信徒的緣故而受苦。他們因服事基督而「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9節)。
同樣地,使徒彼得提醒我們,耶穌如何替我們受苦。彼得寫道:「[耶穌]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 [....]
靈命日糧 : 避難所
讀經:
我們已經開車行駛了15個小時,直到深夜還在趕路,突然一則龍捲風警報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我們才剛收到呼籲民眾尋找掩蔽的警報,就看到閃電劃破天際,強風猛烈地撞擊我們的車窗。我們急忙駛離高速公路,把車停在一棟混凝土結構的旅館大樓旁邊。我們迅速衝進旅館裡,慶幸能夠找到一個避難所。
危難的臨到提醒我們需要安全的避難所。箴言18章10節說:「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神學家告訴我們,「耶和華的名」是指上帝所有的特質。當我們在祂裡面尋求庇護,祂所有的特質都能夠成為我們的保障。例如,上帝是慈愛的,祂會接納我們;祂是良善的,祂會聆聽我們的心聲;祂是愛,祂能瞭解我們的感受。
但上帝不是處理問題的另一種途徑,祂也不是一個迅速解決或逃避問題的方法。在上帝那裡尋求庇護,是意 [....]
靈命日糧 : 各樣的恩賜
讀經:
在一場感人的音樂劇《天路客》演出中,蕾莎(Leisa)站在為聽障人士特別設置的區域,用美國手語生動地詮釋劇情。這齣音樂劇改編自約翰.班揚(John Bunyan)的著作《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講述一個人的信仰之旅,劇情感人至深,而蕾莎的演繹也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
當有人問蕾莎為何要用手語翻譯的時候,她表示:「我參與《天路客》音樂劇並擔任手語翻譯員,是因為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能接觸到福音,而聽障人士經常遭受忽視。」她接着說:「令人心碎的是,全世界只有不到2%的聽障人士聽過耶穌的福音。」蕾莎運用她的恩賜,讓聽障人士能認識耶穌。
像蕾莎一樣,上帝要我們用自己的恩賜和才能去見證上帝的愛,並吸引人歸向耶穌──藉着福音影響世界。使徒彼得寫 [....]
靈命日糧 : 關鍵時刻
讀經:
一家酒店正在舉辦一場護理人員會議,有位賓客在酒店大廳突然心臟病發作。當時,二十多名護理人員立刻趕到這位賓客身邊,努力搶救他的生命。事後,這位賓客由衷感謝所有在場提供援助的護理人員,因為他們在關鍵時刻出現在關鍵地點。
以斯帖也在關鍵時刻出現在關鍵的地點。她得到國王的恩寵與喜愛後,被立為王后(以斯帖記2章17節)。但有人藉王的法令企圖滅絕她的猶太同胞,於是她堂兄末底改要求她以王后身份向國王求情,否則猶太人必死無疑。末底改質問以斯帖說:「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4章14節)後來,以斯帖決定冒生命危險去覲見國王(16節)。她揭發了惡人的陰謀,讓猶太人倖免於難(8章)。以斯帖顯然明白上帝讓她得了王后的位分,正是為了這關鍵的時刻。
有時我們可能會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