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日糧:基督救贖主

讀經:約伯記19章23-29節 

著名的救世基督像位於巴西境內,俯瞰整個里約熱內盧市。基督雕像雙臂張開,與身體形成一個十字架的形狀。此雕像是由巴西建築師科斯卡(Heitor da Silva Costa)所設計,他希望這座立於山頂的基督雕像,在黎明破曉時,能成為城裡居民所見到的第一個景象;而在黃昏時分,居民能看到落日餘暉在頭像後所映照出的光圈。

不論處在順境或逆境,我們每天都應當定睛注視救主基督。正如約伯在面對苦難時說道:「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約伯記19章25節)

約伯在苦難中所發出的呼求,指引我們歸向耶穌這位永活的救主,將來祂必再親自從天降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6-18節) 。「定睛注視耶穌」的意思就是紀念祂從罪裡將我們贖回,耶穌「為我們捨己,為的是要救贖我們脫離一 [....]

靈命日糧:拯救

讀經:創世記19章12-25節 

多年前,在一堂救生課上,我們學習如何在溺水者掙扎時,施予救援。教練說:「你們應從後方接近溺水者,先一手抱住他的胸部和揮動的雙手,再游到安全處;如果從正面靠近溺水者,他可能緊抓著你不放,使兩人同遭滅頂。」的確,驚慌害怕會讓人喪失思考能力,無法做出明智的回應。

當上帝要毀滅所多瑪與蛾摩拉城時,差派了兩名天使營救羅得與他的家人 (創世記19章12-13節) ,卻遭到抗拒。羅得的女婿們以為羅得在開玩笑 (14節) ,天使催逼羅得趕緊離開,但他卻猶豫不決 (15節) 。於是,兩名天使便「拉著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並他兩個女兒的手」,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因耶和華憐恤他們 (16節) 。

若回顧我們信主的過程,相信我們都能看見,我們雖然曾猶豫或抵擋上帝,但祂依然信實引導。 [....]

從無到有的父愛

作者:天堂鳥, 馬來西亞

june-shared-article

每每看見有個慈祥的父親帶著孩子有說有笑地經過時,我心裡總會很羨慕。打從我懂事以來,我的父親就沒有給我留下什麼美好的回憶。

母親個性獨立而好強,父親卻是個很懦弱、害怕承擔責任的人。他們在我十一歲那年離異,原因是父親有外遇。母親告訴我們,離婚時父親主動放棄撫養權,因為他不太喜歡小孩。 (事實上,雖然他後來再婚了,但也一直都沒有要小孩。)

就這樣,我跟妹妹跟在母親身邊,由母親撫養長大。我們與父親之間只有最低限度的聯繫,那就是向他要生活費的時候。但即便如此,他常常也只是很公式化地慰問我們幾句而已,很少會帶我們出去吃個飯,或者花時間陪我們。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確實感受不到什麼叫「父愛」。

父母離婚二十幾年來,我只會從母親口中聽到鄙視、嘲諷父親的言語,而且她也常常囑咐我和妹妹千萬別找個像我父親一樣的男人。這些年來,在我與父親的互動過程中,我也確實感受到母親所說的,他總愛推卸責任,若非不得已,他是不願承擔什麼責任的。漸漸地,我也認定男人都是不可靠、更是不能相信的。對於父親,我心裡似乎也有了母親那種瞧不起他的念頭。

記得中學的時候,有一次我需要在學校假期時搬離宿舍,就請父親來協助。結果他卻遲遲未到,我只好自己硬著頭皮一件件地搬行李,也拜託別人幫忙才解決了問題。

大學的時候,父親說他沒有能力給我供應足夠的學費,叫我自己想辦法,當時我對他非常失望。那實在是我最苦的日子,人在異鄉、孤苦無依。面對繳不了學費的壓力,我甚至陷入憂鬱。對當時的我來說,有父親與沒有父親似乎沒有差別。有時我會想,若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我就不需要做兩三份兼職來賺取生活費了。每每想起那段苦日子,我就不禁埋怨起父親來。但正是那時,我遇見了耶穌並接受了救恩。

馬太福音11章28節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主也說:「(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申命記31章8節)這兩句經文給了我極大的安慰,因為上帝讓我知道,我不需要再靠自己擔重擔,而是可以把一切憂慮和恐懼都交託給那值得信靠的主。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我會信主,或許得感謝我的父親。

成為基督徒後,我也開始學習與父上帝建立關係,漸漸明白天父奇妙的愛。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體會過父親的愛或許確實是一件遺憾的事情,但如今我已經擁有了世上最偉大的父愛,那就是天父的愛。同時,藉著讀經和禱告,我也明白了上帝的心意:「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章15節)。坦白說,要饒恕父親對我的傷害,確實不容易,但我求上帝幫助我體諒並原諒父親,因為上帝希望我們不單與祂和好,也要與人和好。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靈命日糧:夜裡的聲音

讀經:詩篇134篇 

詩篇134篇僅有三節經文,卻是言簡意賅。前兩節經文是對祭司的勸勉,他們夜間在耶和華殿中服事,看到的是一片漆黑的聖殿,空蕩而冷清,一切平靜如常。然而,詩篇鼓勵這些上帝的僕人「向聖所舉手,稱頌耶和華」 (2節) ;第三節經文是眾人為這些在孤寂的黑夜中服事的僕人呼求:「願造天地的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們。」

這讓我聯想到今天另一群默默服事主的僕人,就是那些在小地方的小教會事奉的傳道人及家人。他們不時感到氣餒、容易灰心,他們對事工盡心盡力,卻不為人知、少有回饋。他們不知道是否有人關心他們的工作;是否有人掛念他們、為他們代禱,或真正在乎他們。

對於這些人以及在服事上感到孤單,或覺得自己無足輕重的人,我想向他們說:你服事的領域也許微不足道,卻是聖潔之地。那位創造天地、使天地 [....]